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互文与魔镜 |
| 内容 | 作者简介 陈培浩,男,1980年出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现为韩山师范学院副教授,诗歌创研中心主任,新诗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学院签约作家,广东省作协签约评论家。入选“2015年广东特支人才计划·青年文化英才”,2015年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已在《文学评论》《当代作家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理论与批评》《人民日报》等发表论文几十余篇,并多次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或参与省部级研究项目多项。已出版《迷舟摆渡——陈培浩诗歌评论集》《阮章竞评传》等著作。曾获《当代作家评论》年度优秀论文奖、首届广东青年文学奖文学评论奖等奖项。 目录 地火奔突批评问道——序“地火文学批评丛书”吴义勤 自序:从互文到魔镜 第一辑 影与文 奥德修斯变形记:“旅行”影像的文化症候 面子、麻将和知识分子被收缴的骨头:斜目而看《蒋公的面子》 拯救与自由:四部电影的生命自救:以李安、基耶斯洛夫斯基、史蒂芬·戴德利、李玉为例 生命是不能咀嚼的“红”:基耶斯洛夫斯基和他的《红》 革命与身份的纠缠:《色·戒》观影笔记 卧虎藏龙总是心:《卧虎藏龙》观影笔记 第二辑 思与文 现代主义终结了吗:由昆德拉的洞见和限度说起 特蕾莎之梦和诗化的小说 “新城市文学”的想象与实践 文学、城市和精神想象力 让世界读懂中国灵魂 作为方法和价值的文学中国 情义呼唤与当代文学的意义焦虑 荒诞话语的当代传承 “不忠的女人”:作为一道文化符咒 余华和辛格掰手腕 第三辑 人与文 小说如何“重返时间的河流”:心灵史和小说史视野下的《望春风》 叙事革新与文化反讽:谁是王小波 民间性与人民性的辩证:评杨克诗歌,兼谈一种介入式现代主义 谁的心灵似星辰邈远:读艾云散文 当我们谈论战争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读熊育群《己卯年雨雪》 文学之同情:魏微小说的命运、尊严和同情 从荒诞书写到灵魂叙事:读王威廉小说 女性主义哲理小说的新可能:林渊液短篇小说阅读札记 故乡叙事的新创和异乡人的小说美学:谈陈纸的小说探索 从青春自伤到历史自救:谈李晁小说,兼及“80后”作家青年想象的蜕变 内容推荐 陈培浩著的《互文与魔镜》是一本批评论集。作家将近几年关于当代文学、影视作品的批评文章以主题分类结集,并以“互文性”作为统摄全书的方法论和主线 。第一辑“影与文”收录了作者电影、戏剧方面的评论;第二辑“思与文”是作者关于诸多文学问题的随笔;第三辑“人与文”主要收集关于王小波、毕飞宇等作家个论。作者力图揭示时代的症候,成为同时代的“魔镜”。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互文与魔镜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陈培浩 |
| 译者 | |
| 编者 | 吴义勤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815358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01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70 |
| 出版时间 | 2018-10-01 |
| 首版时间 | 2018-10-01 |
| 印刷时间 | 2018-10-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94 |
| CIP核字 | 2018171055 |
| 中图分类号 | I206.7-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0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29 |
| 宽 | 148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