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别害怕当个流泪的大人
内容
内容推荐
每个人都有问题,但我们本身不是问题。
当你的生命中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急着去寻找答案,很多时候,问题比答案更重要。
真正能够给你理解的,在你的内在,你要往你的内在去挖掘。
《别害怕当个流泪的大人》一书中,心理咨询师高浩容通过48个充满寓意的心理分析案例,让我们看清自己的内在,找到自己的心结,开启我们了解、接受、改变自己的旅程。
作者简介
高浩容,斐陶斐荣誉学会成员,台湾哲学谘商学会监事。大学讲师、企业顾问、作家。现攻读大学教育学博士与哲学博士。在多家杂志与电子媒体任专栏作家。著有《心灵驯兽师》等逾二十部作品。
主要研究方向:“人为什么活着?”“哲学、心理学如何在心理咨询中整合?”
公众号:After之后
目录
第一章 唤回内心的孩子
1-1 楔子:找到你遗失的那块拼图
1-2 心态决定一切
1-3 你真的了解自己吗?
1-4 安慰“看不见的自己”
1-5 我没有心,但我想要有
1-6 唤回内心的孩子
1-7 对生活感到麻木怎么办?
1-8 对世界诚实,对自己诚实
第二章 为什么我总是觉得别人比我好?
2-1 楔子:走出“假性随和”的人生困境
2-2 具体化:如何通过身边的人了解自己
2-3 形象化:什么是“活出自己的样子”?
2-4 形式化:为什么我总是觉得别人比我好?
2-5 规则化:自我认同是生活意义的开始
2-6 细节化:我们是由人生的“每一刻”所构成
2-7 概念化:“我”到底是什么?
2-8 走进自己的生命
第三章 世界真的不公平吗?
3-1 楔子:分手后,我选择去整形
3-2 傲慢:你赢了,我们输了
3-3 嫉妒:当我感觉自己变得丑陋
3-4 愤怒:世界真的不公平吗?对又怎样,不对又怎样
3-5 懒惰:既然出身决定一切,我干吗还要努力
3-6 贪欲:我只看得见我没有的,却看不见我有的
3-7 性:如何安放最原始的激情
3-8 写一封遗书
第四章 从原谅到复原的旅行
4-1 楔子:我渴望被理解、被接纳、被尊重
4-2 正面:活出真实的自己……啥意思?
4-3 开放:外星人之间的友谊
4-4 倾向:差异之间不一定存在好坏,好坏之间不一定存在差异
4-5 接触:注意口语以外的信号,那里有故事
4-6 放松:诸法皆空,自由自在
4-7 和解:从原谅到复原的旅行
4-8 给世界一个机会
第五章 是谁,决定了我的快乐与哀愁?
5-1 楔子:人是孤岛,还是列岛?
5-2 澄清:学会提问
5-3 确认: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
5-4 发现:开启更多的可能
5-5 评价:相对来说,我喜欢你;总的来说,我讨厌你
5-6 选择:是谁,决定了我的快乐与哀愁?
5-7 履行:我们是自身行动的总和
5-8 开启一部家族史
第六章 像个孩子去写
6-1 楔子:写一部小说
6-2 舞台:像个史学家去写
6-3 挑战:像个批评家去写
6-4 变化:像个艺术家去写
6-5 缺憾:像个哲学家去写
6-6 四季:像个孩子去写
6-7 死亡:像个老人去写
6-8 不为什么而写
后记
序言
别害怕当个流泪的大人
“How does it feel to be a problem?”(
身为一个问题是什么感觉?)
这句提问来自美国社会学家杜波依斯( Du
Bois,1868—1963),他是一位黑人。
当时在美国,黑人在人们(通常是白人)眼中
不仅是少数,更是异数。就像他和他的群体本身的
存在,就是一个社会问题。杜波依斯的问题,同时
也是许多人的问题。许多被伤害的人、痛苦的人、
内疚的人、寻求精神慰藉与救赎的人,曾几何时他
们把自己看成一个问题,就像自己生来就是奴隶,
甚至将自己的出
生视为一种罪恶。
社会上有些人就在贩卖这种声音,告诉别人“
你是不好的” “你做的是错的”。
比如某些大人告诉孩子,几岁该结婚、该生孩
子,高考该选什么志愿,以后该做什么工作。不照
他的意思去做,就是错的,有问题的。
又比如一个地方的人,把自己城市的问题推给
“外地人”,所以解决这些人反倒成了解决问题的
方式。
有些人把别人视为问题,还说服那些人把自己
看成问题。正是面对这样的处境,我决心写这本书
,写给“把自己看成一个问题”的人。
通过对叙事治疗的哲学拆解,搭配需要你阅读
与省思的故事,帮助我们重新看待自己,认识自己

生命就像一场读故事、同时写故事的旅程。故
事有高潮起伏,有剧情发展,有苦乐悲喜。在这过
程中,我们仿佛陪伴自己重新活过。
当然,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靠写作这种
方式,难道只能靠自己吗?”我们自然不能只靠自
己,但无论我们靠谁,最后我们都得自己做个决定

不过,这并非意味着写作就全然是个人的、封
闭的。其实写作就是一种展开连结,不仅仅是达到
我与自己,还是达到我与他人、我与环境和谐的互
动方式。
记得有次在一个留美的家长群里,一个母亲谈
到,她是何时意识到孩子长大了。
这位母亲有两个孩子,都在位列美国常春藤盟
校的大学读书。
一年暑假,大儿子选择去非洲服务,那个国家
曾遭遇过埃博拉病毒的袭击,她很担心,致电给大
儿子,表达反对之意。
这时她身旁的小儿子听了,对她说:“妈妈,
你认为应该谁家的儿子去?”这位母亲听完之后,
她说自己从儿子身上学到两件事。第一件事,第一
次真切地去关心贫困国家的人民,了解这个世界。
第二件事,她当年拼命送孩子上好学校,是为
了让孩子以后过更好的生活,但她的大儿子比她走
得更远,想要打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然而,就像学习沟通,我们还是要有一些可以
