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像阳光一样温暖 清华园里的大学集体
内容
内容简介

这是清华校友向母校110华诞的献礼,是一本关于大学集体的原创作品集。八十多位不同年代的校友作者对大学集体生活的回忆,生动地再现了记忆深处的青春时光和少年芳华,再现了他们在不同的集体中受到的熏陶,经受的磨练和收获的成长,思考并总结提炼了这些清华特色的烙印对校友们步入社会后事业发展和个人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个体的微观感受汇聚成集体的珍贵印记。这是值得清华校友拥有的心灵记忆,是在校学生成长的生动教材。

作者简介

史宗恺,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清华校友总会副会长,研究员。1980年9月进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先后担任清华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核研院党委书记,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等职。曾于2003年至2006年赴云南挂职工作,任中共云南省迪庆州委副书记、常务副州长。

郭谦,1989年清华大学汽车系硕士毕业。曾担任一汽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专务经理,北京汽车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北京现代第一副总经理,大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变速箱项目负责人,奇瑞汽车集团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副董事长,观致汽车董事长/总经理。多家汽车公司高级顾问。

唐杰,清华校友总会秘书长,研究员。1985年进入清华大学水利系,1996年博士毕业留校任教。历任水利系党委研究生工作组组长、副书记,清华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清华大学副秘书长、党委统战部部长。

黄文辉,《清华校友通讯》副主编。1987年西北大学化工系毕业留校工作。1994年3月进入清华校友总会,历任《清华校友通讯》编辑、副主编、常务副主编。主持参与多部清华校友书籍编撰工作。

目录

上篇 我的班集体

我的班集体 罗福午(1947级土木系) / 2

难忘的岁月——在清华的跑道上竞走 沈正谊(1953级自控系) / 7

汽1品格 凝聚一生 诸葛镇(1956级汽车系) / 13

抚育我成长的摇篮 李慧芬(1958级建筑系) / 20

“真刀真枪毕业设计”成就我们的优秀大学集体 华平澜(1959级自控系) / 27

成长在清华大学“四好”班 王友彭(1959级自控系) / 33

集体温暖激励我们追求卓越 张菊水(1960级机械系) / 39

五十年岁月半世情——说说我们的水工02班

李仲奎 傅耀良 张学学(1964级水利系) / 43

细雨润无声——忆在工程物理系的学习与生活 裴纯礼(1964级工物系) / 51

清华红精零 周鉴于(1964级精仪系) / 58

半个世纪风雨情——水工001班的历程

李树勤 张思聪 谢树南(1965级水利系) / 63

永远充满向心力的力004班 卫景彬(1965级力学系) / 68

电力工程系锅3班 谢宏军(1973级电力系) / 74

在清华的日子里 王 俊(1973级精仪系) / 81

永远的清华园 难忘的汽41 李进民(1974级机械系) / 87

忘年之交 良师益友——记我们班的五位“师傅同学” 孙勇力(1974级电子系) / 92

9名女生一个小集体 张风格(1974级力学系) / 98

清华记忆——风雨同路,师生情深 王耀光(1974级电子系) / 103

无愧时代 感恩清华——为清华1975级而作 袁 帆(1975级建工系) / 112

班长的照相机 陈让文(1975级工物系) / 116

我们的光6班 李春华 吴 雁(1976级精仪系) / 119

清华一九七七级赋 贾海东(1977级力学系) / 125

历史前排的固7班同学 贾海东(1977级力学系) / 127

亲历一张“经典”照片的前前后后 邓 勇(1977级力学系) / 132

物71的故事续记 物71全体同学集体创作 / 137

化72,40年的历史足迹 祝京旭(1977级化工系) / 149

让春光永明媚——我们永远的“空8班” 赵红平 翟永平(1978级热能系) / 161

像阳光一样温暖我的“空8班”——三十七年过去,重归暖通专业!

