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全新教养(这样读懂孩子行为)
内容
作者简介
黄彦钧,著名职能治疗师,从事儿童职能治疗近十年,对儿童发育迟缓、自闭、多动、专注力下降、学习障碍、行为社交情绪异常、亲子教养等问题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给上海儿童医院的医护人员、杭州咚塔塔王国幼儿园的教师进行培训,擅长设计中小学生职能治疗方案。
目录
我也曾无法理解自己
爸妈先知道
第1部分 感觉调节
◆触觉篇◆
案例分享一
为什么孩子这个怕,那个不能忍?孩子讨厌碰触各种物体,怎么办?
黄老师有话说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越早发现孩子的问题,越早干预处理,孩子就越能快速改善,
他们的挫折忍受度就能随之提高,从而度过更愉快、更开阔的成长历程。
案例分享二
孩子有时拖拖拉拉,有时又迟钝地不会避开危险,爸妈怎么办?
案例分享三
为什么孩子看到什么都想摸摸看?孩子总喜欢咬指甲,怎么办?
爸妈请注意
比起反应过度、一心想改变孩子的家长,一味鼓励孩子多接触的家长也是不完全正确的。
爸妈一起来
促进触觉发展的参考小游戏
黄老师有话说
别先急着教孩子,要让日常环境成为孩子感觉刺激的好教室。
特别收录
游戏模拟现场:刺激触觉发展的黏土游戏
◆前庭觉篇◆
案例分享一
孩子时常逃避新事物,爱哭、爱闹,怎么办?
黄老师有话说
孩子的表现未必是天生注定的,很多情形是可以在早期发育过程中通过调整改变的。
案例分享二
为什么孩子不是多动症,却总是静不下来?
爸妈请注意
所有的感觉刺激都不要勉强,过犹不及。
爸妈一起来
促进前庭觉发展的参考小游戏
黄老师有话说
孩子的任何问题都必须先确认原因,之后再有的放矢地帮助孩子,这样教养会更加轻松。
◆本体觉篇◆
案例分享一
孩子常常肢体不协调,主动参与活动的意愿低,爸妈该怎么办?
黄老师有话说
我曾经也是个不擅长运动及游戏的男孩。
案例分享二
为什么孩子爱打闹?为什么孩子精细动作做不好?
爸妈请注意
除了先天因素造成本体觉的调节、区辨能力不佳之外,不少孩子是后天刺激不足导致的。
爸妈一起来
促进本体觉发展的参考小游戏
黄老师有话说
现在常见的情况是照顾者让孩子参与、锻炼的机会太少,孩子该做的,家长都帮孩子做了。
小补充
爸妈们还要警惕什么?
小补充
何为挫折忍受度?
第2部分 运用能力
◆姿势篇◆
案例分享一
为什么孩子讲话不清楚,整张脸常是垮下来的?
第2部分运用能力
爸妈请注意
该如何加强脸部肌肉的锻炼?
案例分享二
为什么孩子排斥投球动作,还常驼背、站不直?
案例分享三
为什么孩子作业没写多久,就喊手酸、手腕累,手指还常受伤?
爸妈请注意
该如何加强上肢肌肉的锻炼?
特别收录
游戏模拟现场:训练手部力量的黏土游戏
案例分享四
为什么孩子总是像趴趴熊一样坐着,站着时好像没骨头一样?
案例分享五
为什么孩子会驼背、挺肚子,没办法从躺姿直接起身?
爸妈请注意
该如何加强核心肌群的锻炼?
案例分享六
为什么孩子不擅长站立,常重心不稳难以久坐?
案例分享七
为什么孩子站没站相,走路会内八字?
案例分享八
为什么孩子时常脚酸、脚痛,甚至都讨厌走路了?
爸妈请注意
该如何加强下肢肌力的锻炼?
案例分享九
为什么孩子不喜欢玩,且容易一失败就翻脸?这么难服侍,爸妈该怎么办?
黄老师有话说
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分享,爸妈在了解孩子的身心状况后,让家可以成为孩子充电、避风的港湾。
爸妈请注意
该如何改善全身肌肉低张的状况?爸妈请放心
肌肉低张的孩子,只要慢慢引导并给予耐心的锻炼,还是能够改变的!
