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名家家风
内容
作者简介
强江海,行走作家,现为《华夏女工》杂志社副总编。
12年前组建强江海访谈工作室,此后和工作室同仁一直行走在路上,足迹遍布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和乡村,访问过无数红尘中人。
2012年起专心于写作,现居合肥。
早年著有散文集《乡下人的儿子和城里人的女婿》、诗集《童年牧歌》、中篇小说《有个女孩叫夏雪》、长篇小说《老屋》等,近年致力于纪实文学创作,出版的作品有《同寂寞打架的女人》《左边是岸,右边是崖》《危险爱情》《举案说法》等。曾做客北京电视台青年频道口述纪实文学,为《华西都市报》《沈阳日报》《时代邮刊》《家庭》等国内三十多家纸媒签约作家,先后参加了《华西都市报》《时代邮刊》《婚姻与家庭》《家庭》《知音》等多家媒体在俄罗斯、南非、埃及、日本、泰国、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朝鲜、文莱等国举办的创作笔会,作品多次被《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转载。
目录
倾谈一 詹天佑:严谨做事,清廉持家
倾谈二 祖父王国维:无论将来做什么,先要安安静静读书
倾谈三 竺可桢:爱得刚刚好
倾谈四 叔公陈寅恪:笃定务实,安心治学
倾谈五 祖父梁漱溟:宽放信任,育人以德
倾谈六 教育大师叶圣陶:身教永远重于言教
倾谈七 我的公公潘天寿:做人就得老老实实
倾谈八 一颗童心丰子恺,想让孩子做个快乐的人
倾谈九 朱自清:做人要正,做事要实
倾谈十 慈父老舍:一个满脸皱纹的小老头
倾谈十一 父亲傅抱石:一朵花、一盘菜,都是“教鞭”
倾谈十二 父亲南怀瑾: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没有方式
倾谈十三 豫剧大师常香玉:让孩子体会到吃苦的甜头
倾谈十四 母亲严凤英:极讲原则的厉害妈妈
精彩页
倾谈八 一颗童心丰子恺:想让孩子做个快乐的人
丰子恺,中国现代漫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被誉为“中国漫画第一人”。其自创的“子恺漫画”,深受后人喜爱。丰子恺的画作,简洁明了,饱含着浓浓的童趣和天真,而这种绘画风格和他本人性格有很大关系。丰子恺育有七个子女:丰陈宝、丰宛音、丰宁欣、丰华瞻、丰元草、丰一吟、丰新枚,每一位皆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
据他丰子恺外孙宋雪君说,外祖父丰子恺一直以来最重视的并不是孩子取得多大的成绩,而是孩子是否快乐。外祖父认为,一个人只有对生活感到快乐,才会对未来产生无限期待。身为严父,丰子恺却常常放低姿态跟着孩子一起玩,即使在外流浪漂泊的近十年,他也从未忘记带着孩子们去寻找快乐。但一旦孩子成人,他却板起面孔让孩子们一个个从家里搬出去住,并声言“无供给子女之义务”,甚至在50岁时还和七个子女来了个“约法三章”。
◎不愿孩子成为“小大人”
丰子恺1898年出生于浙江桐乡石门镇,家境一般,父亲曾经中过举,但不久之后科举考试便被废除。丰子恺出生前,上面已经有六个姐姐,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几个姐姐对他疼爱有加,可父母对他却很严格,特别是父亲,他学识渊博,性格安静,对丰子恺的影响最为深远。
