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助人历程与技巧(增订版)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旨在为从事心理咨询、教育、社工、医护等助人工作的人员,提供一个系统完整、架构清楚的助人模式。助人不仅是理论的传授和教导,而且更重要的是促使受辅导者迈向自我成长。因此助人工作对助人者有较高的科学和艺术要求。本书将一般的助人理论具象化为过程和技巧,通过案例困境分析和设计精巧的训练,来帮助助人者提高咨询的敏感度、同理心和面质的能力。

内容推荐

  该书旨在提供一个有系统、架构清楚的助人模式给新进辅导之门的初学者,以更多的案例解析困境的处理,实用性更高,有助于学习者能更灵活地运用咨商技巧。

目录

序/黄惠惠

第一章

助人工作概论

 助人行为的发生

 助人工作是什么

 助人者

 助人者的需求

 助人工作的层次

 助人工作是科学,也是艺术

第二章

 助人的模式

 咨询的历程

 有效的学习

第三章

学习准备

 准备扮演当事人的角色

 练习1:我的困扰

 团体的形成

 练习2:自我介绍

 练习3:访问报告

 练习4:信任跌倒

第四章

协助前阶段:辅导关系初建

 环境布置

 助人者的心理准备

 专注行为(Attending):搭建关系之桥

 练习5:专注与不专注

 练习6:听的练习

 练习7:观察非语言行为

 练习8:盲人走路

第五章

第一阶段:咨询员的反应与当事人的自我探索

 初层次同理心(Primary level of empathy)

 练习9:观察自己的感觉与行为

 练习10:辨识感觉(一)

 练习11:辨识感觉(二)

 练习12:辨识感觉(三)

 练习13:情绪反映(一)

 练习14:情绪反映(二)

 练习15:简述语意(一)

 练习16:简述语意(二)

 练习17:同理心辨识练习

 练习18:同理心反应练习(一)

 练习19:同理心反应练习(二)

 练习20:秘密大会串

 尊重(Respect)

 练习21:尊重的新知识练习

 练习22:辩论比赛

 真诚(Genuineness)

 练习23:真诚的辨识练习

 练习24:戴面具

 练习25:镜中人

 具体(Concreteness)

 练习26:具体(一)

 练习27:具体(二)

 练习28:具体(三)

 结构(Structuring)

第六章

第二阶段:咨询员的挑战与当事人动力性的自我了解

 挑战

 高层次同理心(Advanced level of empathy)

 练习29:自由联想

 练习30:初层次与高层次同理心

 面质(Confrontation)

 练习31:我的宝藏

 练习32:自我面质与面对面质

 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

 练习33:助人者的自我表露

 立即性(Immediacy)

 练习34:我们在哪里

 练习35:立即性反应练习

第七章

第三阶段:行动计划

 问题解决技术(Problem-solving)

 角色扮演(Role playing)

 行为改变技术(Behavior modification)

 家庭作业(Homework)

 练习36:脑力激荡

 练习37:重要可行性比较法

 练习38:平衡单

 练习39:案例讨论

第八章

咨询员的困境与调适

主要参考资料

 中文部分

 英文部分

附录

中国辅导学会会学专业伦理守则

试读章节

助人是一种关系

有了求助者,也有了助人者,于是助人行为就在他们两者之间产生了。这个基本的观念说明了助人行为是一种“关系”(relationship)的型态。我们想了解“助人”是什么,就是要了解“助人关系”是什么。所谓“助人关系”(helping reIationship)是指在这种关系中,两个个体共同解决其中一人的困扰,以期使有困扰的个体能增进能力,克服生活中的困扰或做出更有效的决定,以促进其成长。因此,这两个人只是在为其中一人工作,所以助人关系并不完全是相互或互惠的,它是为了其中一人的利益(指求助者),而不是为了另一人的利益(指助人者)。它不同于朋友关系(friendship),在朋友关系中,双方可以自由分享他们所想到的、有兴趣的、共同关心的事项,也可以热心地给对方忠告、建议。当然它也不像两个完全陌生的人的第一次会面。助人行为或助人关系是一种有明确目的的交互作用,不是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就是为了鼓励更进一步的发展。比在一般的朋友关系中,助人者有更多的责任。朋友之间有较多的私人感情介入,不易客观;而专业助人者应尽力客观,并且以有目的、有方向的方法去帮助人。

例如某甲小姐有了感情方面的困扰,去找她的好朋友某乙小姐谈,和去找一位专业助人者(如心理辅导人员或社会工作员)谈是不一样的。很显然的,彼此之间交谈的音调、口气及过程都不一样。乙小姐会听也会问,会给甲小姐建议并提供自己的看法,她对甲小姐的问题关心,感兴趣,同时也有兴趣分享自己的经验。例如甲小姐与其男友之间有争执或误解,乙小姐在听她说的过程中,也会和甲小姐一起骂男友,替甲小姐抱不平,也会把自己和男友的交往情况告诉甲小姐,也可能会告诉甲小姐,她自己和男友种种的争论或不愉快,也会对甲小姐的感情做主观喜恶的评论,给予主观的意见或建议。而在专业助人关系中,助人者对求助者关心,感兴趣,但并不会有兴趣表露自己,不会也趁机谈起自己与男友的种种,除非这样的表露对辅导有积极意义。相对而言,助人者所给的回馈都是具体、有意义的——澄清感受、确认矛盾、拟定具体目标与计划、增强行为的改变等。因此助人关系不像朋友关系中的私人感情介入,没有相互的坦露及建议。这样比较能使求助者了解自己、看清自己,也能使他更为自己的改变负责——给自己建议、计划并实行。

