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告白与告别
内容
试读章节

认识《后会无期》这部电影的制片人方励是在数年前。那时候我给《观音山》的主题曲填词。我听说是范晓萱编曲,就答应了。毕竟我人生的前两盘磁带就是范晓萱的《好想谈恋爱》和张信哲的《挚爱》。老方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一直在思考问题,好点子和馊主意都不少,且精力充沛。《后会无期》的筹备就是在他的影视公司办公室。还有我一直以来图书上的合作伙伴路金波,和熟悉的人合作总会更有安全感一些,反正都知道大家的优点缺点,省去了再去了解人的过程。

认识一个人,了解一个人,到最后告别一个人,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我总是希望自己尽量少地认识人,尽量少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建立在其他个体身上。无论对感情和朋友都是如此。我会非常礼貌,虽然我经常迟到,我也希望能照顾到大家的情绪感受,但我不希望和他们太过交心。从小到大的很多经历告诉我,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除了至亲,没有人在乎你的痛苦。你能让大家高兴就行了,或者无感地存在也是个好方式。但你如果太在意自己的痛苦,或者太想让他人在意你的痛苦,只会让自己陷入被忽略的痛苦,甚至是表演痛苦的痛苦。

不好意思,以上插入了一段无关主题的感慨。但这个感慨的核心思想是,无论你怎么与他人控制距离,你依然会失去控制,因为这个世界上总有人能让你乖乖交心和伤心。当然,这不是指这部电影里合作的朋友们,而是指生命里互相陪伴的爱情。

题外话终结。和他们两人的合作有矛盾也很顺利,在关键时刻,我们更是一心努力。这和剧组前期后期的朋友们都分不开。《后会无期》筹备了不少时间,而且我们项目开始得早,几乎每一天都在花钱。美术组已经去看景置景,但那个时候,连剧本都还没出来。从九月份一直到一月份,我一直在纠结剧本设置。大家也只能等待,除了偶尔开几次剧本会。其间,我改变了自己的星座,从天秤座迁徙到了处女座,也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太磨蹭了。

剧本会也很有意思,大家常常拍案叫绝,然后总有一个声音在角落暗暗响起,说,这个不对啊,里面有说不通的地方。然后就是长久地垂头丧气。演员的选择也很让人头大。大家用嘴拍摄了数百部电影,我的剧本工作还是停滞不前,因为我没有找到感觉。

写剧本的确是很苦恼的一件事情。我写文字最无法忍受的就是枯燥,如果有一页没有弄出点花来,我会很难受。剧本不一样,写剧本和写说明书没啥区别。我要强忍各种修辞手法和有趣描述的涌出,还得把一些东西写到工作人员都能明确看明白并执行。看着那些毫无文采的文字,很快我就会恶心自己了。由于对剧本写作手法的先天排斥,我不愿意让剧组的人看剧本,并且索性把剧本改成了工作本。这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剧组工作人员都无本可看。这可能是一个太爱游戏文字的写作者的怪癖。给演员的剧本也是如此,有的我给了局部,有的我使用口述,有的我给了分镜图。

我清晰记得剧本完工的那一天,在北京的一个酒店,凌晨五六点,我写下最后一笔。虽然只有两万字,但比完成一本长篇小说还要轻松。这种轻松非常奇怪,因为一部长篇小说是一段苦日子的终结,而一部剧本是一段苦日子的开始,但就是异常轻松。我绕着酒店的走廊溜达了十几圈,点了一碗红烧牛肉面,看了一集《绝命毒师》。

其间,朋友打了个电话过来,说他看完了全部的《绝命毒师》。我说不要剧透。他说好,反正这一季是最后一季了,他肯定不会剧透。我很生气道:“你这不就剧透了吗?如果主人公不死,你怎么可能斩钉截铁说这是最后一季?”无可否认,经过一次完整的编剧过程后,我对剧作的理解更加深厚了。

P15-18

目录

Part 1 告白与告别

 开始

 又一次开始

 筹备

 岛屿

 延迟

 第一天的励志故事

 最后

Part 2 十四个关于

 关于拍电影

 关于小说改编电影

 关于剧本

 关于《后会无期》

 关于爱情戏

 关于票房

 关于演员

 关于当导演

 关于拍摄

 关于主演肖像照

 关于看电影

 关于他人的眼光

 关于悲催的第一镜

 关于对自己的新认识

 说演员

Part 3 《后会无期》诞生史

 筹备

 画面

 拍摄

 声音

 后期

 分镜表

 大事记

序言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有四个梦想,第一就是要当一个科学家,第二就是要当一个好的作家,第三是成为一个冠军车手,第四就是拍电影。我的第一个梦想,在我高中数学不及格以后就破灭了;第二个梦想是十七岁的时候开始,那时候我开始出版,开始写作,后来我发现我的盗版书卖得比正版书多的时候,我知道那个梦想基本上算成功了:后来我又去参加了职业赛车,我记得人生的第一场比赛是特别矬的,因为第一个弯就倒了一把车,但是十年以后我获得了七个年度总冠军,朋友看到我,他们都拍着我的肩膀竖起大拇指说:“哎呀,中国职业赛车的水平原来这么低啊!”其实真的不是,我们的职业赛车水平,真的要比我们的男足强多了,至少我们不怕韩国队。

