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死场
内容
内容推荐
《生死场》是萧红一部传世的经典名篇,它对人性、人的生存这一古老的问题进行了透彻而深邃的诠释。这种对人生的生存死亡的思索,超出了同时代的绝大部分作家。鲁迅称它是“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一幅“力透纸背”的图画。
该书总体结构看似散漫,实则别有匠心在。贯穿全书的是三个家庭的变迁。开篇与收尾写二里半与麻面婆的家庭,结构第二层的是王婆与赵三的家庭,最里面一层的,则是金枝家庭的故事。全篇首尾呼应,一层套着一层,在三个家庭的空间里演进着生与死的故事。“生死场”的“场”,既可以说就是那块灾难深重的黑土地,又是那块土地上一个个痛苦的家庭。
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萧军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目录
序言
生死场
小城三月
朦胧的期待
旷野的呼喊
莲花池
后花园
序言
序言
记得已是四年前的事了,时维二月,我和妇孺
正陷在上海闸北的火线中,眼见中国人的因为逃走
或死亡而绝迹。后来仗著几个朋友的帮助,这才得
进平和的英租界,难民虽然满路,居人却很安闲。
和闸北相距不过四五里罢,就是一个这么不同的世
界,我们又怎么会想到哈尔滨。
这本稿子的到了我的桌上,已是今年的春天,
我早重回闸北,周围又复熙熙攘攘的时候了,但却
看见了五年以前,以及更早的哈尔滨。这自然还不
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
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
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
,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精神是健全的,就是
深恶文艺和功利有关的人,如果看起来,他不幸得
很,他也难免不能毫无所得。
听说文学社曾经愿意给她付印,稿子呈到中央
宣传部书报检查委员会那里去,搁了半年,结果是
不许可。人常常会事后才聪明,回想起来,这正是
当然的事;对于生的坚强和死的挣扎,恐怕也确是
大背“训政”之道的。今年五月,只为了《略谈皇
帝》这一篇文章,这一个气焰万丈的委员会就忽然
烟消火灭,便是“以身作则”的实地大教训。
奴隶社以汗血换来的几文钱,想为这本书出版
,却又在我们的上司“以身作则”的半年之后了,
还要我写几句序。然而这几天,却又谣言蜂起,闸
北的熙熙攘攘的居民,又在抱头鼠窜了,路上是络
绎不绝的行李车和人,路旁是黄白两色的外人,含
笑在赏鉴这礼让之邦的盛况。自以为居于安全地带
的报馆的报纸,则称这些逃命者为“庸人”或“愚
民”。我却以为他们也许是聪明的,至少,是已经
凭著经验,知道了煌煌的官样文章之不可信。他们
还有些记性。
现在是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四日的夜里,我在
灯下再看完了《生死场》,周围像死一般寂静,听
惯的邻人的谈话声没有了,食物的叫卖声也没有了
,不过偶有远远的几声犬吠。想起来,英法租界当
不是这情形,哈尔滨也不是这情形;我和那里的居
人,彼此都怀著不同的心情,住在不同的世界。然
而我的心现在却好象古井中水,不生微波,麻木的
写了以上那些字。这正是奴隶的心!但是,如果还
是扰乱了读者的心呢?那么,我们还决不是奴才。
不过与其听我还在安坐中的牢骚话,不如快看
下面的《生死场》,她才会给你们以坚强和挣扎的
力气。
鲁迅
导语
《生死场》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中篇小说,描述了一些女人在男权世界里卑微而无助的生活和死亡。贯穿全书的是三个家庭的变迁。开篇与收尾写二里半与麻面婆的家庭,“套”在结构第二层的是王婆与赵三的家庭,“套”在里面一层的,则是金枝家庭的故事。全篇首尾呼应,一层套着一层,在三个家庭的空间里演进着生与死的故事。
鲁迅为之作序,胡风为其写后记,20世纪振聋发聩之作,超越阶级和政治的人性之书。
《生死场》堪称一个时代民族精神的经典文本。
书评(媒体评论)
从《生死场》,看见了抗日前期的哈尔滨。这
自然还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
,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
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
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文学家、思想家 鲁迅
