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非洲大学女校长/世界大学女校长女子大学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如今,乌干达年轻人,无论男女,均希望通过教育成就未来,用知识改变命运。在首都坎帕拉,你会经常看到学校附近脚步匆匆的年轻人手捧讲义,穿梭在人海中,为自己的未来做足准备。

乌干达的教育行政制度仍为集权模式,国家教育委员会负责全国的教育事务。但国家教育委员会面临诸多挑战,例如,解决教育管理部门的执行力问题,以及获得充足的财政资源问题等。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政治动荡、军事风波以及经济危机,乌干达教育财政的紧缩严重影响了乌干达教育的正常运行,教师工资待遇偏低,学校硬件条件改善缓慢。为此,乌干达取消了单一的高等教育公费制度,引入双轨制收费制度。目前,尽管教育事务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乌干达依然存在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各个学校教学质量存在很大差距、城市农村以及男生女生接受教育机会不均等、教师和学术人员短缺等问题依然存在。

三、影响乌干达女性教育发展的因素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家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教育与人力资源的竞争。乌干达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给乌干达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制约影响着乌干达的现代化进程以及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其中,女性教育的普及与深化、女性意识与地位的提升、女性领导力的倡导等问题,成为本研究关注的重点。影响乌干达女性地位的提升及女性教育发展的因素来自多方面。

第一,家庭方面,父母通常对女孩子接受教育观念保守。尽管早期的传教士和今天的政府不断规劝一些父母把女孩子送入学校,但是传统观念和习俗根深蒂固,使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大打折扣。长期以来,乌干达男女有别的思想严重,大部分女性被塑造成在家里相夫教子,管家务、做家务的角色。父母不希望女孩子将来去外地做一番事业,认为照顾家庭是女人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较为开明的家长才愿意把女孩子送入学校接受教育。在乌干达,女性相对于男性处于从属地位,多数情况下,父亲在家庭中享有决定权,他们中间的大多数都不愿意送女儿去读书。而那些想把女儿送去学校的父母,又不得不把家庭经济条件作为他们考虑的首要因素,学费支出让不少家庭把上学的机会留给家里的男孩。在影响孩子入学的诸多因素中,父亲的职业和收入是一个关键参照指标。据统计,多数接受教育的女生多来自商人、农场主等家庭,父亲的收入对于女孩能否接受教育具有决定性作用。

第二,乌干达地区早婚早育现象相当普遍,婚外孕和早孕状况限制了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很多女性没有办法接受完整的教育。在2001年,由婚姻或怀孕引起的女生辍学占13.3%,很多女孩子不能正常接受完整的课程学习。社会传统方面的压力,使大多数乌干达人认为生孩子就是女性对社会作出的最大的贡献,而大多数女孩也会优先选择婚姻,乌干达的婚姻普及率由此也很高。在现代化进程中,乌干达女性的初婚年龄在逐渐增高,平均初婚年龄由1937年的15岁增长到20世纪90年代的17.5岁。多数父母希望他们的女儿在适婚年龄选择结婚生子,大多数女孩在十八九岁就生育了第一个孩子,而年轻女性一旦离开学校,再踏入学校门槛的机会微乎其微。除此之外,让社会和家庭担心的少女早孕现象也是导致女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针对此问题,很多学校在开学之初都会给学生做怀孕检测,原因是很多早孕发生在假期。这是一个很严肃的社会问题,现在很多乌干达学校都对怀孕的学生采取处罚措施,一些学校的早孕现象由此减少。而更令人担忧的是,不少学校附近的军营、贸易中心对于女学生的安全也形成潜在威胁。针对早孕问题,相关部门除了把怀孕女学生送回家,目前还没有别的政策出台来保护她们,因为有的人认为那将会是错误的延续。由此可见,女学生早婚早孕问题是导致女性教育受阻的重要因素。

第三,乌干达的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不同地域的孩子接受教育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南部和东南部的自然资源相对丰富,这些地方的教育设施相对领先,而早期的传教士教育资源也大都集中于此,使得这些地方在现代化进程中更为领先,从而占有更多的教育资源。除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外,乌干达各地区的教育质量也参差不齐。在现有的学校中,校舍条件差异很大,有的是建好的,而有的则是临时搭建的或者是半固定的,有的甚至没有像样的卫生间。女校条件更加不容乐观,大部分是条件简陋、教学质量不高的学校,严重影响了女生接受教育的效果和积极性。因此,所在地区的教育质量好,孩子通常可以得到相对较好的教育。

