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遇见菲律宾(一位中国学者的旅菲散记)
内容
作者简介
李开盛,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与地区合作机制智库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主要学术领域是中国外交战略、东亚安全、国际关系理论史,规范理论等。出版的主要著作包括:《理解中国外交——民族复兴进程中的国家身份探求》《人、国家与安全治理——国际关系中的非传统安全理论》和《第三方与大国东亚冲突管控》等。近年发表的论文包括:《容纳中国崛起——世界秩序视角下的美国责任及其战略抉择》《中美东亚冲突管控:第三方的角色与选择》等。译著包括:《国际关系理论:来自非洲的挑战》等。
目录
序 为什么是菲律宾
一 不一样的菲律宾
菲律宾民主怎么了?
左派的未来
农村印象
民族主义观察
女佣与外交
美菲关系为什么特殊?
人、国家与命运:中菲之间的简单比较
二 中菲关系思考录
祖与国:华人在菲律宾
华人不是中菲关系的唯一纽带
“近视的”菲律宾
杜特尔特能够绕过中菲关系的“坎”吗?
知华派,知菲派
中国文化走出去:菲律宾见闻录
上海社科院的达沃“情缘”
三 行走散记
马尼拉点滴
山间碧瑶
长滩印象
尼格罗斯的人与事
苏比克湾的前世今生
达沃侧影
菲律宾的旧人新事
致谢
精彩页
菲律宾民主怎么了?
菲律宾自从独立(1946年)以后,就仿照美国建立了自己的政治体制。在建国后的三十来年时间里,菲律宾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亚洲居于前列,因此一度被其前宗主国美国满意地称为“民主之窗”。但是,时至今日,菲律宾的民主似乎风光不再,一些批评者更是因其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缓慢(尽管这几年经济增长率保持在大约6%—7%的水平,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只有2 000多美元,被许多亚洲国家反超,与其20世纪70年代领先许多亚洲国家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施政效率低下、腐败盛行,而将其称为劣质民主的典型。而对于美国这个“老师”来说,则因为最近杜特尔特上台后执行严厉的禁毒政策中出现了一些被他们批评是“法外杀戮”的事件,使得不少美国人对选出这样一个总统颇为失望(虽然美国人也选出了一个与杜特尔特有近似之处的特朗普)。
那么,菲律宾的民主真的“腐化变质”了吗?它又能为其他国家提供什么经验与教训?
要回答这些问题,或许首先需要了解一下菲律宾人自己是怎么想的。前菲律宾大学校长阿布埃瓦(Dr.Jose V.Abueva)曾和人编过一个有关宪法改革的集子。他在书中提到,菲律宾大学进行过一项调查,发现菲律宾人对民主运作方式的净满意率为-8%,也就是说不满意率超过了满意率8%。而且,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处于社会上层的人不满意率更高,而生活在农村、社会底层的人满意率要相对高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另一些数字,即有高达72%的人同意“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民主都是最好的政治体制”,仅仅有13%的人认为“在一定情况下,独裁可能是好事”。
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我想可能有两点:
第一,菲律宾人并不是不满意民主,而是不满意菲律宾民主的运作方式。民主是现代社会的基础价值,西方宣称自己是民主社会,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强调自己有民主属性。所以,大家目标归一,但方式各不相同,而菲律宾人不满意的恰恰是其民主实施方式,而非反对民主价值本身。
第二,民主本身是一种独立价值,不能仅仅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去评价和衡量。我们有时容易陷入这样一种思维陨式,即看一个国家的民主好不好,就看其经济发展行不行。这实际上是简化甚至贬低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多样化需求,把人降到了只追求物质享受的动物层次。在强调民主本身价值的人看来,民主意味着一种更加自由、开放的生活方式,这是任何金钱和物质发展也换不来的。