依循的步骤与方法,好让我们更加懂得该如何与内
心对话。就像在正念中,还是要学如何冥想、呼吸
;在家庭治疗中,学习如何有效倾听等。
学习与使用方法,实现我们内心的自由与平安
,往往是一个必经历程。
当我们熟悉这样的历程,我们就可以“抛弃”
这本书上写的一切。
最后,这本书不是教你写作变现。而是通过哲
学视野下的叙事治疗理论,配合写作技巧,通过书
写,观照我们周遭发生的一切。重建我们对自己和
环境的认识,好让我们看见:
“确实每个人都有问题,但我们本身不是问题
。”我始终如此相信。
导语
《别害怕当个流泪的大人》是一本心理学通俗读物。作者高浩容用48个故事,写出人容易产生的48种心理困境,作者提出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把自己的心理困惑和问题写出来,把生命中的各种不确定、遗憾、失望、孤独感、无意义感书写下来,不是流于表面的记录,而是像把一团不成形的陶土捏成精致的茶壶。如此通过写作来达到心理疗愈的效果。本书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每一篇的开头都由一则故事引出,对故事的寓意进行挖掘分析后,再指出具体的建议和方法,引导读者一步步地直面黑暗、倾听光明、沟通与对话、创造与重生。
后记
此书付梓于2018年,夏。
同时我的人生故事,也走到了夏天。
真美啊!
2018年7月
于上海
精彩页
1-7 对生活感到麻木怎么办?
故事
小山住在北京,有个上海网友AA,他们约好要在暑假相见。
他们没有看过对方的长相,也没有听过对方的声音,一直靠文字在沟通。
小山白天在7-11打工,晚上在补习学校上课。他是个异常敏感的人,旁边有人吧唧嘴就无法吃饭,一定要静静地一个人吃。
外出时,他的招牌打扮就是戴着帽子和口罩,好像生怕自己的脸被任何人看见。去银行办事,经常引起保安的注意。
他很想见AA,因为AA某些方面跟他很像,喜欢低调,基本过着一个人的生活。
他们固定在午夜两点到三点互发微信,AA是个很守规律的人,最晚到三点半,就会提议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必须关机睡觉。
约定好的日期到了,两人相约在第三地见面,小山飞到了台北,要和AA见面。
那天刚好碰上台风,台北大停电,手机网络和Wi-Fi暂时不通。
约定的时间到了,小山想要跟AA联系,但他不知道AA在哪里。
奇妙的是,他并不着急。
心理
如何才能活得有意义
如1-5提到的,北大徐凯文教授将青年“对人生迷茫,不知道生活意义”的心理状态,称之为“空心病”。
就空心病的内涵来说,并不是新玩意儿。哲学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从消极角度看就是“人为什么空虚”,从积极角度来说则是“如何才能活得有意义”。
比如对苏格拉底来说,生命的意义是做一个有德的人。
对伊壁鸠鲁来说,生命是追求灵魂的平静。
到近代,对人生的迷茫与无意义探讨最多的、比较为人熟知的是存在主义思潮,存在主义思潮中又以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SorenKierkegaard)探讨最多,在《恐惧与战栗》《致死的疾病》等著作中,他和海德格尔、萨特遥相呼应,看见了人心灵上的痛苦,来自发自内心的空虚、寂寞、恐惧、不安等种种对自我存在的不确定。
当我们看自己,我们就像在看一个3D投影的影像,乍看认得清模样,仔细看又觉得好像透明,根本不存在。
庸庸碌碌一生,爱过、恨过、追求过、放弃过,但又有什么能够让我们感觉自己真的活过?
这时,“绝望感”就会产生,成为推动一个人走向黑暗深渊,甚至走上绝路的力量。 忧、畏、空等概念,对佛教文化认知很深的华人并不陌生,所谓“众生皆苦”,而我们正是众生,众生正是我们。
那么该怎么面对焦虑呢?
克尔凯郭尔提出要学会“放下自己”。因为焦虑是人的本性之一,我们想要推开焦虑,同时却又在焦虑中见证了自己的人性,所以,我们不可能离开焦虑。
但放下自己,不是放下一切,而是将自己敞开。
类似王家卫电影《一代宗师》中的概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进而,要想和自己相处,就要放下对“我”的执念,比如什么都要以我为优先,或者讲求我的感受大于任何人的感受,那么就离不开自己内在的焦虑。
P48-50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别害怕当个流泪的大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浩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97505
开本 32开
页数 3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6
出版时间 2019-01-01
首版时间 2019-01-01
印刷时间 201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400
CIP核字 2018250862
中图分类号 B84-49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2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9: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