因为家里从事染坊生意,丰子恺几乎是在颜料堆里长大的。五六岁时,他便开始用颜料到处涂涂画画,或者给木版画上色,红的小人,蓝的小花。书本上单色的地方也都被他涂得满满当当,五颜六色。丰子恺九岁时,父亲死于肺病,全家的重担便都落在了母亲身上,他也转入一所私塾上学。课间一有时间,他便会给同学们画像,画得有模有样、惟妙惟肖,大家都争相找他求画。学校老师发现他的才能后,便让他给学校画一幅放大的彩色孔子像。丰子恺很高兴地接了活,几天后终不负所托,笔下的孔子像很有几分庄严肃穆的圣人气象,此后便有了“小画家”的称号。
1914年,丰子恺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里,丰子恺结识了此生对他最为重要的两位老师——李叔同和夏丐尊。从这两位老师那里,丰子恺学会了三样东西:文学、绘画和音乐。1919年,从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他跟同学一起在上海创办了上海专科师范学校,亲任图画老师。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和妻子徐力民结婚。徐力民比丰子恺大两岁,出身于石门镇当地的名门望族,知书达礼。婚后,徐力民一心一意在家相夫教子,和丰子恺相伴一生。1920年,丰子恺长女丰陈宝出生。
第二年,就在徐力民怀上第二个孩子的时候,丰子恺赴日本学习绘画和英语。回国后首次在《我们的七月》刊物上发表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随后陆续发表了多篇新作,这种简洁明了但立意悠远的绘画风格,在国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了“漫画”这种新事物。
1932年,日本发动了“一·二八”事变,丰子恺被迫从上海回到了老家,他用自己多年积攒的稿费,在家乡石门镇建起了一座住房,取名“缘缘堂”,在这里潜心创作。此时,他身边已经有了六个子女:丰陈宝、丰宛音、丰宁欣(丰子恺大姐丰满之女,一直跟随丰子恺长大)、丰华瞻、丰元草、丰一吟。其中最大的丰陈宝13岁,最小的才三岁。家有六个孩子,丰子恺从来没觉得闹腾,只要有空他就会陪着孩子们一起玩,甚至和他们一起“开发”新的游戏,孩子们也都喜欢跟他亲近。
在缘缘堂,丰子恺专门辟出一间房子做图书屋,每天晚上领着孩子们一起去书屋里看书,什么书都有,孩子们喜欢看什么就看什么。丰子恺从来不要求孩子去读那些难懂的史书,家里最多的就是小人书。看得起劲,丰子恺会把一些名人故事或者名著,以故事的形式说给孩子们听。谁表现好,谁就可以得到一颗糖,或者跟父亲玩一个游戏。图书屋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安静,而是常常传出孩子们的笑声。
徐力民曾没好气地问丈夫:“你看看你,一跟孩子在一起就没大没小,这样孩子以后都不怕你怎么办?”丰子恺淡然说道:“我从来不想孩子们怕我,我又不是妖魔鬼怪,为什么要他们怕我呢!与其说是我陪孩子们玩,不如说是他们陪我玩,跟着孩子一起,能发现很多大人发现不了的有趣事物,有时一只蚂蚁都能让孩子高兴半天,观察半天,大人能行吗?你给孩子一颗糖,他就能感到满足,大人能做到吗?所以很多时候,孩子是我的老师。
P94-97
导语
家风,是一个孩子教育的起点,是一个家庭呈现的精神气,强江海著的《名家家风》中十四篇倾谈和珍贵照片带你走近王国维、丰子恺、朱自清等诸位大师,从他们的家庭故事中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和谆谆教导。
名家后辈的真实回忆,细节中蕴含淳朴情感!
近距离感受大师风采,珍贵照片公开出版!