助人是一种过程

助人工作当然有它的目的,是要促使受辅导者迈向成长的目标,以解决问题和增进面对危机的能力。但最重要的不是在于最后目标的达成,而是在助人者“如何”协助他在困境的无助中,看清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引导其以一种新的或较客观、正确、健康的观点来看待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并能引导其采取有效的行动来解决问题。求助者更期望在被协助、引导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参与及学习,能自我探索,自我挑战,自我了解并采取行动,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达到助人的真正目的——“助人自助”。因此助人的过程重于助人的结果。所以所谓助人并不是帮助钓不到鱼的人钓鱼给他吃,而是让他明了自己的钓鱼方法如何。为何这样的方法钓不到鱼,学习了解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钓到鱼,并且尝试改变以前的方法,用新的方法去钓。如此的过程才真正对这位老钓不到鱼的钓者有帮助。经过这样的协助过程,钓者以后才会自己钓鱼吃,而不是等待别人(辅导员)钓给他吃,这才是有意义的助人行为。

另外,不能为了达成助人的结果而忽略了其问所用的方法和态度。如果为了要帮助某一位学生成绩变好,而不择手段或用伤害人的方法,结果成绩是变好了,但是却造成另一种伤害,这就是所谓的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像上面的例子,为了要使其成绩进步,可用两种方式,一种是用责骂、惩罚或威胁利诱的方法使其成绩不敢不进步,而终于达到目的;另外一种是以鼓励、赞许的方法,最后也达到目的了。两种不同的方法都达到相同的目的,结果成绩是一样的,但心理健康、健全人格方面的结果却不一样。第一种方式,赢了成绩,却输了健全的人格。因此助人不是重结果,而是重过程的,为了达到目的的态度、方法才是助人的真谛。

P3-5

序言

在社会环境的迅速变迁下,现代人所面临的生活压力愈来愈大,同时个体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及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愈来愈高,这促使台湾地区辅导工作在最近几年蓬勃发展。不仅各级学校系统化地开展了辅导工作,民间辅导机构也大力推广,并深入到工商业界,甚至军队中也开始重视辅导工作。但辅导工作的推广有赖于良好的专业教育与训练人员,方能保证并提高服务品质。而训练的素材与资料是培养辅导员专业知识技能与专业伦理的重要导引。

“张老师”二十多年来致力于辅导工作,对于辅导人员的培养一直非常重视,训练的方式与教材,也在不断地尝试改进。笔者有机会参与其训练工作。在实际接触经验中,笔者认为如能提供一个有系统、架构清楚的助人模式给刚踏人辅导之门的初学者,会较容易学习,且有助益,于是撰写了《助人历程与技巧》一书,供训练使用。

《助人历程与技巧》自1983年出版至今已近8年,当时匆匆成书,内容较简陋。这几年来,有机会与很多使用者及训练单位接触,得到很多有关本书的宝贵意见,加上笔者这段期间在训练工作中的经验与心得,遂兴起改写本书的意图,期望使它更有可读性,更实用、更有效,于是有了此增订版的诞生。

增订版的《助人历程与技巧》在内容上有相当大的改变,虽然仍以原来的版本架构为主,但其内容更丰富、更清楚,举例更多,部分习作也做了增修。除此之外,更在本书的最前面增加了“助人工作概论”一章,说明助人工作的产生、意义、层次与助人者特质等;并在最后加了“咨询员的困境与调适”一章,以案例方式解析困境的处理,以使增订版更完整,可用性更高。本书在撰写过程中,笔者虽用心尽力,但疏漏在所难免。改写后之可用性如何,有待读者朋友、使用者及训练单位的评价,衷心期望大家的指教。

本书的完成,要感谢的人太多了:好友张浣芸小姐在原版初稿工作中的大力协助;旧日“张老师”的工作伙伴,曾华源先生、吴澄波先生、陈满桦小姐、孙敏华小姐、张德聪先生、黄素菲小姐等的宝贵意见;尤其是昔日的上司曾腾光先生及刘安屯先生的支持与鼓励;当然还有许多使用者及训练单位的不吝指正,都是鞭策我不断学习、改进的原动力。谢谢你们!另外,辅导学会彭理事长驾驿先生慨允将“会员专业伦理手则”登于书末,供使用者有所依循,也一并致谢。

最后我想把这本书献给我最亲爱的父母。他们看似平凡,实则伟大,虽然两位老人家从未学过什么辅导,但却是那么的“辅导”,对于他们已四十出头尚未嫁人的女儿总是“不批判”,总是“积极尊重”,总是“真诚沟通”,总是那么有“同理心”,使得做女儿的是那样的“心理健康”,也从他们身上学习了“辅导”,成为无怨无悔的“辅导人”。

黄惠惠 1991年7月于台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助人历程与技巧(增订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惠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435618
开本 16开
页数 2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3
出版时间 2006-10-01
首版时间 2006-10-01
印刷时间 200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基础医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395.6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2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4:5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