翟永平(1978级热能系) / 170

空9班班级文娱活动杂记 朱颖心(1979级热能系) / 177

空9是我载梦的小船 胡运昆(1979级热能系) / 183

内9毛毛一家亲 徐小平(1979级热能系) / 187

我的自91 王革华(1979级自动化系) / 193

聚成一团火 散开满天星 杨宜勇(1980级机械系) / 197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姚 坚(1980级自动化系) / 203

如歌岁月,如歌的行板,我们是清华物01班 张 韧(1980级物理系) / 209

自仪02班——像阳光一样温暖我的班集体 张 弘(1980级自动化系) / 219

班集体和体育与精灵们终身相伴 李稻葵(1980级经管系) / 226

自12,我的兄弟姐妹我的班 侯康宁(1981级自动化系) / 229

为什么忘不了结13班 白 勇(1981级土木系) / 235

我们是清华1983级第一班 贾 东(1983级建筑系) / 241

回忆跟同学一起创业的日子 衣丰超(1984级计算机系) / 246

青春如画——由程42班连环画册制作唤起的回忆 翁云江(1984级计算机系) / 253

建管一班,忆往昔,三十年回看书生意气 杨怀宇(1985级土木系) / 260

85/90再同学,永远的燃5 利 斌(1985级热能系) / 265

自74班,家一样的集体呵护我的成长 王京春(1987级自动化系) / 270

回忆充满亲情的班集体 周 石(1988级硕,社科学院) / 275

V

笛声清脆,箫声悠远 谭鸿来(1988级力学系) / 281

班级温暖让人生更美丽 欧阳文爽(1989级土木系) / 292

忆集体 致青春 裴文林(1993级水利系) / 295

法3,一个特别的班级 葛英姿(1993级法律系) / 302

15号楼531寝室 刘福州(1994级研,人文学院) / 312

每年一个主题,再现当年的机51 王 涛(1995级机械系) / 315

锤子是怎样制成的 刘 澎(1996级精仪系) / 321

我们的班,我们的路 程 鹏(1996级自动化系) / 329

水工71,我“栖依”之所 郭 波(2007级水利系) / 332

永远的水工“栖依” 刘 烨(2007级水利系) / 336

回眸清华,不改初心 弓扶元(2007级水利系) / 342

对学校和班集体的某些感悟 费明龙(2007级水利系) / 346

我的清华我的家 付诗博(2007级水利系) / 348

新法7:那些年,我们一起埋下的彩蛋 郭诚春(2007级新闻学院) / 352

83涉水 一路同行 王 莹(2008级水利系) / 366

自15,水木钟灵秀,一五竞风流 紫弈武(2011级自动化系) / 372

属于管6的独家回忆 张 昊(2016级建管系) / 377

下篇 多彩的第二课堂

两个集体 两个课堂 陈清泰(1957级动力系) / 382

我难忘的“两个集体” 丁文魁(1958级自控系) / 389

难忘的岁月 人生的起点 胡昭广(1958级电机系) / 399

清华舞蹈队,我们成长的家 楼叙真(1960级电机系) / 408

温暖的集体 难忘的回忆 任丽翰(1960级自控系) / 412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70年代文艺队活动片段 姜鹏明(1973级力学系) / 418

上海校友会艺术团,清华人温暖的家 翁蓓华(1974级力学系) / 424

承上启下 永不停步——为体育代表队1975级集体而作 袁 帆(1975级建工系) / 428

80年代的“文艺社团集中班” 单冶良(1978级无线电系) / 433

一路歌声,一生欢笑 胡 杨(1978级土木系) / 438

足球造就班级团队精神 易维明(1979级力学系) / 445

80年代的社团小事 邱 柯(1980级机械系) / 448

第22届学生会——像阳光一样温暖我的大学第二集体 李 军(1980级自动化系) / 457

在那些青春灿烂的日子里——记清华军乐队若干事 郝佳良(1989级自动化系) / 462

追忆在清华大学“露天社”的日子 李 石(1997级化学系) / 468

由共同存在发掘共同价值——大学集体赋予我们的成长 张博戎(2009级航院) / 473

“清新时报”是永不磨灭的精神底色 张 晔(2009级新闻学院) / 476

生命之光 钱 垠(2010级法学院) / 481

前言

大学集体与清华传统

史宗恺

清华有许多沿习已久的历史传统,集体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传统之一。这个传统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清华学子们。对大多数的清华学生而言,他们在清华园那些年的大学生活中,各类集体是贯穿始终的陪伴,成为清华记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历久弥新又受益终身。学校充分鼓励各类集体活动,并提供许多条件和支持,极大地促进了大学集体的形成,也促进了大学集体中同学们的成长。

