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如夏花(名家名作译丛)/陈伯吹儿童文学桂冠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阐释成长中的痛与爱、生命中的聚与散的书。一次旅行,三个年轻人相遇,勾起了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记忆和回想……作者为《文学报》名编辑,其短篇作品多次获奖并被收入各种选本。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阐释成长中的痛与爱、生命中的聚与散的书。一次旅行,三个年轻人相遇,勾起了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过去和不为人知的伤痛。成长岁月里对爱的萌动、依恋、莫名的忧伤和青涩的惆怅,这些让人心变得柔软、澄澈的经历,生和死的对照,记忆和消逝的回响,以及对爱和时间的真挚追问等等,都渗透并影响着少女米舒欣的人生……

目录

引子

在喜悦和忧伤之间

丽江的柔软时光

现在和过去已是两重世界

大具之夜

三城记·丽江

三城记·上海

三城记·北京

《生如夏花》

玛吉日记

加州梦想

自由和平静

珠玛的DV

身体里的蝴蝶

玛吉阿米

纽约故事

尾声

试读章节

昨天考第一场试,爸爸和很多焦虑的家长一样,伸长脖子候在学校大门口。米舒欣出来,看到夹在人群里的爸爸,心里一惊,旋即一喜,早上出门,爸爸没说要来。爸爸什么都不问,拉了米舒欣穿过人墙,越过斑马线,在一家洁净的料理店坐下。

等服务生端来鳗鱼饭的间隙,米舒欣喝茶,香浓的大麦茶。爸爸看窗外,间或浅啜一口。米舒欣瞧见了爸爸头顶的一撮白发。米舒欣生出惊异。从来看爸爸的头发黑亮黑亮的,难道染的不成?还是一夜间长出了这么多白发?怎么之前没发觉?爸爸老了么?爸爸不该老呀!那么潇洒儒雅的一个人。

米舒欣的记忆里,很多女学生喜欢爸爸。——通常女学生都容易崇拜自己的导师,如许广平之于鲁迅,廖静文之于徐悲鸿,卡米尔之于罗丹……米舒欣看书多了,推而广之得出这个结论。

爸爸在系里教本科生《现当代文学》和《写作》。也带研究生,考他的一届届学生总是女的多。妈妈有时开玩笑,说瞧你爸,多大的魅力,净有漂亮女生奔他而来……妈妈说这话时眼睛弯成一抹娥眉。米舒欣只当妈妈有意拿爸爸开心,扑哧一笑,不予理会。

米其南呢,刚吃了饭,倚在沙发上翻报纸。报纸挡住了他一半的脸,米舒欣猜不透爸爸的表情。米其南翻完报纸,说要去书房,就此没了声息。妈妈是出版社编辑,白天黑夜和书打交道,白天编书,晚上看书。丈夫进书房写作,她就陪做作业的女儿在客厅里翻闲书。

照说生活在这样的知识分子家庭,米舒欣是幸福的。她的确也觉着骄傲——尤其当爸爸出了新书,老师、同学怀着兴趣向她打听时。至于通过她,要一个爸爸的签名,那是常有的事。或许从小书香的濡染,米舒欣很懂得宽容、理解、克制,性格里有静,不十分地大喜大悲。喜欢简洁、干净。喜欢有深度的情绪和生活。

可她却常常陷入忧伤。说不清为什么。自她懂事一天起,家里总是很静,爸爸妈妈好像各怀心事,很少交流。爸爸以前还爱说笑,讲讲学校社会的趣事逸闻,慢慢地越来越少说话,疯狂工作,不工作不能忍受的样子。妈妈呢,一家人一起时,温文平静,看不出有什么异样。可是,米舒欣却听到妈妈深夜幽深的叹息。爸爸出差、妈妈一人时,米舒欣上卫生间,经过妈妈半掩的房门,常常听到辗转反侧睡不着的叹息。

米舒欣有时也想,该不是爸爸喜欢上别人了吧?学校的女学生?崇拜他的女生那么多。要是有一两个痴迷的,看了他的书听了他的课,从此暗恋上他,给他写信,以请教的名义约他散步、喝咖啡……

