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曾大林著的《建筑企业下游服务化财务绩效的提升机理研究--基于知识开发和知识利用的视角/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前沿丛书》以知识利用和知识开发为研究视角,以建筑企业下游服务化为研究对象,以建筑企业下游服务化财务绩效提升机理为研究核心,系统介绍了提升条件、提升路径和提升策略等内容,并进行了深入剖析。 本书结构逻辑关系强,思路清晰,内容深入,成果实用。适合建筑行业研究人员、企业管理者阅读,也可供政府、建筑企业、行业协会等部门工作人员及广大高校师生参考。 本书是山东建筑大学博士基金(XNBS1503)资助成果。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与意义 1.2.1 问题提出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视角、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视角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服务化影响财务绩效研究综述 2.1.1 服务化的内涵分析 2.1.2 服务化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2.1.3 服务化影响财务绩效研究现状总结 2.2 知识开发和知识利用影响财务绩效研究综述 2.2.1 知识开发和知识利用的内涵分析 2.2.2 知识开发和知识利用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2.2.3 知识开发和知识利用影响财务绩效研究现状总结 2.3 建筑企业下游服务化财务绩效提升研究综述 2.3.1 建筑企业财务绩效研究 2.3.2 建筑企业下游服务化财务绩效的提升前提研究 2.3.3 建筑企业下游服务化财务绩效的提升路径研究 2.3.4 建筑企业下游服务化财务绩效的提升策略研究 2.4 文献评述与研究方向 2.4.1 现有研究成果的评述 2.4.2 本书研究的主要方向 2.5 小结 第3章 下游服务化财务绩效提升机理的基础理论 3.1 建筑企业下游服务化的内涵解析 3.1.1 基于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下游服务化概念分析 3.1.2 建筑企业下游服务化的表象分析与深层剖析 3.1.3 知识开发和知识利用视角与下游服务化研究 3.2 建筑企业下游服务化的主要特征 3.2.1 建筑企业下游服务化的动力因素 3.2.2 建筑企业下游服务化的服务范围 3.2.3 建筑企业下游服务化的主要矛盾 3.3 下游服务化财务绩效提升机理的分析框架 3.3.1 下游服务化财务绩效提升机理的分析模式 3.3.2 下游服务化财务绩效提升前提的分析框架 3.3.3 下游服务化财务绩效提升路径的分析框架 3.3.4 下游服务化财务绩效提升策略的分析框架 3.3.5 分析框架总结 3.4 小结 第4章 下游服务化财务绩效的提升前提研究 4.1 模型建立 4.1.1 模型假设 4.1.2 模型设计 4.1.3 基准模型 4.2 传统模式分析 4.2.1 传统模式下代理人最优策略 4.2.2 传统模式下的期望付款总额 4.2.3 传统模式总结分析 4.3 下游服务化模式分析 4.3.1 下游服务化模式下代理人最优策略 4.3.2 下游服务化模式下的期望付款总额 4.3.3 下游服务化模式总结分析 4.4 两种模式的对比分析 4.5 下游服务化财务绩效的提升前提分析 4.6 小结 第5章 下游服务化财务绩效的提升路径研究 5.1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5.1.1 研究假设 5.1.2 模型构建 5.2 问卷设计与预测试 5.2.1 问卷设计与测量 5.2.2 预测试量表确定 5.2.3 预测试样本分析 5.3 正式调查数据分析 5.3.1 样本数据的收集 5.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3 验证性因子分析 5.4 模型假设检验分析 5.4.1 相关性分析 5.4.2 中介效应分析 5.4.3 调节效应分析 5.4.4 假设检验总结 5.5 下游服务化财务绩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5.6 小结 第6章 下游服务化财务绩效的提升策略研究 6.1 系统动力学建模准备 6.1.1 系统动力学及软件选择 6.1.2 系统动力学建模的步骤 6.1.3 系统动力学建模的范围 6.2 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6.2.1 因果关系分析 6.2.2 模型栈一流图 6.2.3 模型变量函数关系 6.3 模型参数估计与检验 6.3.1 检验方法选取 6.3.2 参数设置与模型检验 6.3.3 响应曲面分析 6.4 情景模拟与仿真研究 6.4.1 下游服务化程度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仿真 6.4.2 知识开发和知识利用策略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仿真 6.4.3 关键影响因素将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仿真 6.5 下游服务化财务绩效的提升策略分析 6.6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启示 7.1 研究结论 7.2 管理启示 7.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附录A 建筑企业下游服务化对企业绩效影响的调查问卷(预测试) 附录B 预测试问卷的处理过程(N=109) 附录C 建筑企业下游服务化对企业绩效影响的调查问卷(正式测试) 附录D 系统动力学模型变量中文名称一览表 附录E 系统动力学模型变量的函数关系方程式 附录F CCD和3k设计中其他主要变量值 附录G CCD50次正交实验设计及系统模拟运行结果 附录H CCD实验数据的统计与评估 附录I 3k全因素分析 附录J 系统动力学模型基模参数取值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