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研究--以根据地农民教育为中心
内容
内容推荐
秦燕著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研究--以根据地农民教育为中心》融合“革命史”“现代化史”“社会史”几种研究模式,将延安时期农民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实证范例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从历史和实践的角度出发,系统梳理和阐述了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的来源、形成和发展;从抗战爱国的民族意识教育、阶级斗争教育、民主意识教育三个部分,详细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实施农民教育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内容和具体实践过程;深入分析了中国共产党通过农民教育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特征,讨论分析农民教育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与农民传统文化、中国化与大众化的相互关系,阐释在推动大众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与农村革命实践之间的关联和调适。
本书从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多方面拓展、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秦燕,教授,历史学硕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史。已出版学术专著《走出封闭一一陕北妇女的婚姻与生育(1900一1949)》(第一作者,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清末民初的陕北社会》(独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清代以来的陕北宗族与社会变迁》(第一作者,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陕北黄土高原的村庄与社会变迁》(独著,即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5年出版)。在《抗日战争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中国宗教》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项目多项,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多项。
目录
绪论
一 从实践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
二 延安时期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三 通过农民教育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四 本书的研究思路及资料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一 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语境
1.近代民族国家建设与“大众”的崛起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二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的初步建构
1.劳工大众是社会革命的主体力量
2.必须以农民群体为主要对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3.农民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载体
三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的完善
1.明确了大众化的对象和实质
2.理清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个重要关系
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大众化实践之一:抗战爱国的民族意识教育
一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和建立民族国家
1.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源流
2.中国反侵略斗争与民族国家建立的同步性
二 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战争的理论与主张
1.对传统民族主义和近代民族主义的超越
2.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战争的观点
三 农民与乡村民族主义
1.农民是否有自发的民族主义
2.农民最初对待抗日的态度
四 抗战教育的全面实施
1.通过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民族意识
2.寓教于乐的抗战教育
3.抗战教育与改善农民生活相结合
五 对民族国家的认同与农民爱国主义高涨
1.以民族国家取代宗族
2.学习做模范公民
3.农民积极支持抗战
第三章 大众化实践之二:阶级斗争教育与乡村社会变迁
一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
1.经典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
2.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斗争理论及宣传
二 中国传统乡村的现实状况
1.传统乡村的社会结构及分层观念
2.农民的反抗和阶级斗争的基础
三 阶级斗争教育的深入与土地改革运动
1.阶级意识的灌输
2.组织阶级队伍
3.实际斗争中的阶级教育
四 阶级斗争理论大众化的成效
1.阶级斗争改变了乡村社会结构
2.阶级斗争促进了农民意识的变化
3.阶级斗争的过程重塑了农民与国家的关系
第四章 大众化实践之三:民主政治教育与日常生活
一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发展
1.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中国化
2.民主与大众化
二 对农民的民主政治教育
1.选举运动:农民大众参与政治
2.对乡村基层干部的民主教育
3.训练民众参政议政的实际能力
三 日常生活中的民主参与
1.实现有事多商量的基层民主
2.让人民来监督政府
3.社区生活中的民主参与
四 创造本土化的大众民主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艰辛探索:个案研究
一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独特创举——对农民传统组织的“政治化
1.农民民间组织的传统模式
2.对哥老会的“政治化
二 马克思主义与农民传统的调适:婚姻制度改革
1.颁布新婚姻法
2.与农民传统习俗的矛盾
3.从实际出发及时调整政策
三 马克思主义必须适应大众的需求:新文字运动的兴衰
1.文字改革与阶级解放
2.新文字运动的蓬勃开展
3.遭遇尴尬:民众的冷漠
4.认识文化教育的本土化、民族化特性
四 农民教育的新变化:从苏维埃时期到延安时期
1.苏维埃时期的农民教育
2.延安时期的变化
第六章 延安时期农民教育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征分析
一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鲜明的实践特征
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2.在农民教育的实践中创造革命主体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在农民教育的过程中相互促进
1.创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教育和动员农民大众
2.大众化影响和促进中国化
三 农民教育的过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农民传统的双向互动
1.现代革命与农民传统的纠结和互动
2.对农民传统文化的提升、重新解读和合理借用
四 在实践中形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种途径
1.农民的组织化是大众化的坚实载体
2.采取农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
3.切实改善农民的生活
五 农民教育实践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创新
1.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重要的创新
2.初步形成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机制
第七章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研究--以根据地农民教育为中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秦燕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336093
开本 16开
页数 3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5
出版时间 2018-12-01
首版时间 2018-12-01
印刷时间 201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528
CIP核字 2018265848
中图分类号 D61
丛书名
印张 2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0: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