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语林漫步
内容
编辑推荐

电视是大众媒体,深入千家万户,影响每一个人,是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获取新闻、资讯、知识和娱乐重要的渠道之一,具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但作为现代电子媒介,受线性编排和时间特质等因素的限制,电视又具有稍纵即逝、不可重复和难以反复观摩等局限性,这也是大家把电视比作“快餐”的主要原因。《语林漫步》栏目把近年来制作播出的节目内容进行梳理整合,结集出版,把电视语言转化为书面文字,这是一件大好事,对提升大众的语言文字水平和运用能力很有帮助,对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很有促进,同时也是对电视媒体和纸质媒介相结合,以求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的有益探索。相信大家读完这本书以后,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开卷有益。

内容推荐

《语林漫步》栏目是江苏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与江苏教育电视台联合开办的一档周播社教类专题节目。栏目为杂志型板块式结构,每期节目15分钟,主要包括《语林啄木》、《正名》、《成语探源》、《语林趣话》、《有活好好说》、《南腔北调》、《猜字谜》等子栏目。它以规范社会用字、推广普通活、提高公民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内核,雅俗共赏。

《语林漫步》栏目开播两年来,以鲜明的教育特色、高雅的文化品位和幽默风趣的风格贏得了广泛好评和普遍赞誉、2006年,该栏口荣获江苏电视播音与主持社教类一等奖;同年,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全国优秀电视文化(文艺)栏目。

