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中国外交谈判
内容
编辑推荐

跨进21世纪,我国日益强盛,政治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也不断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日益扩大。我国至今已与16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与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经济、文化往来。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我国的外交工作开创了新局面,为实现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与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极其灿烂的前景!

由陈敦德编著的《新中国外交谈判》共十一篇,主要内容为邓小平:中美关系正常化“两秒钟”就可以完成,中马建交会谈难题不在台湾问题,田中角荣冒着生命危险直飞北京等。

内容推荐

新中国诞生后,面对西方帝国主义对新中国实行的封锁、孤立与扼杀的政策,自1949年底起,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建交心须经过谈判的政策。只有经过双方磋商谈判,确认与台湾断交,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在联合国支持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双方才能确定建交。

《新中国外交谈判》主要内容为新中国建国前夕,最早的中美建交谈判流产了,新中国建交谈判基本 原则:只有一个中国,印度后来居上,抢在缅甸之前谈判与中国建交,毛泽东对富尔说:美国america—渔翁fisherman!等。

《新中国外交谈判》由陈敦德编著。

目录

第一篇 新中国建国前夕,最早的中美建交谈判流产了

 卷一 解放军一进城,美蒋所签的条约和协定随即全部失效

 卷二 司徒雷登为什么反常地欢迎解放军进南京城

 卷三 原调团中央的黄华,突然奉命改赴南京

 卷四 最早的中美谈判是奥妙的“师生会面”

 卷五 司徒雷登为了北上见周恩来投石问路

 卷六 毛泽东与杜鲁门碰撞:中美建交摸底谈判流产,

第二篇 新中国建交谈判基本 原则:只有一个中国

 卷七 新中国《共同纲领》确认:只有一个中国

 卷八 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可以不需经过谈判

 卷九 北京铁腕行动:“打扫干净屋子”

 卷十 美国星条旗在东交民巷降下来了

第三篇 印度后来居上,抢在缅甸之前谈判与中国建交

 卷十一 毛泽东确定今后“经过谈判建交”的重要原则

 卷十二 中印建交成为新中国建交谈判第一例

 卷十三 毛泽东亲自过问与英国的建交谈判

 卷十四 英国对待“一个中国”问题的骑墙态度。导致中英建交谈判搁浅

第四篇 毛泽东对富尔说:美国america—渔翁fisherman!

 卷十五 奠边府战况胶着,毛泽东多吸了两条烟

 卷十六 周恩来为什么突然推迟了访问印度的El程

 卷十七 中法两国总理历史上的首次会晤在瑞士极其秘密地进行

 卷十八毛泽东对富尔说:美国america—渔翁fisherman!

第五篇 中法建交谈判引发“外交核爆炸”

 卷十九  毛泽东与戴高乐都敢于对霸权说:不!

 卷二十 戴高乐急召富尔。要向中国伸出橄榄枝,

 卷二十一 爱丽舍宫派出总统秘密特使

 卷二十二 国际建交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谈判

 卷二十三 毛泽东让中法建交谈判骤然升温

 卷二十四 周恩来与戴高乐直接掌握着中法建交最后谈判

 卷二十五 中法“外交核炸弹”爆炸了

第六篇 独特的“加拿大方式”绽开了报春花

 卷二十六 特鲁多:老虎尾巴我也要扭它一下

 卷二十七 卖小麦给中国,有人用乌纱帽做抵押

 卷二十八 我们在美国的后院也交上了朋友

第七篇 中墨建交谈判在“尼克松眼皮底下”进行

 卷二十九 中国沿海的小岛台湾,怎么能够代表8亿人口的国家呢

 卷三十 埃切维利亚要赶在尼克松访华之前实现墨中建交

第八篇 上海公报:中美间一波三折的艰辛谈判

 卷三十一 肯尼迪来不及调整对华政策,就遇刺离世

 卷三十二 美国称呼“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中国政坛风暴正起

 卷三十三 周恩来寸步不让,导致基辛格产生了“奥妙的发明”

 卷三十四 上海公报:打开了通向中美建交谈判之门

第九篇 田中角荣冒着生命危险直飞北京

 卷三十五 尼克松“越顶外交”导致东京风暴

 卷三十六 周恩来拒绝了福田的“水鸟外交”

