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中国产权区域制度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
| 内容 | 作者简介 刘瑞超,男,1986年1月出生,山东青岛人,青岛大学讲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主要从事财政分权与区域发展研究。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青岛市社科规划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山东省社科规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软科学等省部级项目多项。在《地理科学》《经济体制改革》等CSSCI/CSCD期刊及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与研究路线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路线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一 制度框架下的经济增长研究 二 中国区域制度研究 三 政府竞争研究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制度与经济增长 一 交易费用与产权理论 二 制度演进理论 第二节 要素与经济增长 一 “资源诅咒”争辩 二 资本决定论 三 新古典经济增长与“技术决定论” 四 内生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决定论 第三节 财政分权理论 一 传统的财政分权理论 二 市场维护型的财政联邦主义 三 政府间职能分工 第四节 外部性理论 一 外部性概念 二 外部性理论发展 第五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一 均衡增长理论 二 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 第三章 中国产权区域制度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中国产权区域制度形成 一 产权、区域产权与产权区域 二 中国产权区域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中国产权区域制度的特殊性 一 产权区域特殊的制度模式 二 中国产权区域复杂的利益格局 三 中国产权区域的双重属性与双重职能 第三节 中国产权区域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一 制度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 二 产权区域行为与区域间博弈 第四节 中国同级产权区域间竞争行为 一 流动性资本竞争 二 人才资源竞争 三 技术竞争 四 税收优惠竞争 五 基础设施竞争 六 财政支出竞争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产权区域制度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与分异研究 第一节 产权区域制度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模型 一 两部门结构增长模型 二 财政支出分权对经济增长影响模型 三 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模型 四 产权区域制度对经济增长影响模型 第二节 模型变量解释与数据来源说明 一 被解释变量 二 解释变量 三 控制变量 第三节 基于面板数据的产权区域制度对经济增长影响分析 一 模型数据处理 二 模型结果分析 第四节 产权区域制度对经济增长影响分析研究 一 区域经济增长非均衡 二 产权区域制度在区域间影响的差异 三 产权区域制度在东中西、东北地区间影响的差异 四 影响差异的原因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产权区域制度对经济增长负外部性与解决思路 第一节 产权区域制度与财政压力 一 地方财政运行状况 二 产权区域制度与财政压力实证分析 三 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思考 第二节 产权区域制度与重复建设 一 两个领域重复建设问题 二 产权区域制度对竞争领域重复建设影响与反思 第三节 产权区域制度与地方保护、市场分割 一 地方保护的根源与手段 二 地方保护与市场碎化测度 三 产权区域制度对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的影响 第四节 产权区域制度与环境问题 一 城市发展产生的环境压力——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案例 二 资源争夺战——以黄河流域水资源争夺为案例 三 跨界污染与污染治理中的地方保护——以松花江流域为案例 四 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反作用 第五节 负外部问题解决思路 一 “财权”“事权”划分与财政支出结构调整 二 约束机制建设 三 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机制设计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 主要结论 二 主要创新点 三 研究展望 附录 导语 刘瑞超著的《中国产权区域制度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将财政支出结构、劳动力等因素引入两部门结构模型与简化的财政支出分权模型,构建起中国产权区域制度与长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利用此模型的开展中国产权区域制度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与分异研究。面板数据计量分析发现,产权区域制度是实现我国整体最大利益的重要保障:分异研究表明,产权区域制度差异化有助于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并从区域产权构成、制度实施进程、国家宏观发展策略三个方面阐述原因。 基于对当前区域发展存在的地方财政压力、重复建设、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环境问题等中国产权区域制度负外部性的剖析,本书提出制度完善的政策建议与优化措施解决负外部性的思路:从界定各级政府职能入手,厘清各级财政收支范围;重新定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建设“双维”的激励约束以及其他行政约束机制;提出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行政区域间协调机制与城市发展协调机制。 内容推荐 刘瑞超著的《中国产权区域制度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从产权角度出发,提出以地方政府为行为主体的“产权区域”是中国区域制度基本特征,研究产权区域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制度安排必须通过影响主体的行为选择才能真正发挥效应,中国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与职能分工体系形成独有的地方制度模式,使得地方政府成为上级区域和本级公众的双重代理人,区域间博弈是“政治—经济”双重激励的必然结果。本书将财政支出结构、劳动力等因素引入两部门结构模型与简化的财政支出分权模型,构建了中国产权区域制度与长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实证分析与分异研究的结果表明:产权区域制度是实现我国整体最大利益的重要保障,其差异化有助于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基于对当前区域发展存在的地方财政压力、重复建设、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环境问题等中国产权区域制度负外部性的深入剖析,本书提出了制度完善的政策建议与优化措施。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产权区域制度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刘瑞超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327961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2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56 |
| 出版时间 | 2018-06-01 |
| 首版时间 | 2018-06-01 |
| 印刷时间 | 2018-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418 |
| CIP核字 | 2018149747 |
| 中图分类号 | F127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4.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40 |
| 宽 | 171 |
| 高 | 12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