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庄子的智慧 |
内容 | 作者简介 李大华,武汉大学哲学博士,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岭南道教思想》《生命存在与境界超越》《隋唐道家和道教》等。 目录 一 逍遥的人生 游刃有余 原文参考 内直而外曲 原文参考 安之若命 原文参考 虚己以游世 原文参考 远利而避害 原文参考 藏山于泽 原文参考 相忘于江湖 原文参考 不侍权贵 原文参考 不为物思 原文参考 游于道德之境 原文参考 二 理想人格 超越世俗 原文参考 忘我、无名 原文参考 敬畏天地 原文参考 无私、淳朴 原文参考 三 道德境界 见善思过 原文参考 德性不显 原文参考 休影息迹 原文参考 至仁无亲 原文参考 守朴归真 原文参考 同化于道 原文参考 四 生死之间 安于天时 原文参考 生死相依 原文参考 善待生死 原文参考 面对死亡 原文参考 视死如归 原文参考 公平简葬 原文参考 五 庄子与友 对头与朋友 原文参考 救急之窘 原文参考 有形无情 原文参考 对手、真友 原文参考 巧妙、直谏 原文参考 无上自由 原文参考 人知鱼之乐乎 原文参考 以理止暴 原文参考 六 无用就是大用 大有大用 原文参考 臭椿树的去处 原文参考 栎社树的隐秘 原文参考 衰落的凤凰 原文参考 七 天地大美 美者自美 原文参考 雕琢复朴 原文参考 西施与东施 原文参考 观察天地之美 原文参考 螳臂当车 原文参考 八 小大之辩 鲲鹏与小鸟的对话 原文参考 长寿与短命 原文参考 鱼儿要是见了美人会怎样 原文参考 河伯与海神的对话 原文参考 九 观化 梦里面还有梦 原文参考 罔两与影子的对话 原文参考 庄周梦为蝴蝶 原文参考 当变化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 原文参考 臭腐化为神奇 原文参考 外化而内不化 原文参考 齐桓公所见到的鬼 原文参考 十 小知与大知 朝三暮四 原文参考 是是非非 原文参考 言必有亏 原文参考 浑沌的德性 原文参考 你知道自己不知道吗 原文参考 以自己为老师 原文参考 言说不是吹风 原文参考 一生都在否定自己的人 原文参考 得鱼而忘荃 原文参考 十一 以道为师 道有情信 原文参考 六合内外 原文参考 道可以得吗 原文参考 道在哪里 原文参考 道不当名 原文参考 有其道未必有其服 原文参考 十二 不可思议的事情 以己养养鸟 原文参考 智者守拙 原文参考 善于射箭的人 原文参考 以巧色骄人的猴子 原文参考 蜗牛角上的触、蛮之战 原文参考 孔子舍于蚁丘之浆 原文参考 卫灵公之为灵 原文参考 鱼不畏网而畏鹈鹕 原文参考 拒绝封赏的屠夫 原文参考 精彩页 孔子回答: “唉,你去恐怕要遭受刑戮咯!” 孔子对颜回卫国之行很不乐观,不过,他的不乐观似乎不在于卫国的国君是否能够接受颜回,而是顾虑颜回本身的问题是否解决好了。所以,孔子接着说: “古代最有境界的人,都是先修养好了自己,然后才去劝导别人。如今,你自己的内心都还动摇不定的,哪里谈得上去感化残暴者?……再说,即便德行纯厚,信义笃诚,也未必能感于人气;名声显赫,不与人争,也未必能感于人心。而勉强以仁义的道理来说服残暴者,会被人看作故意在人面前卖弄自己的美德,而使听者陷于自愧不如的境地,这种情形就叫做‘灾人’,而灾人者,别人必定反过来使之陷于灾。你想成为别人所灾的对象吗?” 颜回意识到师傅说的是他在自我修养方面的欠缺,就马上提出: “我自己努力做到端正、虚心,勤勉而专一,这样可以感化卫君吗?” “不可以,还是不可以。那人锋芒毕露,喜怒无常,喜欢压制不同意见,喜欢别人顺从他,这样的人连积攒点德行都做不到,你怎可以期望他成为大德之君呢?他本性刚愎自用,不听教化,即便表面上他听了你的,内心也并没有消除对你的忿恨,这怎么可以呢?” “我采取内直而外曲的原则,平允一些,向古人看齐呢?内直,就是以天为师,既是以天为师,那么天子与我都是天所生养的,那么我还需要祈求别人肯定我讲的话是善还是不善么?外曲,也就是以人为师。别人做什么,我也做什么,别人见了国君行人臣之礼,我也跟着别人那么做。做别人做过的事,别人也不会挑我的毛病了。平允而向古人看齐,就是以古人为师,看起来是开导,其实是在斥责,但这是古人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囊不是我的发明,这样既可以保持中直,又不会有毛病。这样对以了吧?” 孔子还是回答: “不,不可以。从古到今,可以效法的事例太多了,这样并不通达,不过,这样虽然固陋了点,倒也无罪。