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论儒道禅 |
内容 | 作者简介 彭富春,1963年生,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二届武汉市政协副主席。1979-1983年学习于武汉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85-1988年学习舟国社会科学院,师从李泽厚教授,获哲学硕士学位;1991-1997年学习于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师从海德格尔晚期弗莱堡弟子博德尔教授,获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起任武汉大学教授,并兼任国内多所大学教授。主要研究美学的一般理论、德国现代哲学(海德格尔)以及中国先秦思想。主要著作有:《论老子》、《论。国学》、《论海德格尔》、《无之无国学》、《论海德格尔》、《无之无化——论海德格尔思想道路的核心问题》(欧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哲学美学导论》、《哲学与美学问题》、《论日;国的智慧》、《美学原理》等。2001年被选入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02年荣获教育部全国人文社科优秀著作二等奖。2003年荣获宝钢全国优秀教师奖。2004年被选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目录 序言 论儒道禅的思想核心 上篇 《论语》论述 第一章 道 第二章 天命 第三章 礼乐 第四章 学习 第五章 知 第六章 言与行 第七章 为仁 第八章 为政 第九章 成人之道 第十章 边界 中篇 《道德经》论述 第一章 道 第二章 无道 第三章 遵道而行 第四章 欲、技、道与当代世界 下篇 《坛经》论述 第一章 性与心 第二章 心的戒定慧 第三章 心的迷误 第四章 心的三无 第五章 自心佛与净土 第六章 禅与当代智慧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儒家主要是社会之道,是关于人在家国之中如何生存的学说;道家主要是自然之道,是关于人在天地之间如何生存的学说;禅宗是主要是心灵之道,是关于人如何从心出发在天地家国中生存的学说。千百年来,正是儒道禅的思想给中国人建立了世界,让人在此世界中思考、言说和存在。 彭富春著的《论儒道禅》从孔子的《论语》、老子的《道德经》和慧能的《坛经》中进行分别论述其中思想。 内容推荐 彭富春著的《论儒道禅》讲述了儒道禅作为中国传统的智慧绵延了千百年之久,但在近代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天道衰亡,孔子死了,老子和慧能也隐身而去。 在这种情形下,中国传统儒道禅的智慧有何作为?显然,全盘否定或者全盘肯定中国传统智慧都是一种极端的做法,并不符合传统智慧的真实状况。这在于中国传统智慧既有活着的部分,也有死去的部分。因此,思想真正的任务是去分辨这两个部分,而且让活着的活着,让死去的死去。 在这样的要求中,时代呼唤的就不是旧的中国的智慧,而是新的中国的智慧。它既要回到传统,也要走出传统。中国传统智慧对于我们当代最大的启示为:在那个天地人的世界里,人如何思考了自己的存在之道。 一种新的中国智慧将是古老的儒道禅思想在当今时代的新生:就天人关系而言,它主张天人共生;就人我关系而言,它主张人我共在;就心物关系而言,它主张心物一体;并将参与到新的欲望、技术和大道的游戏之中。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论儒道禅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彭富春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1020220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0 |
出版时间 | 2019-01-01 |
首版时间 | 2019-01-01 |
印刷时间 | 2019-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22 |
CIP核字 | 2018289674 |
中图分类号 | B2 |
丛书名 | |
印张 | 1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7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