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工地社会(引洮上山水利工程的革命集体主义与现代化)
内容
内容推荐
在科技水平、现代设备和经济条件都十分有限的集体化时代,大型水利工程何以成为可能?刘彦文著的《工地社会(引洮上山水利工程的革命集体主义与现代化)》以1958~1962年甘肃引跳上山水利工程的兴修为例,综摄大量一手档案、文献报刊、口述访谈等史料,对这一问题进行历史学的解答。本书勾勒了一个为引涨工程修建而结成的特殊的“工地社会”描述工地上具体而微的各种生产与生活实践,以此来揭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体制特征与运行机制,呈现各种组织结构中活动着的人与制度、政策交互作用的日常图景。
作者简介
刘彦文,女,河南南阳人,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讲师。先后于兰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13年入职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2017年转入历史学系。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社会史、环境史。
目录
导言 引洮上山水利工程与工地社会
一 引洮工程与共和国治水史研究
二 从传统到现代:治水与大型水利工程建设
三 “工地社会”与“国家政权建设”的非常规路径
四 资料来源和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工地社会的诞生
第一章 引洮工程上马
一 “久旱”难以遇“甘霖”
二 “引洮入渭”之民国断想
三 “甘肃落后论”大批判
四 “要把洮河引到董志塬”
第二章 工地社会雏形初现
一 四面八方来支援
二 “男女老少齐出征”
三 工程局的成立
四 社会网络的铺展
第二部分 工地社会的运行
第三章 施工
一 “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
二 从“五一”通水到“七一”通水
三 渠首水库的三次截流
四 “自动装来自动倒”:向工具要效率
五 “人是决定的因素”:积极发挥人的潜能
第四章 制度
一 党组织
二 群众组织
三 思想教育
四 “大辩论”
五 大协作
六 参观
第五章 日常
一 食与宿
二 文化生活
三 娱乐活动
四 群众运动
五 医疗卫生
六 事故与伤亡
第六章 群体群相
一 “新”干部
二 英雄模范
三 普通民工
四 “大右派”
五 普通“五类”分子
六 “反革命”
第三部分 工地社会的裂解
第七章 困局
一 施工目标屡屡遭挫
二 工地上的粮食危机
三 “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为辅”
四 “运动化”管理的最后努力
第八章 裂解
一 “一无效益”和“彻底下马”
二 政治账:“复查”与“甄别”
三 经济账:“坚决退赔”
四 社会账:伤亡民工的善后抚恤
结语
一 “时间”的工地:“革命”的实践
二 “空间”的工地:四维一体的磁力场
三 工地社会的特点
参考文献
附录 “大跃进”时期的甘肃引洮工程述评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工地社会(引洮上山水利工程的革命集体主义与现代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彦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122757
开本 16开
页数 4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22
出版时间 2018-11-01
首版时间 2018-11-01
印刷时间 201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建筑-水利水电
图书小类
重量 598
CIP核字 2018030271
中图分类号 TV68
丛书名
印张 2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5
19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7: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