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神勇传奇的名将/军史辉煌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军史辉煌丛书》是199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编写的,它构思巧妙、史料丰富、故事动人、语言鲜活,不因时光的流逝而逊色,对21世纪的年轻人仍有积极的教育作用。

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中国一代名将们的传奇经历。

内容推荐

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中共党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军史辉煌(丛书)》等二十余部军事题材新书。本书为其中一本,书本翔实介绍了中国一代名将们的传奇经历。

此次出版的军事题材系列图书,大多数为第一次出版,有史有论、见人见事、题材迥异,从不同角度记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

目录

序言

引子

第一章 开国将星 彪炳千古

●将星闪烁慰忠魂/6

●军队的希望,民族的骄傲/27

●“中国从古到今,有几个独臂将军呢?”/37

●何止十八般武艺/46

第二章 东方魅力 撼及世界

●折服西方人/62

●“楚材晋用”,他们来自旧营敌阵/69

●唯一的外籍将军/80

●海外归侨步入将军行列/92

第三章 仗剑从军 义无反顾

●“好男要当为穷人的兵”/102

●共产党——“我唯一的选择”/117

●忠孝不能两全时/133

第四章 出生入死 威震敌胆

●马克思不让他们提前报到/150

●不似关公胜似关公/162

●“不怕死的跟我上”/176

●连敌人也不得不服/188

第五章 大智大勇 功勋卓著

●创基业 拉武装/202

●万水千山只等闲/218

●抗日中坚/229

●南征北战凯歌还/244

第六章 矢忠为民 爱兵情深

●实践人民军队的宗旨/262

●阶级兄弟手足情/272

●铸造铁的纪律/289

第七章 建功立言 兵家楷模

●“独立处置,不必请示”/302

●将军自有真知灼见/312

●论兵新孙吴/323

第八章 奋斗不止 再立新功

●将军没有官瘾/338

●公仆本色,风范永存/344

●开创军队建设的新时代/356

●横刀立马未下鞍/365

主要参考书目

编后记

试读章节

作为著名军事家,许继慎曾是一位英勇善战、才华出众、功勋卓著的红军高级将领。令今人几乎难于相信的是,1931年,时任红军师长,正值而立之年的许继慎并未牺牲在同敌人浴血奋战的沙场,而是惨死在窃据党内高位的野心家张国焘的屠刀之下。

许继慎是安徽省六安县石堰乡土门店人。1921年,就读于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许继慎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成为著名的学生领袖。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随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作战中,许继慎曾作为敢死队里的排长身先士卒,奋勇冲杀,立下了赫赫战功。1926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营长,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七十二团团长,参加北伐战争和讨伐叛军夏斗寅部的战斗,在“北伐铁军”中屡建战功。1927年8月,许继慎到了上海,在中共中央军委机关工作。1930年春,被派往鄂豫皖边界地区,出任工农红军第一军军长,同该军政治委员曹大骏、副军长徐向前等领导整编鄂东北、豫东南、皖西三块根据地的红军,实行了鄂豫皖红军的统一领导和指挥。自此,许继慎率领所属部队英勇奋战,迭挫强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支2000余人的部队便壮大到了2万多人,并在西起京汉线,东临沛河,南达黄陂、罗田北部,北至潢川、固始南部,创建了东西长约300多里,南北宽约150里,包括10余县,拥有近250万人口的革命根据地,成为当时全国的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然而,正当革命力量蓬勃发展之际,以张国焘为首的中央分局于1931年5月在鄂豫皖占居了统治地位。许继慎由于坚决反对张国焘错误的军事行动方针,因而遭到了无情打击。1931年9月,在严重扩大化的“肃反”运动中,许继慎被强加上莫须有的罪名而逮捕了。同年11月,在河南省光山县白雀园新集保卫总局的一间房子里被一根绳子活活地勒死了。直到1945年中共七大时才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1932年10月9日,为了掩护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时任红二十五军军长的蔡申熙率领所属部队担负阻击敌人的艰巨任务。当部队三面被围,情况异常危急时,蔡军长又亲率小分队顽强地阻击敌人的疯狂进攻。眼看占有绝对优势兵力的进攻之敌已经扑到了跟前,警卫员恳请蔡军长赶紧后撤。

