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情若入画便是桃花
内容
编辑推荐

桃花烂漫,青春短暂,共看共伤,七位女子的惊世才情。命运爱情,甘苦自知,百转千回,光阴止于她如花韶华。七位多情才女的追梦一生,后安意如时代最美人物评传。七位才女的诗意人生与爱情传奇,在风口浪尖上的红颜旧事。

在《情若入画便是桃花》一书中,80后新锐美女作家易丹,用最美的笔触演绎现代女子安生立命的哲学。本书精美装帧,唯美插图,清新文字,值得每位文艺青年的阅读与收藏。

内容推荐

她们如烟花般绚烂,却比烟花更寂寞;她们爱恨都已倾城,华丽背后也苍凉。或生自盛世豪门,或拥有绝代风华,或身负万般才情……在历史的惊涛骇浪和人生的起伏分合中,翩若惊鸿的身影定格成那一树最灿烂的桃花。一生美丽一身愁,无限风光说温柔。传奇女子慧极必伤,恍若滴血桃花扇,异样唯美,异样哀伤。永远令人热泪盈眶的三毛,至情成无情的张爱玲,天涯孤女萧红,名门淑女林徽因,或者影视奇才,亦情怀若海,如一代名伶阮玲玉,红楼绝唱陈晓旭,东方美人林青霞。她们都是追梦人,是春光不悔一抹虹。细水长流,惊鸿一瞥,此生长恨水向东,你见过多情才女美女,今易丹大笔收入《情若入画便是桃花》,桃花烂漫,青春短暂,共看共叹——惊世才情好风光。

《情若入画便是桃花》由武汉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1 人从一出生就开始旅行——浪漫三毛

 天上落下一粒沙

 当时年少春衫薄

 痴狂初恋如花落

 迈出流浪第一脚

 男孩苦等她六年

 奔赴天涯撒哈拉

 万水千山不眠夜

 送你一匹红尘马

2 人生最可爱就在那一撒手——无情张爱玲

 繁华落尽荒今古

 夜落金盆话私语

 满目荒凉无穷尽

 生命是一袭华袍

 原来你也在这里

 天长地久有时尽

 月色再好也凄凉

3 花开了 就像花睡醒似的——孤独萧红

 萧萧落红满园荒

 落难萧女遇萧郎

 颠沛流离的命运

 伏在鲁迅膝盖上

 天涯孤女有谁怜

 蓝天碧水情永殇

4 美 逃不出时间的威严——典雅林徽因

 半树繁花映春水

 白莲浮动在人间

 不带走一片云彩

 珍重芳姿昼掩门

 准备好听我了吗

 淡极始知花更艳

 瘦月清霜梦有知

5 不死不足以明我冤——凄美阮玲玉

 绝代风华恨早逝

 感光敏锐如胶片

 愁肠已断无由醉

 一宵冷雨葬名花

 人性可畏甚人言

 春燕归来身何在

6 便和春风结成知己——仙姝陈晓旭

 书中走出林妹妹

 几人知我几人愁

 园中三年永鲜妍

 红楼梦醒燕分飞

 商海功名意外成

 病入佛门还洁去

 世上再无葬花人

7 有谁跟我一起轻歌曼舞——美人林青霞

 东方美人破朝霞

 烂漫童年照林间

 清水粉黛出窗外

 不胜人间一场醉

 永远的东方不败

 倾国倾城青霞情

 一代倾城逐浪花

试读章节

天上落下一粒沙

胡兰成说,提起张爱玲,世界要起六种震动,我今提起三毛,天地万物轰鸣至无声。

三毛,本名陈平,生于1943年,往生于1991年。一生流浪五十四个国家,作品二十四册,享年四十八岁。而今斯人已去,热泪盈眶常在人世间。在大街小巷、不起眼的阁楼书桌前、书声朗朗的明亮课堂里、街头书贩的拥挤小摊上,三毛无处不在。她始终留在时代的记忆中,占据了人们眼中心里的主线。