但是,即使从民主本身而论,菲律宾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民主的发展确实有优劣之分,只有意识到那些不成熟民主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民主的发展,并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概而言之,菲律宾的民主存在如下问题,其中一些已是国内外观察家的公论。
一、政治家族根深蒂固
在菲律宾政坛,家族政治十分盛行,这点在国内也有颇多介绍,此不赘述,只举当前几个菲律宾政坛核心主角为例。现任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Rodrigo Duterte),其家族长期垄断达沃市政坛。在杜特尔特出任总统后,其女儿莎拉·杜特尔特(Sara Duterte)当选为达沃市长。前任总统阿基诺三世(Benigno Aquino Ⅲ),其母是曾于1986一1992年担任总统的科拉松·阿基诺(Corazon Aquino)。前任副总统比奈(Jejomar C.Binay),其子小杰约马尔·比奈(Jejomar Binay,Jr)是大马尼拉地区马卡蒂市的市长,其女儿南茜·比奈(Nancy Binay)是参议员,还有一个女儿是众议员。在2016年大选中,代表执政党自由党竞选总统的内政部长罗哈斯(Manuel Araneta Roxas Ⅱ),其祖父曼努纽尔·罗哈斯(Manuel Roxas)是菲律宾独立后的首任总统,其父亲格雷多·罗哈斯(Gerardo Roxas)则担任过参议员。
P3-5
导语
菲律宾一直是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国度。熟悉是因为它的蕉风椰雨、海浪沙滩,就像所有地处热带的国度一样,让人天然觉得热情没有距离感;但菲律宾确实又让我们深感陌生,因为信仰天主教且是美国扶植起来的盟友,这个国家又时常与中国格格不入。实际上,中菲之间的民间往来绵远流长,有着非常紧密而不可阻断的内在纽带。展读此书,作为国际关系学者的李开盛先生,将带您领略一个你也许完全不知道的菲律宾,它的风土民情、文化历史、甚至政治生态、经济发展、民族主义等,或许真有许多我们因为忽视而误解的,因为不了解而不理解的。《遇见菲律宾》,带你踏上一段“祛魅”的旅程,了解一个更加真实的菲律宾!
序言
为什么是菲律宾
作为国际问题研究人员,我去过的国家不算多,但也
不算很少。在我关注的东亚国家中,我去韩国的次数更多
,我虽然算不上韩国问题专家,但相对菲律宾而言,我对
韩国的了解可能还是多一点。我为什么不揣浅陋,单单写
一部有关菲律宾的札记呢?
这也是我要问自己的问题。
记得我第一次去菲律宾是2015年。当时正在从事东亚
第三方与中美关系的研究,计划选两个国家进行调研,我
的选择是:东北亚韩国,东南亚菲律宾。理由是:这两个
国家都是美国的盟国,同时又分别与朝核问题、南海问题
两大涉及中国外交与中美博弈的地缘政治热点紧密相关。
在那之前,韩国我已去过几次,但菲律宾从未涉足。
为了对菲律宾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我当时申请了国家
留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拟到菲律宾大学亚洲中心进行为
期半年的访学。当同事们听到我要去菲律宾时,第一反应
往往是:你为什么要去菲律宾?一些人觉得我把六个月花
费在这个地方不值得。我曾去国家留基委设在上海的集训
部,这是专门为获得留基委留学资格的人办理出国手续的
地方,我当时想咨询去菲律宾的签证等相关事宜。结果对
方并不知道得比我更多。据一个工作人员说,他这里从来
没有人办到这个国家访学手续的。包括我去菲律宾驻上海
总领馆申请签证,也没有访问学者或相关签证类型。结果
我只能申请商务签证,其居住期限为59天,而我访学期限
定为半年。怎么办?对方告诉我只能到了菲律宾以后再申
请签证延期。我不知道菲律宾的签证本就这样,还只是在
中国如此。
当然,这只是上海的情况。在东南部省份,关注和研
究菲律宾的人稍多些。例如,等我到达菲律宾大学亚洲中
心后,了解到数年前曾有暨南大学的代帆博士和广西民族
大学的陈丙先博士在那里访学,我访学期间也有中国学者
前去短时间访问、交流的。访学期间还参加了由菲律宾大
学亚洲中心举办的一个菲律宾研讨班,成员多为来自东南
部沿海省份的学者。北京也有一些学者从事菲律宾或与菲
律宾相关的研究,如北京大学的吴杰伟教授、外交学院的
查雯博士等。但中国学者总体上对菲律宾不够重视,特别
是对其政治、外交缺乏深入的研究,应该是一个事实。
这种忽视可能是不应该的。在笔者去访学的2015年,
当时菲律宾发起的南海仲裁案正闹得沸沸扬扬,对中国外
交提出了严峻的挑战。2016年6月,杜特尔特出任菲律宾总
统后,中菲关系实现了180°的大转折。但可以大致肯定的
