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油纸伞(名家名作译丛)/陈伯吹儿童文学桂冠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成长是少年小说永恒的主题,化蛹为蝶是一个艰难而美丽的过程,这本书生动地记录下了这一过程,讲叙了年轻的生命渐渐长大的喜悦、迷惘和坚定:特别是女孩们迈入青春大门时,心海掠过的阵阵波澜和生动的足音;以及关于童年的湘西诡谲而神秘的故事。唯美流丽的语言,隽永深厚的内涵,温婉典雅的风格,令人终身难忘。

内容推荐

本书是实力派儿童文学作家彭学军诠释成长的获奖小说集。别样的土地,别样的故事——神秘、瑰丽、纯净、隽永。透着灵性的娇艳的油纸伞:像是依附了花妖的最后一棵桃树:还有踏雪逶迤而去的红花轿:清流上别致拙朴的吊脚楼……而生活在这里的男孩女孩们,又会有着怎样的笑颜、歌吟、忧伤和梦想呢?

目录

油纸伞

染屋

载歌载舞

你那里今冬下雪吗

白衣裙蓝花边

怀念那座小城

湿湿的凤凰

山洪

炊烟如岚

使者

午后

你是我的妹

试读章节

奶奶固执地认为油纸伞是从他们那辈人兴起的。奶奶说那时再穷的人家也要给女孩儿买一把油纸伞,赶集、走亲戚或看赛龙舟都撑着,说是遮阳还不如说是摆俏,灿灿的阳光透过红艳艳的伞面在女孩儿脸上抹了一层淡淡的胭脂。奶奶就是十七岁那年去镇上赶集撑着把油纸伞悠摆一根乌黑的大辫子俏眉俏眼地从伞铺前走过时让里面一个书生模样的学徒看上的。一出师那“书生”就火急火燎地托人去奶奶家说亲。奶奶家有几亩薄地,日子过得小康,她父母自然看不上一个做伞的。那“书生”碰了壁也不泄气,关了门日夜发了疯似的做伞。一日,春雨潇潇,奶奶一家听得大门外远远近近一片爆竹声,便跑出来看热闹。只见一溜红光熠熠的油纸伞蜿蜒而至,如一条溢彩流光的红绸带在山间抖动。奶奶一家真真看傻了眼,还没回过神来,那“书生”擎着一柄精致小巧的油纸伞来到奶奶面前……后来的事奶奶自己也说不清了,不过她说她一辈子都记得爷爷当时说的一句话。爷爷说从这里到镇上二十多里路,他的伞柄柄相连,他不会让奶奶淋着一星半点儿的雨,一辈子都这样,为她为子孙后代遮风避雨。奶奶一听当即就晕晕糊糊起来,以至当爷爷说如果愿意嫁给他就接过他手上的这柄伞时,竟不顾父母大人的捶胸顿足毫不犹豫地伸出了那只戴有银手镯的白嫩的手……

我第一次看见奶奶的油纸伞是五岁那年。那年清明奶奶带我去给爷爷上坟。以前她都是独自去,奶奶迷信,她说五岁以前的小孩能看见鬼,她怕爷爷出来时吓着我。

奶奶每年去给爷爷上坟都要带三件东西:四个蒿菜粑,一瓶老酒和一把油纸伞。这自然说明爷爷和我一样喜欢吃奶奶做的蒿菜粑,也和隔壁放排的阿强一样喜欢喝酒。那么,油纸伞呢?

那无疑是天底下最最美丽最最珍贵的油纸伞了。伞柄和伞骨子都是用竹子做的,极光亮又极纤巧,伞面猩红如霞,透亮如羽翼,伞边围了一圈灵灵巧巧的金银花,撑开一股清香的桐油味袅袅溢开去……

第一次给爷爷上坟,当奶奶跪在坟头撑开这把油纸伞时,我疑是天上的一朵红云落了下来——其实那真真是一朵红云,它落在了奶奶的青春里,凝结成奶奶鬓角一朵长开不败的玫瑰花,将奶奶的青春装扮得格外动人、格外富于生命的内涵;后来它又落在了我的生命里,它陡然间舒展得无限宽广,如神话传说中的飞毯,驮着我逃出了死亡的阴霾……?爷爷的油纸伞是赋予灵性的,它以一种不可抗拒的神秘的力量帮助爷爷实现了他的诺言。