◆感觉区辨篇◆
案例分享一
为什么孩子喜欢到处摸来摸去,玩玩具又太用力?
爸妈请注意
如何促进触觉区辨能力的提升?
爸妈一起来
促进触觉区辨能力的参考小游戏
案例分享二
为什么孩子时常跌倒,讨厌尝试新事物?
爸妈请注意
如何促进前庭-本体觉区辨能力的提升?
爸妈一起来
促进前庭觉区辨能力的参考小游戏
爸妈一起来
促进本体觉区辨能力的参考小游戏
黄老师有话说
你以为孩子发展迟缓或多动,但可能这只是感觉区辨不佳在作祟,影响他的生活及学习!
◆动作协调篇◆
案例分享一
为什么孩子像没看见前方的人或物似的,
总是直接冲撞过去?
黄老师有话说
克服家庭固有教养观念也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案例分享二
为什么孩子动作不太协调,面对新事物又懒得思考?
爸妈请注意
该如何促进孩子的动作协调能力的提升?
爸妈一起来
促进动作协调能力的参考小游戏
黄老师有话说
通过不断累积经验及接收足够的环境刺激,孩子才能够“随遇而安”!
小补充
“正常”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精彩页
案例分享一
五岁的凯凯,是个看起来很害羞的男孩,他第三次来治疗室的时候才敢坐在地垫上。第一次来的时候,凯凯站得离门口远远的,只是大哭;第二次倒是愿意接近门口了,但始终不愿意把脚踏入室内,所以我便坐在门口陪他玩简单的积木。前两周我们都是在门边待了一个小时,直到这次他才愿意进来治疗室瞧瞧了。
“带他去亲子馆或游乐园都是浪费钱,因为他什么都不敢玩,怎么鼓励、怎么陪伴都没用。”爸爸在闲聊中说了一句很无奈的话。
其实凯凯对于静态的游戏都很喜欢,平常最爱组合火车轨道、搭积木、玩涂鸦、看绘本之类的,但凯凯的爸妈觉得一个男孩这样的运动量有些不够,所以除了尽心尽力地在假日安排出游之外,平常晚饭后也会带他到小区或附近的公园玩一阵子,算是很用心的父母了。
“对于照顾孩子,照理说,我们做得不少,但凯凯怎么还是怕接触新环境呢?我们自己小时候也没有这样呀!”爸爸表示很疑惑。
评估后发现,凯凯不论是大动作还是精细动作都比同龄孩子发展迟缓些,这是因为他总是只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对新的事物和新的挑战一味地选择逃避,导致刺激量和练习度不足,这并不是脑部问题或基因疾病等。
临床观察三次及各种评估再加上爸妈的主诉后,我确定凯凯对前庭觉的刺激反应过度敏感,平衡感很差,走在稍微凸起的地面都可能会跌倒,所以他喜欢稳定的活动,不喜欢移动位置的活动,而环境当中有摇晃、旋转的情况时,他就会非常害怕、手心出汗、不停眨眼,情绪也会很激动,常常问:“会不会掉下来?”“会不会跌倒?”“这样很危险吧?”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大哭大叫,需要安抚很久。凯凯的妈妈说,他再小一点的时候,甚至连搭直梯或手扶梯都不敢,更别提荡秋千这类的活动了,会一直呼天抢地。
不仅如此,凯凯的情绪也阴晴不定,前一秒还像个天使,后一秒说翻脸就翻脸,在幼儿园让老师们伤透了脑筋。凯凯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尤其不愿意上音乐课,老师虽然很努力地进行个别教导,但有时仍会为了团体活动顺畅进行而先让他在一旁安静地做他想做的事。
妈妈还补充说凯凯总是看起来很累的样子,也常常喊累,走路走到一半就耍赖不走。我告诉凯凯爸妈,若是前庭觉调节不佳,就会造成肌肉张力偏低,所以他可能花了很多力气在适应环境,能量耗尽就容易疲惫又情绪不稳定。
治疗两个月后,爸爸告诉我,凯凯有天突然对他说:“我很喜欢黄老师,因为黄老师会等我。”我笑着点点头说:“这个世界需要有人懂他才行。我们多给他一点时间,他会越来越好的!”
