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鹿特丹的伊拉斯谟(辉煌与悲情)(精) |
| 内容 | 内容推荐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像很多犹太裔作家的命运一样,斯蒂芬·茨威格的作品被列为禁书,他在萨尔茨堡的寓所也被搜查,这促使他决定心离开德国,开始了国外的流亡生活,《鹿特丹的伊拉斯谟(辉煌与悲情)(精)》即完成于颠沛流离之中。1934年5月茨威格致信克劳斯·曼说:“我现在打算写鹿特丹的伊拉斯谟,他也是一位真正的人文主义者,他像今天一切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人遭到希特勒的迫害一样,遭到马丁·路德的非难。我想以伊拉斯谟为例,用大家都能接受的比喻方式描述我们这种类型的人和其他类型的人。”这封信应该可以看成是茨威格写作此书的心志流露。身处黑暗年代的茨威格,藉着对伊拉斯谟,这位“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最终取得成功而仅仅在道义上保持了自己的正直的人” 的刻画,将这位伟大的人文主义者辉煌与悲情的一生,栩栩生动地呈现于读者面前。在茨威格的笔下,伊拉斯谟是一个“像工蜂一般勤奋的学者和一个思想自由的神学家,一个敏锐的时代批评家和一个温和的教育家,一个稍逊风骚的诗人和一个文采斑斓的尺牍高手,一个善于指桑骂槐说笑的人和一个弘扬人性的慈悲使徒”。 目录 第一章 使命感和人生的意义 第二章 时代的脉搏 第三章 语焉不详的早年生活 第四章 伊拉斯谟写照 第五章 峥嵘岁月 第六章 人文主义的伟大与局限 第七章 强大的对手_ 第八章 为思想独立而斗争 第九章 大论战 第十章 尾声 第十一章 伊拉斯谟的精神遗产 伊拉斯谟年谱 译者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鹿特丹的伊拉斯谟(辉煌与悲情)(精)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奥)斯蒂芬·茨威格 |
| 译者 | 译者:舒昌善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61362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46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228 |
| 出版时间 | 2018-07-01 |
| 首版时间 | 2018-07-01 |
| 印刷时间 | 2018-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86 |
| CIP核字 | 2018011907 |
| 中图分类号 | B503.91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1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197 |
| 宽 | 125 |
| 高 | 28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6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