“部队还没撤到安全地带,我不能走……”蔡申熙话音未落,敌人罪恶的子弹已经射进了他的小腹,鲜血顿时染红了地面,但他咬紧牙关,一手捂着伤口,一面继续指挥战斗,直到昏倒在地。战斗结束后,蔡申熙由于伤势过重,不幸壮烈牺牲,时年26岁。堪称人民军队历史上最为年轻的杰出军事家。

蔡申熙在短短九年的军旅生涯中建立的丰功伟绩是足以彪炳千秋的。

1923年底,广州陆军讲武学堂秘密到湖南招生,年仅17岁的蔡申熙自此投笔从戎。1924年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期间,他参加了平定广州商团叛乱的战斗、两次东征和北伐战争。因作战有功,升任第二十军的团长。1927年8月,率部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部队第二十四师参谋长。同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后到上海中共中央军事部工作。1928年起出任中共江西省委军委书记。1930年初,蔡申熙调任中共巾央长江局军委书记,随即又艰苫奋战,创建红SHI 3五军,并于同年jO月担任红军第十五军军长。1931年1月,红十五军与红一军胜利会师,并合编为红四军后,蔡申熙改任第十师师长。2月下旬,在二次围歼敌人的战斗中,蔡申熙坚持在前沿指挥战斗,取得了红四军成立后的第一次空前大捷。但是蔡申熙本人的右臂和左腿却不幸负伤,以致右臂成为残废。致残之后,蔡申熙又受命创办彭(湃)杨(殷)军政学校,并担任该校校长,亲自组织领导了四期培训,为红军培养输送了1000余名军政指挥员。1931年11月,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时,徐向前任总指挥,蔡申熙任副总指挥。以致素来骄横自负的张国焘也不得不承认,蔡申熙“在战略见解上往往有独到之处”,是“具有战略见解的人才”。1932年7月,在反对敌人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作战中,由于张国焘推行错误的军事行动方针,红二十五军遭到了惨重的损失。当此紧要关头,鄂豫皖中央分局急令蔡申熙赶赴皖西前线指挥作战。受命于危难之际的蔡申熙昼夜兼程,奔赴前线,以解红二十五军之危。接任红二十五军军长之后,蔡申熙立即重整部队,投人了新的反“围剿”作战,不断给敌人以重大杀伤,并为红四方面军主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们知道,在1955年首次授衔的开国将帅之中,并没有军事家段德昌的名字。因为,早在1933年春,他就在“肃反”中遭到诬陷而被捕,并于当年5月1日在湖北省巴东县金果坪惨遭错杀。直到1945年中共七大时,段德昌终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然而,对于英灵更大的慰藉是,1952年毛泽东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号“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时,段德昌的英名便已跃然其上,光照千秋。

段德昌作为湘鄂西革命武装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于1904年8月出生在湖南省南州厅(今南县)九都山九屋厂的一个农村小学教师家庭。他自幼饱尝了旧社会的各种艰难困苦,立志献身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党组织选派到广州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由于国民党实施“限制异党活动办法”,他被蒋介石开除了学籍,旋即转入中央政治讲习班学习。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一师政治部任职,以主要精力对士兵和基层军官积极开展革命宣传和组织工作,并曾介绍该师第一团营长彭德怀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段德昌回到家乡组织农民武装,开展游击斗争。随后,他与周逸群等为创建红六军和著名的洪湖根据地转战于群山和湖泊之上。1930年7月红二军团成立时,段德昌出任第六军政治委员,不久改任军长。二个月后,红二军团南下作战失利,段德昌带领失散人员返回洪湖。在根据地已大部丧失的严重情况下,他同周逸群重整部队,组建独立团,依靠群众,保卫了洪湖苏区,壮大了红军队伍。1931年4月,独立团扩编为第三军第九师,段德昌任该师师长,并于同年秋天率部接应贺龙指挥的第七、第八师回到洪湖。1932年1至6月间,在贺龙领导下,段德昌亲率第九师英勇奋战,连续取得了龙王集、文家墩、新沟咀等战斗的重大胜利,挫败了敌人对洪湖根据地的第一、第二次“围剿”。使得当时的国民党武汉政权不得不在报刊上哀叹:“江汉平原,匪患日甚,匪首段德昌东山再起,彼用兵如神,我军不力,一再败北……神州自此无宁日矣!”