 卷三十七 北京一东京:彼呼此应,隔海信息频传

 卷三十八 田中:人生一世,花开一时,干吧

 卷三十九 闪电般的访华准备工作

 卷四十 周恩来:“饮水想起掘井人”

 卷四十一 毛泽东的会见让谈判渡过难关

第十篇 中马建交会谈难题不在台湾问题

 卷四十二 从“金婆婆协议”回首马来西亚在东盟迈出的第一步

 卷四十三 周恩来生前最后一次与外国首脑的正式会谈

第十一篇 邓小平:中美关系正常化“两秒钟”就可以完成

 卷四十四 卡特精心挑选美中建交的“时机窗口”

 卷四十五 为使中美建交搁浅,台湾特工策划让周恩来消失

 卷四十六 卡特总统渴望成就。追求卓越

 卷四十七 邓小平:中美关系正常化“两秒钟”就可以完成

 末篇 在跨进21世纪的时候……

试读章节

卷一 解放军一进城,美蒋所的条约和协定随即全部失效

一攻进沈阳城,军管会立即触及外交承认问题/收缴美国驻沈阳总领事馆电台事件,引起毛泽东深思/在一个小山村里决定了未来共和国的外交方略/美式装备的解放军入城队伍扬眉吐气地穿越东交民巷

【1948年11月2日—1949年2月3日,沈阳一西柏坡北平】

一攻进沈阳城。军管会立即触及外交承认问题

仗还没有打完,一辆军用吉普就冒着黑烟,往沈阳城疾驰赶去!

1948年11月2日,东北野战军向沈阳发起总攻,城里还在进行激烈的战斗,伍修权和陶铸两人刚刚会合,就乘吉普车穿越我军阵地赶往沈阳。沈阳可是个“大家伙”,是东北地区最大最重要的城市,要比刚刚解放的锦州、长春都要大。也是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攻入的最大城市,中央极为重视。

这辆吉普车径直闯入市区里。

当时,中央军委任命陈云为沈阳军管会主任,伍修权、陶铸为副主任,伍修权兼沈阳卫戍区司令员,陶铸兼任卫戍区政委。伍修权仗着在军调部时期就来沈阳工作过,道路很熟,两人乘着吉普车穿街过巷,要赶往我军刚刚占领并当做临时指挥部的太和旅社去。也真太险了!他们刚进城,就在街上被众多荷枪实弹的一支国民党部队拦住了,幸好人家是要联系起义,才没有出现意外。伍修权和陶铸商量,只解除他们的武装,不接受他们起义,以免背上包袱,妨碍行动。事后,周恩来转告他俩,毛泽东听说之后曾经爱护地批评说:作为我军高级指挥员,怎么能直接闯到前线去送死?

伍修权因为在马歇尔将军来华调停时的军调部,有与美国人打交道的经验,于是就在军管会中也分工兼管外事。他很快就掌握了在沈阳有关的涉外情况,并部署采取相应的措施。

沈阳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有一批外国领事馆。还在新中国成立前,随着国共对东北的激烈争夺,加上东北涉及苏联、日本背景的复杂环境,中共有关方面就注意到,原美国驻沈阳总领事馆是沈阳最大的外国总领事馆,也是美国在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情报中心,近年来所进行的非法情报活动极为活跃,早就引起了地下党组织的高度注意。经调查摸清了,他们当中大部分人是披着“职业外交官”外衣的特务,属美国中央情报局或者美国军方情报部门的特工。例如,“领事”胡贝德,就曾在戴笠的重庆特务机关“中美合作所”担任过特务教官。按照当时的国际法,领事馆没有无线电发报权,但这些领事馆却以与本国政府联络需要为借口,拥有许多无线电台,国民党政府也予以认可。这其中相当多的电台是在从事与外交身份不相符合的间谍活动。随着解放军在东北战场捷报频传,东北各地相继建立了人民政权,这些间谍活动更为猖獗,不少电台转入地下,刺探、搜集与传递解放区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情报,直接威胁到新生人民政权的安全。