但也不过如此罢了,哪里谈得上感化呀?你这还是自以为是。” 颜回没辙了,只好两手一摊,说: “我没更好的办法了,请问先生有何办法?” “斋。” 颜回似乎领悟了,马上回答: “学生家庭本来贫寒,没有饮酒、没有吃荤已经几个月了,这样可以算得上斋吗?” “你那是祭祀之斋,不是心斋。” “什么是心斋?” “专一不贰,不用耳朵听而用心听,不用心听而用气听,耳朵休止于听,心休止于合。我所说的气,就是虚心而待物。那‘道’啊,本身就是虚。所以,虚心就是心斋。” 颜回终于明白了,高兴回应道: “学生在没有听到先生这番话之前,觉得有颜回的存在;听了老师的话,我这才觉得未曾有颜回的存在。这样是不是就是虚了?”孔子高兴答道:“这就对了。我告诉你,你若能到那国家去,但不是为了获取名誉,那么他听得进去,你就讲;他要是听不进去,就别讲。这样也就无所谓‘医门’,无所谓‘治理’,安心地住下来,置身于不得已的处境当中,也就与‘心斋’差不离了。要消除自己的行迹容易,但要走路不着地就难了;为世人驱使而把自己伪装起来容易,为天性驱使而把自己伪装起来就难了。” 这又是庄子借孔子与颜回的对话说了自己的话。 这段对话里,颜回本来是遵照孔子向来的教诲,打算去救治丧乱不堪的卫国,不料被老师一瓢冷水泼了个透凉。孔子从动机上是肯定了颜回,却认为效果不佳,意思是颜回规劝卫国国君的那些措施并不十分奏效,而且,那种做法有张扬自己美德而陷对方无德的嫌疑,卫国的国君一旦意识到这一点,就会反过来陷害颜回,所谓灾人者,必定反被人所灾。 P10-12 导语 《庄子》是中国古代精神自由史上的第一名著,在中国古典文学、哲学、艺术、思想史上均具有不可动摇的一绝对经典一地位。 李大华著的,六块钱绘的《庄子的智慧》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古代巨著《庄子》进行解读,对现在的人们进行引导,让我们粗粗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美,让我们明白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 序言 庄子这个人 庄子这个人,他的生活时代离我们很久远,而他却离 我们很近,我们寻常想问题,做事情,不知不觉就落入了 他的思想世界。他的思想穿越了历史时空的局限,我们似 乎走不出他设定的那个“局”,在思想之路上他甚至比我 们现代的人走得还要远;他调谐风趣的寓言故事,奇绝精 妙,如享醴泉,令人回味无尽;而他无所羁绊、汪洋恣肆 、仪态万方的文笔,则成了文人千年的至爱。古今的贤哲 们给他加了不少的帽子,如“大哲人”“大文豪”“绝顶 聪明的人”“真人”等等,可见他巨大的影响力。 庄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读过《庄子》的人,似乎都可以说出点对他的印象, 却总有种说不清楚的感觉。不是他这个人太复杂,而是他 太深刻,后人探不到底,人们只能描述对他的感觉和印象 。 庄子大概生活在与孟子同时的战国时代,为宋国的蒙 人(今天河南的商丘),没有过显赫的身世,在世的时候 只做过管理漆园的小吏,是个很平实的人。过去,人们猜 测他那么大的学问,对现实又那么不满意,一定出身于没 落的贵族家庭,不过,这终归是猜测。他有做“大人物” 的机会。据说,楚威王派使者请他做宰相,他却给使者打 了个比方,说神龟是愿意尊贵地被供在庙里面,还是愿意 自由自在地拖着尾巴在泥途中走呢?就这样客客气气地谢 绝了。庄子的日子有时候过得很艰难,据说他有一次断了 粮,向监河侯借米,监河侯说:“行啊!等我收回了属地 的税金,我就可以借给您三百两金,您看这样行吗?”听 监河侯这么说,庄子不高兴了,拿了个寓言回敬他,说有 条鱼落到了陆地马路上的沟里面,见到路过的庄子说:“ 能不能给点儿水救救命。”庄子说:“你等着,我去吴越 之地,激西江之水来救你。”那鱼回答:“我只要一点儿 水就可以活命,你却要去激满江的水才来救我,要是那样 ,就不必了,你干脆到卖鱼干的市场上找我吧!”还有一 次,庄子见魏王,见他身上穿戴的是粗麻织成的衣服,脚 上登的是草鞋,魏王不免酸楚地说:“您怎么这么潦倒啊 ?”庄子却回答说:“不是潦倒,是贫穷。士有道德而不 能行其道,这是潦倒;而衣服旧了,鞋破了,只是贫困而 已。如今我遭遇不好的时候,处在昏君乱相之间,怎么能 不潦倒呢!”这番话说得魏王无地自容。可见,庄子的平 实,只是身份的平实,一触及思想领域,他的尖锐、智慧 就显露出来了。 庄子也是个孤高的人。庄子的朋友惠子在梁国当了宰 相,庄子就去看望他。