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现代艺术150年
内容
编辑推荐

★要掌握现代艺术的游戏规则,你需要知道些什么?——由英国威尔·贡培兹所著、王烁和王同乐共同翻译的《现代艺术150年(一个未完成的故事)》一书涵括近百位艺术家及其代表作,梳理二十多个现代艺术流派的渊源流变,勾勒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这一百五十年来艺术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到了今天,一件看似五岁小孩也能捣鼓出来的东西,居然会是艺术史上的旷世之作?

★这是艺术吗?这必须是艺术!——马列维奇的黑色正方形,蒙德里安的彩色格子,杜尚的小便池……艺术不再必须与美有关,它更多地关乎理念。那些光怪陆离、五花八门的艺术流派,在揭开了其中的奥秘之后,实际上简单得惊人,但又绝妙乃至伟大。

★一位资深艺术评论人的“单口相声”,现代艺术也可以这样有趣生动——没有抽象的概念,没有拗口的术语,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讲述现代艺术的故事。

内容推荐

由英国威尔·贡培兹所著、王烁和王同乐共同翻译的《现代艺术150年(一个未完成的故事)》一书涵括近百位艺术家及其代表作,梳理二十多个现代艺术流派的渊源流变,勾勒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一位资深艺术评论人的“单口相声”,现代艺术也可以这样有趣生动。没有抽象的概念,没有拗口的术语,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讲述现代艺术的故事。

目录

序:多么陈旧啊,150年过去了(陈丹青)

001 前言

005 导论:你在看什么

013 第一章 泉,1917

027 第二章 前印象派:走向真实,1820-1870

051 第三章 印象派:现代生活的画家,1870-1890

075 第四章 后印象派:拓展领域,1880-1906

107 第五章 塞尚: 吾人之父,1839-1906

123 第六章 原始主义,1880-1930 / 野兽派,1905-1910:原始的呐喊

155 第七章 立体主义:另一种视角,1907-1914

177 第八章 未来主义:快进,1909-1919

193 第九章 康定斯基/ 俄耳甫斯主义/ 青骑士:音乐之声,1910-1914

211 第十章 至上主义/ 构成主义:俄国人,1915-1925

237 第十一章 新造型主义:网格,1917-1931

253 第十二章 包豪斯:校园重聚,1919-1933

277 第十三章 达达主义:混乱的秩序,1916-1923

297 第十四章 超现实主义:以梦为生,1924-1945

329 第十五章 抽象表现主义:宏大的姿态,1943-1970

357 第十六章 波普艺术:零售疗法,1956-1970

389 第十七章 观念主义/ 激流派/ 贫穷艺术/ 行为艺术:心灵游戏,1952 年至今

415 第十八章 极简主义:无题, 1960-1975

435 第十九章 后现代主义:假身份,1970-1989

453 第二十章 今日艺术:名利场,1988-2008 至今

489 艺术评收藏地

501 致谢

505 译名表

试读章节

导论:你在看什么

1972年,伦敦泰特美术馆购入了由美国极简艺术家卡尔·安德烈创作的雕塑《等价物8》。这件作品创作于1966年,由120块耐火砖组成,按照艺术家的指示,这些砖组合成一个长方形,共两层。当1970年代中期泰特美术馆展出这件作品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那些砖没什么特别的,谁都可以用几便士一块的价格买下来。而泰特美术馆在它们身上花了两千多欧元。英国的媒体全都崩溃了。报纸们尖叫着:“把我们国家的钱浪费在一堆砖上!”甚至《伯灵顿杂志》—一本高雅的艺术期刊—也质问:“泰特疯了吗?”媒体想知道,泰特为什么将宝贵的公共资金挥霍在一些“任何一个泥瓦匠都可能想到的东西”上?大约三十年后,泰特美术馆又一次用英国纳税人的钱去买了一件不同寻常的艺术品。这回,他们选择买入一队人。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他们买的不是人本身,这在当下可是违法的,他们买的是那个队列。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张纸,斯洛伐克艺术家罗曼·欧达科在上面写有关于一次行为艺术的指示,包括雇一些演员排成一个队列。在这张纸上,他详述道,演员们在一扇锁着或被挡住的门口外形成一支有秩序的队列。一旦就位,或者以艺术的术语说,被“安置”好后,所有人都面对着门的方向,创造出一种耐心期盼的氛围。整个作品的理念是,这些人的样子会激起过路者的好奇心,吸引他们,使他们要么加入排队的行列(在我的经验里,他们通常都会这么做),要么从队列旁好奇地皱着眉头走过,心里疑惑自己可能错过了什么。这是个有趣的主意,但算得上是艺术吗?如果一个泥瓦匠都能想得出卡尔·安德烈的《等价物8》,那欧达科玩笑式的队列就得算是蠢蛋搞怪秀里更加荒唐的一幕了。媒体铁定要发飙了。

然而,连一声嘟囔都没有:没有批评,没有义愤,甚至那些通俗小报的诙谐的从业人员都没有写出一系列嘲讽的标题—什么都没有。这次收购所得到的唯一报道,是那些艺术气息更加浓重的高端报纸里的赞许话语。这三十年里发生了什么?什么变了?现当代艺术为何从一种被普遍认为是冷笑话的东西变成了令全世界尊崇和敬畏的对象?

