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岁月摇曳诗情/现当代经典散文品读
内容
内容推荐
徐宏杰主编的《岁月摇曳诗情》系“现当代经典散文品读”的一种,精选了29篇现当代经典散文。岁月,少不了诗情的点缀;生活中有了诗,柴米油盐也会增色。悠悠岁月发酵出情思,情思为悠悠岁月注入精神。岁月摇曳情思,袅袅娜娜,风姿绰约。
本书正是从岁月与人生出发,收录流金岁月中的诗情画意,从中读者可以得到美的享受,引发人生的回味。如叶圣陶的《没有秋虫的地方》、冰心的《一日的春光》等。书稿中原文及评读文字各占一半,评读文字从作者简历、时代背景、写作技巧、内涵欣赏等多角度着手,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陶冶情操,同时提升写作技巧。评说文字通俗易懂、雅致可读,达到了评文与选文双美的境界。
目录
请客/王力
永远的校园/谢冕
敬告青年/陈独秀
看蒙娜丽莎看/熊秉明
九年的家乡教育/胡适
我的母亲/邹韬奋
四位先生/老舍
我所见到的叶圣陶/朱自清
胡适先生二三事/梁实秋
芭蕉花/郭沫若
没有秋虫的地方/叶圣陶
五月的北平/张恨水
一日的春光/冰心
父爱之舟/吴冠中
花城/秦牧
幽燕诗魂/丁宁
花朝节的纪念/宗璞
恩台北,念台北/余光中
读鞋/张拓芜
拣麦穗/张洁
安塞腰鼓/刘成章
忆母亲/肖复兴
离家时候/叶广芩
幻象/[德]托马斯·曼
夜莺/[英]劳伦斯
母亲的回忆/[智利]米斯特拉尔
我的伊豆/[日]川端康成
在山阴道上/方令孺
青纱帐/王统照
后记
导语
《现当代经典散文品读》共分10册:(1)华丽的思维;(2)悠远的回响;(3)精彩的远方;(4)文化的清泉;(5)诗意的栖居;(6)理性的精神;(7)心灵的顾盼:(8)且观且珍惜;(9)现实浇灌理想;(10)岁月摇曳诗情。每个分册写在前面的一段文字,是编者阅读经典的心灵感悟和情感抒发,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对入选散文的解读,更不能先入为主地影响读者的阅读。
徐宏杰主编的《岁月摇曳诗情》是其中一本,收录了关于岁月和认识的各种经典散文。
后记
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与诗、词鼎足而三的
重要文体,有着崇高的地位。唐宋以来的古代散文
已经被人们奉为经典自不待言,近代以来特别是自
“五四”以来的近百年时间里,优秀的散文作品无
论在内容构成或是思想情致方面,都可与古代经典
比肩。近年来,写作散文的作家越来越多,喜爱阅
读散文的读者也越来越多,应运而生的散文集也林
林总总地呈现于读者面前。我总觉得散文的选本和
阅读方式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对近百年来
的散文作品没能很好地梳理和总结,尤其对年轻人
来说,缺少必要的指导。于是,我产生了一个较为
大胆的想法:梳理一下近百年来的散文精品,对作
品及其作者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和分析,为读者更好
地阅读现当代经典散文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读本,
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撷选和推广,能使一部分作品在
历史长河的淘漉中留存下来,成为后来人的经典。
而这,也是选文和出版的主要动机。
在撷选本丛书的作品时,我着眼于选择那些叙
述内容真实、表现手法质朴、能真实地记录作者现
实生活的思想和感情轨迹之作。所选散文的作者中
,著名学者、知名教授、有成就有社会影响的作家
占相当的比重,他们的散文,或含蕴深厚,意境优
美深邃;或摇曳多姿,情思高蹈浩瀚,无论芸芸众
生,峥嵘岁月,抑或江河湖海,大地山川,或灵动
飘逸,或凝练深刻,或趣味灵动,或高雅蕴藉……
本丛书所选入的散文大多无愧于这样的评价。因此
,一册在手,与经典同行,就能与作者进行思想交
流,就能以丰富的知识启迪智慧,以睿智的思想陶
冶情操,从而在读者的心灵里打开一个情趣盎然而
又诗意充沛的境界。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性
情渐趋浮躁的今天,我们非常需要这样的阅读。
读书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同样的道理,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国家谁在看书
,看什么样的书,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国际阅
读学会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
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具体说来,阅读