沈阳军管会按照中央既定方针,首先宣布不承认原外国驻沈阳领事馆的所谓“外交人员”地位;然后,经请示中央后,就着手采取措施,取消这些领事馆原来所拥有的各种特权,其中重要一项,就是要求原各国驻沈阳的领事馆交出他们所使用的无线电台。

11月16日,沈阳市军管会发布命令,要求各外国原驻沈阳领事馆接到命令36小时内,交出所有的电台。

英、法等国领事馆回话说,他们没有电台。

美国总领事馆承认拥有电台,但说已获国民政府认可而拒绝交出来。

伍修权决定对美国驻沈阳总领事馆的抗拒行动采取“先礼后兵”。11月18日下午,伍修权在军管会召见原美国驻沈阳总领事安格斯·沃德,命令其将美国总领事馆拥有的所有电台,悉数交出。

伍修权刚说完,神情傲然的大胡子沃德就说:“领事馆所拥有的电台是美国政府的财产,未经美国国务院准许,本人无权交出。”沃德想了想,又一耸肩膀解释:“再说,我们交出电台后,就没有办法与外界联系了。”

伍修权再次申明了人民政权对原外国驻华人员的政策后,针对沃德称“须经美国国务院准许”的狡辩,在谈到对方所需要对外联络问题,就表示说:“你们的重要电报经我方审查批准后,可以由新华社代发。”

沃德说:“伍先生,我们仍然不能交出电台。”

伍修权不客气地警告说:“如果你拒绝交出的话,我们将派人去取。”

沃德不以为然地说:“那是你们的事。”

沃德离开军管会后,回到三经路38号的总领事馆,即与英、法等国领事联系,表示美国总领事馆不准备交出电台。英、法领事当然愿意美国人出头拒交,就表示,如果美方拒交成功,我们当然也效仿不交。沃德立即决定采取强硬态度,当即草拟了一封“美国驻沈阳总领事馆总领事”名义的抗议信,当晚即派人专程送至军管会,以表示对军管会接收电台行动的抗议。抗议信中称:“美国总领事馆虽然无力反对军管会将电台取走,但必须对此事表示抗议,因电台系美国政府财产,所有保管及使用权利为总领事一人负责。”

当晚,伍修权看了这封貌似强大的抗议信,不由淡然一笑。对方想吓唬新生的人民政权,阻止军管会没收非法电台,这无非是雕虫小技而已。

这是人民解放军进入大城市,第一次与西方大国旧领事馆做这种外交较量。

在沃德的抗议面前,军管会如何行动?

如果军管会强行进入总领事馆没收电台,美方就会在国际社会中大造舆论,攻击解放区人民政权“进入领事馆检查,强行取走美国财产”。

当然,这些电台尽管不值什么大钱,但从产权所属来说,无疑是美国政府财产。伍修权年轻的时候出过国,到过莫斯科留学,懂一些外交常识,知道外国使领事馆是该国的资产。再说,我们现在是解放战争,是国内革命战争,与我们交战的对方是蒋介石反动派。虽然我们反对美国援助老蒋,但我们没有与美国交战,对待这些电台是需要讲究方式方法的。

在此情况下怎么办?

口收缴美国驻沈阳总领事馆电台事件。引起毛泽东深思

政策观念很强的伍修权决定在当晚向中央请示,即以沈阳军管会名义向中央军委电发请示报告。同时,还派出公安人员对美国总领事馆进行全天监控,以防其将电台转移。

11月20日,中央电复沈阳军管会,给予指示:

美领拒不点交电台给我,其目的在逼我入馆检查及强取美国政府

财产的两种借口。我之对策应立于主动,首先向其声明我解放区政府

与美国政府并无外交关系,旧领事馆根据从国民党政府所取得的一切

权利,我们不能承认。我人民政府对现在沈阳之美国旧领事馆人员只当外侨看待,保护其居住安全,并非正式往来。如旧领馆人员有任何不遵守我人民解放军、军管会所宣布之法令的行动,军管会有权实行人身及室内检查,禁止旧领馆人员行动自由,直到驱逐出境。因此,我军管会有权命令1日领馆停止电台联络,交出电台由我封存保管;待将来双方建立外交关系,或旧领馆人员自沈阳回国时,当予发还。现旧领馆人员拒绝接受此命令,我军管会即应派公安机关入室内自行接收,并由双方点数,签字封存。如该旧领馆人员仍拒绝交出,我们即施行全馆检查。