……

曾经清贫的艺术家现在变成了百万富翁,通晓电影明星所拥有的一切伎俩:名流朋友、私人飞机,再加上一个贪得无厌的媒体,热衷于报导他们每一个光彩四射的举动。对于这些精于媒体运作之道的新生代艺术家,20世纪末期蓬勃发展起来的时尚杂志也乐于帮助他们建立公众形象,作为回报,这些杂志可以发表他们众多私人聚会的照片。充满创造力的多姿多彩的人物站在他们多姿多彩的艺术品旁,这样的图像被悬挂于光艳照人、富贵云集的设计师空间里,无疑是一场视觉盛宴,得以让如饥似渴的杂志读者的窥探欲得到满足(泰特美术馆甚至雇了《VOGUE》的出版商来制作自己的会员杂志)。

这些出版物再加上报纸的彩色副刊,为崭新、时尚、国际化的艺术和艺术家造就了一批崭新、时尚、国际化的观众。这是一群年轻人,对于前一代人所敬重的那些暗暗的老旧绘画已不感兴趣。是的,当下美术馆那日益庞大的参观者队伍,需要的是一种能为他们的时代发声的艺术,一种新鲜、有活力、令人兴奋的艺术,一种关于现时、现地的艺术,这种艺术如同他们一样,富有魅力,新式时髦,有一点“摇滚”:响亮、叛逆、有趣、酷。

这些新观众所面临的问题,也正是我们所有人面对一件新艺术品时所面临的问题,那就是理解。这与你是否是一位功成名就的艺术经纪人、一位重要的学者或策展人无关。在面对一件刚从艺术家工作室里新鲜出炉的绘画或雕塑时,任何人都会发现自己有点迷茫。即使是尼古拉斯·塞罗塔爵士,这位举世敬仰的英国泰特美术馆帝国的掌门人,也会不时发现自己处于困惑中。有一次,他告诉我,当他进入艺术家的工作室,第一次见到某件新作品时,他会有点“害怕”。“我常常不知道该怎么想,”他说,“这让我觉得非常可怕。”这是一个被公认为现当代艺术界世界级权威的人的坦白。那我们这些剩下的人可怎么办啊?(P005-010)

序言

前言

关于现代时期的艺术史,已经有很多杰出的著作,从贡布里希经典的《艺术的故事》到罗伯特·休斯情绪激昂而富有启发性的《新艺术的震撼》。我写作此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和这些精深的大部头著作相抗衡——我也没这个能力——而是提供一些不同的东西:一本个人化的、充满趣闻的、有信息量的书,按时间顺序,讲述从印象派至今的现代艺术故事。(当然,囿于篇幅和叙述节奏的限制,不可能每一次艺术运动中的每一位艺术家都能提到。)

我的目标是写一本内容翔实而生动的书,它并非一本学术著作。书中不会有脚注或长长的引用列表,有时我还会张开幻想的翅膀,比如,想象一次印象派艺术家在咖啡馆里的相见,或毕加索举办宴会的一幕。这些小插曲均有前人的记录作为基础(印象派艺术家们的确在某一特定的咖啡馆见面,毕加索确实举办过一次宴会)。但谈话中的一些次要细节是虚构的。

写作此书的灵感来自2009年我在爱丁堡边缘艺术节上表演的独角戏。我曾给《卫报》写过一篇文章,探讨如何将单口相声的技巧用于讲解现代艺术,以达到引人入胜而不是令人迷茫的目的。为验证这一理论,我参加了一个单口相声的课程,然后带着名为《双重艺术史》的表演节目去了爱丁堡边缘艺术节。表演似乎成功了:观众笑了,参与了,而且从他们在最后的“测验”环节的表现来看,他们也确实学到了不少关于现代艺术史的东西。

不过,我不打算再来一次单口相声了。面对现代艺术这个话题,我要做一名记者和主持人。伟大的作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将自己的非虚构写作比喻成服务业,在这个行业里,一个智商还不错的人拥有充足的时间,可以代替其他人去探索某些事情,好使其他人去做别的更值得做的事。我希望,在某种程度上,我也能为读者提供这样的服务。

过去十年,我在光怪陆离而令人神魂颠倒的现代艺术界工作,获得了丰富的经验,也享受到了这些经验带给我的回馈。我当了七年泰特美术馆的总监,在此期间参观了世界各地伟大的博物馆,还观赏了那些无法在旅游团参观行程上找到的、鲜为人知的艺术品。我去过艺术家的住地,细细品味过富人的私家收藏,参观过艺术品保护工作室,也参与过上百万美元的现代艺术品拍卖。我完全沉浸于现代艺术中。刚开始时,我一无所知,现在,我略知一二。要学的还很多,但我希望自己已吸收和传播的那些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你对现代艺术的欣赏能力和认知水平。我发现,现代艺术是生活最大的乐趣之一。

