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雁飞塞北(中国当代长篇小说藏本)
内容
编辑推荐

北大荒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雁飞塞北》,作者林予,1958年转业来垦区,历任850农场农工、《北大荒文艺》编辑、牡丹江农垦局宣传处文艺助理员。在负责853农场4分场(雁窝岛)的场史撰写工作的同时,他激情澎湃,以1956年铁道兵和1958年转业官兵开发荒原上的雁窝岛、建设农场的生活为原形,创作了这部反映了北大荒人艰苦创业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不仅能够激发人们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而且对北大荒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著名作家茅盾在总结全国文学创作成果的书面发言中,曾将这部长篇小说列为当时的优秀之作。

内容推荐

北大荒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雁飞塞北》,书中以1956年铁道兵和1958年转业官兵开发荒原上的雁窝岛、建设农场的生活为原形,反映了北大荒人艰苦创业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这部小说不仅能够激发人们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而且对北大荒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试读章节

公元一千九百五十八年,正是我们伟大祖国开始第二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头一年。元旦过后,在黑龙江省的东北角落,在那被人们称做“北大荒”的大荒原里,完达山北麓接连刮了三天三夜的暴风雪。山北草原的上空,滚动着漫天铅厚的云层,飓风撕裂着云块,吹刮着密密麻麻的雪片。极目望去,天上地下,一片迷茫。草原哪里去了?山野哪里去了?道路、房屋……一切都掩盖在纷纷扬扬的大雪里啊!按老爷子们的话说,这是近几十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大烟泡哩!侧着耳朵听一听,漫天价一片呜呜吼叫,房盖被吹得一阵阵山响,就好像大风要把清河镇这三两百户泥草房子连根拔起来似的。

不!清河镇将永远傲然屹立在暴风雪中。相传公元一千九百零七年,从山东来了一百零八个“闯关东”的农民,在草原上烧起了最早的炊烟,成为清河镇最早的居民。从那个时候起,几十年来,清河镇一直成为宝清县城东北三百华里茫茫大草原中唯一的大城镇。它南靠完达山麓的小青山,北有人们誉为“人参汤”的清河从脚下流过,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从东、西、北三个方面把它包围了起来。一条狭窄的长不过两百米的小街、几家饭店、客栈、杂货铺,以及全镇独一无二的、乡人民委员会所在的砖瓦房,就是清河镇全部建筑物的集萃。可是,你别小看了那街旁全是土木结构的泥草房子。聪明的草原居民用蒿草拌泥编成拉合辫子,垒起坚实的墙壁,再用遍地皆是的白浆土,粉刷在墙壁上,把房子拾掇得又洁白又保暖。屋顶上,铺一层秫秸,压一层厚泥,那是再牢固也没有的房盖。它经住了多少风霜雨露,它抵挡过多少次狂暴的风雪啊!正像那些瘦棱却坚实的老北大荒人一样,戴一顶狗皮帽子,穿一件光板子皮袄,套一双轨鞡靴子,驾着辕马穿过冷风,在冰道上拉着雪爬犁疾走,连肩头也不缩一下。清河镇的泥草房子也从来就是为抗御这被称做烟儿泡的暴风雪,才在荒原里建立起来的啊!

大烟泡只管刮它的去吧!哪怕把屋檐挂满了的冰糖葫芦似的冰柱全都折断了哩,哪怕在清河镇南口当年鬼子炮楼的废墟跟前,垛起了一堵高过屋顶的雪墙哩,清河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们才懒得去管它!人们从社管会分来了小麦、苞米种子,正蹲在炕头,进行人工选种。大风雪天,屋外的活计不能再干啦!老爷子们朝灶里加一把秫秸,让炕头烧得滚烫,满屋子冒热气,而后就磕着烟袋锅,在一旁搓起麻绳来。这时候,庄稼人靠近那被棉纸糊得不透光的窗户,透过那一小方格用玻璃纸做的窗眼朝雪原望去,就不禁大为惊讶了。嘿!你们这些个不要命的铁道兵啊,怎么还在一个劲儿开着拖拉机从完达山往下拉木头哩!你瞧瞧,那伙架电话线的电话兵,不是还扛着线圈在雪地里走着么?他们跌倒了,叫雪埋了半截身子,又爬起来了,又朝头里走了。嗨,忙个啥哩!你们这些个铁道兵,打从去年夏天来到草原,修复了宝清到草原的公路;办了农场;安置了三个分场部;房子修了一大片;荒地开了十多万亩;半年光景,干了咱们庄稼人几辈子也没干了的大事啊!还嫌不够哇?这么个要命的风雪天,缓两天不行么?不,人家可不这般见识哩!听说从密山县、宝清县拉过来的电话线,不出几天就要架到清河镇来啦!嘿嘿……

