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经营心得(精)》是一部丰富系统的思想荟萃。作者宋志平立足时代特征和企业实践,从战略与目标、经营与管理、改革与创新、团队与文化四个方面,全方位揭示了做企业的成功法则,深入剖析了战略制定、重组整合、混合所有制、转型升级、文化融合等系列重大命题,深刻解析了缺什么找什么、从竞争到竞合、央企市营、建立共享平台、文化定江山等经营理念。 这本书是一部深入浅出的实战教案。作者把40年来的经营之道,以原理、案例、心得三位一体的方式倾囊相授:40篇文章纵横捭阖,全面阐释了经营的基本逻辑;80个典型案例厚重鲜活,生动再现了风云激荡的商战故事;110余条经营心得字字珠玑,提炼升华出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与教训。三部分内容相辅相成、巧妙融合,为企业从业者和致力于创新创业的年轻人提供了立体、直观、实用的经营指南。 这本书是一部融会贯通的特色专著。作者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悉心整理出深邃精辟的企业新商道,兼具理论性、思想性、实操性、趣味性,丰富了中国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案例。从中既可探析中国企业40年的快速成长之道,对新时代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亦具有重要启示。 作者简介 宋志平,管理工程博士,现任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党的十五大和十八大代表,获评“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全球华人经济领袖”、“《财富》(中文版)杂志20l3年度中国商人”、“最具影响力商界领袖”等殊荣。 作为杰出的央企领导人,宋志平曾同时出任中国建材集团与国药集团两家央企的董事长,并带领两家企业跻身世界50。强企业行列,为我国企业改革创新创造并积累了新鲜而丰富的经验,被誉为“中国的稻盛和夫”。他开创并成功实践的“央企市营”、“整合优化”等企业与行业发展模式,“格子化”管控、“八大工法”、“六星企业”等集团管理模式,被企业界推崇为“宋志平模式”。他主持的水泥领域大规模重组整合的实践与经验荣获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并被写入哈佛商学院案例。 目录 序 第一章 战略与目标 战略是企业的头等大事 从有什么做什么到缺什么找什么 战略是一场取舍 失去机遇是大的失误 奇迹越不出规律的边界 业务选择要归核化 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做企业要有格局和能力 让世界成为中国的工厂 企业的逻辑是成长的逻辑 第二章 经营与管理 做企业要赢利 整合是高水平的经营活动 从竞争到竞合 重新思考价格策略 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硬仗 管理的目标是发挥不是控制 搞管理靠工法 风险要可控可承受 破除谷仓效应 格子化管控 第三章 改革与创新 坚持“央企市营” 混合所有制是一把金钥匙 公司时代是治理时代 企业应是共享平台 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 开展有效的创新 创新有模式可循 加快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拥抱互联网经济 把握创新创业的新机遇 第四章 团队与文化 以人为中心 大企业靠文化和制度影响人 知人善用是企业成功的根本 打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建立学习型组织 文化定江山 塑造的企业品格 东方思想也能做出企业 做企业需要包容 弘扬君子之道
序言 2017年10月,应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邀 请,我利用周末时间给学生们上了一次名为“经营 方略”的公开课。那次上课是在国发院朗润园,教 室外古朴宁静、秋风习习,教室内学风浓郁、气氛 热烈,两整天的课讲下来,犹觉意兴盎然。课程结 束后,不少同学反映讲课内容丰富实用,建议编辑 出版,让更多人学习借鉴,这让我思考良久。 其实几年前我就出版过《经营方略》一书,真 实还原了我与企业发展相伴而生的实战经验和思想 脉络,就像一本企业经营的“习题集”。没想到, 时隔几年,当把这本近30万字的书以“原理+案例 +心得”的方式,精炼为两天的课程时,它会再次 引发大家的浓厚兴趣。2018年4月,中国政法大学也 找到我,让我给商学院学生讲了这个课,所讲内容 仍然受到了欢迎。 做企业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不断总结、 提炼、升华企业的发展经验是企业家的责任。我崇 尚大道至简的理念,喜欢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把 抽象的问题故事化,也就是以事说理。我想,这种 从实践经验出发、简单明了的讲述方式,或许能为 企业从业者提供更加直观鲜活的参照。于是,我决 定接受大家的建议,对讲课稿做进一步完善,再加 上最新的思考和感悟,就有了这本《经营心得》。 我大学一毕业就进人企业工作,迄今已近40年 ,在这期间,从事经营管理工作有30多年,做央企 领导人也有16个年头。可以说,我把大半生的时光 都交付给了企业,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浓厚的感情 。我信奉一生做好一件事,这些年始终扎根企业, 痴心不改,无怨无悔。我们这代人是幸运的,我们 的职业发展和个人进步,与改革开放、大国崛起的 伟大进程紧紧融合在一起。是这个充满改革和创新 精神的时代造就了我们这代创业者,是这个沧桑巨 变走向复兴的国家造就了中国建材集团等大批优秀 企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40年改革开放给人们 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 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做企 业也是同样的道理。近年来,我常被问及如何做企 业、有没有秘诀等。其实,从带领北新走出国企脱 困期到带领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先后进入世界 500强,从探索“央企市营”模式到发展混合所有制 经济,从水泥行业的无名小辈到成为全球水泥大王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加快“一带一路”市场布 局……这一次次的攀爬、一次次的跳跃,并不是因 为我有什么三头六臂、先见之明,而是按照事物发 展的内在逻辑,一路顺势而为的结果。