经典,可以强化文化认同,凝聚国家民心,振奋民
族精神;可以提高公民素质,淳化社会风气,建构
核心价值观。阅读经典,是接受教育、发展智力、
获得知识信息的最根本途径,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
化传播活动。
基于上面的认识,我编写了《现当代经典散文
品读》。本丛书的编纂和作品的入选,是编者这个
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时期对特定作品的看法和眼光,
代表着个人的审美体验,不要求读者一定要认同编
者的看法,更不能代表作者的原意。因此,对本丛
书编写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想法做一个简略的归纳,
供读者朋友参阅。
一、鉴于丛书的容量,首先面临一个不容回避
的问题,即是如何在浩瀚的散文中遴选出既恰当又
是读者喜闻乐见的作品来?毫无疑问,作为旨在拓宽
阅读领域和提升阅读效果的散文读本,唯一的标准
,那就是作品本身。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读者和
写作者的心灵对话,一如心仪的挚友,在山间道旁
的谈文论道,读者需要的恰恰是不拘任何形式的“
随意性”。我们尊重阅读是“很个人”的提法,更
何况强调开卷有益的阅读本身,更无须过于条理化
、理论化,阅读者的追求也并非一种文学样式的全
部、一种文学流派的前世今生、一个作家创作上的
成败得失。
二、丛书的编撰体例,每篇散文都附有“作者
简介,,和“简评”两个部分的内容。了解作者的
相关资料,是阅读前的必要准备;简评部分的文字
则尽可能地拓宽阅读的视野,是阅读的引申、提炼
,两者结合起来,从而建构起一个有机统一且有益
于阅读的抓手。比如,读梁思成先生的散文《千篇
一律与千变万化——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
》,一般读者可能对作者笔下的建筑领域里一些专
业问题不是十分了解,“作者简介”和“简评”则
对梁思成先生作为古典建筑领域里的顶级专家和教
育家所从事的工作大体上予以介绍,为阅读做了必
要的铺垫。文本虽是梁思成先生写中国古典建筑的
散文,但作者拳拳赤子之心在字里行间很自然地得
以升华,也就很容易引起阅读过程中的强烈共鸣,
作者笔下的中国建筑艺术给读者带来的心灵上的冲
击是难以忘怀的。
三、丛书共分10册:(1)华丽的思维;(2)悠远
的回响;(3)精彩的远方;(4)文化的清泉;(5)诗意
的栖居;(6)理性的精神;(7)心灵的顾盼:(8)且观
且珍惜;(9)现实浇灌理想;(10)岁月摇曳诗情。每
个分册写在前面的一段文字,是编者阅读经典的心
灵感悟和情感抒发,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对入选散文
的解读,更不能先入为主地影响读者的阅读。
四、选入的散文,内容上可能涉及一些至今尚
无定论的思想学术、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有的
尚在研究、探讨之中;有的虽有了比较统一的看法
,但也不一定就是最终的结论;有的观点虽然在现
实中影响比较广泛,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分
歧,等等。编者力争在简评文字中尽
精彩页
请客 ◇王力
中国人是最喜欢请客的一个民族。从抢付车费,抢会钞,以至于大宴客,没有一件事不足以表示中国是一个礼让之邦。我的钱就是你的钱,你的钱也就是我的钱,大家不分彼此;你可以吃我的,用我的,因为咱们是一家人。这种情形,西洋人觉得很奇怪。请恕我浅陋,我没有见过西洋人抢付过车费,或抢会过钞。我们在欧洲做学生的时代,因为穷,大家也主张“西化”,饭馆里吃饭,各自付各自的钱,相约不抢着会钞。西洋人宴客是有的,但是极不轻易有一次,最普通的只是来一个茶会,并不像中国人这样常常请朋友吃饭。这些事情,都显得中国人比西洋人更慷慨更会应酬。
其实,中国人这种应酬是利用人们喜欢占便宜的心理。不花钱可以白坐车,白吃饭,白看戏,等等,受惠的人应该是高兴的。一高兴,再高兴,三高兴,高兴的次数越多,被请的人对于请客的人就越有好印象。如果被请的人比我的地位高,他可以“有求必应”,助我升官发财;如果被请的人比我的地位低,他也可以到处吹嘘,逢人说项,增加我的声誉,间接地于我有益。中国人向来主张“受人钱财,与人消灾”的,不花钱而可以白坐车,白吃饭,白看戏,也就等于受人钱财,若不与人消灾,就该为人造福。由此看来,请客乃是一种“小往大来”的政策,请客的钱不是白花的。知道了这一个道理,我们就明白为什么对于亲弟兄计较锱铢,甚至对于结发夫妻不肯“共产”的人,为请客而挥霍千金,毫无吝色;又明白为什么家无儋石,对泣牛衣的人偏有请客的闲钱。原来大多数人的请客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是慷慨,而是权谋!