三毛的书,出版了再出版,关于她的故事,流传了再流传。总之,她不仅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更是青春哀愁与追梦的代言人。她的照片出现在中国文化世界的每个角落,她的故事,被一个个有热情的青年男女惦记了又惦记。三毛身上,寄予了太多太多大气而细腻、浪漫而朴素、真挚而勇敢的人文主义色彩。看过她的书的人,此刻只想想“三毛”这二字,内心都要热烈豪迈的为之一震。

她孤独自闭的少年时代,多灾多难的感情历程,极富传奇色彩的流浪故事,生灵活现才华横溢的真性情,以及梦笔生花传天涯的格子人生,像她自己说的,她是灵魂骑在纸背上,红尘不悔追梦人。三毛一生,叫人赞叹叫人欷歔之余全是热泪在涌:太美好,太真诚,太纯粹,人世间太难只让人恨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无存,世间怎么不多留她一程!

如果三毛还在,今年已79岁,鹤发苍苍。如果她是个有趣的老太太,人世间还有一抹绮丽色彩在。或许身体不好常年需要休养,或许精神健硕偶尔着笔写写回忆录,将少年往事漏掉的细节重温再重温,又或者身为某大学国文系导师,政府扶助安享天年……然而我们总是想得太美!我们总巴不得那些动人心魄的美丽是不会消失的,即使以一种俗不可耐的方式存在。我们在,她们也与我们共在!就像看《泰坦尼克号》,也要一百个情愿假设男主角杰克只是冻僵了没有死,或者另外找块漂浮木板睡在上面与萝丝手拉手共同等待营救……的确,美丽与我们共在,只是以了另一种惊心动魄的方式。

这种方式更长远有力,更将绝美定格成永恒。一丝一毫都不再允许岁月的亵渎。

三毛留下的个人照片里,不管是青涩时的回眸一笑,还是茫茫黄沙里风吹开一身白袍梦样走来……都是美丽扣心的,像她的文字,二毛时,忧郁自闭敏感要强,三毛时,奔放洒脱生动通透。

而她于1990年——也就是去世的前一年,去四川成都拍的一组照片,麻衣褴褛,蓬头枯发,实在苦相,让人心骇其形枯槁鬼异,更让人不能甘心认同,这,就是无数青少年们的美丽偶像——三毛。

她老了,一脸刀刻的沧桑痕痕,足背手臂青筋暴露,即使脸上的笑是和善的,一口白牙是灿烂的,而春花不再残年已来,其时她盛名在负,已不属自己不属从前了。  她早不再是自己的三毛,她成了大家的三毛。

还是一身波西米亚风,但摄影师拍出的尽是流浪的穷途末路之苦。三毛自己表示满意,但我常常想,她真的欢喜吗?还是只是一种呼救?自从荷西死去,她的神魂早就死了一半。她仍旧是爱生活、爱民俗细节、爱民生鸟语、爱成都的老街、爱老街上一脸无知懵懂的小孩以及闲敲棋子淡饮茶的老人。只是她已经对自己的人生失去了掌控,青春不再岁月难宁。灵魂真真正正成了《三毛流浪记》里那个小苦儿。

惊心动魄的黑白照片,只如人在地府里穿梭。一场作秀,表面是作家的游乐人间,实则尽是格格不入的孤苦。

孤到骨子里既无回头路也无前头春的苦。

她死的时候,手边有扶手,只要有一点自救欲望,都能活下去。然而,她是一去不回头了,她是失望到极点不能再忍受红尘对自己的摧残了。或于现状中苦挣扎,或对未来无望,自杀者(假设三毛真的是自杀而亡)对未来的无望总更重吧——