目录

语林啄木

 一 街头巷尾所见/003

 二 名人的尴尬/008

 三 荧屏一瞥/017

 四 啄木报刊/020

 五 媒体流行词/035

 六 一笔糊涂账/040

 七 成语在哭泣/047

 八 网络语言观察/049

正名

 一 地名/057

 二 南京的老城门/070

 三 店名/080

 四 楼盘名/082

 五 广场/084

 六 菜名/085

 七 药名/086

 八 人名/088

 九 胡、番、西、洋/093

 十 变化中的称呼/096

 十一 龙/098

 十二 年/100

 十三 熊猫?猫熊?/103

 十四 从“震旦”到”复旦”/104

 十五 从“吓煞人香”到“碧螺春”/104

 十六 嘉年华/105

 十七 吃醋/106

 十八 ××门/108

 十九 拍马屁/109

 二十 避讳/111

 二十一 汉语盘点2006/113

成语探源

 一 “南京籍”成语/117

1.青梅竹马,两小无猜/117

2.画龙点睛/117

3.大笔如椽/118

4.坦腹东床/119

5.龙盘虎踞/119

6.江郎才尽/120

7.天花乱坠/121

8.渐入佳境/122

9.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122

10.解铃还须系铃人/123

11.莫须有/124

 二 汉代的成语故事/125

1.破釜沉舟/125

2.约法三章/126

3.项庄舞剑,意在沛公/126

4.四面楚歌/127

5.明修栈道,暗渡陈仓/128

6.萧规曹随/129

7.运筹惟幄/131

8.成也萧何,败也萧何/131

9.期期艾艾/132

1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133

 三 《论语》中的成语/134

1.不耻下问/135

2.三人行,必有吾师/135

3.温故知新/135

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136

5.君子成人之美/136

6.过犹不及/137

7.不在其位,不谋其政/138

8.巧言令色/138

9.欲速则不达/139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39

11.逝者如斯/140

12.三十而立/140

13.见贤思齐/141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42

15.以德报怨/142

16.言而有信/143

17.见义勇为/144

18.见利思义,见危授命/145

 四 其他成语/145

1.金榜题名/145

2.豆蔻年华/146

3.司空见惯/147

4.寸草春晖/148

5.金戈铁马/149

6.蚌病成珠/150

7.柳暗花明/15l

8.抛砖引玉/152

9.呆若木鸡/153

10.三生有幸/154

11.食言而肥/154

12.板板六十四/155

13.“学富五车”和“才高八斗”/156

14.闻鸡起舞/157

语林趣话

 一 名人趣闻/161

1.是狼是狗/161

2.个个草包/161

3.金圣叹上当/161

4.三十而立/162

5.断不敢“娶”/162

6.切瓜分客/162

7.吃盐和吃醋/162

8.量小不堪容大物/163

9.“无齿之徒”/163

10.信口开河/163

11.损招/163

12.自撰墓志铭/163

13.小处不可随便/164

14.开口与闭口/164

15.钱钟书的妙答/165

16.钱钟书拒客/165

17.作家与读者/165

18.陆文夫/165

19.陈毅/165

20.谌容/166

21.范长江/166

22.赵树理/166

23.梁实秋/166

24.张伯苓/167

25.辜鸿铭/167

26.王宠惠/167

27.郭沫若/168

28.侯宝林/168

29.张大千/168

30.郁达夫/168

31.鲁迅/169

32.坐以待毙/169

33.一忍再忍/169

34.四个人/169

 二 民间逸事/170

1.茄子和菩萨/170

2.巧言护桂树/170

3.买猪千口/170

4.“白”“日”有别/171

5.斧头 爹头 爷头/171

6.化石的年代/171

7.外甥的数字信/171

8.观棋不语真君子/171

9.刘大请客/172

10.聪明的小凤姑娘/172

11.一个字的笑话/173

12.畅先生二三事/173

 三 域外经典/174

1.木匠和绅士/174

2.巧问巧答/174

3.如此删改/174

4.自得其乐/175

5.笔杆贩子/175

6.外貌和智慧/175

7.不值一块钱/175

8.石头落地/176

9.趣答问路人/176

10.心和舌头/176

11.歇顶者的幽默/176

有话好好说

 一 慎用歧义词/181

 二 简称有原则/183

 三 尊称和谦称/186

 四 巧妙避禁言/187

 五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189

 六 亡羊补牢/190

 七 批评的艺术/191

 八 废话的力量/192

 九 《红楼梦》中会说话的典型——王熙凤/194

 十 《红楼梦》中不会说话的典型——赵姨娘/198

南腔北调

 一 我国方言概况/207

 二 江苏方言概况/212

 三 南腔与北调/218

 四 <红楼梦》中的方言/221

附录

 一 话说江苏语言学家/223

 二 考考你/231

试读章节

3.“挑错大王”——许正元

编者按:辽宁锦州师专72岁的许正元老人,多年来一直坚持对报刊、电视台、电台等媒体和辞书等出版物挑错。他东奔西走、乐此不疲,被人们称为“挑错大王”、“中国文字打假第一人’’。许老先生为《语林漫步》栏目提供过不少稿件,2006年10月中旬,他专程来到南京作客《语林漫步》栏目。下面这段文字是《语林漫步》栏目主持人周晓萌与许正元老人之间的精彩对话。

周:许老师,我们特别想知道,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在我们的印象当中,应该是在家里养养花、抱抱孙子、打打太极拳,颐养天年了。那到底是什么样的动力,支撑着您这么多年来一直从事“挑错”这件事呢?

许:说来话长,1953年《人民日报》曾经发表一篇社论,这篇社论的题目是“要正确使用祖国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五十多年了,“纯洁祖国语言”这个曰的非但没有达到,而且情况越来越严重了。所以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叫“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报、无错不成广播电视”。那如何改变这种令人感到悲哀的局面呢?我想,作为一名大学中文系老师,我有责任站出来,挺身而出,为挑错贡献一份力量。所以多年以来,我一直坚持为报刊、杂志挑错。

周:给媒体挑错,并不是您的本意,但您却因为“挑错”而出了名,“挑”出了一份事业,也因为挑错赢得了媒体的尊重。1999年您被中央电视台聘为“观众评议,员”,每个月为中央电视台提供一份节目评议报告。截至曰前为止,您已经为中央电视台挑出一万多条语言文字错误。

许:我给中央电视台挑的错,每个月都有一百多条,我有一本书,四十万字,全部是中央电视台的错误,既有读音错误,还有错写错用的问题。哪个时间,哪个频道,哪个主持人出的错,我这里都写得明明白白。

周:除了电视台,您还给哪些媒体或者刊物纠错?

