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精)/经典译林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超越国界的伟大文学作品”,被视为青年人的生活教科书。这部闪烁着崇高理想光芒、洋溢着生活激情的经典之作,在前苏联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这部史诗般的英雄传记小说中,作者塑造了保尔·柯察金执著于信念而坚韧不拔的崇高人格,其形象超越时空,超越国界,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震动着数代人的心弦。小说问世不久,便被改编成电影和舞台剧,并在世界各地流传开来。

内容推荐

本书以俄国十月革命前后(1915年至30年代初)这一段历史时期为背景,描绘了当时的社会变革、阶级斗争和各阶层人物心态。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国家面临着严峻的任务:对内摧毁旧的国家机器,镇压反革命势力,积极开展经济建设;对外抗击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保卫新政权。这部小说真实生动地反映了这一段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

作者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光辉形象,歌颂了他在革命战争时期自强不息、意志刚强、历经磨难、勇斗病魔的精神,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试读章节

“神父,为什么高年级的老师说地球已经存在几百万年了,而圣经里却说是五千……”神父那尖锐、可怕的喊叫立刻使他像泄了气的皮球:

“你说什么,孽种,你就是这样学圣经的?!”

保尔还未及答话,神父就揪住他的两只耳朵,把他的头往墙上撞去。一会儿,被撞得头晕目眩、吓得魂不附体的保尔已被扔进了走廊。

这天,保尔也被母亲狠狠地赳了一顿。

第二天,母亲来到学校,请求瓦西里神父让保尔回校上课。从此,保尔恨透了神父,既恨又怕。保尔从不允许别人欺负他,即便稍加侮辱,他也不能原谅,他当然忘不了神父的这顿无端毒打,他把仇恨埋在心底,深藏不露。

瓦西里神父常常欺负保尔:为了一点小事,动辄就把他赶出门外;一连几个星期,天天罚他站墙角,从来不提问他,从而造成复活节前他只好与不及格的学生一起到神父家里去补考。就是在那儿的厨房里,保尔将烟末撒在了为复活节准备的面团里。

没有人看见,但神父还是猜到了是谁干的。

……下课了。孩子们拥进院子,围住保尔。保尔愁眉苦脸,一声不吭。谢廖扎·布鲁兹扎克留在教室里没有出来:他感到自己有责任,但又没有办法帮助保尔。

校长叶夫列姆·瓦西里耶维奇从教师休息室敞开的窗户里探出头来。听到他那浑厚低沉的嗓音,保尔浑身颤栗:

“让柯察金马上到我这儿来!”

于是,保尔心怦怦乱跳地走进了教师休息室。

车站饭馆的老板已经上了年纪,脸色苍白,淡色的眼睛毫无生气。他向站在一旁的保尔扫了一眼,问道:

“他多大啦?”

“十二岁。”母亲答道。

“行,让他留下吧。条件是这样:工钱每个月八个卢布,当班日管饭,上班干一天一夜,在家歇一天一夜——可别偷东西。”

“不会,不会。他不会偷东西的,我担保。”母亲惊慌地说。

“好。那今天就开始干吧!”老板吩咐道。他转过身去,对旁边一个站在柜台后面的女招待说:“济纳,把这小家伙带到洗碗间去,告诉弗萝夏,让他顶替格里什科。”

女招待扔下正在切火腿的刀子,对保尔点点头,穿过店堂,向通往洗碗间的边门走去。保尔紧随在她身后,母亲与他一起匆匆走着,在他耳旁悄声嘱咐:

“保夫卢什卡,你要好好干哪,可别丢脸。”

她以忧郁的目光看着儿子进了里屋,才向店门走去。

洗碗间里正在紧张地干活:桌上的盘碟刀叉堆得高高的,几个妇女用搭在肩上的毛巾擦拭着这些餐具。

一个比保尔略大的男孩,棕红色的头发乱蓬蓬的,正在摆弄两只很大的茶炊。

洗涤餐具的大木盆里盛满开水,开水散发出热气,洗碗间里雾气腾腾。刚进房间,保尔看不清女工的脸。他站在那儿,不知所措。

女店员济纳走到一位洗碗女工面前,搭住她的肩膀说:

“弗萝夏,新来了一个小伙计,给你们的,让他顶替格里什卡,你安排他干活。”

济纳指着被称为弗萝夏的女工,对保尔说:

“她是这儿的领班,她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说完,转身向店堂走去。

“是。”保尔低声答道,并用询问的目光看着站在面前的弗萝夏。弗萝夏擦擦额头上的汗珠,从头到脚将他打量一番,仿佛在估量他究竟能干些什么。她卷起从胳膊上滑下的袖子,用非常悦耳、低沉的嗓音说道:

“亲爱的,你的活儿很简单:一大早就把这口大锅里的水烧开,要让锅里一直有开水;木柴当然要你自己劈,这些茶炊也是你的活。还有,活儿紧的时候,擦擦这些刀叉,倒倒脏水。活儿可不少,亲爱的,你会累得满头大汗。”她说话带有科斯特罗姆地方口音,重音总是落在“a”上;她的这种乡音,她那长着一只小翘鼻子的、红扑扑的脸庞使保尔感到亲切愉快。

“看来,这个阿姨还不坏。”他暗暗思忖,于是壮起胆子问弗萝夏:

“那我现在于什么呢,阿姨?”

说完这句话,他就讷讷起来:洗碗间里女工的响亮笑声淹没了他最后的话语:

“哈哈哈!……弗萝夏有了个侄儿啦……”

“哈哈!……”弗萝夏本人笑得最欢。

因为蒸汽弥漫,保尔没有看清她的脸。其实,弗萝夏只有十八岁。

浑身感到不自在的保尔转身问那个男孩:

“我现在该干什么?”

小男孩只是嘻嘻笑道:

“你还是问阿姨吧,她会对你说得一清二楚的,我在这儿是临时帮帮忙的。”说着,便转身跑进了厨房。

“到这儿来,帮我擦叉子。”保尔听到一个已经不年轻的洗碗女工的嗓音。“你们干吗笑得这么厉害?这个孩子说什么好笑的啦?呶,拿着,”她递给保尔一块毛巾,“用牙咬住一头,另一头用手拽紧,再把叉齿在上面擦来擦去,要擦得一丁点儿脏都没有。这件事我们这儿可顶真呢,老爷先生们都特别注意叉子,要是他们发现有脏斑,那就糟了——女老板马上把你赶走。”

“什么女老板?”保尔被弄糊涂了。“你们这儿的老板不就是雇我的那个男人嘛。”

洗碗女工又笑了起来:

“孩子,我们的老板只是个摆设,他是个窝囊废。这儿真正做主的是老板娘。她今天不在。你在这儿干几天就知道了。”

洗碗间的门开了,三个堂倌分别抱着一大摞用过的餐具走了进来。

其中一个宽肩膀、斜眼、长着一副四方大脸的人说:

“干活麻利点,十二点的车马上就到了,你们还这样磨磨蹭蹭的。”

见到保尔,他问:

“这是谁?”

“新来的。”弗萝夏答道。

“呵,新来的。”说着,他用一只手重重地压在保尔的肩上,将保尔推到两只茶炊前:“当心,这两只茶炊时时刻刻都得有水,你要把它们伺候好。可现在,瞧,一只火灭了,另一只也只剩一口气了。今天先饶了你,如果明天还是这样,你就得挨耳光。懂了吗?”

