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皇帝圆舞曲(从启蒙到日落的欧洲)(精)/青年维也纳丛书
内容
作者简介
高林,曾用笔名高凌、克罗采和春天。青年学者,拥有五只猫和一个公众号“青年维也纳”(Young Vienna)。近年在《经济观察报》《南风窗》《国家人文历史》《看世界》“澎湃新闻”、“网易历史”、“大象公会”等媒体发表论文、随笔、书评数十篇,获颁2017年《经济观察报》年度致敬书评人奖。
目录
自序 睡神、梦神与你我
第一章 旧制度下
一 启蒙时代的风尚
启蒙时代的舞台
王权与沙龙
伏尔泰的时运
二 网红伏尔泰和学者阿鲁埃
段子手的黄金时代
伏尔泰的横空出世
最后的霞光
三 启蒙皇帝——约瑟夫二世
罗马皇帝与匈牙利女王之子
戴皇冠的启蒙思想家
宝座上的人类之友
皇帝的背影
四 明星老弗里茨
霍亨索伦的隔代遗传
国王的差事!
“哲人王”的心灵
附 假如玛利亚·特蕾莎嫁给了腓特烈二世
第二章 革命与复辟
五 诸神谢幕,我们登场
最后的半神拿破仑
“无限战争”的降临
史诗的落幕
六 进击的反革命——梅特涅
洛可可时代的风流浪子
机会主义者的策略
不合时宜的反动派
七 孤独的段子手——瘸子塔列朗
八 浪漫主义和保王党
从鲁滨孙到勒内
童话里的民族主义
复辟时期的精神
九 马克思社会地位坐标小考
附 胡子的政治立场
十 《人间喜剧》的时代
美好年代的预演
浪漫派的生意
附 《人间喜剧》的正确打开方式
第三章 帝国的时代
十一 拿破仑三世和波拿巴主义
“进步的君主制”
波拿巴主义的实相
内外交困的帝国
革命的炼金术士
十二 铁血之外的俾斯麦
“不能放过俾斯麦”
“毫不掩饰的”容克地主
宰相宝座上的拿破仑三世
十三 普鲁士与德意志帝国
凭空而来的国家
普鲁士的塑造——军人的国家
德意志帝国真的统一德意志了吗?
普鲁士的最后命运
附 德意志何所在?
十四 最后的德皇威廉二世
十字路口的帝国
皇帝的两种身体
老欧洲的葬送者
附 假如德皇是俄皇:俄罗斯之心沙皇瓦西里·费奥多罗维奇
第四章 王朝的时运
十五 哈布斯堡人七百年
上帝不掷骰子
哈布斯堡理想
十六 弗兰茨·约瑟夫和他的帝国
漫长的统治
沉默与疲倦
十七 半途而废的联邦制——二元君主国的诞生
不情愿的自由帝国
奥匈妥协的实现
波希米亚错失机会
附 奥匈帝国的语言
十八 奥地利三头政治溯源
“元首”舍内雷尔
英俊卡尔
赤色维也纳
三头政治的形成
十九 环城大道:帝国历史的博物馆
环城大道的诞生
环城大道时期
环区
二十 远方的沙皇
俄罗斯的二重性
远方的沙皇
沙皇和他的人民
附 假如俄皇是德皇:皇帝尼古拉一世
第五章 美好年代
二十一 生活在美好年代
坚如磐石的欧洲?
跨洋轮船与林荫大道
美好年代的贵族
布尔乔亚?布尔乔亚!——中产阶级是谁?
中产阶级的衣食住行
你听!汽锤的声音!