许:那太多了,《人民日报》、《文汇报》、《解放日报》、《光明日报》、《辽宁日报》,还有各省、市的晚报,凡是我见到的报纸或者我出差到外地见到一种报纸,我都要给它挑错。

周:您是不是觉得媒体在语言文字上出现了错误,它的负面影响特别大?

许:对的,你说的太对了。咱们彼此之间私人说话,说错了没关系,影响面很小。作为电视台来说,尤其是中央电视台,从主持人嘴里说出来的话错了,全世界都知道,那不等于以讹传讹,误人子弟吗?所以我觉得中央电视台不应该出现这么多错,我对电视台出现这么多错感到很遗憾!

周:实际上,我们都会有一些不相信:像《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还有中央电视台这样一些全国性的权威媒体,它真的有那么多错吗?

许:真的有这么多错,毫不夸张地说,包括《人民日报》在内,我每个月都能挑出一百多条错来。我也感到很不应该。如果说省、市电视台嘛,还情有可原,作为中央电视台出了这么多错,我为他们感到痛心。我可以跟你说一句实话,我现在都有想起诉中央电视台的想法。我十多年前挑过的错误,现在还反复出现。我可以跟你举个例子,凡是我听到的所有的播音员都把“拾级而上”念成“拾级而上”,就是大写的拾,在这念,我们爬山也好,上楼梯也好,一顿一顿往上爬的时候叫“拾级而上”。但是中央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都念“拾级而上”。出现这样的错误,小儿科的错误,我觉得很不应该,我觉得中央电视台领导有责任。我如果状告他们,我就状告他们不作为,中央电视台领导不作为。如果他们作为的话,播音员、主持人不应该出现这么多错误。这一本书四十多万字,太不应该了。

周:这么多年从事挑错这件事,肯定会有一些事给你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吧?  许:因为全国有一百多家报刊来报道我,都管我叫“挑错大王”。有个犯人叫王树祥,他是湖北襄樊监狱的。他也看到报纸了,给我来了一封信,信中有一句话让我很感动。他说:“爱国不分大墙内外,虽然我现在是犯人,我也爱国,我也关心祖国的语言文字,我也想挑错,但是我没有钱,我没有钱买报纸、买刊物。”后来,我知道这个情況以后,就给他寄钱,500、1000,到现在我给他寄了两千多块钱了。除了寄两千多块钱之外,我还给他买了480元一套的《辞海》,供他挑错用。还不错,他也挑了很多错,就是因为他在这方面也有贡献,所以他现在被减刑了。我感到很遗憾的是,咱们社会上愿意从事挑错这项工作的人不多,如果社会上有这样的人,我一定会跟他成为朋友。

周:2004年7月,您在书店购买了一部由李行健主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仔细研读后,您发现这部“规范”词典,非但不规范,反而漏洞百出,差错率达到万分之十以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属于编校质量严重不合格的辞书。这样的词典流入市场,将对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于是2004年11月,您以销售不合格图书为由将这家书店告上了法庭。

许:刚开始,法院给我驳回了。法院认为,国家没有专门的机构证明它不合格。后来我怎么胜诉的呢?因为给它挑错的全国大有人在,不光我一个人,好多人都挑错。后来他们自己不得不承认错了,最终败诉。

周:那您觉得要想解决媒体还有出版物这样的语言文字错误,应该做哪些工作呢?

许:你说这个太好啦!我就觉得江苏教育电视台开办《语林漫步》栏目,是太好太好了。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我想如果全国各电视台都办这样的节日,“错误使用祖国语言”这个局面一定很快会改变。

周:除了媒体加强宣传这一块,还有没有其他的途径或者方法,能够来进一步净化语言文字环境?

许:有啊!我挑错的书、词典,已经出版四本啦!我把所有的读错的、写错的、用错的这些词专门汇编成词典给大家看。我的词典呢,很多新闻媒体都当做必备的工具书。

周:许老师,纠错纠了这么多年了,您身边的人支持不支持您,理解不理解您?