电视里,总有这样的场景,酒吧间或咖啡馆里,音乐轻声流淌,烛光影影绰绰,幽雅的暗香。倘使一男一女两个人对坐着,男的若有所思,女的眼神幽怨,总有那么点暧昧……

——对于爱情,米舒欣有着太多的想像。

她喜欢那些忧伤凄美的爱情故事,这些故事里的女主角,被人深深地期待、思念、伤害……每个过程都大开大阖,感情丰沛。

她一直记着三岛由纪夫《春雪》里的一个个片段。19岁的清显热恋着聪子,在度过海边夜晚和清显的幽会后,聪子对护送她回家的清显好友本多说:“任何美梦都有结束的时候,永恒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如果认为这是自己的权利,岂不是太愚蠢了吗……不过,倘使真有永恒的东西存在,那也只是现在这一时刻……”

有一次,聪子用爽朗的声调,平静地抱怨:“现在我们即使走在一起,也看不见你的幸福啊。我珍惜地回昧着现在每一瞬间的幸福……你是不是感到已经满足了呢?”清显答:“我们太相爱了,早就打幸福的身边走过去了。”

米舒欣在读着这样的文字的时候,心底里是悲喜交集的。那样一种雾一般朦胧、哀伤的情调,叫她叹息,又隐隐期待。  可这是小说里的爱情,米舒欣可以隔着审美的距离远观。倘使这样的爱情,落实到爸爸和哪个女生身上,米舒欣简直无可想像!

米舒欣这样想的时候,就去观察爸爸的表情。可是爸爸太深藏不露了!妈妈也总是温文平静的。好像他们从来不激烈争吵。或许有过,但一定不会在米舒欣面前。所以即便有,米舒欣也想像不出,两个斯文的人,不斯文时的样子。

如此思绪漫游着,米舒欣到家了。

妈妈候在门口一迭声问:考得怎样?感觉好不好?看见爸爸没?他去接你了……米舒欣懒散地答:好,还好,我一个人回的,没见爸爸,不说好了别来接的嘛!妈妈长舒一口气:感觉好就好,我打你爸手机,叫他快回……

米舒欣把自己往长沙发上一扔,彻底躺倒。从来没有这么累过!从来没有这么脑袋空空过!好,很好,就此睡去,不要再醒来……

P65-68

序言

为小孩子写大文学

这套丛书的缘起还得从上海说起,上海是一块神奇的土地,百年来急促的城市化、商业化、传媒化、娱乐化脚步催生了沪上近、现代文学的枝叶繁茂。回望中国近、现代文学,乃至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上海是一座文学“重镇”,一口审美的“深井”,一块思想与艺术的“高原”,儿童文学恰是其中一丛绚烂的“七色花”。百年悠悠,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在这里酝酿、探索、起航,域外的儿童文学经典在这里成系列地译介、刊行,江南厚实的文学传统在这里不断地被重新“发现”,使得上海儿童文学的容涵度大大超越了上海的地域概念,成为一种与城市化、全球化、民族化等当代思潮贯通的,也与域外现代、后现代各路文学流派互动的创作群落概念,逐渐彰显出文学性格与文学类型的意义。

诚然,上海开埠以来,中西、古今文学的交蒸,使得儿童文学阅读、创作、批评的眼界大开,境界突兀。吸引了一批批怀揣文学梦想的少年、青年作家在这片园地里晨操暮练、奋力跋涉,一步一步成就他们心头的梦想,鸡鸣天下白,卓然成大家。童心稚趣主题的创作与出版成为一代代沪上文学新人的“启蒙课”,成为他们漫漫文学旅程中的大智慧与真欢乐。在上海百年儿童文学创作的长河里。有一位作家,一位长者,一位导师,让我们不能忘怀,他就是陈伯吹。陈伯吹,从1923年创作第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开始,到1997年驾鹤西行,对儿童文学,对上海,他一往情深,矢志不移,他一直守护在上海这片儿童文学的沃土上,编织着他珍爱的儿童文学梦想,也只是因为战乱、奉调两次短期离开过上海。如今,他已经成为我们心中一尊高大的儿童文学背影,一份沉甸甸的儿童文学承诺。他将毕生的挚爱都献给了一个信念——为小孩子写大文学。1981年,他倾其一生的积蓄创立了“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最初为“儿童文学园丁奖”),以褒奖上海的儿童文学佳作嫩苗、高士新人,25年过去了,这个奖励滋养了一大批儿童文学菁英,还培育了一种纯真的、优雅的、纳新的当代儿童文学的性格与风范。

