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制造汉武帝(增订本)(精) |
| 内容 | 内容推荐 辛德勇著的《制造汉武帝(增订本)(精)》对汉武帝晚年政治发生重大转向的史学定论,提出质疑从史源学研究和新史学的思路出发,论述司马光所撰《资治通鉴》对汉武帝晚年政治形象的塑造,指出其所依据的史料《汉武故事》等存在严重问题,认为汉武帝晚年并没有司马光所期望的政治路线转变,指出《通鉴》不能作为研治秦汉史的一般史料使用。本书是一个案式的史学研究,提示研究者和普通读者史料的准确性是历史著作立论的基础。 作者简介 辛德勇,1959年8月生,历史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研究,兼事地理学史研究,代表作有:《隋唐两京丛考》、《古代交通与地理文献研究》、《历史的空间与空间的历史:中国历史地理与地理学史研究》、《秦汉政区与边界地理研究》、《读书与藏书之间》、《纵心所欲:徜徉于稀见与常见书之间》、《石室賸言》、《旧史舆地文录》、《建元与改元:西汉新莽年号研究》等。 目录 撰述缘起 引言 第一章 论轮台之诏的性质 第二章 《通鉴》有关汉武帝与戾太子之间治国路线分歧的记载出自《汉武故事》 第三章 《汉武故事》所记史事初不足以凭信 第四章 司马光对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的重构 第五章 刘宋时期另一场“巫蛊之变”与王俭塑造的戾太子形象96 第六章 汉武帝谓戾太子不类己故事的原型 附录 汉武帝太子据施行巫蛊事述说 《制造汉武帝》的后话 田余庆先生印象(代后记) 增订本后记 导语 在《制造汉武帝(增订本)(精)》中,作者辛德勇试图揭示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时为达到其政治目的而径随己意构建历史的情况。通过这一研究,作者觉得至少就《通鉴》的西汉部分而言,是不具备一般意义上的史料价值的,田余庆先生利用《通鉴》相关记载来认知西汉史事,在研究方法上,值得商榷。 本书虽是一篇学术文章,但作者构思之精巧与破案式的层层深入的写作方法,使文章可读性大增,故本书理应受到史学研究者与历史爱好者的青睐。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制造汉武帝(增订本)(精)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辛德勇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63571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199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130 |
| 出版时间 | 2018-08-01 |
| 首版时间 | 2018-08-01 |
| 印刷时间 | 2018-08-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84 |
| CIP核字 | 2018145304 |
| 中图分类号 | K827=34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6.3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4 |
| 宽 | 149 |
| 高 | 16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10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