许:都支持我,但是也有向我提出疑问的。担心我碰壁,间我你到出版社去,到报社去,到电视台去,人家不讨厌你吗?我说,没遇见过这种事情。实际上,我到任何一家媒体送挑错稿,都受到他们的欢迎,包括《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在内。所以我也挺感动,他们能这样正确对待,我挑错的积极性更高了,现在已经挑厂二十多年了。

周:家里人支持吗?

许:家里人支持我。他们认为我是做一件好事情。但是家里人也劝过我,说你这么大年纪了,该好奸休息休息,到处旅游、玩一玩吧!我说我没有那个时间啊,所以我还得继续为纯洁祖国语言作点贡献。

周:有没有疲劳、疲惫的时候?

许:不觉得累,心情很舒畅。我到哪去,心情都很舒畅,不感到累的,从来没觉得累。

周:许老师,我看到您的名片背面列有15部辞书,都是您编著的吗?

许:有的是我自己编著的,有的是我主编的。都是别人没编过的东西,尤其我编的那本《谦词敬词婉词》词典,现在国内只有我那一本。

周: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许:是的,词典这东西都是要流传的,现在我家里《辞源》、《辞海》,都是我祖父那辈传到我父亲,父亲传给我的。工具书没有当做废纸扔掉的,不像破报纸、杂志,看完一扔一扯就随手扔掉了。工具书、辞书没有扔掉的,而且工具书是必须要看的东西,我觉得这些东西对提高广大读者的语文水平很有帮助,所以说我这一生,全力以赴编词典,编各种类型的词典,只要国內没有的我都想尝试。

周:您对我们《语林漫步》栏目,有没有什么期望或者建议?

许:这个节目办得非常及时,非常必要。我的意见是应该永远办下去,永远永远办下去。我愿意做栏目的坚强后盾,以后经常给栏曰写稿,为净化我们国家的语言文字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4.刘欢

近来爱上刘欢的歌,觉得他的音色苍茫沉郁,很抒情,也很有男子汉韵味。只是,常常为他的歌词发蒙。譬如这一句“峥嵘岁月何惧风流”,什么叫“何惧风流”?百思不得其解。又譬如“你在岸边,我在岸上,让我们共同承受风雨”,“无论岸边和岸上,我们是一家”,此处的“岸边”和“岸上”,其实是一回事,两者并不构成对比。

这两首歌词都是别人作的,刘欢只是照本宣“唱”,姑且撇开不谈。下面看《去者》。这是电视连续剧《胡雪岩》的片头曲,词、曲作者均为刘欢本人。开头四句:“人鬼天地/万金似慷慨/浮生若梦安载道/唯苦心良在”。除起首一句“人鬼天地”可以意会,其他三句,都似通非通,半点也经不起推敲。据实讲,几个成语都食而未化,更遑论辞章!以下还有四节十二:句,属同一水准,像“情谊无价亦无保/天降仇敌忾”、“无奈何/时运他人宰”、“山水迷离/流花低雾霭”,就得连蒙带猜。

5.李湘

四川师范大学影视学院聘请李湘为“客座教授”,结果在首堂课上,李湘教授出现了将“棘手”说成“辣手”的低级错误。谈及此事,李湘毫不避讳地说:“还是湖南口音的问题,湖南方言把‘棘手’说成‘辣手’,那天一激动就说错了。”

李湘教授,这恐怕不是方言问题。江苏和湖南一样,也有不少人犯这样的低级错误。恐怕是字形相似加上受成语“心狠手辣”的影响,与方言无关。“手辣”或“辣手”是手段厉害、毒辣的意思,与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的“棘手”相距甚远。“棘”与“辣”读音上相距更远,未闻有读“棘”为“辣”的方言。P11-14

