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改革开放40年外国儿童文学译介研究 |
| 内容 | 作者简介 周望月,硕士,副教授,毕业于浙江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翻译方向;长期从事儿童文学及其翻译研究,主持教育部课题1项、省级课题2项,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文献综述 第二节 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第二章 外国儿童文学译介的分阶段考察 第一节 1978—1989年:文学本性的回归 第二节 1990—1999年:市场化的效应 第三节 2000—2009年:儿童阅读时尚的多元化 第四节 2010年至今:儿童文学“走出去”的初端 第三章 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翻译的历史演进与案例研究 第一节 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的历史演进 第二节 现代阐释学视域下《快乐王子》三译本的历史性 第三节 多元系统理论视域下《雾都孤儿》的重译 第四章 外国儿童文学翻译特点及策略研究 第一节 《夏洛的网》三译本的译介特点及策略 第二节 《柳林风声》二译本的译介特点及策略 第三节 《秘密花园》李文俊译本的译介特点及策略 第五章 外国儿童文学译介作品赏析 第一节 成长视域下的儿童文学:《雾都孤儿》赏析 第二节 伦理学视域下的儿童文学:《夏洛的网》赏析 第三节 生态主义视域下的儿童文学:《柳林风声》赏析 第四节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儿童文学:《女巫》赏析 第五节 审美教育视域中的儿童文学:《水孩子》与《汤姆·索亚历险记》赏析 第六章 外国儿童文学译介的影响 第一节 译介文体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影响 第二节 译介主题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影响 第三节 译者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影响 第七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周望月著的《改革开放40年外国儿童文学译介研究》在梳理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改革开放后外国儿童文学的译介放在宏大的社会、政治、文化语境中进行研究。通过对外国儿童文学译介的分阶段考察,分析改革开放40年里我国外国儿童文学译介的变化和发展,指出译介从被动引进走向主动创新的发展过程;通过对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翻译的历史演进和案例分析,阐述儿童文学作品受到不同时代、不同意识形态和主流诗学的影响,也受到赞助人和译者主体性的影响;通过对外国儿童文学翻译特点及策略的研究,对不同译者的儿童文学观、儿童文学翻译观进行了考查,指出翻译策略总是受到时代特征、目标读者及译者性情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外国儿童文学译介作品的赏析,从不同理论视角挖掘作品的深层内涵,拓展读者的阅读视野;通过对外国儿童文学译介的影响研究。从译介文体、译介主题和译者三方面考察译介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影响,指出外国儿童文学的译介有助于丰富中国本土儿童文学创作,并对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具有指导和促进意义。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改革开放40年外国儿童文学译介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周望月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7828051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1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00 |
| 出版时间 | 2018-07-01 |
| 首版时间 | 2018-07-01 |
| 印刷时间 | 2018-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96 |
| CIP核字 | 2018150109 |
| 中图分类号 | I207.8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4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浙江 |
| 长 | 240 |
| 宽 | 171 |
| 高 | 11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