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每个夜晚每天早晨
内容
内容推荐
《每个夜晚每天早晨》是刘立杆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包括《一封西夏朝的来信》《表姐》《夏天的课程》《四号鱼钩》等作品。作者用诗意而又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平凡人的故事。全书充满了年代色彩,寄托了作者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和态度。
作者简介
刘立杆,诗人,小说家,生于江苏苏州,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出版有诗集《低飞》。
目录
一封西夏朝的来信
表姐
夏天的课程
初冬
四号鱼钩
悲伤的陌生人
小吉普
盲人之家
天边
孤单的时候跳个舞
每个夜晚,每天早晨
后记
导语
刘立杆,诗人,小说家,生于江苏苏州。
《每个夜晚每天早晨》是他的一本小说集,收录的小说大多源自1998年至2001年间,是作者对小说和自身可能性的演练和摸索。书里保存了他自己珍视的生活场景和情感记忆,仿若让你返回到了1980年代,那个他不顾后果的年代。
后记
本书收录的小说大多源自1998年至2001年间,
我对小说和自身可能性的演练和摸索。当初转向小
说的理由很简单,满心以为可以和周围的朋友一样
,通过稿酬维持生计,过上相对自由的生活。当然
,这是非常天真的想法——至少以我的能力看,这
条路是行不通的。
抱着这样的心思操持小说,虽然起初充满了热
情,也不可谓不专注,最后落得虎头蛇尾却是可想
而知的。即使其中有些小说曾经赢得过一定的赞许
和肯定,但现在回过头看,充其量不过记录了我犯
过的所有错误:比如《表姐》对细节的病态迷恋,
《悲伤的陌生人》对引号的倚重,或者《盲人之家
》对现实题材刻意的一瞥……正如此后,我再次转
向诗歌,它们更早地远离了我。
编撰并重温这些小说,我经常感到一种巨大的
遗憾,为自己的迟疑和三心二意。我对小说之难心
存畏惧,但直到现在,它的魅力于我仍是一种难以
释怀的诱惑。由于这种遗憾,我甚至无心修剪字里
行间的造作和笨拙——肯定也是更加无趣的做法。
在此过程中我还发现,往往是某些赘笔和看似杂芜
的枝蔓,保存了为自己珍视的生活场景和情感记忆
。假使还有人觉得它们尚可一读,我想一定是因为
这个缘故。
我希望将小说集最后的几篇近作当作一次廊清
或纠正。如果说我曾经像走慢的秒针,反复摇摆于
小说和诗之问,那么如今这条螺旋形轨迹,其实部
分印证了一个并不新鲜的说法:诗,存在于一切文
体之中——虽然我并不认为,自己真正地写出了什
么。
最后要感谢河南大学出版社的杨全强先生,没
有他,或许我不会有勇气将它们结集出版。
刘立杆
2015年4月7日
精彩页
一封西夏朝的来信
1
“……那些锥形陵墓在漫天的黄沙里默默无语。昔日巍峨的宫阙散成瓦砾,湮没在荒烟衰草间。我看见,一匹无头的石马跪在颓圮的神道边,顽固地守护着这块死者专享的禁地。”
一年里这是第四次,李苏东拉西扯了半天后,在信里突兀地向我描述起那些公元十一至十三世纪的陵墓——他雕琢而繁芜的文字,似乎恪守了多少有些过时的美文原则,给一封信手拈来的书信带来了某种意外的滑稽气氛,像一部规整的手抄佛经里突然出现的花哨的斜体。我怀疑,它们多半是李苏从抽屉里现成的导游手册上抄来的,或者出自十九世纪某个来东方猎奇的欧洲旅行家的游记——若干年后,我在法国诗人兼外交官克洛岱尔关于南京明孝陵的记述里,发现了极为相似的段落——无非毫无想象力地重复我们在学校时那套无聊的把戏。不过,除了付之一笑外,它们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即在所有内容芜杂的来信中,最后唯有这些不着边际的段落给人留下了印象。
“显然,这是一片不朽的无神论者的陵墓,”李苏写道,“站在那里,我不由自主产生了一种皈依的冲动。”
我已经习惯了李苏周期性的胡言乱语。在那个偏僻而寒冷的内陆省份,一年里大概有五个月,除了吃喝和冬眠,李苏和他工作的旅行社无事可干。七年来,他就像一个偏执的书写狂,每隔十天半月就在纸上排下密密麻麻的虫卯,来不断骚扰他耐心的、有些天真好奇的朋友们。刚毕业那阵,我们每个人都收到过一份花花绿绿的银川导游图。他那些从下意识流水线上源源不断炮制出的长信,就像一团吸附在磁铁上的乱蓬蓬的大头针,充满了即兴式的随感、感伤的怀旧和大段夸张的、漫无目的的议论,却很少涉及具体之物——有一段时间,因为我们的懒惰、健忘以及回信冷淡的敷衍,甚至充斥了诘问和气愤。然而就连这种愤怒,在李苏夸张和混乱的表述中,也是真伪莫辨的。关于他在宁夏的生活,始终流传着好几种互相矛盾的说法。