P10-13

后记

笔耕至此,虽非洲大学女校长群体研究告一段落,但三位女校长却将从她们各自的传记中走进中国读者的视野,这,无疑是令作者最为期待的。

印象中,非洲是一个落后的大陆,非洲女性更是非洲贫困国家中的贫穷人群。然而,当你读完这本传记,你已经走进了一个不同的非洲,或许还会与我分享着同样的感受:非洲是一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土地,那里的人,和我们一样,在为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努力并执著追求着。三位女校长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生活轨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教育改变了她们的命运,而她们又通过教育赋权,改变着他人的命运。作为杰出的女性领导者,她们乐达、坚韧,充满前进的斗志;同时,作为普普通通的女性,她们又在家庭和事业间寻找着平衡、成就与幸福。

在挖掘和展现三位女校长的成长、求学、治学、教学、办学的研究过程中,我常常被她们所积淀的个人魅力所吸引,为她们在困窘中不言放弃的强大意志而折服,为她们同为普通女人的那一面而感动。在此,感谢她们的信任,向我敞开心扉,分享她们的人生故事;感谢三位校长家人及同事的配合,让我遇见了更加生动的她们。

还要感谢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几位勤奋的硕士研究生同学,他们为本次研究做了必要的资料查找、部分采访的听译、文字整理及部分写作工作。本书写作分工为:周杨、刘洋、张艳秋:乌干达高等教育与女性发展及女性领导力培养;张艳秋:乌干达布茨特玛大学玛丽.欧克瓦克校长传记;周超婕、张艳秋:津巴布韦高等教育与女性发展及女性领导力培养;张艳秋、周超婕:津巴布韦非洲女子大学何珀.辛西娅.萨德扎校长传记;张志达、周杨、张艳秋:南非高等教育与女性发展及女性领导力培养;马悦、张艳秋:南非瓦尔理工大学艾琳·莫特拉纳校长传记。

我有幸参与本次教育部社科重大课题项目,在此,特别向刘继南校长致以诚挚的敬意与谢意!正是在她强大的女性领导力带领下,在她坚定而温暖的支持下,我得以完成本项研究,得以近距离接触这些优秀的女性并为她们故事而感动、感染。

最后,向玛丽·欧克瓦克校长、何珀·辛西娅·萨德扎校长、艾琳·莫特拉纳校长致敬!相信,你们的故事,必将启迪和激励更多的女性走向精彩人生!

目录

上 编

 乌干达高等教育与女性发展及女性领导力培养

一、乌干达国家政治、文化简介

二、乌干达教育状况背景、教育制度概况

三、影响乌干达女性教育发展的因素

四、乌干达女性基础教育的发展

五、乌干达高等教育与女性发展

六、乌干达女性领导力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乌干达布茨特玛大学校长玛丽·欧克瓦克

一、印象篇

二、初识篇

三、成长篇

四、求学篇

五、治学篇

六、从政篇

七、建校篇

八、治校篇

九、领导力篇

十、侧记

中 编

 津巴布韦高等教育与女性发展及女性领导力培养

一、津巴布韦的历史与社会发展

二、津巴布韦女性发展的挑战与希望

三、津巴布韦高等教育与女性发展

 津巴布韦非洲女子大学校长何珀·辛西娅.萨德扎

一、填平教育沟壑

二、白手也要起家 

三、从不随波逐流

四、苦中求实亦求进

五、何珀和她们的故事

下 编

 南非高等教育与女性发展及女性领导力培养

一、南非历史发展与女性生存状况

二、南非高等教育与女性发展

三、高等教育中的女性篇章

四、问题与展望

 南非瓦尔理工大学校长艾琳·莫特拉纳

一、成长篇:雏鹰展翅

二、求学篇:天高任鸟飞

三、治校篇:鹰击长空

后记

序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强国梦必须有科教梦做支撑。科教兴国,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是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由之路。高等教育处于教育体系的顶端,是联结科技与教育的重要桥梁。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和教育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要看这个国家高等教育的水平。

回顾大学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所大学办学质量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校长的水平。世界著名大学发展的每个重要阶段,都铭刻着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和思想,正如艾略特之于哈佛大学,蔡元培之于北京大学,梅贻琦之于清华大学。研究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和思想,是管窥一所大学兴衰成败的途径,而专门研究大学女校长,则独辟蹊径,别开生面。

