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森林报(经典名著口碑版本)/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致读者

一般的报刊写的都是关于人的事。然而孩子们却对了解野兽、鸟类和昆虫如何生活感兴趣。

森林里发生的事情不比城市里少。那里照样有各行各业,经常过快乐的节日,也常有不幸事件发生。那里有自己的英雄和盗贼。而城市里的报刊却很少写这方面的事,所以谁也不知道森林里的所有新闻。

比如说有谁听说过在我们列宁格勒州,在冰封雪盖的严冬会从地里爬出不长翅膀的蚊子,而且光着脚丫子在雪地里飞奔呢?关于森林中的巨兽驼鹿之间的鏖战,关于候鸟迢迢万里的长途迁徙,关于黑水鸡徒步穿越整个欧洲的有趣旅行,你能从哪一份报上读到呢?

有关这一切种种的故事都可以在《森林报》上读到。

我们将十二期《森林报》(每月一期)合订成一册。每一期都由编辑部的文章、我们驻林地记者的电报和书信以及有关狩猎的故事组成。

我们驻林地的记者是些什么样的人呢?他们是孩子、猎人、科学家和护林员——所有在森林里跋涉,对野兽、鸟类和昆虫的生活感兴趣,记录森林里发生的形形色色事件并将其寄往我们编辑部的人。

独立成书的《森林报》首次问世是在1927年。从那时起它已重版了八次,每次都补充了新的篇章。

我们将一名专职记者派到著名猎人塞索伊·塞索伊奇身边。他们一起打猎,当他们坐在篝火边休息时,塞索伊·塞索伊奇就讲述自己的历险奇遇。我们的记者便把他讲的故事记录下来,寄往我们编辑部。

《森林报》诞生在列宁格勒①,也在那里印刷出版,这是一份州报。报上报道的所有事件几乎都发生在列宁格勒州或就在列宁格勒市内。

然而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大到北方边境风雪漫天,冷得连血液都会结冰,而南方边陲却赤日炎炎、鲜花盛开;我们祖国西部的孩子们正酣然入梦,东部的孩子们却已经睡醒,正在起床。所以《森林报》的读者希望从本报不仅能了解列宁格勒州发生的事,而且能了解与此同时在我国各地发生的事。按照我们读者的要求,我们在《森林报》上设置了我们的记者发自苏联各地的《天南海北趣闻》栏目。

我们刊登塔斯社有关我们的小伙伴们的工作和功勋的一系列消息。

我们还请求生物科学博士、植物学家和女作家尼娜·米哈伊洛夫娜·帕甫洛娃为我们的《森林报》撰写有关我国许多有趣的植物的文章。

我们的读者应当了解大自然的生活,以便学会改造自然,按自己的意愿支配植物和动物的生活。

要知道当我们《森林报》的读者长大以后,他们将培育令人惊异的植物新品种,将会为了祖国的利益管理森林里的生命。

……但是为了给国家带来益处,而不是危害,首先应当热爱并熟知祖国的大地,应当认识在大地上生长的动物和植物,并了解它们的生活。

P1-3

作者简介
维塔里·瓦连季诺维奇·比安基(1894—1959),苏联有名儿童文学作家,出身于圣彼得堡的一个不错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瓦连京·利沃维奇·比安基是极有名望的生物学家。出于对父亲的崇敬,作家比安基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创作了一生中*有影响力的作品《森林报》。比安基1959年6月10日在列宁格勒逝世,享年六十五岁。他的作品流行于世的,除了多次修订重版的《森林报》,还有作品集《森林中的真事和传说》(1957年)、《中短篇小说集》(1959年)、《短篇小说和童话集》(1960年)等。
沈念驹,1940年出生,曾任浙江文艺出版社编审,副总编。译有屠格涅夫、帕乌斯托夫斯基、比安基等作家的作品。
书评(媒体评论)

经典名篇是人类思想智慧和审美感受的结晶,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中外经典的整理、译介和出版上有着卓越贡献和值得信赖的品质,“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同样如此。

——著名作家 王蒙

我这些年是提倡让中小学生“海量阅读”的。要给孩子自由阅读的空间,也可以读些“闲书”,这样才能培养兴趣。人民文学出版社这套书品种齐全、版本可靠、质量上乘,非常适合学生阅读。

——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总主编 温儒敏

作为专业的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这套“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书目完整而全面,在古典名著、外国作品的整理和译介上,也都采用了独家的大师底本,值得推荐!

——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 曹文轩

统编语文教科书陆续使用后,文学阅读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空前提高。人民文学出版社这套书紧扣统编教材的内容,充分照顾到了学生拓展阅读的需要,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是一套理想的语文读本。

——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朱永新

“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紧密对接语文教学的最新动态,对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及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均大有裨益。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顾之川

目录

导读

致读者

本报首位驻林地记者

森林年

森林年历

森林报第一期:苏醒月(春一月)

森林报第二期:候鸟回乡月(春二月)

森林报第三期:歌舞月(春三月)

森林报第四期:筑巢月(夏一月)

森林报第五期:育雏月(夏二月)

森林报第六期:成群月(夏三月)

森林报第七期:候鸟辞乡月(秋一月)

森林报第八期:仓满粮足月(秋二月)

森林报第九期:冬季客至月(秋三月)

森林报第十期:小道初白月(冬一月)

森林报第十一期:啼饥号寒月(冬二月)