青蚨在荷包里飞出去是令人心痛的,而“小往大来”的远景却是诱惑人的,在这极端矛盾的心情之下,可就苦了那些一毛不拔的悭吝者。当在抢付车费,抢会钞,或抢买戏票的时候,为了面子关系,不好意思不“抢”,为了荷包关系,却又不敢坚持要“抢”,结果是得收手且收手,面子顾全了,荷包仍旧不空。最糟糕的是遇着了同道的人,你一抢他就放松,结果虽是“求仁得仁”,却变了哑子吃黄连,心里有说不出的苦。不过,悭吝的人也未尝不请客;有时候,他们请客的次数要比普通人更多,因为吝者心贪,贪者毕竟抵不住那“小往大来”的远景的诱惑。于是他们想拿最低的代价去博取最大的利益:每次请客吃饭,东西拣最便宜的吃,分量越少越好,最好是使客人容易饱,容易腻,而主人所费又不多。甚至连请几天,昨晚剩的菜今天还可以吃,虽然让客人吃别人的余唾颇为不恭,然而请客毕竟是请客,余唾吃了之后,仍旧不怕他不说一声“谢谢”。这是手段之中有手段,权谋之外有权谋!
话又说回来了,请客真的是一种好风气吗?真的能联络感情吗?我曾经亲耳听见抢会了钞的人背面骂那让步不坚持要抢的人,说他小气,说他卑鄙。我又曾经亲耳听见吃了人家的酒饭的人一出大门就批评主人:五溜鱼只有半边,清炖鸡只有半只,烟臭如莸,酒淡如水,厨子烹调无术,主人招待不周!可见中国既有了抢付钱的习俗,不抢付钱竟像是私德有亏,友谊有损;又有了滥请客的风尚,不请客的固然被认为不善交际,请客如果请得不痛快,那钱也只等于白花。勿谓郇厨既扰,即尽衔恩;须防金碗虽倾,终难饱德。老饕未餍,微禄半销!“小往大来”的请客哲学真是害人不浅!
被请的人有时候也很苦:明知受人钱财就得与人消灾,但是又没有拒绝的勇气,于是计划“还席”或“回客”。受了人家的好处,再奉还若干好处给人家,这样就算两相抵销,不再负报答的责任。其实这样设想是自寻烦恼。最干脆的办法是既不请人,也不怕被人请。如果有人抢着代我付车费或会钞,我就一声不响地,让我的青蚨“回龙”。如果有人请我吃大菜我就两肩承一口,去吃了就走,不耐烦道一声谢,更不理会什么是一饭之恩。假使人人如此,中国可以归真返璞,社会可以少了许多虚伪的行为,而政府也不再需要提倡俭约和禁止宴会了。
简评
《龙虫并雕斋琐语》是王力先生在西南联大时期经费孝通先生介绍,为《生活导报》开设的小品文专栏。当时,闻一多先生曾直言相劝,著名的语言学家不应该写那些低级趣味的文章,消磨斗志。尽管当时生活上非常窘迫,但王力先生并不认为轻松有趣的小品文是无聊乃至堕落。“龙虫并雕斋”是说在他的书斋,既雕龙也雕虫,“龙”指的是他的学术著作,“虫”指非学术性的文学作品和普及性的文章,如本文一类的《辣椒》《西餐》《战时的物价》《劝菜》等。王力先生的作品题材广泛,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琐事、细节均可见于笔下,旁敲侧击社会的弊端,毫无牵强附会之感。如本文就是一篇针对性很强的杂文,作者在不长的篇幅中有力地抨击了生活中有人借请客来谋取私利的不良社会风气,希望人与人之间坦诚相待,杜绝虚伪的“请客”之类的事情,提倡节约,使社会归于淳朴。
请客送礼,可以说是在中国社会见怪不怪、沿袭数千年的人情礼仪。本文却以之为题材,独具只眼地描绘了一幅妙趣横生的世态人情相,并从中透视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人情民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岁月摇曳诗情/现当代经典散文品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宏杰
译者
编者 徐宏杰
绘者
出版社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7628410
开本 16开
页数 2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8-07-01
首版时间 2018-07-01
印刷时间 201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78
CIP核字 2017102696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35
165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