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海峡两岸石雕艺术口述史/海峡两岸民间工艺口述史丛书 |
| 内容 | 内容推荐 徐东树著的《海峡两岸石雕艺术口述史》分三章,每章两小节,第一小节是概述,第二小节是口述史。全书共载录了16位海峡两岸艺人的口述史:第一章寿山石雕艺术,有10位艺人;第二章惠安石雕艺术,有4位艺人;第三章台湾石雕艺术,有2位艺人。本书以“第一人称”方式叙述石雕艺人口述自己的历史。全书体例完整且比较合理,内容涵盖了福建的石雕的两大相对独立的系统,一个是以惠安石雕为代表的以建筑石刻为主的“大型石雕”,另一个是以福州寿山石雕为代表的以赏玩工艺为主的“小型石雕”,而台湾的工艺石雕,不论是“大”型的还是“小”型的,其主要文化来源就是惠安石雕和福州石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寿山石雕艺术 第一节 寿山石雕艺术概述 第二节 寿山石雕艺术口述史 一、林亨云:“没有决心、耐心和信心做不出好作品。” 二、陈达:“普通的石头也可以开出美丽的花。” 三、林飞:“最重要的是整体。” 四、黄丽娟:“最美的题材就在你面前。” 五、潘惊石:“找自己喜欢的东西来刻。” 六、郑幼林:“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 七、王一帆:“一辈子用心做减法。” 八、刘爱珠:“迈步在探寻美的漫漫路上。” 九、何马:“一世开风气,三生结玉缘。” 十、陈为新:“不再追求刻意的新和奇。” 第二章 惠安石雕艺术 第一节 惠安石雕艺术概述 第二节 惠安石雕艺术口述史 十一、张建奎:“小我当随大时代。” 十二、王向荣:“学习力,就应该跟吃饭一样。” 十三、孔武战:“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十四、蒋清兰:“我是一个简单做事的人。” 第三章 台湾石雕艺术 第一节 台湾石雕艺术概述 第二节 台湾石雕艺术口述史 十五、李明龙:“手头的功夫和心里的功夫联系在一起才能算创作。” 十六、宋岗:“将寿山石由工艺品变成艺术品。” 参考文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海峡两岸石雕艺术口述史/海峡两岸民间工艺口述史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徐东树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3482169 |
| 开本 | 12开 |
| 页数 | 191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86 |
| 出版时间 | 2018-06-01 |
| 首版时间 | 2018-06-01 |
| 印刷时间 | 2018-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952 |
| CIP核字 | 2018199197 |
| 中图分类号 | J314.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7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福建 |
| 长 | 254 |
| 宽 | 250 |
| 高 | 16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