毋庸置疑。上个世纪30年代京海之间学人们意气纷争的阴影,“大一统”的文学版图意识、50年来流行的抗拒城市化的乡土文学优越感,使我们常常回避城市创作群落与风格的价值与意义。然而,当我们置身于历史与全球化的视野之中,重新审视文学的境界、性格划分,我们就会有全新的理解。诚然,文学}生格的第一分野在时代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话题与胸襟,如今文学时代的划分越来越短,历史上“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尺度被大大缩短,文学的代际更迭已经缩小到lO年,甚至更短,但就思想与文学的双重拓展意义而言,风物还宜放眼。第二分野在创作语言,它是一种源于国家、民族,又超越国家、民族的划分,其品质差异在创作语言的文化质感、容涵力、表现力、穿透力等基础,如文献学中英语文学、德语文学、俄语文学、法语文学、华语文学、日语文学的划分。第三分野在文学的国别(本质上也是一种区域划分),它的差异在国家政治意志、主流思想意识、民族传统与智慧的不同投射,它是当下抗拒经济全球化的文化趋同性销蚀,维护文化多元化的宝贵的文化自觉。第四分野在区域与作家群落,是最鲜活、最富有坚实土壤感觉的文学性格,它与区域经济、文化、习俗的沿袭和变迁息息相关,也是构成国家、民族文学性格的根脉与基石。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与区域文化性格迥异而鲜明的国度,又岂能一以概之。而且,就文学性格的发生学而言,时代、语言、国别只是外在的前提,区域与作家群落才是内在的文学性格主体。因此,一位作家,一位伟大的作家,将自身的创作定位于某种区域文学的类型,绝不是一种屈尊,而是一种根深叶茂的升腾。

由陈伯吹以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所培育、倡导的阅读与创作的品质、性格是什么呢?首先,他以“童心论”为理论内核,培育、倡导一种天性、率真的文学基调。其次,他以自身的创作实践培植、示范一种纯真、隽永的创作风范,他自己的作品犹如“丝竹悠悠”,极有韵致。其三,他一方面重视域外儿童文学的借鉴、学习,比较与包容。无论是东洋还是西洋,都主张大力引进、译介;另一方面,他也十分注意江南文化的底蕴培育与根脉滋润,努力建构海纳百川、融通古今的区域文学性格,以此来吸附、凝聚各类文化性格的创作群落。由此看来,陈伯吹对于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来说,是一团跳跃的烛火,是一把丈量艺术品质高下的标尺,是一面映照心灵清浊、纯杂的精神明镜,当人们面对他生活的儿童文学时代,无法回避他的眼光与观念,这就是我们策划、出版“陈伯吹儿童文学桂冠书系”的动因和归依。

另一重动因源于儿童文学的“现代性”与“当下性”(或许当下儿童文学创作、出版、阅读的迷茫、迷失还不能构成一种文学史意义上的“阶段性”)的断裂与冲撞,百年阅读、创作、批评形成的儿童文学审美规范近10年间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和颠覆,儿童文学流变中的厚实沉淀被轻率消解、抛弃。在这种消费主义、娱乐至上的世俗化潮流面前,陈伯吹以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所倡导、实践的儿童文学创作规范也同样受到了挑战,作为一种对儿童文学品质的坚守,一份对世俗潮流的抗争,我们想到以陈伯吹的名义推出这套具有当代上海性格,坚守现、当代儿童文学审美价值的丛书。我们不反对文学创作、阅读、鉴赏的多元化,但是,我们有责任为儿童文学的美学传统辩护,为陈伯吹的文学主张辩护。

亲爱的少年读者,感谢你关注、阅读“陈伯吹儿童文学桂冠书系”,但愿它能归入你的珍藏,在各个年龄阶段里不断地被重读。因为好的儿童文学是“无年龄的文学”,也因为陈伯吹爷爷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需要童年般的“纯粹”和“真诚”。时代会变,这一点永远也不会变。

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6年6月1日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个和青春相关的故事,这青春是绚烂的、浪漫的、生机勃勃的,却又是忧伤的、残缺的、与死亡并行的,它们相互映照,在忽明忽暗的膏春潮中一起涌动,构成了审美意义上的完整。

简平 著名作家

独特的自然现象、树的名称、花的种类、咖啡的泡法、医学技术等等,陆梅在小说中都有极精确的叙述与描绘,这使小说富有质感,变得更加好看,同时也显示了作者行文的细心、对学识的崇尚与在学识上所下的功夫。

南妮 著名作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如夏花(名家名作译丛)/陈伯吹儿童文学桂冠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陆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465057
开本 32开
页数 2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8-01
首版时间 2006-08-01
印刷时间 200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陈伯吹儿童文学桂冠书系
印张 7.3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3
138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0: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