我常想,企 业经营从来都不是一件碰运气的事,所谓经营的智 慧,其实就是能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并利用规律 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做企业是一件复杂且有难度的工作,因为经营 环境永远具有不确定性。一件事做与不做,什么时 间做,为什么这么做而不是那么做,由谁来做,这 些都需要反反复复地斟酌,进行否定之否定,并在 实践中加以验证。好在,这个过程契合了我学生时 代喜欢解数学难题的性格,不少人觉得很复杂和头 痛的事我却乐此不疲。缘于这种性格特质,多年来 我在企业里不停地学习、不断地实践,由此形成了 一些植根于中国企业土壤的厚实案例,也积累了很 多心得性质的理念观点。经营心得源自长期的企业 实践,是周而复始的梳理提炼,是共性规律的归纳 总结,是百战过后的认真反思,是久久为功的思想 结晶。这些企业思考、故事案例、心得体会正是这 本书要呈现给广大读者的,如果能给大家带来些许 启示,我将深感荣幸。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 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这样一个全新的历史时 期,中国企业更应肩负起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埋 头苦干,砥砺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国梦、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做出更 大的贡献。 在这本书的成书过程中,北京大学陈春花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刘纪鹏教授等专家学者给予我极大 的鼓励和帮助,他们深厚的理论功底、严谨的治学 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建材集团干志平、 金星等同事悉心整理书稿,付出了不少努力。中信 出版社高效务实的工作,让这本书能尽快与大家见 面。最后,谨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本书出版的朋友表 示真诚的感谢。 宋志平 2018年5月于北京
导语 《经营心得(精)》是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的最新著作,该书将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行业结构调整的重大变迁、国企深化改革的历史脉络,蕴于丰富的企业案例,详解了他独具特色的经营之道。 本书涵盖“战略与目标”“经营与管理”“改革与创新”、“团队与文化”四大主题,基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央企及企业家跟随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大国崛起等的步伐成长的经历、经验和心得,从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成果。 精彩页 战略是企业的头等大事 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都要有战略。中国古代的军事家孙子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还有句话叫“上兵伐谋”,说的都是战略的重要性。西方的战略研究也很出色。在早期的航海过程中,常会把人绑在桅杆上,观察远处的风暴、冰山、航道等,为船只指引方向,由此形成了注重战略研究的偏好。 什么是战略?战略解决的是做什么、如何获取资源的问题,研究如何对现有资源进行配置和发现新资源,从而达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属于宏观管理范畴。管理大师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讲道:管理是稀缺资源,应该用于长远的全局的利益;企业的高层领导也可以说是稀缺资源,着力点应在于对全局、长远利益和目标的判断,这指的都是战略问题。 战略是旗帜,是方向,企业能不能有大的发展,往往不是取决于怎么做,而是取决于做什么。战略赢是大赢,战略输是大输。一个企业在战术上常会有失误,战术上出现失误不至于致命;而战略上的失误则是致命伤,是一生一世的错误,往往没有补救的机会。做企业最重要的就是想清楚了再去做,而不应该边想边做。凡事想在前面一步,以战略驱动成长,以目标引领航向,这正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经营心得 战略赢是大赢,战略输是大输。一个企业在战术上常会有失误,战术上出现失误不至于致命;而战略上的失误则是致命伤,往往没有补救的机会。做企业最重要的就是想清楚了再去做,而不应该边想边做。 关于战略,很多人都有一个认识误区,常把战略与管理混为一谈。事实上,战略与管理是两码事,再优秀的管理也代替不了战略,再高明的管理方法也只能算作战术。战略是研究方向性、全局性的问题,大量管理工作和普遍的管理原则均不构成战略。全球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就讲精细管理、全面质量管理(TQM)、成本控制等管理方法都是管理层面的东西。 战略与管理就好比人的头脑和腿脚:战略是头脑,要出点子,眼光要长远,思路要清晰;管理是腿脚,要听指挥,行动要灵活,执行要到位。也就是说,一个务虚,一个务实。做企业首先要务虚,研究战略,判断方向,权衡机遇与风险,做出正确的选择,搞不清大方向就出发,最终可能南辕北辙。务实同样重要,没有坚定的执行力,没有苦干与实干的韧劲儿,再好的战略思想也是空中楼阁。 当然,尽管务虚与务实都重要,但在战略与管理这一虚一实之间,正确的战略是首先要考虑的,其后才是研究管理方法等战术问题。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明确的战略思路,就会在工作中陷入盲目和被动,整日在细枝末节的问题上兜圈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处理问题不从全局考虑,不究其根本。 战略是企业的头等大事。中国建材集团的快速成长就是战略驱动的结果。近10余年来,我们遵循行业发展规律和企业成长逻辑,以正确的战略目标为指引,始终保持清醒的战略定力,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建材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双双增长100倍,连续进入世界500强,被誉为“充分竞争领域快速成长的企业典范”。当然,企业的快速发展,除了战略思路的正确,也结合了严格的执行,但战略是先决条件,是前提。 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