后记

致谢

若没有妻子凯特的无私支持,我不可能写完这本书。当我窝在安静屋子里,敲击着键盘,度过一个个周末、假日、清晨和深夜时,她负责照顾我和四个孩子。作为丈夫,我并不体贴,作为父亲,我更是经常缺席,但她从不抱怨,对我的痴迷也从不怨恨。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对我的写作总会提出些精准而充满见地的批评。本书中如果有些段落让你叫好,那都可以归功于她的智慧,如果有些地方并不尽如人意,那完全是因为我愚蠢到竞忽视了她的建议。

我还要感谢我在BBC的同事,他们宽容我一而再、再而三地缺席,如此大度的脾气,已远远超出我应得的范畴。我要特别感谢伯纳黛特·基特里克和希拉里·奥尼尔,两人在他们原本已承担的义务之外又帮我分担了许多工作。

若不是尼古拉斯·塞罗塔爵士给了我在泰特美术馆在他手下工作的机会,这本书永远也不会诞生。在泰晤士河畔安扎的这七年里,我学到了很多,尼克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一个好上司、一个出色的策展人,我对他一直深怀谢意。

对于帮助我完成爱丁堡边缘艺术节上的节目《双重艺术史》的里奇·弗林瑟姆、克里斯·海德、查理·伍德以及许多其他朋友,我也抱有同样的感谢,这个节目是《你在看什么》一书的源头。而这个节目能转变成一本书,则是企鹅出版社的团队的功劳,正是他们鼓励我将一个小时的轻松嬉闹扩展成一部充实的现代艺术史。

这不是一项轻松的任务,若没有企鹅出版社的编辑本·布鲁斯,我根本无法完成。他既努力说服我,也勇于纠正自己的错误,既倾听我的意见,也会给我提建议。没有比他更专注、更好相处的合作伙伴了。还有一些极有才华的企鹅出版社的成员为这本书的出版提供了帮助。特别要提到的有汤姆·威尔顿,从项目一开始他就给予了支持,还有维尼夏·巴特菲尔德、安妮’李、基思·泰勒、埃莉·史密斯、卡特里奥娜·希勒顿、理查德。布雷弗里、克莱尔·梅森、莉莎·西蒙德、卡罗琳·克雷格、马特·克拉彻、夏洛特·汉弗莱、马莉莎·陈、艾米·奥伦格、乔·皮克林和盖斯-易卜森。我还要感谢为全书提供精彩漫画的巴勃罗·埃尔格拉。

在写作过程中,我曾从许多伟大的思想中汲取养分。恩斯特。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罗伯特·休斯的《新艺术的震撼》和加尔文‘汤普金的《杜尚》都被我翻烂了。还有泰特美术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蓬皮杜以及其他美术馆的众多展览画册。特别要感谢阿希姆·博哈特一休谟、安·杜马斯、马修·盖尔、格雷戈尔·缪尔、凯瑟琳·伍德和西蒙·威尔森,这些学识渊博的艺术史学者在百忙之中抽空阅读了部分章节,并慷慨与我分享他们的专业见解。此外,我十分庆幸自己能有埃里克及波比·安德森这样的岳父母,他们以各种方式支持了我,还阅读了我的手稿,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

最后,感谢我的孩子们——爸爸回来了!

书评(媒体评论)

现代艺术史的专家里,可没有几个人会提到碧昂斯、大卫·福斯特·华莱士和苏珊大妈,还把性情乖僻的塞尚形容为巴黎先锋艺术家中的“铁手卢克”……(这本书)卸下所有卖弄学识、装腔作势的姿态,代之以大量风趣幽默的内容……将德拉克洛瓦到达米恩·赫斯特的这一段艺术趣史娓娓道来。——英国《电讯报》

贡培兹写的可并不是什么简单事儿,可他却下笔轻松,丝毫不为难读者……他不费力地,就把1860年代至今的艺术史聊了个遍,让读者倍感亲切的同时,还真学到了不少东西。——英国《星期日独立报》

威尔·贡培兹仿佛生来就是传播知识的好手,他在字里行间表达了自己对艺术的满腔热爱,才思横溢,饱含激情。——尼古拉斯·塞罗塔爵士(英国泰特美术馆馆长)

这本书的水准刚刚令我够得着而看得懂:贡培兹证实了我自以为早就懂得的艺术家(果然如此),也教会我如何解读难以弄懂的另一群人物(原来如此)。倘若在美术馆再度遭遇他们,我会心想:哈,老兄,现在我明白了你的花招。——陈丹青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现代艺术150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威尔·贡培兹
译者 王烁//王同乐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586646
开本 32开
页数 5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8
出版时间 2017-03-01
首版时间 2017-03
印刷时间 2017-03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图书小类
重量 568
CIP核字 2016196146
中图分类号 J110.99-49
丛书名
印张 17.6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03
131
3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4: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