是,杜特尔特的友华态度并不是菲律宾对华政策的终点,
中菲关系还会继续起伏下去。有心的朋友可能还记得,在
对华不那么友好的阿基诺三世之前,女总统阿罗约曾执掌
马拉卡南宫(菲律宾总统府)长达9年①,并宣布中菲关系进
入“黄金时期”,但结果还不是在阿基诺三世时期陷人动
荡?究其根源,还是在于根深蒂固的南海岛礁主权归属及
其附近海域的权益争端(也就是简称的南海问题)。由于涉
及敏感的主权问题以及重大的战略、经济利益,要任何一
方轻易让步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南海问题可能得到管控
,但很难被彻底解决。一旦受到某些因素的触发,南海问
题就可能“跳”出来影响到中菲关系。而中菲关系一旦恶
化,其影响还不只限于双边。一是由于南海争端在很大程
度上成为东盟国家对华政策的风向标,中菲关系势必影响
到中国与东盟整体关系;二是菲律宾是美国的盟友,一直
是美国牵制中国的一个重要棋子。从这个意义上讲,说菲
律宾是我们周边外交棋盘上的支点国家,此话并不过分。
在此背景下,对菲律宾研究的忽视便显得难以理解。
究其根源,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无论在学术界还
是政策界,确实部分存在着不重视小国的自大心理。在一
些人看来,外交主要是搞定美国、俄罗斯这些大国,觉得
一旦“纲举”必“目张”,其他国家便不在话下。
国际政治确实首先是大国政治,但不全部是大国政治
。而且,在攸关中国核心利益的周边国家中,切不可小视
了第三方小国的作用。像菲律宾这样的国家,虽然是美国
的小盟友,但却是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其内政外交自有
一套逻辑,而且和越南一样,处于像南海争端这一重大问
题的核心。如果仅仅重视美国而置这些国家于不顾,我们
的政策可能就有盲人骑瞎马之虞。而且,进一步看,中美
权力结构性矛盾决定了中方作为空间的有限性。特别是自
特朗普政府上台、明确中国为美国首要“战略竞争对手”
以来,中美关系的转圜空间事实上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
下,如能从第三方小国打开局面,对于我们的双边外交、
周边外交乃至大国外交,都不无益处。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周边小国忽视的现象多少有所
改观。一是研究上较前有所重视,教育部已开始在高校设
置各种地区国别研究中心,对小国的研究至少在数量分布
上上去了;二是在政策上也重视从周边开始,甚至将其摆
到“首要”的位置,先后提出了互联互通、中国东盟命运
共同体、亚洲安全观等一系列强化与周边关系的概念。包
括把“一带一路”倡
内容推荐
对中国人来说,菲律宾是一个既近便又陌生的邻居。从距离上看,两国隔海相望,福建人很早就南下菲律宾,成为当地的一支重要社会与经济力量。但由于菲律宾是东南亚唯一以天主教信仰为主的国家,而且是美国的前殖民地与盟友,中菲两国似乎又彼此陌生,相互都很难理解对方。
作者作为一位国际问题学者,根据自己在菲律宾的访学、访问经历,以随笔的形式,对菲律宾的政治、民族主义、农村生活、民族性、美菲关系等各方面展开叙述,也对杜特尔特转变政策、华人与智库作用等中菲关系议题进行了分析,并用脚丈量城市,对菲律宾各城市的风土人情、文化历史展开了极富个性的描述。
有感情,有感触,有感想,《遇见菲律宾》,带你了解一个你所不知道的菲律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遇见菲律宾(一位中国学者的旅菲散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开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2029451
开本 32开
页数 2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2
出版时间 2019-11-01
首版时间 2019-11-01
印刷时间 2019-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32
CIP核字 2019232552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8.6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8
1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2: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