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训诂学与古汉语论集/学人文库/中国语言文学文库 |
内容 | 内容推荐 陈焕良著的《训诂学与古汉语论集》之文,分而为三:训诂学、古汉语、古籍整理。合而为一:“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皆系“古”字。三“古”密切,界域难分。介绍什么是训诂和训诂学,以及学习训诂学的目的意义等内容,论述了训诂作为一种学术其产生的各种历史原因,介绍和论述了“随文释义的注疏”、“通释语义的专著”、“文献正文和古代笔记的训诂”三类体式及其内容,介绍训诂方法与训诂术语,第八章介绍训诂的发展概况,介绍、论述“古书文例”、“古书今注”问题。 作者简介 陈焕良,1944年生。1969年于中山大学中文系,留校从教,曾任中文系教授,古代汉语教研室主任。以汉语史为主要研究方向,重点在于训诂学和古代汉语方面的研究。参与校点史籍多部,著有《训诂学概要》,发表论文有《名词用如动词的语法结构及词汇意义》等。 目录 前言 上编 训诂学 训诂在《四书集注》中的运用 刍论古代笔记中的训诂 刍论《札朴》之鲁方言研究 《广东新语》中的地名训诂 论《释名》含声训字复音词 《尔雅·释器》义类分析 古书文例在训诂中的运用 “古人语急”献疑 “荼”“茶”异同考略 中编 古汉语 古今词义辨异 利用潮汕方言掌握古词古义 利用潮汕方言掌握古今词义的异同 “皆”为“总指代词”说 表因虚词“以”的词性 名词用如动词的语法结构及词汇意义 古汉语宾语前置辨议 古汉语的比喻句式 文言朗读中的句读 古代汉语教学内容刍议 授“鱼”亦授“渔”——古代汉语教学管窥蠡测 下编 古籍整理 必须掌握前人注释古书的方法方式 注释古书怎样吸收前人的成果 古籍用字述论 从《说文》看繁简字的关系 《潮阳县志》“物产”卷校议 《潮阳县志》“风俗”“纪事”等卷校议 顽石隐良玉,寒灰寓星火——评介《格言联璧》 《农政全书》(校注)前言 《史记·张仪列传》译后记 附录一 《史记·张仪列传》原文司马迁著 《史记·张仪列传》译文二颜昆阳译 《史记·张仪列传》译文二陈焕良译 附录二 古词语丛谈(29则)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训诂学与古汉语论集/学人文库/中国语言文学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焕良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606445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4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01 |
出版时间 | 2018-11-01 |
首版时间 | 2018-11-01 |
印刷时间 | 2018-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78 |
CIP核字 | 2018215708 |
中图分类号 | H13-53 |
丛书名 | 学人文库 |
印张 | 22.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东 |
长 | 246 |
宽 | 174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