二十二 华丽的退场——世纪末的贵族幻梦
二十三 弗洛伊德:一代人的怕与爱
布尔乔亚道德与伪善之罪
世纪初的性焦虑
歇斯底里症
维也纳双子星
二十四 普鲁斯特的黄昏
贵人迷
怀孕的小狼
日日夜夜,双重生活
二十五 我们的和他们的1913
精彩页
本书的主题是老欧洲的最后辉煌——19世纪,虽然19世纪从年代纪元上始自1801年,但向前对启蒙时期做一个追述依然是必要的,毕竟本书并不打算写成一本从主义到主义、从思想到思想的思想史或者观念史,相反,我们一贯把思想看作社会和时代的产物,伟大的思想要还原到诞生它的摇篮,也就是形成它的时代和社会中去。比如,把启蒙思想家反迷信的格言和当时高级教士的放荡生活结合在一起;把启蒙思想家反封建的呼声和当时欧洲君王们已经建立和正迫切想要建立绝对君主制的愿望与利益结合在一起;把启蒙思想家和他们的听众结合在一起,那个立体的历史背景当中的启蒙运动才能被还原出来。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看到那个由一大群有时可爱、有时可恨,有时两者兼而有之的人所组成的启蒙时代的世界;看到那个在沙龙的窃窃私语和大声哄笑中声名鹊起的思想流派;看到那个狡猾地在皮包里塞满书稿、证券和国债的伏尔泰,怎样佝偻着腰、撇着嘴,头上戴着假发、腰上挂着宫廷侍从的金钥匙,扬扬自得地走过这个时代,并在不经意间改变了他所走过的那个世界。还有同样走在这条道上的瘸子塔列朗,这位路易十五的修道院长、路易十六的主教、大革命中的议员、督政府的督政官、执政府的执政官、拿破仑的大臣和亲王、路易十八的首相、路易—菲利普的大使,一只手拄着拐杖,另一只手搭在可怕的前修士、拿破仑的警务大臣富歇的肩膀上,一瘸一拐地走在伏尔泰已经远去的道路上。轻松愉快的帝国首相梅特涅,挺直了身子,站在一脸倦容的弗兰茨皇帝身边,远远地看着这些人远去,然后环顾四周发出一声叹息。
这个世界是19世纪欧洲的真正开端和源头。从这个意义上说,从狄德罗的短假发到施尼茨勒的偏分头之间其实只需要迈一小步,从施尼茨勒的常礼服到金属朋克的皮夹克之间才需要迈一大步。启蒙时代开启了19世纪的历史,但启蒙派对19世纪的影响其实是间接的,因为19世纪的文化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启蒙思想的抗拒上的。公平地说,虽然启蒙思想家们热衷于批评自己时代的种种不公和弊端,但他们的思想对自己的时代所发挥的也主要是一种推波助澜式的影响。启蒙时代的舞台
启蒙运动的舞台是18世纪下半叶的欧洲,而这个时期的欧洲之所以能够产生启蒙运动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相比于之前的几个世纪,欧洲在18世纪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二是近代绝对君主国的兴起。
说18世纪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是因为之前的两个世纪是毫无疑问的乱世。这两个世纪的欧洲实际上只有两个主题,而且彼此交错互为因果,那就是奥斯曼帝国的持续西进与欧洲在政治和宗教上的分裂。1519年,随着哈布斯堡的查理五世当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欧洲其实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团结的阶段,但这种短暂的团结也是奥斯曼帝国兴起的副产品。奥斯曼土耳其从小亚细亚的一个苏丹国,迅速崛起成为整个近东的霸主。