伍修权接到中央复电后,觉得文中指示“代为保管”,“双方点数、签字封存”的办法考虑很周全,决定立即行动。在接到中央电示的当天下午1时,沈阳市军管会及公安局立即部署行动,进入美国总领馆内收缴电台。

军管及公安人员进入总领事馆后,检查人员首先向沃德本人递交了沈阳市军管会的检查通知,其内容是——  敬启者,旧美国总领事馆之无线电台,先生既拒绝本会第二号公函命令,于三十六小时内交出,又硬拒绝本会伍副主任口头通知交出,显系故意违抗本会命令。兹为保证本会第二号公函命令之确切执行,特派人员前来接管该项电台之全部机件、全部零件与发动机。并因先生蔑视本会之命令,今后除经市政府准许外,特禁止旧美国总领事馆全部人员与外界自由往来,并切实遵守与此项措施有关之本会一切命令。

沃德原以为其抗议信已把解放军吓唬住了,此次见检查人员与公安人员上门来动真格的,十分严厉,其虽强自镇定,但仍露出了胆怯和紧张。他拿着军管会的通知书仔细看了又看,惊慌得那腮帮的胡子都在颤动。看着看着,他的态度软下来,只好老老实实地带着公安人员前往装有电台的各个房间。P2-5

后记

新中国诞生后,面对西方帝国主义对新中国实行的封锁、孤立与扼杀的政策,自1949年底起,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建交心须经过谈判的政策。只有经过双方磋商谈判,确认与台湾断交,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在联合国支持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双方才能确定建交。

在1949年底以前,只有10个社会主义国家承认中国,而与中国建主外交关系。经毛泽东明确建交必须经过谈判的政策后,从1950年元月起,至1964年1月27日,西方大国法兰西共和国在戴高乐总统的决策下,打破封锁的坚冰,经过谈判,宣布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在这14个年头里,共有32个国家经谈判承认了中国。当时,总共有42个国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与中国实现建交。

尼克松总统于1971年7月15日向全世界宣布他将到中国访问之后,形势起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国家不再惧怕美国的威胁,不再听美国的指挥棒了。三个多月后,10月26日,首先是在联合国第26届大会上,第三世界大批发展中的国家主持正义,投票赞成恢复中国在联大的席位而驱逐台湾的代表,致使中国能以超过三分之二票数的压倒多数,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就是说,联合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上海公报”于1972年2月28日公布,中美关系实现了突破,帝国主义封锁、孤立中国的政策彻底失败了,坚冰解冻了!

紧接着,英国、日本、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澳大利亚、西班牙、巴西等大多数西方国家纷纷经与中国谈判建交,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同时宣布与台湾断交。中国迎来了又一次建交新高潮。

跨进21世纪,我国日益强盛,政治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也不断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日益扩大。我国至今已与16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与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经济、文化往来。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我国的外交工作开创了新局面,为实现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与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极其灿烂的前景!

笔者希望通过此书,展示新中国的诞生,结束旧中国的百年屈辱外交,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纪元;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获得外交承认的历史进程中,坚持“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既定基本原则,坚持独立自主,既讲联合,又讲斗争,并争取主动,沉着应付,巧妙周旋,成功地解决了新中国外交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至21世纪初,中华人民共和国获得了绝大多数国家的外交承认,祖国的外交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

笔者撰写本书,力图通过纪实的手法、翔实的记述、易读的文字,对重大事件、历史人物与时代环境作生动描绘;加上使用海内外的解密档案材料,及与当事人极为难得的访问,使这个极为严肃的政治性作品,具有一般历史题材及政治题材著作所未有的可读性;使广大读者在关注台海两岸风云,关注解决台湾回归问题时,读了此书能有所裨益。

2002年8月至2003年1月

写于北京亚运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中国外交谈判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敦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696766
开本 16开
页数 4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85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3.1
丛书名
印张 2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9
170
3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0: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