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华英雄人物传奇(当代篇)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位英雄就是一面旗帜。胡主席指出:“英雄精神准备是军事斗争准备极为重要的内容,全军要突出英雄精神培养,叫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李广俊主编的《中华英雄人物传奇(当代篇)》展示的我军一个个英雄形象和他们的献身之勇、报国之情、励志之行,将对学员思想产生深深的影响和震撼,从而对学员不断深化英雄精神培育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学员不断强化使命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把“使命高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的崇高精神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居安思危,努力学习、刻苦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打赢本领,逐步确立我院提倡的:项天立地的“豪气”、敢打必胜的“胆气”、一往无前的“锐气”、成才报国的“志气”,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内容推荐

李广俊主编的《中华英雄人物传奇(当代篇)》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军一个个英雄形象和他们的献身之勇、报国之情、励志之行,全书共分为抗美援朝篇、抗敌卫国篇、爱民模范篇、献身使命篇、爱军精武篇五部分,收录了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杜凤瑞、岳振华、雷锋、高东丽、李国安、苏宁、李中华、向南林等45位英雄人物的事迹。

目录

导言

抗美援朝篇

 概述

 杨根思:“特级英雄”

 黄继光:“特级英雄”

 邱少云:烈火金刚

 罗盛教:国际主义战士

 杨育才:奇袭白虎团的侦察英雄

 王海:“王牌大队”的“领头鹰”

 刘玉堤:空战“孤胆英雄”

 赵宝桐:中国“空战之王”

 韩德彩:击落美军“双料王牌’’的英雄飞行员

反敌卫国篇

 概述

 杜凤瑞:碧空英雄

 岳振华:四战四捷的“大校营长”

 安业民:“共产主义战士”

 麦贤得:钢铁战士

爱民模范篇

 概论

 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榜样

 刘英俊:为民献身的英雄战士

 高东丽:“雷锋式的女战士”

 李润虎:“全国学雷锋标兵”

 徐洪刚:“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

献身使命篇

 概述

 李国安:“模范团长”

 朱光亚:“两弹一星元勋”

 苏宁:“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

 黄炳华:“献身国防现代化模范科技干部”

 杨业功:“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

 叶景林:“德艺双馨的文艺战士”

 方永刚:“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教员”

 严高鸿:“模范理论工作者”

 高建成:“抗洪英雄”

 王毅:“全国抗震救灾模范”

爱军精武篇

 概述

 李中华:“英雄试飞员”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

 翟志刚:“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丁晓兵:“独臂英雄”

 何祥美:“三栖精兵”

 向南林:“爱军精武标兵”

 李晓钰:优秀基层“党代表”

试读章节

杨根思:“特级英雄"

杨根思,1922年生。1950年11月29日,在坚守某高地的战斗中,他率领三排打退美军八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下他一人时,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1951年5月9日,志愿军总部给杨根思同志追记特等功,追授他“特级英雄”荣誉称号,1951年12月11日命名其生前所在连为“杨根思连”。

杨根思,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特级英雄”称号——我军至今仅有杨根思和黄继光获得过这一级别的荣誉。早在解放战争中,杨根思就以“爆破大王”之美誉,立下赫赫战功。对于这位爆破英雄而言,最气壮山河的一幕早已被历史所定格——孤身抱着炸药包与冲上来的美军群敌同归于尽!

一、长矛缴枪

1922年,杨根思生于江苏泰兴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父母早亡,为了能活下来,12岁的杨根思随哥哥来到上海做织地毯的童工。

1939年9月的一天,杨根思拖着沉重的毛线车路过一段繁华路段时,报童的叫卖声传入耳畔:“快看头号新闻,新四军火烧虹桥飞机场!”

新四军,这3个字眼第一次在杨根思心中扎了根。

1944年,杨根思终于参加了新四军,成为老一团一营3连3{{}.9班的一名新战士,开始了南征北战的生活。  

刚参加新四军的杨根思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就有一件事不称心,那就是参军快一个月了,只领到一根长矛。杨根思想要一杆枪,排长告诉他:想要枪,就要苦练杀敌本领,用手中的长矛去缴获敌人的枪!

机会终于来了。

1945年2月22日晚,攻打沙沟镇的命令传来,各营战士纷纷登船,按预定方案进发。沙沟镇,是方圆20余里沙沟湖中央的湖心岛,也是淮安、宝应、盐城、兴化间的一个要镇。自从敌伪盘踞后,在镇四周筑起一道长堤,堤上碉堡林立,。镇内地堡成群,碉堡里的敌人能用火力封锁住附近湖面。伪军22师刘湘图的一个团驻守于此,凭借湖荡天堑和坚固工事固守顽抗,成为插在我苏北根据地的一根“钉子”。

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守敌里有刘湘图赖以起家的老本——“钢盔连”,凭借精良装备一直打到大天亮。最终扛不住新四军凌厉攻势的伪军,纷纷逃窜。

杨根思盯上一个拿枪的伪军,紧追不放。“缴枪不杀”!