经过评估发现,在凯凯的这些行为诱因中,前庭觉反应过度所占比例较高,凯凯是偏向前庭过度反应中常见的重力不安全感。
对重力的安全感是情绪和行为发展的基础,我们从出生开始,身体就不断地在和重力(地心引力)互动。成长的过程中也要花很多力气学习如何对抗、控制身体,像宝宝抬头、翻身、坐起来、站立、走路等,都是在重力作用下经历的一个个慢慢适应和发展的过程。
前庭神经会接受视觉、脊椎、小脑的信息,整合产生眼球动作,若过度敏感的话,就会很怕改变姿势,一点点高度都会害怕,并可能会有以下情况。.·对身体定位概念不佳
常会错估身体在空间中的位置,总是觉得自己快要掉下去了,快跌倒了,明明没有危险,却仍有危机意识,跟身体所处的确切位置无关,而是大脑接收到前庭传来错估信息。同时也会害怕搭乘直梯、荡秋千等,甚至会害怕需要把脚抬离地面的事情,喜欢脚踏实地,通常请他原地上下跳的时候,他的脚都还是在地上的。需要转换两个以上(含两个)事物时会感到害怕
如上下各种交通工具(包括公交车、地铁等)、上下楼梯及进出电梯、上下斜坡(像公园的小土丘、凹凸不平的地面、拱桥等)、转换不同材质会使其重心不稳的平面(如一般的路一沙坑或泥土地,地板一地上的软垫等)。容易抗拒头部及身体姿势的改变
会抗拒头部往上需要跳跃的动作或运动,如球类运动都需要跳跃,跳绳或游戏也常有向上的动作;头部往后像是需要后仰的动作,如爸妈帮忙洗头时、坐可以后仰的椅子觉得会摔下去。也会抗拒一些如体操或武术等会做倒立、翻滚、翻单杠、下腰等动作的运动,所以游乐场所中很多设施都会让这样的孩子感到恐惧而避开。P38-40
导语
黄彦钧著的《全新教养(这样读懂孩子行为)》从专业治疗师的角度,通过一个个临床案例,帮家长分析各类孩子异常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推理分析后,黄老师还根据不同状况的孩子设计了各种简单、有效的亲子互动小游戏,让爸妈们可以在玩乐中帮助孩子,无压力地促进孩子的各种感知发展。全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感觉调节,包括:触觉篇、前庭觉篇、本体觉篇;第二部分讲的是运用能力,包括:姿势篇、感觉区辨篇、动作协调篇。
序言
黄彦钧医师从大学毕业后,便投入到临床医学工作中
,从事小儿职能治疗,至今已有十余个年头。他主要以感
觉统合失调及过动、注意力缺损的小朋友为治疗对象,临
床经验相当丰富,治疗效果也颇受家长肯定。
黄医师以专业的角度、通俗的语言及丰富的案例分享
,完成了这本对家长们来说极具参考价值的书籍,解决了
他们一直担忧的孩子行为差异的困扰,我感到非常的欣慰

文中有许多别出心裁的小版块,像“爸妈一起来”传
授了一些游戏互动的小方法;“爸妈请注意”则列出了教
养过程中的“要”与“不要”;“黄老师有话说”提供了
过来人的现身说法,特别具有说服力。
我相信这本书能有效增进父母的亲职能力,故乐于为
其椎荐。
内容推荐
孩子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孩子遇事紧张、爱咬手、不合群怎么办?
孩子长时间看动画片,却不能流利表达看过的内容怎么办?
……
黄彦钧著的《全新教养(这样读懂孩子行为)》从专业治疗师的角度,通过一个个临床案例,帮家长分析孩子异常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黄老师还根据不同状况的孩子设计了各种简单、有效的亲子互动小游戏,让家长们可以在玩乐中帮助孩子,进行无压力的教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全新教养(这样读懂孩子行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彦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898958
开本 16开
页数 1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9-03-01
首版时间 2019-03-01
印刷时间 201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334
CIP核字 2018264190
中图分类号 G782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32
166
1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0: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