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文学经典的会通研究 |
| 内容 | 作者简介 张同胜,男,汉族,1973年4月生,山东省昌乐县人,中共党员,文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兰州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级访问学者。主要兼职:中国水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甘肃省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等。出版学术专著4部,主编1部,在《中国比较文学》《明清小说研究》《兰州大学学报》以及The Journal of East and West Thought、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主持和完成省部级学术课题9项,在研3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3项。 目录 从印刷术看明代长篇章回小说的成书问题 ——以《三国志通俗演义》为中心 论孔子“述而不作”的宗教性 作为方法的方音 ——以“面如重枣”中“重”的读音为中心 金箍棒、金刚杵与橄榄棒 《金瓶梅》的元代文化记忆 民族、宗教与地理 ——陶渊明“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新释 《论语》英译中的误译问题 《论语》“寝不尸”新释 同源异流:古代中国小说和戏曲的印度受容 ——以“楔子一正文”结构为个案的考察 元杂剧与科举制度关系考述 《红楼梦》中贾探春的伦理身份论略 《水浒传》的宗教记忆:白莲教的叙述与想象 从影子叙事看《红楼梦》的“自传说” 从勒热纳的自传契约看《红楼梦》的“自传说” 移动的边塞诗 ——以唐王朝的边塞与边塞诗为中心 家庭伦理生态的悲剧 “金莲”审美的印度渊源 超越自传性与虚构性:艾丽丝·门罗小说的艺术真实 考古文献重构的丝绸之路 文学史的新方向 内容推荐 张同胜著的《文学经典的会通研究》是作者的一部学术论文集,所探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文学经典的文本间性、交叉学科或跨学科的会通研究。本书所收论文选题新颖别致,视角独特犀利,研究对象涉及文学与宗教学、地理学、民俗学、历史学、民族性、伦理学、科举制度、音景文化、媒介生态、传记研究、西域文化等领域之间的关系,或发覆尘封,或考镜源流,或阐幽抉微,凸现了文本互文性的深层文化结构,会通了文学经典内在的立体性、多元性和自洽性,解决了文学经典阅读过程中的诸多困惑、疑窦和问题。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文学经典的会通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同胜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327442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5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58 |
| 出版时间 | 2018-11-01 |
| 首版时间 | 2018-11-01 |
| 印刷时间 | 2018-1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424 |
| CIP核字 | 2018146447 |
| 中图分类号 | I206.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6.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40 |
| 宽 | 170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