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字里行间,草木皆兵 : 成语典故植物图鉴 |
内容 | 商品特色 内容简介 本书以自然科学与古典文学邂逅的创意,把彩色图解应用到中国古典文学领域。古人以当时所熟悉的生态环境、特殊植物形态、植物名称语言、植物体的气味及植物的用途等,来表达心中的意念,从而形成带有植物名称的成语。其中有今日仍琅琅上口者,如“指桑骂槐”,也有不常用到的艰涩成语,如“黄杨厄闰”。每句成语所选用的植物都与该植物的特性息息相关,本书即针对成语中的植物专章逐一进行详细图文介绍,使读者在阅读与使用这些成语时,能更深入了解成语中的植物的含义,从而增加对植物的了解。 作者简介 潘富俊,台湾大学森林研究所硕士、美国夏威夷大学农艺及土壤学博士,历任林业试验所生物组组长、恒春研究中心(原恒春分所)主任。曾任台湾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系、东华大学自然资源管理研究所、高雄医学院(高医大前身)生物系、福建闽江学院环境规划系兼任教授,教授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等。现任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景观系教授,开授景观植物学、植物与文学、台湾的植物文化等课程。 目录 第一章 乔木类 木兰(木莲) 甘棠(棠梨) 柳(垂柳) 杞柳(筐柳) 蒲柳(旱柳) 杨(白杨) 松(马尾松) 柏(侧柏) 柿(柿) 红豆(红豆) 桂(肉桂) 栗(板栗) 梧桐(梧桐) 桐(泡桐) 梓(梓树) 梨(沙梨) 枣(枣) 楮(构树) 榆(榆树) 榆(榆树) 樗(臭椿) 栎(槲栎) 槐(槐树) 昙花(优昙花) 蘗(黄檗) 漆(漆树) 橡(槲树) 第二章 灌木类 桃(桃) 李(李) 杏(杏) 梅(梅) 枇杷(枇杷) 桂(桂花) 桑(白桑) 檿(山桑) 荆(黄荆) 棘(酸枣) 黄杨(黄杨) 榴(石榴) 橘(橘) 枳(枸橘) 铁树(苏铁) 紫荆(紫荆) 芙蓉(木芙蓉) 牡丹(牡丹) 第三章 藤蔓类 瓜(甜瓜) 胡椒(胡椒) 苜蓿(苜蓿) 瓠(瓠瓜) 菟丝(菟丝) 葛(葛藤) 薇(野豌豆) 茨(蒺藜) 第四章 竹及棕榈类 竹(桂竹) 竹(斑竹) 竹(毛竹) 竹(华西箭竹) 箬竹(箬竹) 蒲葵(蒲葵) 第五章 双子叶草本类 艾(艾草) 芙蓉(荷) 芹(水芹) 芷(白芷) 荼(苦菜) 麻(大麻) 莪(播娘蒿) 菽(大豆) 菊(菊) 菘(白菜) 葵(野葵) 葑(芜菁) 蓬(飞蓬) 莼(莼菜) 蓼(水蓼) 蕙(九层塔) 莸(莸) 蓝(蓼蓝) 荠(荠菜) 芍药(芍药) 藜(藜) 兰(泽兰) 蓍(蓍草) 藜(杖藜) 黄连(黄莲) 芝麻(胡麻) 第六章 单子叶草本类 芒(芒草) 茅(白茅) 韭(韭菜) 莠(狗尾草) 荻(荻) 麦(小麦) 荳蔻(荳蔻) 粟(小米) 萍(浮萍) 黍(黍) 萱(萱草) 蒲(香蒲) 蒲草(藨草) 葭(芦苇) 稻(稻) 蔗(甘蔗) 燕麦(燕麦) 蕉(芭蕉) 姜(姜) 苡(薏苡) 芋(芋) 鬯(郁金) 第七章 低等植物 芝(灵芝) 萝(松萝)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字里行间,草木皆兵 : 成语典故植物图鉴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潘富俊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087904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84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350 |
出版时间 | 2019-03-01 |
首版时间 | 2019-03-01 |
印刷时间 | 2019-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640 |
CIP核字 | 2019026727 |
中图分类号 | H136.31 |
丛书名 | |
印张 | 12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6 |
宽 | 155 |
高 | 27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