《生死场》写的只是哈尔滨附近一个偏僻的村
庄,但它预示着中国的一份和全部,现在和未来,
死路与活路。
——现代文艺理论家、诗人 胡风
《生死场》暗喻了一个非人的隐秘的主人公。
它隐藏在芸芸众生的生命现象之下。在这片人和动
物一样忙着生、忙着死的乡村土地上,死和生育同
样地频繁,显示了生命——群体生命目的的匮乏与
群体生育(命)频繁繁衍的对立。
——孟悦 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
精彩页
生死场
〔一〕麦场
一只山羊在大道边啮嚼树的根端。
城外一条长长的大道,被榆树荫蒙蔽着。走在大道中,像是走进一个动荡遮天的大伞。
山羊嘴嚼榆树皮,黏沫从山羊的胡子流延着。被刮起的这些黏沫,仿佛是胰子的泡沫,又像粗重浮游着的丝条;黏沫挂满羊腿。榆树显然是生了疮疖,榆树带着偌大的疤痕。山羊却睡在荫中,白囊一样的肚皮起起落落。
菜田里一个小孩慢慢地踱走。在草帽盖伏下,像是一棵大型菌类。捕蝴蝶吗?捉蚱虫吗?小孩在正午的太阳下。
很短时间以内,跌步的农夫也出现在菜田里。一片白菜的颜色有些相近山羊的颜色。
毗连着菜田的南端生着青穗的高粱的林。小孩钻入高粱之群里,许多穗子被撞着,从头顶坠下来。有时也打在脸上。叶子们交结着响,有时刺痛着皮肤。那是绿色的甜味的世界,显然凉爽一些。时间不久,小孩子争着又走出最末的那棵植物。立刻太阳烧着他的头发,机灵的他把帽子扣起来,高空的蓝天遮覆住菜田上闪耀的阳光,没有一块行云。一株柳条的短枝,小孩夹在腋下,走路他的两腿膝盖远远地分开,两只脚尖向里勾着,勾得腿在抱着个盆样。跌脚的农夫早已看清是自己的孩子了,他远远地完全用喉音在问着:
“罗圈腿,唉呀!不能找到?”
这个孩子的名字十分象征着他。他说:“没有。”
菜田的边道,小小的地盘,绣着野菜。经过这条短道,前面就是二里半的房窝,他家门前种着一株杨树,杨树翻摆着自己的叶子。每日二里半走在杨树下,总是听一听杨树的叶子怎样响;看一看杨树的叶子怎样摆动。杨树每天这样……他也每天停脚。今天是他第一次破例,什么他都忘记,只见跌脚跌得更深了!每一步像在踏下一个坑去。
土屋周围,树条编做成墙,杨树一半荫影洒落到院中;麻面婆在荫影中洗濯衣裳。正午田圃间只留着寂静,唯有蝴蝶们为着花,远近地翩飞,不怕太阳烧毁它们的翅膀。一切都回藏起来,一只狗出寻着有荫的地方睡了!虫子们也回藏不鸣!
汗水在麻面婆的脸上,如珠如豆,渐渐浸着每个麻痕而下流。麻面婆不是一只蝴蝶,她生不出磷膀来,只有印就的麻痕。
两只蝴蝶飞戏着闪过麻面婆,她用湿的手把飞着的蝴蝶打下来,一个落到盆中溺死了!她的身子向前继续伏动,汗流到嘴了,她舐尝一点盐的味,汗流到眼睛的时候,那是非常辣,她急切用湿手揩拭一下,但仍不停地洗濯。她的眼睛好像哭过一样,揉擦出脏污可笑的圈子,若远看一点,那正合乎戏台上的丑角;眼睛大得那样可怕,比起牛的眼睛来更大,而且脸上也有不定的花纹。
土房的窗子,门,望去那和洞一样。麻面婆踏进门,她去找另一件要洗的衣服,可是在炕上,她抓到日影,但是不能拿起,她知道她的眼睛是晕花了!好像在光明中忽然走进灭了灯的夜。她休息下来,感到非常凉爽。过一会儿在席子下面抽出一条自己的裤子。她用裤子抹着头上的汗,一面走回树荫放着盆的地方,她把裤子也浸进泥浆去。
裤子在盆中大概还没有洗完,可是搭到篱墙上了!也许已经洗完?麻面婆的事是一件跟紧一件,有必要时,她放下一件又去做别的。
邻屋的烟筒,浓烟冲出,被风吹散着,布满全院,烟迷着她的眼睛了!她知道家人要回来吃饭,慌张着心弦,她用泥浆浸过的手去墙角拿茅草,她贴了满手的茅草,就那样,她烧饭,她的手从来没用清水洗过。她家的烟筒也冒着烟了。过了一会儿,她又出来取柴,茅草在手中,一半拖在地面,另一半在围裙下,她是拥着走。头发飘了满脸,那样,麻面婆是一只母熊了!母熊带着草类进洞。
P4-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死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萧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421531
开本 32开
页数 2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7
出版时间 2018-11-01
首版时间 2018-11-01
印刷时间 201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70
CIP核字 2018106643
中图分类号 I246.7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09
145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6: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