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酶的情人--一位生物化学家的奥德赛/开放人文
内容
编辑推荐

重组DNA引发了一场永远改变生物学属性的革命。作为当代极少数顶尖生物学家之一的阿瑟·科恩伯格,是这场革命的先驱。1959年,他因发现DNA聚合酶而与人分享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科恩伯格在本书中自述其在酶研究领域中的不懈求索,也展示了酶化学的发展历程。此外,本书还记述了许多重要的科研史实,读者能从中了解生物化学领域的重大研究战略,这些战略已经在20世纪应用于解决系列重大的生命科学课题。

内容推荐

重组DNA引发了一场永远改变生物学属性的革命。作为当代极少数顶尖生物学家之一的阿瑟·科恩伯格,是这场革命的先驱。1959年,他因发现DNA聚合酶而与人分享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科恩伯格在本书中自述其在酶研究领域中的不懈求索,也展示了酶化学的发展历程。正如作者在回顾那些成就辉煌的研究时所言,他和他的同事们面临挑战,却最终解决了问题。本书也记述了许多重要的科研史实,读者能从中了解生物化学领域的重大研究战略,这些战略已经在20世纪应用于解决系列重大的生命科学课题。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维生素猎手

第二章 加入猎酶的队伍

第三章 没有呆头呆脑的酶

第四章 赐福小动物

第五章 DNA的合成

第六章 在试管中创造生命

第七章 令人惊奇的复制机器

第八章 复制的前沿

第九章 基因猎手及其黄金时代

第十章 回顾我的科学生涯

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名词解释

译后记

试读章节

我的医学学位和缺乏正规科学训练的经历使许多人感到吃惊。当他们问我是否真的照顾过病人时,我有点骄傲地告诉他们,我是一一个负责能干的内科医生。我先在医院做住院实习医生,然后在战争时期被派到海军做一名为五百多人服务的军医。在我进入国立卫生研究院之前,我一直从事临床工作。也许是受一些研究工作的影响,我在那里成为一名热衷于鼠类营养学的研究者。三年后,我转向生物化学并从此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

我是一个求知欲很强的学生,所以选择了科学。19岁时,我在纽约市立大学获得了理学学士学位。在1937年大萧条时期,我没有更好的选择,只好在医学院校学习了四年。在布鲁克林(Brookhm)小学和亚伯拉罕·林(Abraham Lincoln)中学我很出名,原因是我“跳”了几级并提前三年毕业。回忆起来,除了老师们不断鼓励我取得高分外,并没有什么其他深刻印象。当我在纽约州评议员考试中取得100分的成绩时,我的化学老师骄傲地笑了——这是在他二

P2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的学生第一次取得满分。当我后来以此向我的妻子西维吹嘘时,她却说她不只是化学拿过满分,而且代数和几何也拿过满分。

在我的家庭和朋友的圈子里,没有多少人懂得科学。1947年,在圣路易斯(St·Louis)的华盛顿大学生物化学系里,当我在卡尔(Carl)和格蒂·科里(Gerty Cori)的手下工作时(他们两人是当年的诺贝尔奖得主),格蒂告诉我,卡尔在年轻时就收集甲虫和蝴蝶。然后她问我:“阿瑟,你收集什么?”我不自在地回答:“火柴盒封面。”其他还有什么呢?还有在我玩耍的布鲁克林街上的植物——在地铁站里,我父亲为增加我收集的品种,常常冒着危险穿过地铁为我去采摘。

1900年,在我父母结婚前,他们就迁到纽约以逃避东欧小镇中犹太人受到的迫害。假如他们一直呆在奥地利加利西亚(Galicia,后来属波兰),他们以及他们的孩子都可能在德国集中营中被杀害。父系家族的名字Queller(也拼为Kweller),属西班牙血统,被我的祖父弃之不用。对于没有正宗的犹太血统的人,被征人伍是命中注定的事。为了逃避兵役,我的祖父冒用了一个已服过兵役的叫“科恩伯格”的人的名字。