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这深深地刺激了西方的基督教君主。但给他们带来更直接威胁的是奥斯曼帝国对匈牙利的征服。奥斯曼帝国对匈牙利的入侵由来已久,早在1396年,英国、法国和勃艮第的骑士们就参加了皇帝希格斯蒙德组织的抵抗奥斯曼人的十字军。这支十字军在尼科波利斯的战败,让整个西方的基督教君主在葬礼的丧钟声中感到大难将要临头。从这种恐惧当中兴起了新的十字军热潮,勃艮第公爵们组织的金羊毛骑士团就一再以各种富于戏剧性的仪式,重申自己的这种十字军理想。1519年,随着勃艮第大公、西班牙的基督教国王、两西西里的国王、哈布斯堡在德意志各世袭领地的领主,以及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等一大串身份都集中到哈布斯堡的查理五世一人身上时,基督教和奥斯曼帝国的正面对抗就开始了。这种基督教欧洲和奥斯曼帝国的正面对抗在地中海上表现为马耳他之围和勒潘托海战,在多瑙河上则表现为1529年的维也纳之围。基督教世界在奥斯曼帝国的扩张面前站稳了脚跟,但战争所带来的巨大损失和沉重财政负担,也随即压垮了仅仅出于共同的恐惧而结合起来的欧洲。
对欧洲的很多人来说,奥斯曼的威胁近在眼前,比如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多瑙河领土和西地中海领土。而对另一些人而言,奥斯曼帝国的威胁却不过是远方的闷雷。比如被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勃艮第人就是如此。勃艮第的富庶使哈布斯堡王朝视之为财源,但勃艮第国家偏处低地德意志,既不接近多瑙河也不接近地中海,他们为保卫欧洲所承担的财政负担远高于脱离哈布斯堡王朝统治所需要的军费。当欧洲整体的安危和十字军远征体现为宗教仪式、充满说教寓意的戏剧和奢华宴会上的十字军誓言的时候,勃艮第人就表现得热情高涨。一旦十字军具体化为需要每一个人承担的沉重税赋,而且这种税赋很多时候还并不平等时,人们的热情就瞬间降温了。勃艮第西南的法国人曾经在1396年和勃艮第人一起参加十字军,但很快瓦卢瓦王朝的国王和勃艮第公爵们围绕领地主权所爆发的矛盾就代替了虚无缥缈的十字军热情。随着1477年大胆查理的死,瓦卢瓦王
导语
高林著的《皇帝圆舞曲(从启蒙到日落的欧洲)(精)/青年维也纳丛书》描绘了一战前老欧洲最后的和平与繁荣,多角度地展示了19世纪后期欧洲的社会画卷:哈布斯堡大君主国超越民族与人性狭隘的高贵理想,维也纳优雅懒散的风气,上流社会耽于享乐而绝望的情绪,罗曼诺夫王朝摇摆于东西方之间的彷徨,普鲁士帝国崛起于铁与血却成为遗响的黯然命运,以及塔列朗、威廉二世、梅特涅等政治家在19世纪的最后谢幕。通过对人物性格、命运、事业的细致梳理和精到分析,一个个湮没的历史细节被呈现出来,19世纪后期欧洲精英群体的生活史和心灵史重新展现在读者面前。
序言
自序 睡神、梦神与你我
在我们的时代,历史和文学之间已经横亘着一条难以
逾越的鸿沟,这条鸿沟也横亘在文学和生活之间。历史和
文学、文学与生活,甚至历史和生活之间都变得泾渭分明
。我们以问题意识来划分时代,并赋予时代以主题。我们
总结每个时代的时代精神,把过去的岁月看作“绝对精神
”演变的不同阶段,以至于当我们谈论历史的时候,我们
甚至把历史当中的人看作无足轻重的点缀。如果说维也纳
宫廷把普鲁士刑法中禁止的那种同性之间的行为叫作“波
茨坦病”,那么,这种理解历史的方式大概可以叫作“柏
林大学病”或者“黑格尔病”。
