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李松云传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传承人传记丛书
内容
后记
这是一套总结柳子戏艺术家艺术人生的书。它
融普读性与专业性为一体。人生道路、艺术成就、
艺术传承是书中三大内容。本书通过对艺术家的全
面总结,旨在传播艺术家的精神艺德与艺术成就,
进一步促进柳子戏的传承与发展。在本套丛书中,
我们努力做到思想性、学术性、可读性三者统一,
以期对山东戏剧“非遗”保护工作尽一份责任。
“柳子戏艺术家丛书”是山东省文化厅“非遗
”工作的组成部分。这项工作自始至终得到省文化
厅领导的大力支持,并在山东省柳子剧团团部的协
调下进行运作。
“柳子戏艺术家丛书”运作过程中,6位柳子戏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不顾年事已高,一次次拍摄
相关照片,接受采访,精神感人至深;山东省柳子
剧团各科室通力合作,业务科李卫国、资料室齐国
凤以及舞美队全体人员做了大量细致工作,本书照
片由本团资料室供稿,部分由本团吴黎明摄影,本
团王士全承担了有关摄影事宜;本书撰稿人山东省
艺术研究院赵峰、李磊,山东省戏剧创作室郑娇娇
,济南艺术创作研究院莫非、王笃祥,山东省柳子
剧团牟妮,都是学子新秀,他们拨冗撰文,尽心尽
责;定陶二中高级教师薛志扬对本书做了认真的文
字校正;本书主编山东省艺术研究院于学剑主持统
筹;副主编山东省柳子剧团刘元贞紧密配合。
对参与本书编著工作的所有人员的关心支持和
辛勤劳动,我们表示衷心感谢。
最后希望能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指正。
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
山东省柳子剧团
2016年6月
目录
总序
前言
致辞
一、致东柳人
二、致柳子戏表演艺术家李松云
第一章 李松云的成长与学艺之路
一、不平静的童年
二、“老李家出了三个戏子!
三、少年学艺录
四、东柳青青绕泉城
第二章 李松云的艺术成就
一、《红罗记》于桂春:有文有武,亦庄亦柔
二、《御碑亭》孟月华:端庄贤淑,不卑不亢
三、《琵琶遗恨》牛小姐:为人物注入灵与肉
四、《观灯》胡秀英:小戏不小见真功
五、《徐龙铡子》苏玉姗:刚强中透出聪慧
六、《绒花记》喜蛛:唱做俱佳,精致小巧
七、《抱妆盒》中刘妃:沉稳中透出阴毒
八、李松云参演过的部分优秀剧目赏析
第三章 李松云对柳子戏的传承
一、“我就会唱几出柳子戏,留着干吗?
二、在戏校教课的那些日子
三、师徒情缘深似海
四、“老师,你嫌弃我吗?
五、最美不过夕阳红
六、李松云谈柳子戏的传承与发展
后记
精彩页
千百年来,为了适应环境,这里的人民锻就了坚强、勇敢、热爱生活的美好品格。在这片广袤大地上,处处孕育着希望,一位位历史文化名人,代代层出不穷。最广为人知的大概就是水浒英雄。这里是水浒故事的发源地,“梁山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这里的人们豪爽侠义,嫉恶如仇。
“尚武”并不是这座城市的唯一名片。郓城,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还有着它相当宝贵的文化资源——戏曲。山东戏曲界有句俗话——“无郓不成戏”。山东梆子、两夹弦、枣梆……山东省内不少戏曲剧种都能在此找到身影,寻到踪迹。这里的戏曲氛围浓厚,人们爱听戏,也爱唱戏,这是一片戏曲之音浸染的土地。
时光流转,进入20世纪前叶的中国,戏曲演员这一群体,仍然没有得到其应有的地位和尊重。多少人内心充满对艺术、对舞台的向往,却迫于家庭阻拦和社会偏见,望而却步。然而,依然有这么一群人,冲破重重阻力,投身自己钟爱的事业。
为何选择了表演这个职业?纵观诸多表演艺术家的个人传记或访谈,这是一个总也绕不过去的话题。答案虽然不尽相同,最常见的却无外乎两种原因:一种是打小颇具天赋,内心热爱;还有一种答案,昕起来似乎不甚高尚,有不登大雅之堂之嫌,却的确是许多艺术家走上表演之路最现实、最直接的推动器,那就是——贫穷。
因贫穷所迫,1956年,14岁的李松云报考了郓城县工农剧社,从此,开始了她的柳子戏艺术生涯。
提起郓城鼓楼街的李家,在郓城县城曾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李松云的爷爷在郓城县城经商,家里的“春元”字号经营着盐、布匹、酱菜等,在郓城是数得着的大户。李家虽家底丰厚,然而人丁却不十分兴旺,只有一位公子,一位小姐。这位公子,也就是李松云的父亲——李春泉。
李家大户人家,又只有这么一位公子,所以对李春泉的教育非常重视。李家为李春泉特聘了家庭教师,同时还雇有4个人照顾其学习、生活。李春泉虽是富家少爷,脾气秉性却非常温良,少有富家子弟的顽劣习性,学习也非常用功。当时有一个侍读掀书的孩子,家境贫困,李春泉心地善良,就对他说:“你跟我一块学吧!”两个孩子在一起,学习更起劲了。李春泉学有所成,不负众望,考进了著名的北京大学。那个侍读孩子也因此开始识书认字,后来参军入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了地方,为官数年。多年后,他还专门回到郓城来找李家少爷,感谢当年李春泉对自己的恩情。
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日子,李春泉英姿勃发,求学似渴。然而,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时局动荡,北京城内更是局势不稳,一个外地学子安静求学的书桌更是无处安放。因此,李春泉刚一毕业,就被家里召回了家乡郓城。家庭条件优越,李春泉无须外出工作,家族生意也不用他操心打理,只等日后慢慢接手掌管。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时候,李家开始为李春泉考虑婚姻大事了。李家这么一个公子,人品好、学问好,当然要相个门当户对的好姑娘。父母委托媒人四处打听,最终,离郓城县城不远,王沙湾王家的姑娘,被李家相中了。