一名新生懵懂中来到清华,遇到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他们组成一个班级集体。在这个集体中,大家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每一位同学在被关心的同时也学会了关爱他人。从相识到相知相伴,优秀集体一旦成形,它会像阳光一样,照耀着他们的大学生活。

清华鼓励集体意识,也鼓励个性发展。对清华班集体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个优秀的集体里,每个人的个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是大学集体的重要教育特征。

这个集体不只是在清华园时的集体,还是伴随同学们一生的温暖存在。离开清华后,班里的同学虽天各一方,但仍相互守望,那个大学集体一直跟随着他们,温暖他们的一生。

除了班级集体之外,清华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集体。例如,文艺代表队和体育代表队,代表队的同学对这类集体有着更强烈的记忆。近些年来,学校里涌现出一大批学生社团,有公益类社团、体育类社团、理论类社团等等,每年的学生社团招新,会被学生称为“百团大战”,这些社团充分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意识,也发展了同学们的兴趣个性。还有一些集体,如寒暑期临时组建的社会实践支队,

II

一个假期,足以让实践支队中的同学们结下深厚友谊,建立起强烈的团队意识。我听过许多关于各种清华集体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感动,让我体会到大学集体教育作为清华重要传统的价值所在,对学生成长的意义。我也经常会把这样的故事讲给正在清华读书的年轻学子们,同学们再把他们的集体故事讲给我听,这些故事启发着我,也教育了我。

传统不是空泛的概念,那些在人们口中流传下来的故事,变成传奇,再转变成传统,变成大家愿意追随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最终,成为文化的一部分。在清华建校110周年的时候,作为校庆的重要工作之一,我们回望过去,从历史中梳理出有着清华特征的光荣传统和光荣文化,我们会意识到,即使再过一百年或更久,我们都要坚守这些传统和文化,它们是清华之所以成为清华的根本。

目前,在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的学术角度上,对这类集体的形成和对学生成长各个方面的影响所进行的研究,并不很多也不够充分。我们需要对清华已有的大量教育实践和指导这些实践的教育理念进行系统的研究,能够将集体建设等诸多清华传统,提炼成为有清华特征的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而征文中的案例,以及后续的征文,可以成为重要的研究素材和案例。

本次大学集体主题征文汇集出版,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我想,因为有这些珍贵的历史回忆与记录,我们清华的光荣传统和光荣文化会变得更为生动而具体,也给后来的清华学子们留下关于集体建设的典型案例。征文中所叙述的故事既有时代的印迹,也有因时光流转而发生的改变以及与时俱进的影子,影响和启发那些在校的学生以及未来的清华学子们。

这个主题征文会继续进行下去。希望各个院系能够进行更好的动员,有更多的班级写出他们的班史,特别是那些曾在学校获得过各种集体荣誉的班级。希望各类集体的同学们组织起来,用当年在校组织活动时的热情和积极性,组织同学们写下你们在清华的共同经历和美好回忆,写下毕业之后同学们延续下去的友谊。校友总会将设立专项出版基金,支持以各类集体为单位的征文结集单独出版。

2021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像阳光一样温暖 清华园里的大学集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史宗恺
译者
编者 史宗恺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579175
开本 16开
页数 4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65
出版时间 2021-06-01
首版时间 2021-06-01
印刷时间 202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850
CIP核字 2021061463
中图分类号 I251
丛书名
印张 3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7: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