在欧洲时,作为一个农场管理者,我父亲在马背上度过了大部分时间。在纽约,他却被迫到东部雇用廉价劳力的底层工厂当了一名缝纫操作工。他用微薄的收入维持父母、姐妹和其他亲戚的生活,1904年结婚后,又要维持妻子儿女的生活。在近30年的拼命工作后,他的身体垮掉了。之后,他和我母亲在布鲁克林的巴斯比曲(Bath Beach)开了一间小五金店和家具店。大约9岁时,我帮着照看顾客和管理存货,我们的厨房兼餐厅设在商店的后面,卧室在上面,我们总是牛活存贫苦边缘,却也摆脱了债务。

P3

序言

自中西文明发生碰撞以来,百余年的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即无可避免地担负起双重使命。梳理和探究西方文明的根源及脉络,已成为我们理解并提升自身要义的借镜,整理和传承中国文明的传统,更是我们实现并弘扬自身价值的根本。此二者的交汇,乃是塑造现代中国之精神品格的必由进路。世纪出版集团倾力编辑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之宗旨亦在于此。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包涵“世纪文库”、“世纪前沿”、“袖珍经典”、“大学经典”及“开放人文”五个界面,各成系列,相得益彰。

“厘清西方思想脉络,更新中国学术传统”,为“世纪文库”之编辑指针。文库分为中西两大书系。中学书系由清末民初开始,全面整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学术著作,以期为今人反思现代中国的社会和精神处境铺建思考的进阶;西学书系旨在从西方文明的整体进程出发,系统译介自古希腊罗马以降的经典文献,借此展现西方思想传统的生发流变过程,从而为我们返回现代中国之核心问题奠定坚实的文本基础。与之呼应,“世纪前沿”着重关注二战以来全球范围内学术思想的重要论题与最新进展,展示各学科领域的新近成果和当代文化思潮演化的各种向度。“袖珍经典”则以相对简约的形式,收录名家大师们在体裁和风格上独具特色的经典作品,阐幽发微,意趣兼得。

遵循现代人文教育和公民教育的理念,秉承“通达民情,化育人心”的中国传统教育精神,“大学经典”依据中西文明传统的知识谱系及其价值内涵,将人类历史上具有人文内涵的经典作品编辑成为大学教育的基础读本,应时代所需,顺时势所趋,为塑造现代中国人的人文素养、公民意识和国家精神倾力尽心。“开放人文”旨在提供全景式的人文阅读平台,从文学、历史、艺术、科学等多个面向调动读者的阅读愉悦,寓学于乐,寓乐于心,为广大读者陶冶心性,培植情操。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温古知今,止于至善,是人类得以理解生命价值的人文情怀,亦是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的精神契机。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先培育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由此,我们深知现代中国出版人的职责所在,以我之不懈努力,做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脊梁。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编辑委员会

2005年1月

后记

数易其稿,本书终于得以付梓,译毕掩卷,心中仍难以释然,唯恐笔拙无法表达原著的精髓。

阅读本书你会发现一位对基础科学研究充满挚爱、信念坚定的科学家。他对科学的执着,令人肃然起敬。阿瑟·科恩伯格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其科研生涯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他的工作对象只有一个——酶,他一直在分离、纯化、合成各种酶。他发现了三十多种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DNA聚合酶,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他也因此与其师奥乔亚分享了195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感谢导师何裕民教授对我们的信任,向出版社推荐了我们,我们深感难当重任,唯希望勤能补拙,不致曲解原意。

必须指出的是,这份翻译作品并非只是倪红梅、王伟和我三人的劳作,承担了部分翻译工作的还有姚忆和黄臻。黄莉、徐海达、王庆胜、邵命海和张必萌在翻译过程中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崔学军

2003年1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酶的情人--一位生物化学家的奥德赛/开放人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阿瑟·科恩伯格
译者 崔学军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383740
开本 16开
页数 3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5
出版时间 2006-04-01
首版时间 2006-04-01
印刷时间 200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7.126.15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9
15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the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3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