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深入中国(1943-1945美军观察组在延安的见闻)/国际名人看中国
内容
目录
前言
班宁堡
在境外
中国桂林
迪克西使团
中国被占领区
阜平
返回延安
延安
重庆
从重庆运送物资到延安
延安
马栏
重庆
回家
结语
补遗
附录1:迪克西使团的使命
附录2:卢登写给彼得金妻子的信
附录3:巴利奥历险记(惠特赛的报告)
附录4:包瑞德给彼得金的命令
附录5:翻译官对平汉铁路之行的报告
附录6:彼得金发给魏德迈的电报
附录7:迪基写给魏德迈的信
附录8:彼得金写给迪基的信
附录9:迪基写给彼得金的回信
附录lO:迪克西使团花名册
附表l:中文词汇表
附表2:缩略语表
附表3:人名英汉对照表
精彩页
班宁堡
1941年6月至1943年8月
1941年6月18日,我接到命令,离开华盛顿州的萨姆纳市前往佐治亚州班宁堡的步兵学校报到,参加那里的第10期步枪和重武器连的指挥官课程。之前我志愿申报了一年期限的现役军人训练课程,因此便辞去我在一所高中担任的校长职务。参加这个指挥官课程的有陆军中尉和上尉共200多人,多数课程在没有阴凉的沙滩上进行,气温高达90°F,空气湿度也很大。这种训练对我们的体力和脑力消耗都非常大,大约有12名学员因体力不支或态度不好而被开除。
1941年9月18日结业时,学校要求每名学员选择自己拟从事的军务倾向。我的第一个选择是去刘易斯堡的十五步兵团。早在1938年,当十五步兵团从中国撤回时,我曾被指派到该团作为预备军官受训。除了周末训练外,我还参加了1940年1月的演习。我的第二个选择是去俄勒冈国民警卫队第四十一队。1927年至1930年,我曾在一六二步兵团乐队担任过领鼓手,也曾在1940年参加过警卫队的演习。
我最终被分派到步兵学校担任兵器教学组的教员,这与我之前的教学经历有关,也与我在步兵学校期间优异的训练成绩有关,我是被学校的选拔委员会推荐去的。
我向兵器教学组的西奥多·韦塞尔斯上校报到后,就被分配到勃朗宁自动手枪、刺刀和手榴弹课程小组。沃德上校负责该小组,他是一个严肃但公正的领导。我的教学包括勃朗宁手枪的理论训练、实地打靶训练、刺刀格斗和手榴弹投掷。刺刀训练对体力要求高,加之佐治亚州夏天的热浪和潮湿,一些学员承受不住严格枯燥的训练。手榴弹训练非常简单,也不费时。每两周我们定期给学员进行分级测试,3次测试不合格的学员将被开除,这对这些即将成为指挥官的学员来说是巨大的压力。预备军官学校首批学员的退学率在30%-40%。几个月后,我们降低了训练要求的标准,那些曾被淘汰的学员归队,他们新的训练成绩还不错。
在我讲授勃朗宁手枪课程几周后的一天,我意外发现步兵学校的负责人奥马·布拉德利将军站在我的教室后边,每到课间他就离去,然后再次出现。第二天他重复着这样的来去行为。我让班上的一名军士去看将军课间去了哪里,他汇报说将军的指挥车停在旁边建筑物的后边。等到再次课问,我走向正在指挥车里喝咖啡的将军,并问他我的教学有什么不妥。将军回答说:“中尉,我对步兵武器不太懂,但当我调查哪些是最好的教员时,你的名字在推荐之列。”我对他表示感谢,回到教室。我认为布拉德利将军是一位低调亲民的将军,他巡视时总是只带一名司机,而他的下一任艾伦将军则完全不同,巡视时几车的随行人员前呼后拥。
1942年1月,第四机动师向步兵学校发出请求,请求派我去他们那里任刺刀教员。第四机动师的好几名军官曾是我的刺刀课学员。尽管勃朗宁手枪课程小组声明我的不可替代性,1942年3月,我还是被调到步兵炮教学组,在乔治·米利那将军手下工作。我们的第一项任务是撰写步兵炮使用手册,米利那将军坚持要把该手册的做法复制到步兵机枪和迫击炮手册,结果却事与愿违,新手册不能满足炮手们的需要。
起初,我们给步兵学校学员培训炮类课程,我讲授坦克和半履带装甲车驾驶技术。坚持细节和“文本主义”的米利那将军来听我的坦克课程,当他听我讲到坦克每平方英寸的地面压时,他打断了我的讲课,并对学员讲解坦克使用手册里的压力值。手册里的压力值只是实际压力的60%。事实上我早已算出了压力值,也曾给第二装甲师军械官汇报过我的数据。军械官说我的数据是正确的,而手册里的数据属印刷错误。我试图向将军解释这一点,但他却说:“你应该按照手册里的数据来讲解。”后来,我试着与他论理,但他还是固执己见。
1943年1月,装甲预备军官吉米·沃尔少校开始指挥步兵炮教学组,他是该教学组的元老。他给予教员们一些教学上的自由度,因此教学进展得很顺利。比如,他允许炮兵教员讲授调整炮火中“小t”的使用法。很快,我们学员的测量准确度有所提高。
P1-3
导语
威尔伯·J.彼得金著的《深入中国(1943-1945美军观察组在延安的见闻)/国际名人看中国》讲述了 二战期间,为了评估中国共产党对侵华日军的作战情况,美国军事观察组(也被称作“迪克西使团”)被派往延安,他们观察共产党抗日游击队的军事设施、武器装备、战地医院、军工厂、培训设施,并代表美国军方与延安共产党建立合作与对话关系。作者是使团的首批成员之一。到延安后不久,就被使团派往山西、河北抗战前线,观察那里的战况。
序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
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我们呼吁,
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
、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北京出版集团出版“国际名人看中国”丛书,不仅是系统
全面地介绍和纪念为建立新中国所做出巨大贡献的国际友
人,也是秉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的新时代,通过传承他们的国际主义精神广交国际
朋友,让更多的外国人来讲述中国故事,在国际舞台上去
展现今天的中国发展,向世界说明真实的中国。
“国际名人看中国”丛书收录了多个国家的著名人士
的作品。这些作者在20世纪亲历、见证了抗日战争、新民
主主义革命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他们通过在华
参加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切身感受,深刻地诠释了历史和人
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
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
,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我们今天再次阅读这些国际
友人传世的经典著作,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在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坚持变革创新