序言

很喜欢《语林漫步》栏目,甚至有点偏爱。一是因为它是江苏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与江苏教育电视台联合开办的一档专题节目,以贯彻实施国家和省语言文字法规、净化语言文字环境、展示汉语言魅力、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以规范用语用字、推广普通话、提高公民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内核,是全省语言文字工作宣传的重要窗口和舆论阵地;二是因为当前电视节目呈现出泛娱乐化和低俗化倾向,《语林漫步》栏目始终坚守高雅的格调,强调文化品质和品位,充分调动电视艺术表现的各种元素,行走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犹如一股清风扑面而来,给人一种美的视听享受;三是因为《语林漫步》栏目內容深入浅出,形式轻松活泼,个性特色鲜明,不是掉书袋以炫渊博,而是强烈关注现实,用生活的视角关注身边的语言文宇现象。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由点及面,由表及里,探源溯流,鞭辟入里,追求浅显但决不浅薄,力求通俗但决不媚俗,彰显清新高雅但决不清高自大,注重幽默风趣但决不低级无聊,给人启发,令人深思。

《语林漫步》栏目为杂志型版块式结构,每期节目15分钟,主要包括《语林啄木》、《正名》、《成语探源》、《语林趣话》、《有话好好说》、《南腔北调》6个子栏目。《语林啄木》,以纠正错字别字、规范用语用字、净化语言文字环境为重点,聚焦报刊、电视、网络和公共场所,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可谓是语林“卫士”,汉语森林里的“啄木鸟”;《正名》,源自于孔子的一段话:“必也正名平?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关注各种事物的名称和名分,考辨源流,正讹订误,可谓是缤纷世象的“观察家”;《成语探源》,以追溯成语出处、解读历史人物、弘扬传统文化为主旨,围绕江苏地域文化特点,结合古代文学经典作品赏析,在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之间架起了一座联系的桥梁,可谓是文化苦旅中的“布道者”;《语林趣话》,以语言艺术为核心,以幽默风趣为灵魂,荟萃名人趣闻和民间逸事,让精神轻松片刻,让生活更富乐趣,可谓是生活中的精神“按摩师”;《有话好好说》,以生活中的案例为切入点,讲情境,说事理,谈技巧,探究说话的艺术,增进人际沟通,促进社会交往,可谓是和谐社会的“调音师”;《南腔北调》,在推广普通话的前提下,介绍我国各地特别是江苏地区的方言分布、形成和使用情况,挖掘方言中的文化因子,透视“方言热”现象,可谓是变迁中的方言“活化石”。

近年来,《语林漫步》栏目围绕社会及媒体用字中的不规范现象做了大量的监督引导工作,特别是对中山陵、夫子庙等南京重要旅游景点的纠错活动引起了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净化了语言文字环境,维护了汉字尊严;针对地名、人名、另类店名、怪异菜名、楼盘名称中的崇洋之风及网络语言的流行、广告滥用和篡改成语等语言现象进行辨析点评;策划制作了南京老地名、老城门系列《正名》节目,“南京籍”成语、《论语》中的成语等《成语探源》系列节目;运用情景短剧、动画、相声等艺术手段制作了大量的《有话好好说》和《语林趣话》节目,让观众在笑声中领会说话的艺术和技巧,通过专家点评告知观众说话的情、理、法,做到了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语林漫步》栏目的开办时间虽然不长,但却以鲜明的教育特色、高雅的艺术品位和轻松幽默的风格赢得了广泛好评和普遍赞誉。2006年底,该栏目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全国优秀电视文化(文艺)栏目。

电视是大众媒体,深入千家万户,影响每一个人,是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获取新闻、资讯、知识和娱乐重要的渠道之一,具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但作为现代电子媒介,受线性编排和时间特质等因素的限制,电视又具有稍纵即逝、不可重复和难以反复观摩等局限性,这也是大家把电视比作“快餐”的主要原因。《语林漫步》栏目把近年来制作播出的节目内容进行梳理整合,结集出版,把电视语言转化为书面文字,这是一件大好事,对提升大众的语言文字水平和运用能力很有帮助,对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很有促进,同时也是对电视媒体和纸质媒介相结合,以求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的有益探索。相信大家读完这本书以后,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开卷有益。

是为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语林漫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练鸿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047397
开本 32开
页数 242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1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0
172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8: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