保尔没有说话,赶紧张罗茶炊。

P5-7

序言

本书作者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他在这个名字之外还有一个名字——保尔·柯察金,也就是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但奥斯特洛夫斯基本人多次反对大家把他的生活经历等同于保尔·柯察金的。他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长篇小说,而不是一部传记,不是共青团员保尔·柯察金的传记,但他又补充说,“我在这个形象中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生活经历,这样在构成长篇小说的基础中就有不少实际的材料了”。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功绩,他是一个意志坚强、勇气非凡的人,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

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生于乌克兰一个贫困工人家庭,童年时代他很少得到学习机会,从十一岁起就开始工作了。在国内战争年代他经常帮助革命者,1919年他加入了共青团。后来他自愿地、瞒着家人悄悄来到前线,在那里参加了很多战斗。他有两次身负重伤,结果右眼再也看不见东西了。鉴于健康状况,奥斯特洛夫斯基只好退伍,当时他才只有十六岁。他后来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主持一个共青团机构的工作。但是他的健康恶化了,疾病彻底将他击倒了,把他牢牢地困在了病床上。三年之后奥斯特洛夫斯基完全失明了,于是一场争夺生命权利的激烈战斗开始了。“我现在被困在了病床上,并不表示我是个病人,这不对,这是胡说八道!我完全是个健康的小伙子。说我双腿不能动弹,双眼什么也看不见——那完全是误会,是愚蠢的玩笑。”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给朋友的信中这样写道。此时对于他来讲,一切手术,一切疗养都于事无补了。即使没有任何康复的希望,奥斯特洛夫斯基也没有向命运投降,新的计划在他的脑中产生了,该计划的目的就是要充实自己的生活,这是证明自己的生命价值所必需的。1930年秋他开始写自己的书,这是一本自白之书,一本传记之书,书中的主人公就是不惧死亡的保尔·柯察金。

双目失明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写作是很困难的,常常从一行滑到另一行上,从一个字母窜到另一个字母上。于是他只好尝试借助镂花板写作,但是这种方法没有加快工作速度,于是他开始向自己的妻子和朋友们口授。1933年夏天他完成了自己这部关于英雄的小说。

1935年《真理报》上出现了一篇题为“勇气”的特写,它是由著名的苏联记者柯里佐夫撰写的,记述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活经历。从此千百万人知道了那位小说家,了解到他那无法治愈的疾病以及他那令人惊叹的不屈不挠的坚强品格。透过保尔对革命的执着精神,读者看到了一个人民的英雄,看到的是一个英勇无畏的、一心为自由而战的个人,他从实际生活中走进了文学中,又经过作家天才的创作,从书页上转化成拥有巨大力量的文学形象,再回到生活中,成为人们仿效的榜样。这位年轻作家创作的小说情节紧张,扣人心弦;热情奔放,激荡人心,充满了奋斗激情,也充满了深刻思想。他的成功是令人目眩的,但是更加辉煌的、更加让人惊讶的是他作为一个人取得的胜利,是他的精神、他的意志对严重疾病的胜利。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第二本书——《暴风雨所诞生的》——描述的是经过革命的疾风骤雨锻炼的一群年轻人。作家于1936年夏完成了这部著作。遗憾的是他生前没有看到自己的著作变成铅字。英雄的生命于1936年12月22日陨落了。

他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写的那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下面具体谈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

该小说所描写的“非常时期”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国内战争,与破坏行为、盗匪和小资分子的斗争,给党的反对派的回击,国家的工业化阶段。这些事件形成了书中主人公们的性格和心理,对这些正在形成新的社会关系的人们的命运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书中涉及很多人物(将近两百个),所有这些角色都可以归入两个相互对立的阵营中去。在这两股势不两立的力量的斗争中,锻造出一种新人,形成了关于生活的新观念,也形成了新的道德。小说着力表现了第一代共产主义青年经过了各种各样的生活考验,在战争的火线上总是勇往直前,从而锻炼出自己特有的性格。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释这部长篇小说名字的含义时说:“锻炼钢铁要经过高温、然后急剧冷却的过程,只有经过淬火它才会变得坚固、从而无所畏惧。我们这一辈人就是在斗争和可怕的考验中得到锻炼的,学会了在生活的考验面前保持不倒。”作者也面临着同样艰巨的任务,他要在很大的广度上把握现实,在小说中容纳大量的历史事件,以及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里正发生的社会生活现象。