即便如此,从那些雾气弥漫的语言的沙滩上,偶尔也会影影绰绰露出有关李苏真实状态的桅杆。面对信中的大堆密码和隐语,我们甚至不自觉地形成了一种古怪的阅读习惯,就像那些传闻中邮政局里训练有素的安全检查官,可以轻松地根据蛛丝马迹探微索隐。如果记忆准确无误的话,在最近的一封信里,李苏这样写道:
“我很孤独。便秘了一个星期……现在我才知道,我们以前所说的孤独,不过是矫情,不过是虚假的美感——事实上,孤独是与生俱来的。这股可怕的、令人发狂的力量永远来自身体内部……”
虽然我知道,每当李苏说到孤独的时候,很明显是在说别的什么,但读到这儿心里还是有些难过。然而,孤独并不总是让人烦恼的。我发现,倒是那些生活中习惯性的瘤疾要难对付得多。那滔滔不绝的说话的快感和孩童恶作剧般的窃喜,现在已经成了李苏散漫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以至于他所有关于个人境遇的抱怨、地理和气候上的不适以及由此引申出的悲观绝望,最后都变成了习惯的一部分,变成了抱怨本身。巨大的压力和些微的快乐,一切都在生活的惯性中消融了。
我愿意相信,我和李苏之间的友情从我们认识以前就已经开始了——它不仅建立在相似的个人经历和日常接触中,而且也依赖某种未知的宿命。那两条命运秘密的螺旋线要越过平庸乏味的大学时代,一直追溯到童年嘈杂的碎石子街巷。在某个偶然交错的点上,一束光正从书本上移开,越过残破的石库门房子,落在远处熊熊燃烧的花园的角落。我们都有过一个模模糊糊的幼稚的文学梦,像在那个匮乏年代出生的其他孩子一样,都有一个潮湿的江南生活的背景。
李苏有一张落落寡合的脸,略带讥讽的嘴角习惯性的微微上翘,手指像女人一样细长和光洁,具有南方人典型的那种敏感而脆弱的气质。在学校里他属于边缘人物,游离于面目模糊的集体之外;热衷于诗歌,阅读名人传记,培养各种可笑的怪癖。如果排除教室和食堂,这位身体力行的犬儒主义信徒的生活几乎就局限在蚊帐围起的臭气熏天的一个多平方内。每当从嘎吱直响的双层铺上方垂下那两条苍白而多毛的腿,我们就不免一阵担心,生怕由于长时间的卧床不起,他那颗脆弱的心脏已经无法承受直立时的体重。李苏趿拉着海绵拖鞋,叼着烟,鼻孔里塞着两个棉花球(用来止住因强抑苦读时的烦躁而淌出的鼻血),懒散而愉快地走在他无意中为自己设计的标新立异的形象里。
四年短暂的校园生活,李苏就像一根孤零零的标杆,立在校园空旷的操场上。秘而不宣的野心和惊人的毅力造就了李苏身上某种近乎自虐的倾向,帮助他成功地避开了青春期的骚动和危险的感情旋涡。到了毕业前那个纷乱又茫然的夏天,李苏却以前所未有的狂热,出人意料地谈起了恋爱。他的女朋友是从宁夏来的历史系考古专业的定向代培生,比我们低两个年级。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在文学和爱情之间,李苏发生了一次微妙的移情。在骚动不安中,这个银川姑娘沉默地扳起了李苏前方的道岔。
……
P1-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每个夜晚每天早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立杆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922771
开本 32开
页数 2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2
出版时间 2018-08-01
首版时间 2018-08-01
印刷时间 201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02
CIP核字 2015305454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195
132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0: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