孤单无二只余衰老。

三毛许多歌曲由齐豫唱,这两个女人从外表看来诸多许多相似处,黑发披散,着衣都喜波西米亚风,但齐豫显然比三毛人情达练得多,老则老矣,依然浓墨重彩在舞台上活跃,她把灵魂寄托在佛教上,高歌四海从中得到释解,坦然处之在舞台中央的位置,而三毛不。三毛过于细腻善良,就像齐豫说的,她第一眼看到三毛是失望的,因为跟想象里似乎有些不一样,包括李敖,对三毛都印象欠佳。在许多与文学无甚关系的平凡人或者评论家眼里,那些不感性的人看来,过于感性本来就是一种病症,但是懂诗歌烂漫的人都懂三毛。她叫自己ECHO,自恋无罪。那些跟三毛打过交道却嫌弃三毛声音过于软绵温柔的人,只当岁月辽阔要看就看个泼爽豪放女,那是她们一厢情愿的想象,单单的奔放怎能构成最丰富最有渲染力的色彩?她始终心思细腻善良可亲,她在世间流浪,尽赏异国风光人情,独独没学会中国式的做人。而今隔了阴阳的距离,网上流传许多三毛生前最后的电话录音,听上去,叫人心痛神伤:

“小熊如果你回台湾了,我是小姑,你如果回台湾了,请你打医院,如果回来了,小熊,你不在家,好,我跟你说我是三毛,如果你明天在台北,请你打医院,再见。眭澔平,我是三毛,你在不在家,人呢?眭澔平,你不在家,好,我是三毛。”

“小熊,我走了,这一回是真的。当敦煌飞天的时候,澔平我要想你。如果不是自制心太强,小熊,你也知道,我那一批375个钥匙,起码有100个要交给谁?这次我带了那只白色的小熊去了,为了亲它,我已经许久不肯擦一点口红。它还是被我亲得有点灰扑扑的,此刻你在火车上还是汽车里?如果我不回来了你要记住,小熊我曾经巴不得,巴不得你不要松掉我衣袖,在一个夜雨敲窗的晚上,好,同志,我要走了,欢迎你回台湾来。爱人三毛。”

第二段话,是夹在书里的一封信,她写给眭浩平的,去后多年才被公布。

她在乎每一个人,尤其是朋友。她的声音直接从心脏里最柔软的地方迸出,敏感如微尘。语气从急促询问到失望失落的疲倦,每个听到这段录音的人都能体会孤寂到深处的累,无望的累。宇宙孤寂无生还。

三毛已经走了,截至今天二十一年。

二十一年,多少婴儿已成人,多少爱情已衰败。誓言刻画成风霜,沙漠铺染成泪海。

当年的三毛迷们都说三毛体现了他们那个时代。而那个时代的人老了,这时代的人仍旧热泪盈眶谈三毛。

我知道,下一代人,下下代人,一旦被他们知道有三毛,他们依旧要热泪盈眶永远铭记。

因为青春永远值得热泪盈盈。

三毛,是真正的青春代言人。

P2-5

序言

情若入画,便是桃花

世间最痛的是情,最美的也是情。

《桃花扇》里,秦淮歌妓李香君撞头血溅诗扇,杨有龙借血点画出一树桃花,是以盛开,别样凄艳;《牡丹亭》里,杜丽娘因梦一病不起,他日又为所梦之人冥冥复活,生而死死又生死死生生,汤显祖赞曰此乃情之至也。《红楼梦》里,林黛玉与贾宝玉,一个临风洒泪,一个对月长叹,及至一个一去,另一个即悬崖撒手抛弃红尘,只因情发一处中毒深矣……

中国文学作品里的情,格外惊天泣鬼。有人为之众叛亲离,有人为之万念俱灰,有人看透之后好寻常,有人干脆丢掉宝贵性命……

共鸣之后叹余哀,人们大多要想起现实生活里自己的感情。或者纵深一跃,或者远远绕开,或者终成眷属……更多时候只能让遗憾深深埋在心中,不提起不相逼,回到一是一二是二的现实生活里,看看故事里悲欢离合,那些虚构出的人儿为了感情是如何不顾一切……总有人看出胸潮澎湃,自己也豁出去追寻一把,于是原本是戏里的梦,又成了现实里魂牵梦绕的真。说到头来,这既是文学作品的魅力,也是人类天性深处对于理想的不甘舍弃。

