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萧红氛围小说/新文艺
内容
目录

王阿嫂的死
夜风
哑老人

牛车上
朦胧的期待
逃难
黄河
后花园
北中国
小城三月
精彩页
王阿嫂的死
草叶和菜叶都蒙盖上灰白色的霜。山上黄了叶子的树,在等候太阳。太阳出来了,又走进朝霞去。野甸上的花花草草,在飘送着秋天零落凄迷的香气。
雾气像云烟一样蒙蔽了野花、小河、草屋,蒙蔽了一切声息,蒙蔽了远近的山岗。
王阿嫂拉着小环,每天在太阳将出来的时候,到前村广场上给地主们流着汗;小环虽是七岁,她也学着给地主们流着小孩子的汗。现在春天过了,夏天过了……王阿嫂什么活计都做过,拔苗,插秧。秋天一来到,王阿嫂和别的村妇们都坐在茅檐下用麻绳把茄子穿成长串长串的,一直穿着。不管蚊虫把脸和手搔碍怎样红肿,也不管孩子们在屋里喊妈妈吵断了喉咙。她只是穿啊,穿啊,两只手像纺纱车一样,在旋转着穿……
第二天早晨,茄子就和紫色成串的铃铛一样,挂满了王阿嫂家的前檐;就连用柳条辫成的短墙上也挂满着紫色的铃铛。别的村妇也和王阿嫂一样,檐前尽是茄子。
可是过不了几天,茄子晒成干菜了。家家都从房檐把茄子解下来,送到地主的收藏室去。王阿嫂到冬天只吃着地主用以喂猪的烂土豆,连一片干菜也不曾进过王阿嫂的嘴。
太阳在东边放射着劳工的眼睛。满山的雾气退去,男人和女人,在田庄上忙碌着。羊群和牛群在野甸子间,在山坡间,践踏并且寻依着秋天半憔悴的野花野草。
田庄上只是没有王阿嫂的影子,这却不知为了什么?竹三爷每天到广场上替张地主支配工人。现在竹三爷派一个正在拾土豆的小姑娘去找王阿嫂。
工人的头目愣三抢着说:
“不如我去的好,我是男人走得快。”
得到竹三爷的允许,不到两分钟的工夫,愣三就跑到王阿嫂的窗前了:
“王阿嫂,为什么不去做工呢?”
里面接着就是回答声:
“叔叔来得正好,求你到前村把王妹子叫来,我头痛,今天不去做工。”
小环坐在王阿嫂的身边,她哭着,响着鼻子说:“不是呀!我妈妈扯谎,她的肚子太大了!不能做工,昨夜又是整夜的哭,不知是肚子痛还是想我的爸爸?”
王阿嫂的伤心处被小环击打着,猛烈的击打着,眼泪都从眼眶转到嗓子方面去。她只是用手拍打着小环,她急性的,意思是不叫小环再说下去。
李愣三是王阿嫂男人的表弟。听了小环的话,像动了亲属情感似的,跑到前村去了。
小环爬上窗台,用她不会梳头的小手,在给自己梳着毛蓬蓬的小辫。邻家的小猫跳上窗台,蹲踞在小环的腿上,猫像取暖似的迟缓地把眼睛睁开,又合拢来。
远处的山反映着种种样的朝霞的彩色。山坡上的羊群、牛群,就像小黑点似的,在云霞里爬走。
小环不管这些,只是在梳自己毛蓬蓬的小辫。
在村里,王妹子,愣三,竹三爷,这都是公共的名称。是凡佣工阶级都是这样简单而不变化的名字。这就是工人阶级一个天然的标识。
王妹子坐在王阿嫂的身边,炕里蹲着小环,三个人在寂寞着。后山上不知是什么虫子,一到中午,就吵叫出一种不可忍耐的幽默和凄怨情绪来。
小环虽是七岁,但是就和一个少女般的会忧愁,会思量。她听着秋虫吵叫的声音,只是用她的小嘴在学着大人叹气。这个孩子也许可为母亲死得太早的缘故?
小环的父亲是一个雇工,在她还没生下来的时候,她的父亲就死了。在她五岁的时候她的母亲又死了。她的母亲是被张地主的大儿子张胡琦强奸后气愤而死的。
五岁的小环,开始做个小流浪者了。从她贫苦的姑家,又转到更贫苦的姨家。结果因为贫苦,不能养育她,最后她在张地主家过了一年煎熬的生活。竹三爷看不惯小环被虐待的苦处。P1-4
导语
从萧红三十多篇短篇小说中依作者的“眼光”选编了十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佳作。锡庆编的《萧红氛围小说/新文艺》逐篇地加以介绍,然后再总括地谈谈她短篇创作的特点等。从艺术上看,萧红的短篇小说实在是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很多篇什构思精巧,技法娴熟,堪称“杰作”,特别是到了后期简直是达到了随心所欲、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序言
萧红(1911—1942)的一生太短暂了!只活了
三十岁多一点,短得就像是“短篇小说”一般。
但萧红无疑是一个天才!就在她这短暂的一生
里,就在她这短暂的有效“创作期”(1933年4月《
弃儿》是其“处女作”,1942年1月《红玻璃的故事
》是其“遗述”)里,她不仅完成了三部中、长篇
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三十
多篇短篇小说:《黄河》《北中国》《小城三月》
等;两部戏剧:《民族魂鲁迅》《突击》;几十首
诗:《可纪念的枫叶》《苦杯》《春曲》等;还发
表了数量众多的散文名作:《回忆鲁迅先生》《商
市街》等,这上百万字的各体创作带着她疲惫、多
病、伤痕累累的坚韧与勤奋,映着她曲折、坎坷、
顽强自立的纯真与赤诚,不仅证明了她是中国现代
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天才女作家,而且也证明了文
化革命主将鲁迅的非凡“眼力”——鲁迅从《生死
场》中看出了萧红在创作上的巨大潜力,意识到这
是继冰心、丁玲之后将会崛然升起的一颗女性希望
之星!当然,萧红毕竟去世得过快、过早了,她如
果不是这样像夏夜的流星一样仅以璀璨的一闪划过
黑沉的夜幕,留下回味不尽的灼目光华的话,她的
成就、地位实在是难以估量的!