的精神,才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国际名人看中国”丛书中,有很多国际友人,在今
天仍然对中外人文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80年前,这些国
际友人跨越了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将当时中国的真实
情况介绍给世界,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
根据地的真相。向世界说明真实的中国,让世界把目光投
向中国——80年前斯诺他们做到了,今天我们更有必要做
到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和平发展,使更多友好的目光投向中
国。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们,在不同的时期对中国的看
法都不相同。今天的中国,应该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努力
引导各方面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的发展和国际作用。现在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甚至融人中国,我们无法
回避。我们相信,只要秉持包容精神,推动不同文明相互
尊重、和谐共处,通过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各国人民友谊、
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维护世界和平,不同文明间就能够相
互促进,共通共融。
2017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工合国际委员
会、北京培黎职业学校的信中强调指出:“希望你们发扬
传承艾老‘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积极开展国际
文化交流,谱写国际友谊新篇章,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的贡献。”路易.艾黎和宋
庆龄、埃德加·斯诺、海伦·斯诺等人发起成立的工合国
际,与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他在华工作60年,为支援中国
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人民和新西
兰人民架起了友谊之桥。在人文交流中,这些有着共同记
忆的人物一直是构建平台的主线,因为历史不会忘记那些
为人类的和平与友谊做/tI~:献的人。当习近平总书记在
英国女王于白金汉宫举办的国宴上讲话时特别提到:一位
中文名字叫作何克的英国记者,积极投身于中国人民抗日
战争,不仅撰文揭露日本侵略者暴行,还担任陕西双石铺
培黎学校校长,为带领学生向安全地区转移献出了年轻的
生命。近年来,在何克就读的英国圣乔治中学和李约瑟就
读的英国奥多中学,由英中了解协会和北京大学中国埃德
加·斯诺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论文比赛已经开展了三届,
这些英国的中学生已经开始通过论文写作来了解今天的中
国。在美国,来自斯诺家乡的肯尼迪教授将开始《红星照
耀中国》出版80周年的全球巡展;中国问题专家麦金农教
授筹备的以史沫特莱研究为主题的大型展览也将在北京大
学图书馆举办。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
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
实。”在这个新的时代,中外关系正在出现新的特征,因
而对人文交流的目标和内涵提出了新要求。人文交流的背
后也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世界的了解和尊重,更是引领各国
民众为了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发展“相向而行”。阅读这些
国际友人们的作品,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
“国之交在民相亲”。衷心祝愿国际友人们的伟大精神历
久弥新,让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友谊万古长青

孙华
2018年6月于北京
内容推荐
威尔伯·J.彼得金著的《深入中国(1943-1945美军观察组在延安的见闻)/国际名人看中国》收录了作者在延安、重庆、西南其他城市不同经历的400余篇日记以及120余幅珍贵照片,详细记录了他3个月行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交往。本书对中国二战老兵的亲身经历是一个文字与图片的记忆,还对中国的历史学家研究共产党的发展提供了一手资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深入中国(1943-1945美军观察组在延安的见闻)/国际名人看中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威尔伯·J.彼得金
译者 译者:袁西玲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0130737
开本 16开
页数 2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8-06-01
首版时间 2018-06-01
印刷时间 201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354
CIP核字 2017126082
中图分类号 K265.06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5
12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1-2015-4730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5:4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