人人面对“情”都能成为自己的代言人。然而不是每个人的情都能赋予才华价值,亦不是每个人的才情都能翩若惊鸿,定格成纸扇上一树灿烂桃花,上升到万人同悲欢的艺术境界。

书里提的这些人,来过我的生命,也许同样去过你的生命。

无法睡去的夜里,月亮高悬,大地安静,惦念她们的人,将熟悉的名字与故事,在心里热热地想起,一遍又一遍,直到荡气回肠泪盈眶。可爱的三毛、骄傲的张爱玲、勇敢的萧红、凄艳的阮玲玉、典雅的林徽因、天真的陈晓旭、美貌的林青霞……这些不同时代不同命运的女子,擅长领域不同,无从比较。却各有绝代芳华,美丽与哀愁成正比。她们大多数人已经走了,再也不回来;有的人还在,还在梦的光芒里,而流年已远,风光不再……这都不能阻挡人们对她们的惦念与热爱。因为情永在,人们对于美丽的信仰从来不曾衰败。

三毛不会知道,当她离开人世多年后,会有忧郁的少女在午睡中与她相遇。紧握双手,无语凝噎,白发苍苍的齐耳短发老人,皱纹纵横,唯有双目坚定,梦里的深情和青春。她没有活到鹤发鸡皮,却有人梦到了她衰老容颜的样子---情如故。再也不会有那样的十七岁了,也再不会有第二个三毛与撒哈拉故事。只有橄榄树里的追梦人一如既往,对于多情生命的热爱与憎恨也必须一如既往。爱三毛的人,大多欢喜她的才情与豪迈,惊人的直白与深刻。多少人心里有路,不去走;多少人嘴里有话,不敢说;多少人心中有爱,不追寻。三毛爱了恨了焚烧了点亮了也成灰烬了,反正人人都要成为灰烬,为情远去是天涯。场场爱都赴汤蹈火,她是痴人。

张爱玲不会知道,自她之后,迄今再无女作家文采凌她之上了。最后一个贵族的崩塌成就了张爱玲,奢艳才华,惊世剔透,文坛仅此一个。独木不成连理,绝处偏又逢生。当代人炒作她的作品翻拍她的故事,她成了寂寞的经典。她在的时候遗世而独立,她走了人们对她的感情说三道四。现代人畏惧她深谙世故与老辣,常被她一针见血的语言戳痛。她写尽了算计的沧海桑田,却在现实里执着付出自己的全部心血。背叛她的男人走投无路,她寄完钱再绝交。老丈夫赖雅中风不起,她衣不解带服侍至终。张爱玲一生缺失家庭幸福,浅薄肮脏的俗世暖和不了心脏,选择远离红尘揭露红尘,孤傲顶峰,凡人近不了一颗天才而敏感的心,她是寡人。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萧红在临终前,说“留下那半部红楼梦已被人写了去……你们难过什么,人谁不死?人生,总有死的那天……可是这样死,我不甘心……不甘心……”她把自己比作红楼梦里的痴丫头香菱。香菱学诗忙,平生遭遇实堪伤。萧红求学苦,孤独里颠沛流离,差点被卖到妓院。跟着萧军忍饥挨饿尝尽白眼冷遇,被一个又一个狠心的男人辜负,最后客死异乡,唯魂魄能返千里之外的故乡——乌兰河。现代女作家里,没有比萧红更命苦的了。残酷无情的亲人,冷漠自私的丈夫,一个黑暗的人吃人的社会,她只是性格直率追逐梦想,却成为时代与命运的牺牲品。如果没有鲁迅,或许萧红在文坛上的位置更寥落。