对于萧红的研究显然还比较薄弱。
不错,《生死场》这个中篇由于鲁迅先生《序
言》的首肯已被论者普遍接受,它的确奠定了萧红
在创作上的坚实地位;但《呼兰河传》呢,这篇不
“像”小说的小说实在是开创了一种地方“风情、
文化”小说的新写法——它不是人物“自传”(只
是带有一些“自传性”罢了),而是为“呼兰河”
这个独特又典型的“地域”文化生态、民风民情作
“传”,这在当时的小说“文坛”上是一个带有“
先锋性”的新颖独创!《5伯乐》这个长篇尽管没有
最后完篇,但在萧红的全部创作中是一个偏离了“
常规”写法的“例外”,也可以说是一次创作的“
冒险”——萧红大约自己也深知她既少老舍的“幽
默”也更乏鲁迅的“深刻”.但她为什么不问后果
、不计成败地要去甘冒这个“风险”呢?没有别的
原因:她要师法鲁迅,像《阿Q正传》“画出国民的
魂灵”那样,她也要以自己的笔墨画出半封建、半
殖民地社会里半“中”半“洋”、奴性十足的“现
代国民的魂灵”!小说不能算是多么成功,但在这
里,萧红表现出了多么非凡的真正艺术家的巨大勇
气!至于短篇小说的研究就显得更为薄弱了。其实
,由于思想、生活、艺术表现力的种种制约——对
于一个年仅二三十岁的年轻女作家,这中间还两次
怀孕、分娩,除了婚姻不幸外还经常处在“饥饿”
之中,一直体弱多病——我个人认为:驾驭中、长
篇小说,萧红的确功力有所不逮(特别是在艺术结
构上她魄力、组织力都显不足:辗转流徙的动荡生
活自然也加重了她这个缺欠),但她的短篇小说创
作是操纵自如、游刃有余的!从艺术上看,萧红的
短篇小说实在是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很多篇什构思
精巧,技法娴熟,堪称“杰作”,特别是到了后期
简直是达到了随心所欲、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这里,从萧红三十多篇短篇小说中依我的“眼
光”选编了十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佳作。我想先逐篇
地加以介绍,然后再总括地谈谈她短篇创作的特点
等。
六、萧红的短篇创作也是有缺点、不足的。这
最大的不足我以为是她还没有来得及把她从不幸生
活、特别是不幸婚姻经历中所痛切感受、体验到的
女人的不幸——这在“男性中心”的社会里是普遍
存在着并颇富有“人性”深度的——形诸作品,从
而拓开一个更带有“先锋性”的题材领域。我想,
这并不是苛求。绝对不是。事实上,萧红在这一方
面是有感受、有积累、有厚实生活基础的;她也和
朋友谈论了、表述了、宣泄了;我想不出她终于未
能把它形诸“小说”的原因。“自觉”写出不用说
了;即使是“自然”流露也很罕见。我认为:这是
她的最大憾事!丢掉这“举手之劳”即可得到的创
作“瑰宝”不止是遗憾,简直就是大不幸!
萧红的小说创作还有一个较大的弱点是她组织
、结构作品的魄力、腕力略嫌不足。这在中、长篇
小说创作上暴露得较为明显(对此胡风曾做过较明
确批评),短篇她驾驭得还是较为圆熟的:圆熟固
然圆熟,但这里不过是“藏拙”有术而已,“组织
力”的薄弱还是“潜在”着的,有的时候、有些篇
什它还是不自觉地流露、外现出来。比如《后花园
》这篇“散文化”小说,就有拖杳、散漫的毛病。
《旷野的呼喊》和《桥》(本书皆未选),也有冗
长、不够集中的瑕疵。
另外,读萧红的作品,在语言表述上今天读起
来已有一些隔膜。造成这“隔膜”的原因较为复杂
:时代、生活的变异怕是主要的;同时,也有推敲
、打磨不够,表述不够圆熟、流畅之处(胡风在《
生死场·读后记》中对这种“修辞的锤炼不够”也
有批评);还有,就是她为着表现“新鲜的意境”
(胡风语)有意采用了“特别”的语法句法,从而
造成了语言“陌生化”的效果——对这一点,我想
应当把它看成是萧红的一个创造性的艺术追求去加
以肯定。
萧红是这篇短文“说不尽”的。就此打住,还
是让读者尽快地进入她所营造的“艺术世界”里面
尽情地徜徉、鉴赏吧!
内容推荐
萧红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天才型作家。她的人生短暂传奇,她的创作以其敏锐细致、独具风格在当时及后世都获得巨大肯定。锡庆先生作为现代文学研究者,《萧红氛围小说/新文艺》从“氛围小说”的角度切入萧红创作,精选萧红短篇11篇,其中既有偏向情节的佳作,也有最具萧红气质的“散文化小说”名篇,这些“不像小说的小说”展现出萧红的短篇之美,值得读者品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萧红氛围小说/新文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锡庆
译者
编者 锡庆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68156
开本 32开
页数 1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4
出版时间 2018-09-01
首版时间 2018-09-01
印刷时间 201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54
CIP核字 2018205505
中图分类号 I246.7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2
140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4: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