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大学校长虽以男性居多,然而成就卓著的女校长也不乏其人。她们推动了大学的变革,丰富了大学的精神内涵,如金陵女子大学老校长吴贻芳,复旦大学前校长谢希德,东南大学前校长韦钰,同济大学前校长吴启迪,等等。女校长人数虽然屈指可数,但其业绩丝毫不逊于男性同行。大学女校长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做出了贡献。大学女校长的治校理念、办学风格乃至传奇的职业生涯,确实值得深入研究和细致品味。

女子大学是高等院校序列中的一种特有形式,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著名的女子大学,如韦尔斯利学院、史密斯学院、淑明女子大学、日本女子大学、御茶之水女子大学,以及中国历史上的金陵女子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华南女子大学等,都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是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世界各国女子大学,总结提炼女子高等教育的办学经验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现代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形式,对于寻求符合女性特质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应该说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由中国传媒大学承担的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完善中国现代大学制度视域中世界女子高等教育及大学女校长群体研究”课题,对以上两个领域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世界大学女校长·女子大学”丛书,就是这一课题的主要成果。这套丛书分为四个系列:女子高等教育系列,考察全球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轨迹,呈现其办学传统和教育特色;中外大学女校长个案研究系列,以人物传记的形式深度追踪大学女校长的人生经历,剖析她们的成长历程、心智历练、办学理念和治校方略;女校长群体研究系列,群像式描绘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大学女校长群体,彰显女校长个性的同时,探寻她们的共性;“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图文集锦系列,汇集展示了大学女校长在历届论坛上的真知灼见和绚丽风采。四个系列,四十余本,蔚为大观。

“世界大学女校长·女子大学”丛书,也是“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历时十三年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及女性培养结出的硕果,是深化论坛主旨、促进女性事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学术行动。丛书的写作,依托“论坛”这一平台,深度访谈和研究了参加历届论坛的大学女校长,系统整理了多年积累的学术成果,可以说,“论坛”既是女校长们交流合作的舞台,也是本套丛书得以出版的重要基础。

自1995年北京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召开以来,世界妇女运动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性别平等的高端主题——女性领导力,也已经是全球关注的议题,与女性学相关的课程在中国高校已经四处开花。今天,有识之士都深刻认识到,女性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创造力和领导力,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世界大学女校长·女子大学”丛书,对于提升女性领导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知识女性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引导意义。

大学女校长是高等教育、女性、领导力的集结点,是知识女性的杰出代表,是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典型,她们不但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更以自己坚韧顽强、宽厚包容、无私奉献的品质与情怀,阐释了女性领导力的独特内涵。对于广大女性来说,她们是教育典范和女性楷模,具有榜样的力量和示范的价值,定能引领青年女性沿着正确的道路勇敢前行。

女性的发展,既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更需要女性自身具备积极进取的意志和宽广博大的胸怀。希望丛书的研究成果能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为女性高等教育提供宝贵借鉴,为精英女性的成长与成功给予智力支持;促进全社会更加重视女性平等的教育接受权和职业发展权;激励正在为打破“玻璃天花板”而奋斗的新一代女性,为女性领导力的培育与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是为序。

内容推荐

张艳秋编著的《非洲大学女校长/世界大学女校长女子大学丛书》系“世界女子高等教育及大学女校长研究”丛书之一。本书主要介绍了非洲地区的三位女校长,她们分别是乌干达布茨特玛大学玛丽·欧克瓦克校长、津巴布韦非洲女子大学霍普·辛西娅·萨德扎校长和南非瓦尔理工大学艾琳·莫特拉纳校长,围绕三位女校长的成长经历以及所在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重点描摹出高等教育在非洲大陆的蓬勃发展。

编辑推荐

张艳秋编著的《非洲大学女校长/世界大学女校长女子大学丛书》记录了非洲大学女校长的成长、任教、治学、办学的个案,《非洲大学女校长/世界大学女校长女子大学丛书》通过全球视野关注了大学女校长群体的教育共通性和文化差异,对于研究高等教育领域女性领导力的形成规律颇具理论价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非洲大学女校长/世界大学女校长女子大学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艳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5711169
开本 16开
页数 2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4-09-01
首版时间 2014-09-01
印刷时间 201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34
CIP核字 2014168721
中图分类号 K834.054.6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5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5:2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