林徽因、阮玲玉、陈晓旭、林青霞。她们的人生,是风光人生,亦是失落人生。来过时宛若仙姝,抵不住流年似水美人去,也抵不住世事炎凉灰飞散。奇才奇境遇奇在真性情。她们以真实人生在残酷的现实世界里筑造梦的大业,梦里的爱情、亲情、友情,梦里的世间百态……

林徽因是典型的大家闺秀,出身书香,爱惜名誉,复杂端庄。这是她的美,沾染诗歌的灵气,做一个脚踏实地的建筑学家。她与徐志摩的初恋,与梁思成的婚姻,与金岳霖的情谊……皆成佳话。她在战火纷飞里是一个坚韧的贤妻与良母,她在颠乱混沌的年代是一个理性勤奋的实干者。她写诗,将多愁哀思或淡或浓寄托在笔墨里,含蓄心意像个谜。人们揣度不透那样白莲花的模样下,是否亦有浓情与遗憾掩盖?然而多少年过去了,黑白照片里,她的眸子还是清澈着,容颜上定格着秀美与淡然。西湖边的剪影,垂柳扬洒,日出日落的光辉鳞鳞铺满诗意……

《葬心》里唱道:“人言汇成愁海/辛酸难捱/天给的苦/给的灾/都不怪/千不该/万不该/芳华怕孤单/林花儿谢了/连心也埋/他日春燕归来/身何在。”阮玲玉演活了旧社会的忧伤苦难女子,造就黑白电影时代的传奇。现实里命运堪怜,寄人篱下,因情起纠纷,因纠纷芳华早眠故。她的美是绝望的,眉目低转,楚楚可怜,被毒世所灭。鲁迅为她撰文一泄悲愤,悲遇人不淑,愤人言可畏!人言可畏!

陈晓旭一死,荧屏幻影再难成真。她在十几岁时以一首诗一张照片毛遂自荐进入红楼梦剧组,以黛玉之情演绎黛玉之身,成为史上最传神的潇湘妃子。大观园梦不复醒,红楼情动是一生,即使阴错阳差成为广告界精英,人们还是争相传颂着林妹妹的美名。再也无人能那般诠释,她入角色太深。及至因病弃治遁入佛门离了红尘……陈晓旭用个性命运成全了中国最美的女诗人——林黛玉形象。

林青霞象征着一个灿烂的文艺电影时代。她从琼瑶笔下的诗意窗外走入大众心,光耀了中国电影荧屏,璀璨了一代人的青春。她演女子,多情多恨,倾国倾城,她演男子,玉树临风,英俊逼人。戏里戏外,假作真时真亦假,情事纠纷,太虚幻境。而今佳人容颜老,光影传奇被铭记。她是永远的林青霞。

光阴易蹉跎,才情妆岁月。

情若入画,便是桃花。

这里面,有最可敬的张爱玲、最可爱的三毛、最可怜的萧红、最可悲的阮玲玉、最无邪的林青霞、最执着的陈晓旭……某个角度看,真正最无情的,只有林徽因。

或许,深情,本身就是一种负累。情深于己不寿,于人负太累。情深之人,本是受欲火洗礼之人。情是火海,凤凰也是在这火里诞生,情是灰飞烟灭,烧过之后遍地痕。

情有根,情有种。情缘深浅自由化,情根情种别论之。重情之人,至性之人。然世之情,是大苦大累,是罪孽之端,是盘根错节之源。我有情时你无心,你情浓时我无门。他之情你之情,众人之情,情到乱处是纠纷。情到通处是澄明。

我之情,烧到恨处怨逢生,幽锁,淡若。不知今生他日,高山能否再明流水音。

你之情,若有心,淡淡匀。天涯海角不需这异样的神明,只叹有今生,只叹有今人,只叹精神洁癖深处已无人。恶者远,情者亦远。不堪负,病弱无亲朋。

无情者因无义而疏,有情者因情累而离。

对前人各照己影。有所思,几人能够,情淡如水只一盅,自个儿品。

易丹 2013-3-12 于杭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情若入画便是桃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易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075054
开本 16开
页数 2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8.5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9
16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5:2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