那是抗战的最后一年。一个闷热欲雨的下午,奶奶从学堂接刚刚上小学的爸爸回来,一个鬼子骑兵从天而降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鬼子骑兵眯着眼邪佞地盯了奶奶几秒钟后猛地攥住奶奶的手臂往马上拉,爸爸哭喊着扯着奶奶的衣服不放,鬼子骑兵拔出剑朝爸爸刺去。手无寸铁、惊恐万状的奶奶竞撑开油纸伞去挡——那只是处于绝望之中的一个下意识的行为,奶奶并未突发奇想奢望这薄如羽翼的伞面陡然坚如盾牌。可没想到,猛然出现的一团火一般的红让那马受了惊,它仰天长嘶一声,然后撒开四蹄朝前面狂奔过去。鬼子骑兵从马上坠下来,活活被拖死了。

爷爷知道这是躲不过的灾难,就让奶奶带着爸爸先到乡下亲戚家去躲躲,他处理好伞铺里的一些事随后就去。为了保护他们母子,爷爷是有意留下来的,他知道鬼子的秉性,不索回一条性命他们是不会罢休的。

果然,三天后奶奶听说鬼子兵撤走了,带着爸爸回到小镇时,伞铺变成了一片废墟。奶奶从一堆焦木下翻出这把油纸伞,撑开一看竟精美如初。奶奶就想起了爷爷当年擎着这把伞站在她面前说的那句令她一生一世都心醉神迷的话,顿时泪如泉涌……

P4-6

序言

这套丛书的缘起还得从上海说起,上海是一块神奇的土地,百年来急促的城市化、商业化、传媒化、娱乐化脚步催生了沪上近、现代文学的枝叶繁茂。回望中国近、现代文学,乃至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上海是一座文学“重镇”,一口审美的“深井”,一块思想与艺术的“高原”,儿童文学恰是其中一丛绚烂的“七色花”。百年悠悠,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在这里酝酿、探索、起航,域外的儿童文学经典在这里成系列地译介、刊行,江南厚实的文学传统在这里不断地被重新“发现”,使得上海儿童文学的容涵度大大超越了上海的地域概念,成为—种与城市化、全球化、民族化等当代思潮贯通的,也与域外现代、后现代各路文学流派互动的创作群落概念,逐渐彰显出文学性格与文学类型的意义。

诚然,上海开埠以来,中西、古今文学的交蒸,使得儿童文学阅读、创作、批评的眼界大开,境界突兀,吸引了一批批怀揣文学梦想的少年、青年作家在这片园地里晨操暮练、奋力跋涉,一步一步成就他们心头的梦想,鸡鸣天下白,卓然成大家。童心稚趣主题的创作与出版成为一代代沪上文学新人的“启蒙课”,成为他们漫漫文学旅程中的大智慧与真欢乐。在上海百年儿童文学创作的长河里,有一位作家,一位长者,一位导师,让我们不能忘怀,他就是陈伯吹。陈伯吹,从1923年创作第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开始,到1997年驾鹤西行,对儿童文学,对上海,他一往情深,矢志不移,他一直守护在上海这片儿童文学的沃土上,编织着他珍爱的儿童文学梦想,也只是因为战乱、奉调两次短期离开过上海。如今,他已经成为我们心中一尊高大的儿童文学:背影,一份沉甸甸的儿童文学承诺。他将毕生的挚爱都献给了一个信念——为小孩子写大文学。1981年,他倾其一生的积蓄创立了“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最初为“儿童文学园丁奖”),以褒奖上海的儿童文学佳作嫩苗、高士新人,25年过去了,这个奖励滋养了一大批儿童文学菁英,还培育了一种纯真的、优雅的、纳新的当代儿童文学的性格与风范。