却有人对惠子说庄子这次来是想夺 他的宰相位,惠子于是紧张了,下令满城搜捕。庄子知道 了,就坦然地去见了惠子,说:“南方有个叫鹓鶵的鸟, 你知道吗,它从南海飞往北海,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 竹米不吃,不是甘泉不饮。当它飞过天空的时候,地上的 鹞鹰得了个死老鼠,生怕鹓鶵抢它的食,大声地对着天上 喊:‘吓!’叫鹓鶵别靠近。你满城搜捕我,是不是拿你 的宰相位来吓我啊?” 宋国有个叫曹商的人,替宋王出使秦国,因而得到秦 王的赏识,奖励了他数以百乘的车,回到宋国,这人见到 庄子,炫耀起来,说:“住在简陋狭窄的巷子里,贫穷得 以编草鞋为生计,面黄肌瘦的样子,那可不是我曹商擅长 的;而启发万乘之主,得到数以百计的车,那才是我擅长 的。”庄子听了后回敬道:“秦王有了病,召了许多医生 来对他们说:能破除疖疮的,可以得车一乘,能舔痔疮的 ,得车五乘,能治的病越卑下,得到的车越多。您不是为 秦王治了痔疮吧,要不然怎么得了这么多的车啊?” …… 最后要说,庄子是个清醒的智者。庄子的孤高源自清 醒,清醒而后有深刻与朗明。世人也并非都不聪明,而是 为利禄名誉等所熏染而遮蔽,丧失了他们的真性,所以是 浑噩与沉浊的,庄子这才懒得与世人说话,或许庄子认为 自己即便与他们说了,他们也不明白。寻常人们以为大就 是大,小就是小,庄子则说你那个大只是相对于小来说, 比起更大的,你那个就是小了。人们执着于把有用的与无 用的东西看死了,岂不知你以为无用的是用的地方不对, 如果用到恰当的地方,无用的就是大用。人们以为短命的 人不及长寿的人,庄子则说比起活了八百岁的彭祖来说, 长寿的人不就自叹不如了么!又比起以八千岁为春、八千 岁为秋的老椿树,有谁敢说自己长寿!人们追求富贵,而 瞧不起贫贱,庄子却说,富贵与贫贱不过只是暂时的和相 对的,富贵的人比起更富贵的人来说,也不过是贫贱罢了 ,再说,即便如此,你能永远守得住富贵么?人们习惯于 争执是是非非,岂不知你以为是的未必就是,你以为非的 未必就非,越是喜欢表现自己智慧的人,其实越是不智慧 ,说的越多,错的也越多,所以,喜欢言论的是不智慧的 人,智慧的人不喜欢言论。庄子所赞誉的那些智者,往往 是看起来很不起眼的人,如打鱼的人、放牛的人、身体有 残缺的人。庄子孤明独发,创造出了一个相对主义的哲学 ,破除了独断,破除了人们非此即彼的界限,换个角度, 我们不得不说亦此亦彼。透过这个哲学,我们看待世界不 再狭小,不再固执成见,不用计较是与非、得与失、荣与 辱、贵与贱,我们因此雍容大度,以微笑看待天下事。 说了这许多,还是说不清楚他,我们只知道他的智慧 是个无尽的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如同浩渺的大 海,注之不盈,泄之不虚! 内容推荐 李大华著的,六块钱绘的《庄子的智慧》以庄子的寓言故事为主,通过对这些趣味横生故事的现代解读与评论,讲解庄子的哲学及其人文智慧。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的教学与研究心得,深入开掘庄子的思想内涵,阐述其现代社会价值与意义。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庄子的智慧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大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绘画:六块钱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28646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2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8 |
出版时间 | 2019-03-01 |
首版时间 | 2019-03-01 |
印刷时间 | 2019-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02 |
CIP核字 | 2017199788 |
中图分类号 | B223.55 |
丛书名 | |
印张 | 10.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1 |
宽 | 149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