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莎士比亚评传
内容
目录

上篇
 

莎士比亚的戏剧人生
 

莎士比亚与历代天才
 

艺术与科学
 

埃斯库罗斯与莎士比亚
 

天才之路 

下篇
 

莎士比亚的戏剧成就
 

莎士比亚的巅峰之作
 

莎士比亚的作品与评论
 

品读莎士比亚
 

天才的作用与影响
 

美与真
 

永恒的莎士比亚
 

追寻历史的真实 

附录:莎士比亚作品简介

精彩页

在这样的剧院,随便找一块布与舞台隔开便是所谓的“更衣室”,演员在后面胡乱地换“戏装”。有些剧院的“更衣室”仅用旧的壁挂遮挡,观众可以窥见演员用碎砖块把面颊抹成红色,用蜡烛烤烤瓶塞画上胡子;观众有时还可以看到上了妆的面孔探头探脑,似乎唯恐误了场;或者忽而探出一颗脑袋,分明是男扮女装的角色。还有巡回欧洲的剧团来演出,甚至还有哥特风格的喜剧上演。法国有《巴特兰讼棍》,英国有《戈尔登大娘的一根针》。
   

来剧院看戏的有绅士、小学生、士兵,还有水手。常常是演员在台上手舞足蹈,绅士、军官们却漫不经心地站着或蹲着,有时甚至背对着舞台,他们嘻嘻哈哈、打打闹闹,态度骄横傲慢,弄得台上的演员不知所措。观众厅的低处坐着底层社会的坏小子,到处都是凌乱的啤酒瓶和随手乱扔的烟斗。莎士比亚便是在这样的剧场步人剧坛,由最初看守马匹的仆童成了观众的“引导者”。
   

1580年,伟大的女王统治下的伦敦剧场便是如此。一直延续到一个世纪以后。像莎士比亚一样,莫里哀也在破乱的剧场里开始了自己辉煌的戏剧生涯。
   法兰西喜剧院的档案中有一卷四百页未曾发表过的手稿,用细羊皮纸装订,并以白色皮饰带系住,这是莫里哀一位伙伴的日记。他对莫里哀奉王室之命进行演出的剧场描绘如下:三根大柱,以及腐烂后又撑起来的横梁;半个形同废墟的露天大厅;在日记中,1671年3月15日这样写道:“由于剧院的屋顶是由绳子绑起来的一大块蓝色帆布,剧院决定修个可以覆盖整个大厅的屋顶。”
   

剧场的照明和取暖都是由莫里哀和高乃依自己负担,如由于某一剧本而增加的额外费用,同样需剧作家承担。《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蜡烛,三十金法郎;门房燃火,三个金法郎。”当时交由莫里哀使用的剧场不过如此。
   

路易十四并非不富裕,他常常赏赐王公贵族,一次就高达20万金法郎到80万金法郎不等。然而,在1663年4月的《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几乎与此同时,莫里哀先生作为有识之士,国王赠送他一千金法郎的年金,并正式造册。”莫里哀去世之后,以“教区助理”名义葬在圣·约瑟夫,国王对他恩佑备至,“恩准将其陵墓抬高一尺”。这就是路易十四对文艺的“慷慨鼓励”。  

前面我们已经得知,莎士比亚曾经在剧院门口充当仆童,这基本上等同于流浪街头。然而他最终踏进了剧院的大厅,先在后台担任“呼叫者”,于1587年开始负责给有些剧本的演出递道具。后来又成为“群众演员”,进而升为“正式演员”。在此期间,他与两位演员成为朋友,这两人在他死后成了他的出版商。    

伦敦剧团里很多人都是从小就入行,并一直勤学苦练。莎士比亚二十几岁才进入这个行业,如非天赋过人及惊人的毅力,必定难以成功。他必然在先天上有过人的好条件,并在戏院仔细揣摩,才有飞速的进步。

导语

维克多·雨果著的《莎士比亚评传(精)》一书,介绍了莎士比亚的戏剧之路,即他如何开始创作、戏剧作品主要有哪些、戏剧成就如何以及莎士比亚个人及作品的特点及影响等内容。全书共分上、下两篇分别阐述,适合西方文化爱好者、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爱好者或研究者,以及传记文学爱好者、法国或英国思想研究爱好者等阅读。