毋庸置疑,上个世纪30年代京海之间学人们意气纷争的阴影,“大一统”的文学版图意识、50年来流行的抗拒城市化的乡土文学优越感,使我们常常回避城市创作群落与风格的价值与意义。然而,当我们置身于历史与全球化的视野之中,重新审视文学的境界、性格划分,我们就会有全新的理解。诚然,文学性格的第一分野在时代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话题与胸襟,如今文学时代的划分越来越短,历史上“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尺度被大大缩短,文学的代际更迭已经缩小到10年,甚至更短,但就思想与文学的双重拓展意义而言,风物还宜放眼。第二分野在创作语言,它是一种源于国家、民族,又超越国家、民族的划分,其品质差异在创作语言的文化质感、容涵力、表现力、穿透力等基础,如文献学中英语文学、德语文学、俄语文学、法语文学、华语文学、日语文学的划分。第三分野在文学的国别(本质上也是一种区域划分),它的差异在国家政治意志、主流思想意识、民族传统与智慧的不同投射,它是当下抗拒经济全球化的文化趋同性销蚀,维护文化多元化的宝贵的文化自觉。第四分野在区域与作家群落,是最鲜活、最富有坚实土壤感觉的文学性格,它与区域经济、文化、习俗的沿袭和变迁息息相关,也是构成国家、民族文学性格的根脉与基石。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与区域文化性格迥异而鲜明的国度,又岂能~以概之。而且,就文学性格的发生学而言,时代、语言、国别只是外在的前提,区域与作家群落才是内在的文学性格主体。因此,一位作家,一位伟大的作家,将自身的创作定位于某种区域文学的类型,绝不是一种屈尊,而是一种根深叶茂的升腾。

由陈伯吹以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所培育、倡导的阅读与创作的品质、性格是什么呢?首先,他以“童心论”为理论内核,培育、倡导一种天性、率真的文学基调。其次,他以自身的创作实践培植、示范一种纯真、隽永的创作风范,他自己的作品犹如“丝竹悠悠”,极有韵致。其三,他一方面重视域外儿童文学的借鉴、学习,比较与包容。无论是东洋还是西洋,都主张大力引进、译介;另一方面,他也十分注意江南文化的底蕴培育与根脉滋润,努力建构海纳百川、融通古今的区域文学性格,以此来吸附、凝聚各类文化性格的创作群落。由此看来,陈伯吹对于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来说,是一团跳跃的烛火,是一把丈量艺术品质高下的标尺,是一面映照心灵清浊、纯杂的精神明镜,当人们面对他生活的儿童文学时代,无法回避他的眼光与观念,这就是我们策划、出版“陈伯吹儿童文学桂冠书系”的动因和归依。

另一重动因源于儿童文学的“现代性”与“当下性”(或许当下儿童文学创作、出版、阅读的迷茫、迷失还不能构成一种文学史意义上的“阶段性”)的断裂与冲撞,百年阅读、创作、批评形成的儿童文学审美规范近10年间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和颠覆,儿童文学流变中的厚实沉淀被轻率消解、抛弃。在这种消费主义、娱乐至上的世俗化潮流面前,陈伯吹以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所倡导、实践的儿童文学创作规范也同样受到了挑战,作为一种对儿童文学品质的坚守,一份对世俗潮流的抗争,我们想到以陈伯吹的名义推出这套具有当代上海性格,坚守现、当代儿童文学审美价值的丛书。我们不反对文学创作、阅读、鉴赏的多元化,但是,我们有责任为儿童文学的美学传统辩护,为陈伯吹的文学主张辩护。

亲爱的少年读者,感谢你关注、阅读“陈伯吹儿童文学桂冠书系”,但愿它能归入你的珍藏,在各个年龄阶段里不断地被重读。因为好的儿童文学是“无年龄的文学”,也因为陈伯吹爷爷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需要童年般的“纯粹”和“真诚”。时代会变,这一点永远也不会变。

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6年6月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油纸伞(名家名作译丛)/陈伯吹儿童文学桂冠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彭学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460175
开本 32开
页数 2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8-01
首版时间 2006-08-01
印刷时间 200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47
丛书名 陈伯吹儿童文学桂冠书系
印张 8.125
印次 3
出版地 上海
201
13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