在小说的各个篇章里活跃着大量的人物,其中有很多是一笔带过的。但不管是小说中经常碰到的角色,还是我们仅仅在某个片段里遇见的人物,它们都构成了某个特定社会阶层的集体面貌,形成了我们对他们的整体印象。这两类人物都有助于我们分清那对立的两个阵营。其中的一个阵营里是保尔·柯察金和他的同志们,而在另一个营垒中是凶恶的革命敌人和革命叛徒。次要人物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那个发生巨大和巨多事变的时代,那个时代的震荡和大量事件影响了千百万人的命运。在小说中革命运动的广泛性正是通过大量人物的并行的命运表现出来的。

保尔·柯察金及其身边的战友们的生活和理想在某种程度上重现了作者的生活和精神面貌,正好构成了年轻战士的典型形象,而“年轻战士”几乎就是那一辈青年的代名词。朱赫来、潘克拉托夫、丽达、谢廖扎·布鲁兹扎克、伊万·扎尔基等人虽然各有个性,但是他们的性格还是具有某些共同的东西,这种共同性总是在一个又一个的人物身上重复地表现出来,这样,作者就充分而鲜明地揭示出布尔什维克的青年近卫军的特征来了。

党在革命中的作用是通过群体形象来表现的,其中包括朱赫来、伊格纳季耶娃、钳工托卡列夫等人。虽然他们在该长篇小说中不是经常出现,而且他们每个人的形象只是两三笔就勾勒出来,但是他们一起形成了关于党在革命和国家建设中的作用的印象,组成了共产党员类型化的形象,即他们是广大群众的组织者和教育者。

一心要留在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战斗队伍中的强烈渴望主宰着保尔·柯察金。同折磨人的病痛的战斗打响了。这里展现出保尔的英雄主义和他处境中的悲剧性因素,因为他在这场战斗中屡败屡战。但是这一悲剧中的乐观主义表现在“精神对肉体的胜利”,表现在找到了回归到战斗大军的道路,在于个人和社会的融合,在于积极参与国家生活,以一个作家一战士的火热语言教育和培养年轻一代共产主义者。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自己的主人公身上,在他的性格和行动中,表现了新类型个人的特征,这种新人是英雄基因的承担者,是为实现人民的理想而奋斗的共产主义战士,作者据此创造了正面人物形象,其精神建构和社会行为能够成为一种标准,成为仿效的范例。

在苏联文学的正面人物的画廊里,保尔·柯察金占有特殊的位置: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新人的主要特征。保尔·柯察金仿佛吸取了富尔曼诺夫和金、格拉德科夫和法捷耶夫的主人公们的所有特征,体现了同时代人的完整的性格,也是他固有的那些特点:灵魂的纯净,富有战斗精神,朴实无华以及非常突出的英雄主义。

保尔·柯察金是正面主人公的典型,他以其一生实际的例子直接教育人如何生活,奋斗并取得胜利。这样一个在自己身上体现了共产主义道德标准的艺术形象在人民中间已经成为普通名词,对广大群众产生了巨大影响,并证明了这一形象的真正的人民性。

保加利亚作家柳德米尔·斯托亚诺夫在自己的《论文学、艺术和文化》一书中有这样几句话:“文学创作中最难的是——创造一种合理而真实的新类型的人,在他身上成千上万的读者能找到自己,找到自己的命运,自己的生活。保尔·柯察金就是这种新的类型、新的人,千百万读者感觉到的就是这种魔力,他们喜欢他,在某种程度上把他当做自己,或是跟自己近似的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精)/经典译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联)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译者 曹缦西//王志棣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711289
开本 32开
页数 41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55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2.45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27
出版地 江苏
217
154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9: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