好像暴风雪真的是被开发荒原的铁道兵吓住了似的,一月三日晚上的下半夜,狂暴的风雪突然销声匿迹了。从战争时期就患了失眠症的八一农场党委书记兼场长杨海东,过早地醒来了。屋子里还是黑洞洞的,只是那被积雪封闭了的玻璃窗上开始回射着一丝微弱的亮光。静夜里,对面炕上传来通信员小柱子香甜的鼾声,火墙的灶口里,将要熄灭的炉火发出轻微的劈啪声。夜,静得出奇。杨海东骤然发现了什么似的侧耳听了一阵,可不是吗?几天来狂风不息的吼叫声消失了,它给大地上一切有生命力的声音让路了。你听,“喔喔喔……”雄鸡叫二遍的声音也传来了。

风雪停啦!停啦!杨海东高兴得翻身坐了起来。他看了看手腕上的夜光表,时针指着清晨四点半。他匆匆穿好衣服,就下了炕。

油灯点着了,摇曳的灯光把杨海东瘦削的脸庞映照得轮廓清晰。多么严肃而又坚毅的脸孔呀!海水一般深沉的眼睛,羽翼似的浓眉,以及稍嫌突出的颧骨,一切都显示着只有那些从战火的硝烟里滚过来的人才会有的英武气魄。虽然还不到五十岁,两鬓已经过早地斑白了,多皱的眼角上也悄悄地爬满了革命风霜的痕迹。但这些给予人的印象绝不是苍老,却是充满思想力量的表现。爱好整洁的习惯迫使他在一天里的第一件事,就是擦桌子。一面漫不经心地擦桌子,一面缓悠悠地思考,满脑子纷纭的事物,就渐渐有条不紊了。他穿着绿色哔叽面子军用皮袄,挽起袖子,直到把桌面擦得一尘不染。这种式样精美的军用皮袄是朝鲜战场上师级以上干部才发给的,穿在杨海东的身上,仍然是一派浑厚、朴实的农民气息。

洗漱完毕,他重新坐到桌子跟前来。随手撕掉了一张日历。新的一天——一九五八年一月四日的新日历映入了他的眼帘。这就是说祖国第二个五年计划已经进入了第四天。在完达山北麓自己领导的国营农场里是怎样开始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呢?糟糕!三天的大风雪把好些个步骤都打乱了。原订新年开始在去年新开垦的十七万亩土地上,开展一个积肥、运肥运动。显然,各个分场都还没开始,便叫大风雪给阻挡了。各个拖拉机队的冬季检修,也因为没有及时修好车棚就碰上了大风大雪,只好停了下来。原来打算新年派出几个小组去寻找荒地,准备今年扩大开荒的计划,也叫风雪打乱了。他环视着屋子四周满挂着的各分场区划图、各拖拉机队的开荒进度表,心里不禁一阵阵焦躁起来。从去年夏天部队集体转业,进入山北草原地区,一直忙于开辟交通线,抢开荒地,而后是兴建三个分场和近二十个生产队的职工宿舍,忙得至今农场的总场部还借住在清河乡人委的房子里。总场的各科室占了人家乡人委瓦房的半壁天下。这……这像个什么话?关于总场部场址究竟建在哪里,场党委已先后研究过好几次,也派人出去勘察过几遍,有的主张就建在清河镇,有的主张建在三个分场部的中心区……计划很多,却一直因为这样或那样的考虑,没有定下来。本来,杨海东早就决定要亲自出去踏查一次,偏偏碰上这场倒霉的暴风雪,憋得他只有呆在屋子里批文件、看报告、召集会议、找人谈话,等等,等等,连屋外半步也跨不出去。