那个伪军回头一看,只见一个拿长矛的新四军追他,不由壮了壮胆:“你要我的枪,老子要你的命。”伪军的枪里早没了子弹,只敢虚张声势地威胁杨根思。矛头对着枪尖,杨根思的脚步随着对方的脚步移动,两人转着圈子,都在寻找机会。杨根思把矛头向左虚晃一下,大吼一声:“杀!”却迅即向右刺去。“当”的一声,伪军两臂一拐,用枪托挡开了刺到肋边的长矛,惊出一身虚汗。

漫天硝烟中,杀声四起。突然间,杨根思猛地挑开枪刺,高喊一声:“班长,你从后面上!”伪军一听背后还有人,不由得心里一惊,刚要回头,杨根思锋利的矛头已刺进了他的心窝。第一杆枪就这样到手了。

杨根思儿时的伙伴张瑞成老人曾经感叹道:“我就知道杨根思能成为英雄,因为别人不敢做的事情,他敢!”

二、手榴弹建功

1945年5月,国民党军第三战区副司令上官云相指挥约10个师的兵力,向我天目山地区大举进攻。6月上旬,国民党军已占领我新登、临安两城,并兵分3路向我孝丰城进逼。敌人_线兵力就有28个团。同时,日寇集结2个师团兵力于杭州、吴兴等地伺机击我侧后。而浙西仅有我军10余个团,兵力相差悬殊。苏浙军区司令员粟裕决定:避敌锋芒,诱敌深入。我军不断后撤,敌方急于求成,以致分兵冒进,为我军各个歼灭制造了机会。

夜晚,老一团顶着细雨从孝丰城出发,走在全团最前面的,正是一营3连3排9班。他们要从敌人中间穿插25里,像把尖刀直插桃花山。

一双双穿着草鞋的脚,在石子铺成的小路上飞奔。不一会儿工夫,就看到前方村庄闪着火星,敌人的哨兵在抽烟。

“把哨兵摸掉!”班长低声命令。战士们匍匐向桥头爬去。敌人有所察觉,大声喊着:“哪一个?”

不容分说,杨根思甩出一颗手榴弹,“砰”的一声,前面一团火光,杨根思顺势冲向敌人岗哨后面的一排房子。里面的敌人丢出一排手榴弹,杨根思机警地躲了过去,连扣扳机,打死了几个敌人。战友们冲了上来,剩下的敌人只能投降。

一阵尖锐刺耳的枪声从侧翼传来,两条火舌封锁了穿插的道路。村子西南的一间大房子里,两挺重机枪正拼命向3连喷火,战士们趴在地上无法前进。

杨根思爬到班长身边说:“给我两颗手榴弹!”在轻机枪的掩护下,杨根思第一个向大房子扑去。

营长来了,焦急地问:“为什么不行动?”班长手一指,营长看到一个黑影正在向敌人火力点运动。

营长问:“那是谁?”“杨根思!”

班长的话音刚落,轰轰两声巨响后,敌人的重机枪“哑,,了。

部队占领了村庄,向桃花山下猛插。6月24日,我军以歼敌2万多人的辉煌战果宣告胜利。

杨根思也第一次立了功,这极大地激发了他建奇功的动力。在一次次战斗磨砺中,杨根思把投掷手榴弹练得炉火纯青,用战友们的话说“简直神了”。

最神奇的一次,是在1946年攻打泰安的战斗中,他用18颗手榴弹攻下了全城的制高点——天主堂。  

当时,杨根思所在班受命攻打天主堂。当他们冲到教堂前的一排民房时,却砸不开门,敌人从房顶不断地往下投手榴弹。危急时刻,杨根思冲到离屋檐五六米远的开阔地,迎着敌人子弹,两手左右开弓,向房项连续扔手榴弹。不料,敌人疯狂倾泻的子弹也击中了杨根思的脸,一……

P8-10

序言

一、为什么要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常言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写文章,做学问,世界上没有第一,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而战场上却没有第二,非胜即败。因此,在决定胜败,决定生死的关键时刻,支撑一切的就是战斗双方意志的比拼。

