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全媒体时代的互联网--碎片化生存/智能传播媒介文化素养书系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以历史的视野,从思想上回顾了电脑、互联网的发展历程,用“碎片化”“虚拟化”两个关键词,反思数码技术发展历程中所依托的技术哲学和笛卡尔主义思想脉络。近十年智能科技的深度发展,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的发展,似乎使“代码即法律、一切皆计算”的理念成为业界共识,但“碎片化”“虚拟化”的倾向不但没有减缓,还有深度化的趋势。对年轻一代来说,通过裹挟生活与工作的赛博空间,反思暗藏在技术深层的“确定性思想”,理解“符号表征与计算”的理念,是重启认知、重构未来的重要思想基础。 作者简介 段永朝,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执行主席,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智能科学与技术》学报编委。此外,他还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兼任硕士生导师,也是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特聘教授,还曾任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中国计算机用户》《软件世界》杂志社常务副社长兼总编辑,央视《互联网时代》大型纪录片学术顾问。 主要著作:《互联网思想十讲:北大讲义》、《新物种起源——互联网的思想基石》(与姜奇平合著)、《互联网:碎片化生存》。 目录 第一部分 思想的底层逻辑 第一章 瞄准笛卡尔 科学=理性=进步 笛卡尔的“遗产” 焊接在底座上的信条 “科学的进步主义史观”的内在逻辑 “科学平和主义史观”的假设 这的确是个严肃的问题 第二部分 互联网思想简史 第二章 倒读电脑发展史 电脑重生 一桩剽窃案 电脑的第一次创生 “电脑三杰” 三个悬疑 新经济与新命运 丢失在网络中 被卷入的主体 第七章 我是谁 主体确立的古希腊之旅 理性:让人直立行走 数学家的“好”日子 确定性的丧失 第八章 距离革命 热身序曲:自负的科学家 人与机器 人与自我 人与他者 第四部分 超越笛卡尔 第九章 为什么说这个版本的科学应当终结 “个体同一论”的谬误 消失的距离与个体冲突 什么导致了癫狂 “他者”是一个悖论 我们都是偶遇者 理性暴虐下的癫狂 知识与权力的结盟 第十章 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什么 颠覆未遂:“扁平化”对抗“科层” 比特、赋值与单边主义 点化世界的图谋 鱼肉和刀俎 互联网的后现代背景 第十一章 谁在把“云”变成“钟” 伪颠覆 重回马斯洛 警惕“精英主义”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全媒体时代的互联网--碎片化生存/智能传播媒介文化素养书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段永朝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263337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3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9 |
出版时间 | 2024-03-01 |
首版时间 | 2024-03-01 |
印刷时间 | 2024-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教育考试-考试-计算机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36 |
CIP核字 | 2023063760 |
中图分类号 | TP393.4 |
丛书名 | |
印张 | 2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6 |
宽 | 172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