然而,当敌人于1932年秋天对洪湖根据地发起新的疯狂“围剿”时,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导,红三军被迫离开了洪湖苏区,并遭到重大损失。在湘鄂西中央分局、苏维埃政府和红军离开洪湖进行大转移的过程中,段德昌亲率红九师担负阻击、殿后任务,于12月下旬到达湘鄂边。1933年3月,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湖北巴东县金果坪召开会议,分析洪湖苏区和湘鄂西苏区失败的原因。在这期间段德昌坚决反对“左”倾冒险主义的领导,并建议“打回洪湖”,可是,“左”倾路线的代表却认为失败的原因是“肃反”不彻底,对“改组派”杀得不坚决。随即,“分裂红军”、“要带红九师逃跑”等罪名便强加到了段德昌的头上。

在军事家曾中生短短35年的人生旅途上,严格意义上的军事生涯虽然只有十余年,但他不仅屡建战功,而且致力于军事理论研究,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直接作出了重要贡献。  

曾中生是湖南省资兴县人,生于1900年。1922年,中学毕业后他怀着“武力救国”的信念,参加了军阀沈鸿英的部队,由于他的精明强悍和学识胆魄都深得上司的赏识,因而很快就成了一名参谋军官。可是,旧军队的“本来面目”使得曾中生深感其救国无望,因而毅然离开了沈部。

1925年,曾中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便决计为共产土义事业台斗终身。他在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受党组织委派到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唐生智部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任组织科科长,参与建立和整顿政治机关,发展中共党的组织。北伐军攻克武汉后,曾中生担任汉口国民日报主笔,传播革命思想。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他又公开揭露蒋的阴谋,积极参加讨蒋斗争。同年9月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回国,到上海中共中央军事部工作。1930年9月,他调任中共鄂豫皖特委书记兼军委主席,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领导地方武装和广大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相继挫败了敌人对鄂豫皖苏区的第一、第二次“围剿”。1931年4月,张国焘来到鄂豫皖区并实行错误的领导,曾中生先是担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和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同时被调任红四军政治委员。由于坚决抵制张国焘采取冒险主义的“进攻策略”,因而屡遭无情打击,一度被降任独立第一师师长。1932年冬,红四方面军未能打破敌人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的第四次“围剿”,被迫西撤转入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6月,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时,曾中生出任该委员会参谋长。为了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曾中生一边组织部队开展大规模的军事训练,一面着力研究、总结以往作战的经验教训,探索、创造新的战术。这时,他万万没有想到,张国焘却毫无根据地给他扣上了“右派首领”的帽子,并撤销了他的参谋长职务。同年9月,曾中生被监禁起来了。1935年8月中旬,曾中生在异常艰辛的环境中,以惊人的毅力,发愤完成了《与“剿赤”军作战要诀》一书的写作。可是,书稿脱手之后的一天深夜,在四川西北部卓克基以北的森林里,35岁的曾中生被秘密杀害了。

不久,毛泽东的案头上出现了曾中生的著作,曾中生更加引起了毛泽东的格外关注。

曾中生在哪里?毛泽东不时地问。

早在懋功会师时,周恩来向张国焘提出要见正被监禁的曾中生,但被张国焘托词拒绝了。

毛泽东似乎预感到了事情不妙,因而特地嘱咐周恩来:“请你通知林育英,代为致电张国焘,一定要找到他(曾中生)!”