当这本书里的文字要变成一本书的时候,作为一个典
型的没有黑格尔命却害了黑格尔病的人,我也花了很长时
间反复问自己:“难道这些东西可以成为一本书吗?”难
道一本书不应该是某种思想的载体,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
“绝对精神”的一种体现吗?后来我找到了一个非常简单
的办法让自己从这种症状里摆脱出来,你们也可以试一试
,那就是找了面镜子照了照自己,然后我就再也不去想什
么“绝对精神”了。
其实,历史、文学和生活原本是三位一体的。100多年
前,奥斯卡·王尔德说:“人生模仿艺术远过艺术模仿人
生。”如果说“模仿”意味着距离,那么,历史和生活之
间其实连这层关系都不存在。我们生活的每一部分,我们
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都是历史的一部分。考古学家认真
地考察中世纪公共墓地的遗骨,据此分析中世纪普通人的
预期寿命,甚至根据海底沉积物里的花粉浓度来判断古代
的温度变化。历史与我们之间其实并不是距离远近的问题
——历史就是我们自己。比如,当你读到这里,把书翻回
扉页想看看这个东拉西扯的作者到底是谁的时候,买这本
书时的那个善良的、好欺骗的你,就已经随着这个动作走
进了历史。
是的,也只有从这个角度,我们才好意思把这本奇妙
的书交到你们手中。坦白说,我自己从没想到它最后能变
得像今天这样完整、井井有条而且浑然一体。这都是我伟
大的朋友一霖和袁业飞的贡献,因为这本书的最初形态只
是一系列独立发表的文章被分门别类地放在一起。如果说
它们发表时就存在着某种内在的一致眭,我能想到的大概
有两点:第一,它们都是一个叫高林的人写的;第二,它
们都是高林这种“历史生活化”,我们姑且不说是“庸俗
化”的观念的产物。
基于这种观念,我把历史看作过去时代里人的生活的
总和。每一个人其实都是普通人,包括公认的英雄或者公
认的穷凶极恶之徒,本质上都有普通人的一面。瘸子塔列
朗曾经对拿破仑疯狂地追求享乐表示震惊,但客观地说,
瘸子自己在享乐方面也没落在他的皇帝后边。甚至希特勒
这样的人,如果你考虑到啤酒馆政变以前,这位“元首”
的内心深处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施洗者约翰”式的人物
,你大概也会觉得这个人至少在当时还没有彻底疯掉。
在过去的每一个时代里,总有些东西是不变的,因此
也是相通的。当我们看到那些久远年代哀痛的父母给自己
天折的孩子留下的纪念物,或是那些遥远年代里发源难考
、旋律质朴的情歌,再或是一首几经流转,依然被反复吟
唱的悼亡歌,如果它拨动了你内心深处某些温柔的部分,
至少在那一瞬间,你和古人是声息相通的,这是另一种意
义上的“通灵”感。在过去的岁月里走过的那些人,其实
从没有真正远去,只要你愿意寻找,在雕塑、绘画、建筑
中,在他们眺望或者俯瞰过的山河大地上,在他们留下的
诗句或歌声里,他们的生命都在继续。
当历史成为你和古人之间的桥梁时,当你透过历史感
受到那些古人的心灵时,历史所扮演的其实是文学的角色
。我们在文学里感受别人的心灵,体验别人经过浓缩的生
命,然后享受到文学的乐趣与温暖。假如我们抱着同样的
态度去看待历史,它也完全可以提供相同的服务:文学用
自己的手法去表现作者的时代,历史学家也在做同样的事
情。当历史还没有变得远离我们时,它和文学之间并不存
在那条难以逾越的鸿沟。那是兰克会开心地捧读瓦尔特·
司各特小说的时代,当人们问他:“《昆汀·杜沃德》在
历史细节上是准确的吗?”兰克反过来问:“《昆汀·杜
沃德》在细节不准确又怎么样?”