王沙湾王家在郓城也是有名的大户。李松云的姥爷,王家的当家人,在天津经商,是天津市商会会长。王家有4个女儿,2个儿子,李松云的母亲王瑞芳排行老二。王瑞芳从小机灵,脑瓜好使,而且特别听话。虽然家中孩子不少,王瑞芳的父亲却格外宠爱这个二女儿。扯掉了刚裹上不久的缠脚布,王老爷就把二女儿王瑞芳送进了私塾读书。
P2-3
导语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传承人传记丛书是一套总结柳子戏艺术家艺术人生的书。它融普读性与专业性为一体。人生道路、艺术成就、艺术传承是书中三大内容。本套书通过对艺术家的全面总结,旨在传播艺术家的精神艺德与艺术成就,进一步促进柳子戏的传承与发展。
本书是其中的《李松云传记》分册,由郑娇娇著。
序言
历史创作了文化,又恭恭敬敬地将文化遗产移
交给当代。柳子戏这个古老的剧种,秉承着挖掘、
保护、创新、发展这一历史与当代交接的文化契约
,稳步地向前进展着。
柳子戏很古老,远涉元明清的六百支音乐曲子
与;百多个传统剧目,折射着柳子戏古老的背影。
古道漫漫兮,负重而前移……柳子戏艺人,历经了
拼搏、辉煌、衰微、中兴、挫折、复兴,风风雨雨
,沉浮沧桑……
柳子戏又很年轻,她那久已形成的粗犷而又细
致的艺术风格,至今受到人们的喜爱,看家的经典
剧目《孙安动本》《张飞闯辕门》《玩会跳船》《
黄桑店》以及新创作的优秀剧目,始终在舞台上光
彩熠熠,成为柳子戏的旗帜,高扬在艺坛的上空。
柳子戏在历史的颠簸中培育了自我形象的大家
风范。既不为曾有的“东柳”之桂冠而倨傲,也不
为几度沉潜的波折而气短。柳子戏艺术家用坚毅与
朴厚,心血与汗水,矢志不渝地守望着舞台,一辈
一辈,年年月月,晨练晚唱,探索着柳子戏前面的
路……
柳翠风雨后,
花红春风中。
柳子戏在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受到方方面面的
扶持、拥戴与呵护。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观看柳子
戏,接见演职员,给予热情地鼓励;艺术界诸多的
艺术家,梅兰芳、刘海粟、马少波、李默然……予
以热情地指导与肯定;柳子戏先后获得“文华奖”
“梅花奖”等各种奖状近二百个;与英、法、德、
日、韩进行多次文化交流,受到热情地赞誉;至今
不少酷爱柳子戏的戏迷个人出资组班与乡亲同乐…

这一切,是柳子戏的最佳奖赏,
这一切,是柳子戏的最高荣光。
荣誉是鞭策的力量。柳子戏演职员努力地做着
挖掘与传承的工作:先后出版了《柳子戏音乐曲牌
大成》《柳子戏唱腔精选》《柳子戏史料汇编》《
柳子戏图像大观》等多部重头史料,制作了大批剧
目音像光盘,培养了几批优秀的柳子戏接班人。最
近,在山东省文化厅的领导下,我们又启动了“柳
子戏艺术家丛书”工程。
“柳子戏艺术家丛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中的组成部分。丛
书对柳子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黄
遵宪、李艳珍、孔祥启、冯保全、李松云、迟皓文
等六位艺术家的艺术人生,分别予以全方位、多视
角的观照梳理与理论探讨。
戏曲艺术的奥秘与精华集中体现在戏曲艺术实
践家,尤其是表演艺术家的身上。每一位老艺人都
是一个“博物馆”,以崇敬之情,解读、破译、传
承其藏品的密码与价值,是我们后人应尽的责任。
这是一项填补柳子戏研究历史空白的工程,它将对
柳予戏的继往开来起着有力的推助作用。
柳子戏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长期工程,我
们将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推进工程的深入进展,并由
衷地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能够支持、参与、指导柳子
戏传承发展的诸项事宜。
“东柳”这枝古老的奇葩必将绽放出更加靓丽
的时代风采。
2016年6月
内容推荐
郑娇娇著的这本《李松云传记》是对著名柳子戏表演艺术家李松云艺术生涯的回顾和总结。该书以思想性、学术性、可读性为宗旨,内容涵盖李松云身世、艺术、传承三大部分。在本书中,我们寻踪溯源,回到七十年前的郓城,了解李松云的家庭出身及童年生活,看到她如何开始艺术之旅;我们品味鉴赏,携手李松云曾塑造过的舞台角色,在柳子戏艺术海洋中畅游;我们走访查证,力求真实展现李松云在生活与工作中,对艺术工作和优秀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李松云传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传承人传记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郑娇娇
译者
编者 于学剑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9034962
开本 16开
页数 1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7
出版时间 2018-01-01
首版时间 2018-01-01
印刷时间 201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374
CIP核字 2018029520
中图分类号 K825.78=76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7: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