有的时候新人入行,尤其是外人人行,的确会有一些很不一样的眼光,异样的眼光。但我觉得这些都特别正常,因为你没有证明自己的胆量,你就不要去怪别人异样的眼光。假如现在邓超或者陈思诚,对我说你们想来参加赛车,我心里肯定会想:“你们行不行啊?”对不对?但是我嘴上一定会祝福你们的。因为外行和内行、新人和老人、跨界和不跨界,不重要,只有做得好与不好、专业与不专业。

回到电影。我小的时候看《成长的烦恼》,那个时候我就有当导演的梦想。我算是国内第一批追美剧的人,但是到后来,那时候还是录像带,有一个夜晚我连续看了四部电影,就是《终结者2》《真实的谎言》《生死时速》,还有《侏罗纪公园》。我当时就想:算了,我还是不当了!经过了十几年,我看到了很多的烂片,我才找到了信心。

这部《后会无期》,我们筹备了大概一年左右,我自己为此准备得更久。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毫无道理的横空出世,真的,如果没有大量的积累、大量的思考,是不会把事情做好的。如果什么都不懂还能获得成功,只有去赌今年的世界杯。总之,在经历了这部电影以后,我觉得我要学的太多了。这世界上有太多的能人,你以为的极限,弄不好只是别人的起点。所以只有不停地进取,才能不丢人——人可以不上学,但一定要学习,真的。我的高中老师如果听到我现在这么说,他们一定会很欣慰的,但当时我就是这么想的,他们没有懂我。

电影应该和观众在一起,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迎合观众,去讨好观众,去研究他们喜欢什么,然后去拍什么。因为一部电影从策划到上映,要经过一年多,那时候,iPhone6S都已经出来了。所以我觉得很多年轻的导演,我们并不是投观众的所好去拍摄,而是和观众们在一起成长,大家一起感知这个时代的变化,所以观众喜欢他们。观众是一个非常大的群体和概念,照顾了那头,你就照顾不了这头。过于研究他们在想什么,最后你连自己在想什么你都不知道了。有这个功夫,还不如让自己感知得更多,做得更好。总之,今天我们站在这里,我觉得我们是在拍电影,不是在拍马屁。

现在的中国电影真的在一个很好的时期。我遇到了好多做影视的朋友,他们开口全都是十亿啊十亿啊,常有人问我:“你缺钱不缺钱?”这要在几年前,只有向我借钱的人才会这么问我,但现在大家都非常地狂热,我觉得越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可能我们越是要冷静一些。大家都在看着那些成功的,忘却了那些百分之九十九的失败的,或者是做得很优秀的但票房很一般的那些电影。

有人说,这是一个台风来了猪都能飞的时代。但是,我不希望自己是猪,因为风停了,我们就摔死了。我也不奢望自己是风,我希望我们是一棵全天候的树,可以杵在这里。总之,和观众在一起。但是大家都很聪明,他们接触很多新的东西,所以对我而言,做好我自己就是和他们在一起。怎么拉票其实不重要,我觉得对得起他们买的票才重要。

最后,我要感谢和我一起努力的电影工作人员们,我的读者朋友们,还有这么多优秀的年轻导演们。谢谢你们,是你们的进取、你们的成就,让我今天在做我自己第一部电影的时候,可以获得更大的自由。

内容推荐

《告白与告别》是韩寒2014年最新随笔作品。

在这本书中,韩寒从自己很小的时候讲起,诙谐有趣地道来自己的梦想、人生历程,以及近些年来的所思所悟,关于对自己的新认识、关于他人的眼光……无不涵盖其中。

在出版《1988》后长达四年的时间里,韩寒经历了什么?

对于整个社会,他有什么新的和以前不同的看法?

对于自己的过往,韩寒有什么深刻而直接的认识?

对于他人的不理解,韩寒又是什么态度和回应?

对于自己当作家、做车手、干导演,在不同的身份转换之间,韩寒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

《告白与告别》还独家收录了韩寒从作家转型为新锐导演的心路历程,以及他对于电影看法,展现其首部电影作品《后会无期》拍摄的前前后后,全过程真实记录。

编辑推荐

韩寒2014年最新力作,韩寒在告白什么?又将告别什么?韩寒讲述自己的梦想、人生历程、所思所悟,更独家收录韩寒执导首部电影《后会无期》全过程,展现从作家转型导演的心路历程

延续韩寒一贯诙谐有趣的文笔,展现其睿智深邃的思考。

继《1988》后,长达四年的漫长时间里,韩寒经历了什么?他对于人生,对于过往,对于将来有什么体悟?社会和世界,他人和自己,在韩寒看来,到底是怎么样的?

告白与告别,一字之差,却意蕴完全不同,前者勇气与后者的悲凉,无不展现于《告白与告别》这本书中。

1204人,106天,10000公里,我们把《后会无期》献给你;一部电影的诞生,一群人的旅程,韩寒记录全过程;冯绍峰、陈柏霖、小林武史等人写下片场回忆,电影分镜画、片场秘照、未发布海报全呈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告白与告别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232204
开本 32开
页数 2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6
CIP核字 2014136284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2: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