森林报第十二期:熬待春归月(冬三月)

知识链接

序言

《森林报》是苏联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维·比安基极其重要的代表作。在作家的祖国,无论他生前还是死后,这部作品一直长盛不衰,一版再版,深得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喜爱和热捧。不仅如此,就是成年读者也往往爱不释卷。不少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是青少年的中国人,尤其是不少当时生活在大城市的中国人,不会忘记从苏联翻译过来的《森林报》。虽然许多读者未必了解作者比安基其人其事,但是《森林报》里那些有关大自然中千姿百态的动植物的生动描写,书中蕴藏的丰富知识,以及猎人们的传奇经历,一定激发了他们浓烈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渴望,而且深深地留在了他们的记忆里。当时的许多读者可能主要是被书中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广阔无垠的知识海洋所吸引,来不及留意并思考隐含其中的主题。然而,当时序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人类对大自然过度的索取受到大自然愈益强烈的报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自然界的许多物种以惊人的速度趋于灭绝,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命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严峻地摆在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面前。而这个命题恰恰是本书所蕴含的主题。比安基八十多年前就在自己的创作里表现出如此高远的前瞻性,委实难能可贵。所以《森林报》在时隔半个多世纪后在我国再度被翻译出版,自然就凸显出其非同寻常的、积极的社会意义。但愿中国未来的一代通过对本书的阅读,能促进自己树立起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理念。

本书作者维塔里·瓦连季诺维奇·比安基1894年2月11日生于圣彼得堡(苏联时期改名为列宁格勒)一个生物学家的家庭,自幼受家庭的熏陶,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种探索其奥秘的强烈愿望。他后来报考并升入彼得堡大学物理数学系,学习自然专业,显然是受到了家庭的影响。他在科学考察、旅行、狩猎及与护林员、老猎人的交往中留心观察和研究自然界的各种生物,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为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使他笔下的生灵栩栩如生,形象逼真动人。1928年问世的《森林报》是他正式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标志。1959年6月10日比安基在列宁格勒逝世,享年六十五岁。他的创作流行于世的,除了《森林报》,还有许多以大自然里万物生灵为主人翁的中短篇小说,这些,同样是成年和青少年读者喜闻乐见的。

比安基的创作,旨在以生动的故事和写实的叙述,向少年儿童传授科学知识,激发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从小培养起热爱大自然、关注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森林报》虽然问世于1928年(此说据1962年俄文版《简明文学百科全书》,与本书《致读者》所说的1927年不符),但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一再重版(至作家去世后的第三年,即1961年已出到第十版),究其原因,就是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所宣扬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具有恒久不衰的生命力。如果说作家在中短篇小说中描写的主要是动物故事以及与动物相关的人的故事,那么《森林报》则向读者全面展示了自然界的大千世界。不仅如此,他还对当时苏联全国各地的山川形胜和自然环境有生动的描述,使小读者在轻松愉快、饶有趣味的阅读中潜移默化地产生对祖国的情感。

《森林报》模仿期刊的形式,按一年中的十二个月分为十二期,结集成书。俄文原版在每一新版问世时都对上一版有所修订,内容或增或减,但基本栏目保持不变,所增减者仅止于原栏目内的篇目或新增栏目。限于篇幅,这次选入“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时省略了部分栏目和篇章,只留取最精华的部分,好在每个栏目都各自独立成篇,彼此不相关联,丝毫不会对阅读造成影响。

本书也对有些关涉俄罗斯文化而为当今青少年所陌生的东西做了交代。例如圣彼得堡城区及近郊的一些地名或建筑,像“彼得宫”“喀琅施塔得”等等,没有到过那里的人可能觉得十分陌生,为方便读者对背景的了解,译文中做了注释说明。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原文中的某些本身就一词多义的词语,汉语中意译时无法表达其一词多义的特点,如“葇荑花序”与“耳环”这两个词在俄语里音形相同,如简单地按意思翻译,译文里是毫无关系的两个词,而本书俄文原著里恰恰把两个意思都用上了。有的词汇是某一学科的术语,不学这个专业的人未必了然,如“黄道带”,是天文学名词,行外人大多不知道“黄道十二宫”是怎么回事,更不知中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与它的关系。这就是译者在译本中加了许多注释的原因。俄文原著中的极少注释标明了“原注”字样。

沈念驹

内容推荐

《森林报(经典名著口碑版本)》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比安基的代表作。

著者以其擅长描写动植物生活的艺术才能,用轻快的笔调、采用报刊形式,按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有层次、有类别地报道森林中的新闻,森林中愉快的节日和可悲的事件,森林中的英雄和强盗,将动植物的生活表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著者还告诉了孩子们应如何去观察大自然,如何去比较、思考和研究大自然的方法。

编辑推荐

《森林报(经典名著口碑版本)》为儿童科普读物,描写了森林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象。

比安基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森林中度过的,他从事创作三十多年,写下大量科普作品、童话和小说。他的这部作品对于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孩子来说,是一本不错的读物,能教会他们带有感情地去观察自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森林报(经典名著口碑版本)/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联)比安基
译者 沈念驹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137534
开本 16开
页数 5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1
出版时间 2018-05-01
首版时间 2018-05
印刷时间 2018-05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560
CIP核字 2018015441
中图分类号 I512.85
丛书名
印张 3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9
151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0: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