“哈!总算风雪停住了。老天你打乱了我们三天计划,你看吧,我们会用十倍的速度来回答你的恶作剧。”杨海东这样想着,就不由得兴奋起来。借着油灯的亮光,他看了一眼对过炕上通信员小柱子半侧着身子的睡态,几次想要把他喊醒,告诉他,风停啦,雪住啦!让小鬼也分享分享自己的快活!可是,他那多少带些稚气的圆脸蛋上,还垂挂着香甜的梦涎哩!杨海东的心里自然而然地浮上了一层亲切的感情,决定不去惊扰小鬼的甜梦了。P1-4

序言

新中国成立至一九六六年,是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出版的一个高潮期。十余年间,有大批作品问世,其中数十部影响广泛,极一时之盛。这些作品坚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以满腔热忱和质朴的表现方法,讴歌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不同历史时期我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代表了那一时期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们以特有的魅力,影响了几代读者,经历了时间的淘洗,流传至今。为了较完整地展现当代长篇小说发展的源流和那一时期的长篇小说创作面貌,我们特编辑出版“中国当代长篇小说藏本”丛书。

一、丛书以我社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版的“长篇小说选拔本”和九十年代出版的“红色经典”系列作品为基础,尽可能地集纳更多的优秀作品。

二、丛书作品出版时间,大致在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六五年之间,个别多卷本作品的出版过程较长,超出了这一时段。

三、由于多种原因,一些作品曾有多种修订本,此次出版,选其较优版本,并参照其他版本进行校勘。

四、谨向对丛书出版给予支持的作者、作者亲属和有关出版单位致以谢忱。

后记

一九五八年的春天,作为一个刚刚转业的军人,我随着数以万计的人民解放军转业复员官兵,到黑龙江省的东北角落——那片一望无垠的、人们相传为北大荒的大草原去参加垦荒建设。当时,北京天坛公园里早开的榆叶梅和黄素丹已经花蕊初放了:而火车出了山海关,北方却还是一片皑皑的雪原。那是一个春寒袭人的早晨,当我已经成为了国营农场普通的一员农业工人,第一次抡着镐头为兴建我们在荒原上的第一幢草房而去刨雪坑的时候,望着眼前一片银也似的世界,我不由得在心里热切地复诵着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作的名言:

“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惟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

于是,我惶惑不安起来了。作为一个曾经在人民军队里做过文艺工作,当时转业到农垦战线的垦荒者,我不能不严肃地扪心自问:在今后建设国营农场的火热斗争中,我是不是能够经得起考验,是不是能够在劳动锻炼中改造自己?以期不辜负毛主席的教导。

艰苦而激动人心的四年垦荒生活过去了。现在已经是一九六二年的夏天。当我将要把依据自己四年来的生活感受所创作的长篇小说《雁飞塞北》敬献给读者们的时候,我就深深感到自己无论是在生活实践上或创作实践上,都还远远没有达到党所冀望我应该具有的水平。这也就是现在当我做完了小说出版前的修改工作的今天,不能不仍然像四年前那样惶惑不安的原因所在。

这部小说里所描写的人物,几乎全是我们同时代的劳动者。他们有老红军、抗联战士、经过抗日战争考验的老干部;也有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成长起来的青年人;还有北国荒原的老北大荒人和农村青年干部。我让小说的主人公围绕着农场建场方针上的矛盾和冲突,来展开他们各自的生活画页,并把人物集中地放到北大荒的一个孤岛——大雁岛的垦荒斗争里来加以描绘,是为了情节的集中,便于概括;同时企图通过大雁岛的垦荒斗争从而反映整个北大荒炽热而复杂的建设生活的全景。由于自己的思想、艺术水平所限,我很担心自己能否把这件工作完成得比较好?我热切地等待着文学界的先辈和同辈以及广大的读者们给我以严正的批评和指教。以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得以改进和提高。

最后,应该着重地提到,在这部小说的创作和修改过程中,曾得到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分会、中共牡丹江农垦局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和解放军文艺丛书编辑部、作家出版社的具体帮助,这里一并致谢。

作者

一九六二年五月十日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雁飞塞北(中国当代长篇小说藏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64694
开本 32开
页数 5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49
出版时间 1962-12-01
首版时间 1962-12-01
印刷时间 2008-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0: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