有人会说,那是冷兵器时代,刀光剑影,面对面的厮杀。现如今,战争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未来战争是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技术战争,非线性,非接触,还需要大无畏的英雄精神吗?回答是肯定的:需要!英雄精神并没有过时。高技术战争虽然战争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是战争的突发性、残酷性,它的全时空,它的纵深度,它的精确打击,它的极大的摧毁力、破坏力使战场环境比之过去更加惨烈。每一个处在战场环境的人每时每刻都面临战争的威胁。所以,要打赢未来战争必须克服心理上的恐惧。否则,不战自败。

伊拉克战争中,当时全世界的媒体都在猜测。虽然结局早在意料之中,但战争的进程却大大超乎意料。伊拉克当时除了有正规军外,还有号称是无敌于天下的十几万精锐的共和国卫队。美军也把打败伊拉克共和国卫队视为取胜之关键,做了精心的部署和准备。然而,战争打响之后,美军长驱直入,直捣巴格达。进城以后并没有遭到有效的抵抗,一天之内就占领了巴格达全城。全世界舆论哗然,不解其中之妙。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似乎一夜之间从人间蒸发。后来得知,战争之前美军进行了大量策反、心理战,瓦解了共和国卫队从将领到各级军官的斗志和心理。战争一打响,这支号称最忠于萨达姆的伊拉克精锐部队纷纷放下武器,不战自败。这使美军没有花费多大力气就拿下了巴格达,取得了伊拉克战争的战场主动。所以说,未来高技术战争并不排斥精神的作用。

有人说,国家创造了相对和平的发展环境,世界大战不会在短时间里打起来。也许我们穿军装的日子赶不上战争,还需要革命英雄主义武装吗?回答还是肯定的:需要!“诺亚方舟”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但是和平鸽的翅膀和橄榄枝早已被战争的烟云熏得焦黑。世界上从来没有一天真正的安宁。据不完全统计,人类自古到今发生的大小战争有18000多次。仅“二战”以后到现在,发生在全世界各地的局部战争就有480多场。所以,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和平的希望虽然美好,但是战争的阴云始终笼罩在我们上方,“铸剑为犁’’的时代离我们还很遥远。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中,难道不应该时刻准备打仗吗?古人说,忘战必危,就是这个道理。对于军人而言,他的状态只有两种——打仗和准备打仗。只要是打仗,只要是准备打仗,首先的一条就是必须有敢打必胜的战斗意志、战斗精神,有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英雄胆识。

拿破仑有一句名言:“世界上真正的力量有两种,一个是精神,一个是利剑。从长远看,精神将最终战胜利剑。”毛泽东在形容朝鲜战争时也说:“打赢朝鲜战争我们靠的是气,美军的失败,输也输在气上。美军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所以“气’’最终战胜了“钢”,也就是精神最终战胜了利剑。著名的军事家克劳塞维茨把精神的力量同物质的力量形容成一把刀剑,“物质的力量就好比刀柄,而精神的力量才是贵重的金属,是锋利的刀刃”。可见,古今中外,军事家们都对精神的力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高度的评价。因此,在今天,在人民群众享受和平的时候,必须叫响“大力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时刻准备打仗,,的口号。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国家的有识之士曾发出过这样的呐喊:“谁来保卫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这种呐喊里包含着很多忧虑和怀疑,怀疑在蜜罐里泡大的新一代能不能担当起保卫祖国、捍卫和平的神圣使命。这种忧虑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毫无道理。

二、如何培育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在和平时期,怎样培养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呢?

第一是信念。要有一个崇高而又坚定的信念。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是产生大无畏革命精神的源泉。这两年,国家兵役制发生改革,一些地方毕业大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履行对国家的义务。有一位北大在校大学生,报名参军来到了英雄杨业功司令生前所在的导弹部队。记者采访他:“你在北大读书,这么好的条件,为何要选择当兵?”他的回答很简单:“当兵为国不需要理由。”作为一个公民,既是法定的义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位大学生的回答是真诚的,也是有力的。因为他深深地知道,一支强大的军队对一个国家的极端重要性。

翻开历史可以看到,1936年抗日战争前夕,我们国家当时有220万正规军,而日本只有25万军队,居然能长驱直入,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一个拥有220万军队的泱泱大国差点就亡在了只有25万军队的日本手中。为什么?再往前看,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烧毁圆明园,英法联军当时只有2.5万人,而我们当时的军队有20多万,又是在本土,居然一败涂地。为什么?甲午中日战争,当时的北洋水师,也可谓船坚炮利,武器装备丝毫不逊于日本,然而全军覆没。为什么?1949年之前的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实实在在的屈辱的历史。为什么?这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作为国家的支柱。

拿破仑有句名言:“中国是一头在东方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全世界将为之震惊。”这段话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然而,拿破仑还有一句话很少有人提起,他接着说,“还是让这头雄狮永远地睡下去吧”。为什么?西方帝国主义,西方列强,他们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崛起。他们希望中国人永远是“东亚病夫”,永远任由他们宰割。