这是一些关于过去的文字,如果一定要提供一个坐标
,那就是一本关于“近代”欧洲的书。再具体一点就是关
于“美好年代”的书。可一旦具体到这个地步,误解也随
之而来,因为一切“术语”其实都有标准含义,比如,美
好年代(La Belle epoque)原本指的是一战前的法兰西
第三共和国,它是一个法语词,但在这本书里我们关于法
国的部分却并不多,所以解释也就不可避免:这是一本关
于“美好年代”这个时段里的欧洲的书,从柏林到巴黎到
维也纳,我们写了很多东西。
在全书的前半部分,我们追溯了美好年代的开端,第
一章我们谈到了19世纪的史前史,18世纪的启蒙时代——
旧制度下的最后时光。第二章我们以一种浮光掠影的态度
扫过拿破仑和他的帝国,然后进入了19世纪的真正开端—
—复辟时期,以及那些停留在两个世纪交界点上的人。瘸
子塔列朗在这里显得有点突兀,但这种突兀其实正是让我
们把他留在这里的最大原因,他的存在本身就凸显了这个
时代作为分水岭的特点。这个理由也可以解释梅特涅,梅
特涅和塔列朗在这个时代里有众多的共同点。这两个人构
成了一座桥梁,让我们从那个戴扑粉假发的年代,走向那
个留络腮胡子来表达自己自由主义立场的近代。
在这个时代,第一个被我们请出来的人是拿破仑三世
,因为从统治手段上说,拿破仑三世是近代一系列波拿巴
主义式统治者里的第一人。从个人气质上说,他也是第一
个真正面对现实,以一种近代政客的精神去扮演君主的统
治者。在他之后,有趣的人相继登场,比如爱玩游艇的德
意志皇帝威廉二世;还有他那个同样被维多利亚时代的时
尚教主培养的,既爱玩游艇也爱玩汽车的表兄弟沙皇尼古
拉二世;还有沉默的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他们一起
构成了美好年代的顶层。
在他们之下,一个正在兴起的阶层“中产阶级”正顶
着“布尔乔亚”的帽子急切地登上历史舞台,比如,可爱
的巴黎社交明星普鲁斯特,还有在维也纳的身体健康、欢
蹦乱跳版的普鲁斯特——施尼茨勒。他们构成了本书的最
后一部分。在他们之后,我们将看到一个世界的落幕,当
然也是我们所讨论的这个时代的终结。
当你终于看完了这段喋喋不休的独自翻到正文时,我
希望你看到的是一本轻松愉快的书,这也是我“历史庸俗
化”主张中的重要一环。如果一本历史书或者关于历史的
书没有意思,那还不如不写。历史之于你,应该像睡神与
梦神,紧紧地抱住你们,蒙住你们的双眼,带你们走进梦
乡。因为你生命里的一部分其实早就沉睡在历史的怀抱里
了。
内容推荐
高林著的《皇帝圆舞曲(从启蒙到日落的欧洲)(精)/青年维也纳丛书》是一本关于“美好年代”欧洲的书。从巴黎、柏林到维也纳,我们写了很多东西。
首先是美好年代的开端,19世纪的史前史-18世纪的启蒙时代。接着从旧制度的尾声浮光掠影地扫过拿破仑和他的帝国,进入了复辟时期。那些停留在两个世纪交界点上的人,比如癘子塔列朗和梅特涅构成了一座桥梁,从戴扑粉假发的年代,通向留络腮胡子来表达自由主义立场的岁月。
拿破仑三世是这个时代系列波拿巴主义统治者里的第一人,也是真正面对现实、以近代政客精神扮演君主的第一人。在他之后,有趣的人相继登场,德皇威廉二世、沙皇尼古拉二世、沉默的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共同构成了美好年代的顶层。
在他们之下,一个正在兴起的阶层“中产阶级”顶着“布尔乔亚”的帽子急切地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当中可爱的社交明星普鲁斯特最终会用作品将时代凝固成琥珀。他们身后,-个世界即将落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皇帝圆舞曲(从启蒙到日落的欧洲)(精)/青年维也纳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707169
开本 32开
页数 41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70
出版时间 2019-03-01
首版时间 2019-03-01
印刷时间 201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686
CIP核字 2018293188
中图分类号 K504
丛书名
印张 14.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7
157
2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0:5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