序言
乡下的妈妈告诉我
编写这本书,多少与我的母亲有些关联。
母亲不识字,没出过远门,自然也没见过什么
“世面”,一直在乡下种田,但她教给我的一些道
理,如今还被我拿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在我后来的
求学生涯中,教授我的有很多博学的师长,他们虽
使我受益良多,却不如母亲的话在我心里扎得深、
留得长。
小时候家里穷,经常吃不饱,偶尔有好吃的,
父亲总往我和弟弟的碗里扒,但母亲每每都会绷着
脸“训斥”父亲:“他们都还小,将来什么东西吃
不到?你是劳动力,吃不饱就挣不到工分,万一有
个好歹,我们娘几个靠谁啊?”为了防止我们“抢
食”,母亲立了个规矩:长辈们不上桌,孩子们不
得先动筷子;有好吃的,要让长辈们先尝。尽管在
营养方面,母亲并没有真的亏了我们,但这种“让
食”的传统,却一直传到了我的孩子辈。
以至于有友人到我家做客,对我家孩子在餐桌
上“拘谨”的表现大为惊讶,在赞了几句“懂事”
之后,便一个劲儿地批评我对孩子太过苛责。我知
道母亲订下的老规矩已经不合这个时代的道德要求
,但我并不打算去改变它。这个时代,父母给孩子
的太多,却教不会孩子一个“孝”字。
母亲如今已垂垂老矣,不复当年的精明强干,
耳朵背,记忆力也差,前面说过的话后面就忘了,
但我的骨子里却“残留”了母亲的殷殷叮嘱和严厉
的目光,有的已经和我的行为习惯和思维定式融为
一体,想改也改不掉啦。
我9岁那年第一次去上学,读一年级,雨天,没
有胶鞋,母亲在我的脚下绑了木履,让我趟着雨水
去学校。我嫌硌脚,又怕见生人,央母亲送我。母
亲说:“娃,你9岁了,不小啦,路要靠自己走,鸟
儿大了,也要自己飞出窝!”我出门没走几步就跌
倒了,脚硌得生疼,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母亲厉
声说:“男娃子不许哭!路都不会走,将来还怎么
指着你养家。”
后来上初中、高中,直到上大学,都是我一个
人去学校报到,虽然一路走得磕磕绊绊,但我始终
记着母亲的话:我是男娃,我要养家,我要顶天立
地!
我总觉得,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比学校的影响
大。学校通过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来提高学生认知
世界的能力;而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则更多体现在
长辈的言谈举止和身体力行中,这种家风的影响是
潜移默化和根深蒂固的,从“根”上主导了一个人
发展的方向。
写这本书前,“名家”于我而言,是高山仰止
的存在,更别说,有的名家还是我早在小学课本里
就“见过”的“大人物”。但在写这本书时,那些
名家恍如可亲的长者,和我对坐促膝谈心,使我有
醍醐灌顶般的明悟。这样的谈心,对我和我的学生
来说,就是一次精神奇旅。可惜以我的笔力难以尽
述他们思想的光华,很是惭愧。
家风是什么?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的,体现族群成员道
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是
一本本包罗华夏文化密码的绚丽书卷,是根植于中
华上下五千年文化之上的集体认同,它需要一代又
一代人的滋养、丰富和传承。
很多年以后,我希望我的后人,能在一个温暖
的午后,捧着这本书追寻和体味他的先祖撰写这本
书的初衷,不奢望他们能如名家后人们那样成长和
成材,唯求他们能从这本书里汲取必要的营养,安
身立命,懂得真善美。
谨以此书献给天下的父母、孩子,还有我自己
的子孙。
强江海
2018年3月22日
内容推荐
强江海著的《名家家风》通过詹天佑、王国维、竺可桢、陈寅恪、梁漱溟、叶圣陶、潘天寿、丰子恺、朱自清、老舍、傅抱石、南怀瑾、常香玉、严凤英14位名家的后人之口,彰显了家风的影响力。在后辈们的眼里,老舍是个“满脸皱纹的小老头”,陈寅恪是个“静静地在白色小路上散步的老人”,南怀瑾是个“有一碗饭也要分半碗给别人的邻家老者”,严凤英是个“极讲原则的‘凶’妈妈”……外人看到的,是名家的伟大;儿孙们看到的,是名家的平凡和朴实。正是这些平凡和朴实,如涓涓细流,如冬日暖阳,如和煦春风,滋养和引领儿孙们正身以俟时,守己而律物,齐家、治业、兴邦。名家虽已去,风范却常存,他们留下的家规、家训、家劝、家约、家仪、家诰,是属于全中国人民的文化瑰宝,值得每一个家庭习之践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名家家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强江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8048199
开本 16开
页数 1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6
出版时间 2018-12-01
首版时间 2018-12-01
印刷时间 201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58
CIP核字 2018050032
中图分类号 B823.1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0:5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