然而历史做出了相反的回答,中国人站起来了,中国人当家做了主人。然而要成为强大的“雄狮”还有很长的路,这要靠你们的奋斗为国家的钢铁长城添砖加瓦。军人的职责神圣而又光荣,一肩担负着国家民族的安危,一肩担负着人民的自由幸福。因此,你们从入伍的第一天起就应该确立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的坚定信念,确立听党指挥、献身使命的崇高理想,从而为我们弘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注入强大的动力。

第二是意志。人生的道路坎坷,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挫折、失败。有鲜花也有荆棘,有笑声也有泪水,苦乐相随、荣辱相随、成败相随,这是历史的规律,任何人都无一例外。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个寂静的晚上,在一座寺庙前,两块石头在窃窃私语,其中一块铺在地面上的石头对另一块被雕为佛像的石头说:“世界太不公平,同是一块石头,同是来自一座山上,我总是在这里被人踩来踩去,而你却高高在上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实在不公平。”那块被雕刻成佛像的石头说:“这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我在被雕刻成佛像之前挨了多少刀你能数清楚吗?我是经过千刀万剐之后才有今天,而你,仅仅挨了四刀,所以我们有今天的差别。”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任何的成功,任何的荣耀都是在经历过磨难,千回百转之后取得的。古代思想家孟子曾经说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曾在日记中写道:“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迎着困难前进,这是我们革命青年成长的必经之路。有理想有出息的青年人必定是乐于吃苦的人。”

人生是在与苦难的搏斗中度过的,人类也是在艰苦的搏斗中成长的。如果仅仅是遇到这么一点点困难,就精神颓废,斗志衰减,那么面对今后漫漫人生路,何以去立足?你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你们已经长大,必须去独自面对生活的酸甜苦辣。

部队生活是紧张和艰苦的,然而也正是这种紧张和艰苦,才铸就了军人特有的精神品格。万里长征苦不苦?30万红军到达陕北时只剩下3000多人,都倒在了雪山草地上,然而活着的人硬挺着走了过来,靠的是什么?是对理想的追求和坚定的意志。东归英雄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十几万人,不远万里,经过一年的长途跋涉冲破了沙皇俄国设下的重重围困,历经千难万险,最终,回到祖国的怀抱,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这种坚强的意志。没有意志,人将一事无成,没有意志,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遇到困难打退堂鼓,不是我们军人,不是我们新世纪青年应有的品格。

历练、磨炼、困难是一笔财富,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样的财富,不能被暂时的困难和艰辛所吓倒,最艰苦的时候,也是最考验我们的时候。1975年,世界拳王阿里当时33岁。在一次国际拳击比赛中,正在和他的对手弗雷泽进行一场殊死的较量。在擂台上打了14个回合,双方势均力敌,都已精疲力竭。阿里这个时候想放弃,因为感觉自己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可是他在有这个意念的时候,他又想也许对方和我一样也已经体力不支了,如果我再坚持一下,也许就能战胜对方。他这么想着,同时他的教练也在旁边暗示他,对方已经体力不支了,一定要坚持,于是他坚定了信念,眼睛一亮,瞪着对方。这时,弗雷泽被他的眼神所震慑,主动放弃了。阿里赢了,赢得了“世界拳王”的称号。当裁判举起他的手宣布他为胜者的时候,阿里眼前一黑,栽倒在擂台上。弗雷泽一看这情景傻了:原来他和我一样也力不从心了。最后的一秒,比的是谁能坚持,比的是精神,是意志。结果,阿里多坚持了一秒,获得了“世界拳王”的称号。成功者的经验说明,能否到达最后的彼岸,获得成功的光环,往往就是在最艰苦的时候,能不能咬牙坚持住,挺住就胜利了,否则,就会失败。所以在我们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必须要铸就坚强的意志,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决不能灰心丧气,不能颓废消沉。

英雄精神是高尚的,是伟大的,弘扬英雄精神是我们当代军人履行使命的重要精神支柱。在当前,要把这种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转化为听党指挥、英勇善战的实际行动;转化为努力学习、创先争优、立志成才的实际行动;转化为不畏艰险、勇挑重担的实际行动。

军人当立英雄志。愿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官兵都能认真地思考和领悟——我们的军旅生活应当怎样度过?我们的第一步将如何迈出?如何在英雄的旗帜下,书写军旅人生的壮美篇章?

(本文为作者给新学员讲课的讲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华英雄人物传奇(当代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广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蓝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409145
开本 16开
页数 2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9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2013083281
中图分类号 K82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8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2: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