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宋代寺院碑文书写研究
内容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宋代寺院碑文概述
第一节 寺院碑文的历史演进
第二节 宋代寺院碑文的文类
第三节 宋代寺院碑文的作者
第二章 宋代寺院碑文的文献价值
第一节 宋代寺院碑文的史学意义
第二节 对僧史僧传的补充与垂示
第三节 对人间佛学话语的承载与传播
第三章 碑文凝聚的僧侣佛学期待
第一节 对佛教精神的阐扬与坚守
第二节 对佛陀境界的追求与修为
第三节 对高僧大德的缅怀与礼赞
第四节 普度众生的慈悲情怀
第五节 苦心经营的淑世思想
第四章 碑文敞开的文人佛学诉求
第一节 山水之旅的寺院发现
第二节 诉诸碑文的佛学省思
第三节 儒学视野的儒释之辨
第四节 撰文勒石的教化之念
第五章 碑文蕴含的民间佛教信仰
第一节 抄经立幢荐福先人
第二节 造塔塑像庇佑至亲
第三节 崇奉观音有求必应
第四节 尊信弥陀栖神净土
第六章 宋代寺院碑文的价值观构建及意义
第一节 碑文之于寺院的佛教价值
第二节 碑文之于文人的自省意识
第三节 碑文之于民间道德信念的引领与塑造
第四节 碑文之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与启示
附录 基于《全宋文》的宋代寺院碑文统计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赵德坤、陈传芝著的《宋代寺院碑文书写研究》梳理了宋前寺院碑文的历史演进情况,指出其书写趋势为从官方到民间,从庄严到世俗的转进,这一论述为宋代寺院碑文研究奠定了基础。对碑文文类做出了较为准确的定义(当然仍有可商之处),为文献材料的收集制定了标准,因此其统计数据大体可信。辨析了碑文作者的身份,在文人、僧人之外,特别是发现了一些平民作者。德坤指出:“这一庞大作者群的出现,改变了寺院碑文作者的传统格局,它意味着佛教文化的普及程度超过往代,已然渗透到广袤民间的各个角落。”这一发现颇有意义,恢复了宋代寺院碑文书写多姿多彩的原生态。碑文作者身份的确立,是本书的一大关键。其后第三章“僧侣佛学期待”,第四章“文人佛学诉求”,第五章“民间佛教信仰”皆由不同身份的作者书写推衍开去,其论述形成较为严密的逻辑链条。
内容推荐
赵德坤、陈传芝著的《宋代寺院碑文书写研究》通过对宋代寺院碑文系统深入的研究,认为宋代多维度的佛教信仰,在丰富多彩的寺院碑文书写中,得以确立和呈现。对于佛教的现实价值,虽然官方、民间和寺院的立场、认识不同,但彼此之间并不存在对立和冲突,而是互相补充与呼应,最终通过文人、僧侣和平民的碑文书写,建构了宋代佛学文化的基本思想面向:人生福祉、心灵自由与社会和谐。这一结论,无疑对当下整合各方力量、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宋代寺院碑文书写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德坤//陈传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327190
开本 16开
页数 3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7
出版时间 2018-12-01
首版时间 2018-12-01
印刷时间 201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578
CIP核字 2018140681
中图分类号 K877.424
丛书名
印张 2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2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