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近代德语文学中的政治和宗教片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术文库 |
| 内容 | 内容推荐 谷裕著的《近代德语文学中的政治和宗教片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术文库》围绕“德语文学与基督教文化”,从不同方面,分析解读基督教思想和行为方式在文学中的表现,它们包括基督教信仰、虔敬方式、道德规范、《圣经》母题、宗教和政治话语等。这项工作的目的有二:其一,揭示文本深层的基督教文化元素,为理解德语乃至西方文学提供一个必要的视角;其二,通过文本分析和阐释,指出在以启蒙为开端的现代世俗化以后,基督教文化如何隐性地转移到非神学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并隐性地表现于文本,规定文本的深层结构。 作者简介 谷裕,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语言文学专业,1991—1997年就读于德国波鸿大学,攻读现当代德语文学、中古德语文学、天主教神学,获博士学位,1998年起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任教,2005—2006年为德国洪堡学者,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事德语国家文学史、德国思想文化史、德语文学与基督教文化、歌德《浮士德》研究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已出版《现代市民史诗:十九世纪德语小说研究》《隐匿的神学:启蒙前后的德语文学》《德语修养小说研究》等学术专著,《一个热爱艺术的修士的内心倾诉》《耶稣会简史》《面向终末的美德:罗马书讲疏》《此世的君王:约翰启示录解经及政治神学论文》等学术译著,另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译文。 目录 序 引言 近代德语文学的开端与基督宗教 世俗化及宗教与文学的转换 两种特殊新教文化与德语文学 启蒙修养与新宗教意识 “修养宗教”:“修养”及相关问题 “艺术宗教”:瓦肯罗德的《倾诉》与宗教审美经验 伊默曼的《蒙豪森》与“新宗教”构想 市民生活与文学 君主教育与文学的公共性:沃尔弗拉姆的《帕西法尔》 世事百态与类型形象:《痴儿西木传》 《安通·莱瑟》与文学的内在性问题 从市民家庭到公共生活:《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 政治和宗教危机中的文学 诺瓦利斯诗化的政治与宗教 思想史语境中的德语修养小说:创作与诗学 歌德《浮士德》终场解释与政治守成 凯勒的《绿衣亨利》与新教伦理 冯塔纳小说的政治话语与宗教取向 走向德意志帝国 19世纪德语文学经典的确立 政治天主教主义与天主教文学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近代德语文学中的政治和宗教片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术文库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谷裕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9136524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63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17 |
| 出版时间 | 2018-12-01 |
| 首版时间 | 2018-12-01 |
| 印刷时间 | 2018-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24 |
| CIP核字 | 2018093456 |
| 中图分类号 | I106 |
| 丛书名 | |
| 印张 | 8.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15 |
| 宽 | 148 |
| 高 | 12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