序言

雨果是我们熟悉的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广为流传。1864年出版的《莎士比亚传》并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人物传记,而是雨果的一部别具一格的文艺理论著作。雨果的文艺理论著作首推1827年出版的《<克伦威尔>序言》,被视为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雨果在时隔37年之后写下的《莎士比亚传》被誉为“
史诗和大海般的巨著”,在这部作品中,雨果将莎士比亚放在广袤的历史长河中追根溯源,在对作家及作品剖析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理论观点逐一阐明,
可谓是借莎士比亚痛快淋漓地抒“胸中块垒”。
   

雨果在这部作品中仍然沿袭了他在《<克伦威
尔>序言》中将社会和文学发展分为原始、古代和近代三个时期,将莎士比亚放在历史的长河中进行剖析,行文洒脱奔放,感情色彩浓厚。他用汪洋恣意的语言,在瑰丽奇绝的想象中运用夸张、比喻,将艰涩深奥的文艺理论观点准确地呈现。他首先肯定了莎士比亚的天才地位,从作家的角度,将其与埃斯库罗斯、以赛亚、尤维纳利斯、但丁同列为登上人类精神世界巅峰的巨人。
   

雨果所有玄思妙想的前提是坚信至高无上的上帝,这使得他的论述让现代人难以理解,然而对于真正懂得艺术与文学的人来说,仍然觉得他确实揭示了艺术的真谛。他极其敏锐地认识到人尤其是天才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将莎士比亚置于灿若星河的历代天才之中进行分析比较,充分肯定了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进一步推进了他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的戏剧应效法莎士比亚的主张。
   

他肯定了莎士比亚在创作中的主体地位,区分了艺术创作与科学研究,并阐述了它们各自的特点,认为“科学是相对的,而艺术是恒久的”,“艺
术在本质上不会变化发展”。
   

雨果认为“第一等天才的特点是能够创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对莎士比亚作品的分析揭示了戏剧中典型人物的创作过程,讨论了作品与现实的关系,呈现了一个更加丰满生动的莎士比亚。
   

雨果肯定了想象力在戏剧创作中的作用,认为“诗人的哲理源于他的想象”。虽然他是一位唯心主义者,但因其超越时代的洞察力,仍然以浪漫主义充满激情的语言和无拘无束的思想,客观充分地论述了艺术的发展及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探讨了艺术创作的内在机制、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天才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艺术与社会的关系、艺术真实与自然真实的关系,并作了详尽生动的阐释。
   

作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这些行云流水般蓬
勃而出的文章并不只是奇思妙想,也抒发了雨果内心深处的夙愿,他认为追求真理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希望所在。他还提出了诗人的职责,认为“文学是人类社会共同的需求,诗歌是灵魂执着的追求,诗人就是人民最重要的教育者”。
   

雨果有着超越时代的洞察力,本书中的许多观点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他是人类历史上曾经窥见永恒真理的为数不多的天才之一。他的才思令人高山仰止,在编译的过程中常常觉得自己的才能和思想难以碰触到作者,实感惭愧。2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能用现代的语言、现代的思维再次解读
天才的作品,也深深为之震撼。这是一部值得保存并细读的文艺理论作品,是文艺理论史上的一座丰碑。
   

编译者

内容推荐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被誉为“英国戏剧之父”“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莎士比亚评传(精)》被誉为“史诗和大海般的巨著”,在这部作品中,维克多·雨果将莎士比亚放在广袤的历史长河中追根溯源,在对作家及作品剖析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理论观点逐一阐明,可谓是借莎士比亚痛快淋漓地抒“胸中块垒”。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莎士比亚评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维克多·雨果
译者 译者:熊丽泓//张草霞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823256
开本 16开
页数 230
版次 2
装订 精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8-09-01
首版时间 2018-09-01
印刷时间 201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422
CIP核字 2018099493
中图分类号 K835.615.6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7
161
1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