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书法的故事 |
内容 | 亮点展示 编辑推荐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读物 感受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汉字之美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任平多年研究心得 结合百幅插图纵横五千年与汉字对话 《石鼓文》《泰山刻石》《张迁碑》《兰亭序》《古诗四帖》《洛神赋十三行》…… 篆、隶、行、草、楷 上百碑帖故事,领略汉字文化 附历代书法名作高清大图及名家书迹、书论目录 赠精美《兰亭序》书签 作者简介 任平 文学博士,入选原国家文化部文化艺术专家人才库。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书法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中国文字学会会员、国际良诸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在秦汉隶书研究、书法文献学、艺术文献学、书法史论、书法教学方面成果显著。主编《共和国书法大系(书学卷)》《中国书法全集(第40卷)》等,著有《中国书法》《说隶》《笔歌墨舞》等。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出版字帖三十余种。 曾获中国书法艺术最高奖“兰亭奖”及全国书法比赛特等奖,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过个人展览。作品被原国家人事部艺术人才中心评为“中国最具有收藏潜质的百位艺术家作品”之一,被中央统战部作为国礼赠送外国领导人,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 内容简介 书法与文学、戏剧、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建筑等其他文艺样式相比较,有一个明显的与众不同之处,即它是中国特有的。如果将中国传到日本、韩国等地的书法也包括在内,更确切地说,是汉字文化圈中所特有的。它是一种造型艺术,但是它从来不以自然界的具体事物作为造型基础,而是以汉民族的伟大创造——汉字作为造型基础。所以,讲清楚汉字与书法的关系,是本书的要义之一。 本书名为“故事”,也就不同于论著和教科书,不仅有书法本身,还有书法文化的故事,不但讲它的过去,也讲它的现在。因此本书按照时间顺序,从汉字起源和甲金文字、隶变与书法艺术的萌生讲起,经魏晋、唐、宋、元到明清,介绍了历朝历代的书坛概况及书家名篇等,也分析了书法与诗、文、茶的关系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书学研究,还加入了作者自己的一些心得,共计十个章节。每个章节均配有大量古代作品图,这些古代作品中,可识读的古文字部分,插图旁均附有释文,方便读者阅读。又精选出数十张制作成高清大图,放在正文后作为附录展示。另有包含新石器时期的北辛遗址刻符、商代的吴城遗址刻符等在内的数百个书家、书迹、书论简编附录。 目录 第一章 汉字起源和甲金文字 第二章 隶变与书法艺术的萌生 第三章 魏晋风度与兰亭雅集 第四章 唐代书坛盛况 第五章 宋尚意与“苏米” 第六章 元、明书坛的复古与变化 第七章 清代碑学略说 第八章 书写、解构、逃离 第九章 书法与诗、文、茶 第十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书学研究述评 附录一 历代书家、书迹、书论简编 附录二 历代书法名作精选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书法的故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任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395388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9-01-01 |
首版时间 | 2019-01-01 |
印刷时间 | 2019-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28 |
CIP核字 | 2018203880 |
中图分类号 | J292.1 |
丛书名 | |
印张 | 19.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30 |
宽 | 170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