P11-15

序言

《军史辉煌丛书》是199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编写的,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当年即获好评。十年前,作者在编写这套丛书时,举国上下正在迎接党的十五大的召开;而今,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迎来她80岁的生日,大江南北又在为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和2008年奥运会的举行紧张地忙碌着。十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会发生不少改变,对于一支强大的军队,其变化更是巨大和深远的。岁月匆匆,但这套丛书,其巧妙的构思、丰富的史料、动人的故事和鲜活的语言,却不因时光的流逝而逊色,特别对21世纪的年’轻人仍有积极的教育作用。因此,我社决定再版此书,并重新设计了版式、封面、开本。编者改写了各册书名,还插入了一些图片,使其具有更多的可读性,以符合市场需求,在此对图片作者表示感谢。再版书中的疏漏、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中共党史出版社

2OO7年6月8日

后记

1997年,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近现代历史上,是不寻常的一年。今年的7月1日,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00多年来中国几代人为之奋斗的夙愿终于实现了,海内外的同胞无不为此欢欣鼓舞。今年我们党还要召开具有跨世纪意义的党的十五大,我国现代化建设在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将会朝着更加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目标前进。当我们欢庆中华民族在统一和振兴的事业中取得伟大胜利的时候,都深深感到今天的辉煌来之不易,都不会忘记我们的先辈为赢得革命胜利和社会进步曾经付出的巨大代价,都会牢牢铭记由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人民军队所作出的历史性伟大贡献。

大家知道,中国革命的显著特点是武装斗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期,我们党的历史发展的主要部分是武装斗争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完整和民族尊严,挫败了外国侵略势力对我国的干涉和挑衅,使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解放军所走过的艰苦曲折、英勇无畏的道路,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增添了绚丽的光彩,为世世代代中国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之际,为了记叙我军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用党史、军史教育人民群众和广大青少年,以人民军队的革命英雄主义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我们同心同德,开拓前进,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应上海人民出版社的要求,组织本室和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等部门从事党史、军史的专业编研人员,共同编纂了一套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的普及读物——军史辉煌丛书。

军史辉煌丛书,有表现人民军队的缔造者毛泽东和他的亲密战友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重大发展和杰出贡献,以及他们伟大的统帅才能,高超的指挥艺术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的《铸造辉煌》;有反映我军将帅精湛卓越的指挥作战经历和他们光彩夺目风范的《元帅奇勋》、《名将风采》;有描述人民军队漫长的战斗历程的《炮火硝烟》和我军不断进步发展的《走向未来》;还有采撷人民军队中各个历史时期众多英雄模范和战斗集体动人事迹的《浩气英名》等。军史辉煌丛书以独特的视角、纵横捭阖的笔法,采诸家之长,集众书之成,以人民军队发展时空为背景,从几个重要方面反映了我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和现实,是一部主题鲜明突出,内容全面翔实,史料真实丰富,文字生动具体的弘扬主旋律的军史通俗读物。

军史辉煌丛书的出版,得到中央和党史、军史部门的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为丛书撰写了序言,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张万年、迟浩田为丛书题词。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的领导和专家冯征、李传华、郑惠担任丛书的顾问。冯征和党史、军史专家认真对丛书进行了审读和修改,保证了书稿的政治质量和史料上的准确性,使丛书尽可能完善。

丛书主编和参加编写的同志,虽然长期从事党史、军史研究,但多数人只是对某段历史或某个方面的专题历史比较熟悉,掌握党史、军史的全部资料还是很不够的。为此,我们在编写的过程中,学习了许多同志这方面的论著、纪实作品和回忆录,借鉴和引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撰写的史料。我们除了在书中注明以外,并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我们研究和写作的水平有限,加上编写的时间比较仓促,难免有写得不够全面、不够准确和不够妥当的地方,我们热忱希望能够得到部队的老同志、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的指教,以便丛书再版时,进一步修改、校正,以求给广大读者提供一套严肃、真实、准确、生动和具有教育意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普及读物。

军史辉煌丛书编委会  1997年5月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神勇传奇的名将/军史辉煌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肖显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97159
开本 16开
页数 3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0
出版时间 2007-07-01
首版时间 2007-07-01
印刷时间 200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印张 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2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3: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