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巴金的一个世纪
内容
编辑推荐

巴金的一生穿越了整个二十世纪,他用他的生命见证了一个世纪的沧桑苦难。

本书为庆贺把金百岁华诞而编写,以著述者踏破铁鞋广泛搜集的丰富史料为依据,再经过深入的理性分析和深入研究,扼要精细而又生动具体地反映了巴金一百年的不倦的探索和追求。当然,作为作家,巴金的一切努力和奋斗,最终都体现在他的作品里。

阅读本书,从第一页第一行细细往后看,巴金的人生足迹清晰可见。我们可以知道:仁爱善良的种子,最早是怎样由宽厚的母亲和朴实的“下人”们播进幼年巴金的心田的;人间还有丑恶、还有凶残、还有贵贱,是怎样被少年巴金发现的,他又怎样在心中思考所见所闻;渐渐步入青年的巴金赶上了五四的时代,他是如何贪婪地吸收几乎各种他认为是先进的思想的;到了法国,卢梭成了巴金的偶像;在此前后,高德曼、妃格念尔等献身理想的女性被巴金视为“精神上的母亲”;克鲁泡特金、巴枯宁让青年巴金觉得热血沸腾,巴金通读了能够到手的他们二位的全部著作,并大量翻译他们的作品;……

内容推荐

《巴金的一个世纪》是文图并茂的书,还是一本十六开厚厚的大书,形同汉砖捧在手里沉甸甸的。

《巴金的一个世纪》之显著特色首先见于篇幅的浩繁,内容的丰富,资料的齐全,文图相间计637页,近百万字,实为研究巴金的较为完备的一本专著。再说它既不同于记述作家生活与写作的一般传记,又异于结合时代背景侧重作品内容而展现作家人格的作家评传。而是一册按年、月、日排序,联系环境、生活、学习、创作,以及社会活动等等浑然一体的年谱型的大书。三是自作家出生之年始,迄于百岁之日止,列述了整个世纪作家的一切,要而不繁,又概其全,算得时下记述巴金的特色另具的新作。

目录

一九○四年 出生

一九○五年 二岁

一九○六年 三岁

一九○七年 四岁

一九○八年 五岁

一九○九年 六岁

一九一○年 七岁

一九一一年 八岁

一九一二年 九岁

一九一三年 十岁

一九一四年 十一岁

一九一五年 十二岁

一九一六年 十三岁

一九一七年 十四岁

一九一八年 十五岁

一九一九年 十六岁

一九二○年 十七岁

一九二一年 十八岁

一九二二年 十九岁

一九二三年 二十岁

一九二四年 二十一岁

一九二五年 二十二岁

一九二六年 二十三岁

一九二七年 二十四岁

一九二八年 二十五岁

一九二九年 二十六岁

一九三○年 二十七岁

一九三一年 二十八岁

一九三二年 二十九岁

一九三三年 三十岁

一九三四年 三十一岁

一九三五年 三十二岁

一九三六年 三十三岁

一九三七年 三十四岁

一九三八年 三十五岁

一九三九岁 三十六岁

一九四○年 三十七岁

一九四一年 三十八岁

一九四二年 三十九岁

一九四三年 四十岁

一九四四年 四十一岁

一九四五年 四十二岁

一九四六年 四十三岁

一九四七年 四十四岁

一九四八年 四十五岁

一九四九年 四十六岁

一九五○年 四十七岁

一九五一年 四十八岁

一九五二年 四十九岁

一九五三年 五十岁

一九五四年 五十一岁

一九五五年 五十二岁

一九五六年 五十三岁

一九五七年 五十四岁

一九五八年 五十五岁

一九五九年 五十六岁

一九六○年 五十七岁

一九六一年 五十八岁

一九六二年 五十九岁

一九六三年 六十岁

一九六四年 六十一岁

一九六五年 六十二岁

一九六六年 六十三岁

一九六七年 六十四岁

一九六八年 六十五岁

一九六九年 六十六岁

一九七○年 六十七岁

一九七一年 六十八岁

一九七二年 六十九岁

一九七三年 七十岁

一九七四年 七十一岁

一九七五年 七十二岁

一九七六年 七十三岁

一九七七年 七十四岁

一九七八年 七十五岁

一九七九年 七十六岁

一九八○年 七十七岁

一九八一年 七十八岁

一九八二年 七十九岁

一九八三年 八十岁

一九八四年 八十一岁

一九八五年 八十二岁

一九八六年 八十三岁

一九八七年 八十四岁

一九八八年 八十五岁

一九八九年 八十六岁

一九九○年 八十七岁

一九九一年 八十八岁

一九九二年 八十九岁

一九九三年 九十岁

一九九四年 九十一岁

一九九五年 九十二岁

一九九六年 九十三岁

一九九七年 九十四岁

一九九八年 九十五岁

一九九九年 九十六岁

二○○○年 九十七岁

二○○一年 九十八岁

二○○二年 九十九岁

二○○三年 一百岁

巴金的“笑声”和“眼泪”(代后记)

试读章节

生活平和,没有眼泪,没有悲哀,没有愤怒。

但却看见了死的挣扎,看见了《烈女传》,并产生了疑惑。

    六岁

在广元,巴金有了一片新天地。

衙门很大,迎面是一大块空地,两旁是监牢。还有大堂、二堂、三堂、四堂、草地、桑林,大概有六七进。

全家住在三堂,他和母亲同睡。不久,母亲生了一个女儿,他有了妹妹。妹妹叫李琼如,小名广塵,按排行称九妹。

书房在二堂,窗外有花园。白天在书房读书,先生姓刘,是个温和的中年人,面目和善,会绘地图和画铅笔画。学生就是巴金和他的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他人小,坐着不方便,就跪在凳子上认方块字,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刘先生从来不骂学生,巴金书背不出来,老师就让他慢慢地重读,愿意什么时候放学,就什么时候出去,由老书童贾福带着到母亲房里吃糖、玩耍。他喜欢书房,里面充满阳光,看哥哥姐姐认真读书的样子,看先生温和的笑脸、看贾福和气的笑脸,很高兴。他喜欢读书,因为他喜欢老师。

晚上,母亲给孩子们一人一本用白纸订成的小本子,上面有她用娟秀的小字抄写的词,是从《白香词谱》中依次抄下来的。灯下,他和三哥李尧林靠着母亲站着。听母亲用温柔的声音朗读和讲解词的内容。这成了巴金幼年时代惟一的、美妙的音乐。

最让巴金着迷的是四堂后面的草地和桑林。在丫头香儿的带领下,他和三哥可以尽情地在草地上嬉戏,在两排桑林之间的宽宽的过道上奔跑,或者一个人静静地躺在高高的干草堆上晒太阳,眯着眼睛,看群鸡嬉戏。他们快乐地在桑林中拾桑葚、吃桑葚,弄得满手、满嘴红红的,互相对望着,哈哈大笑;母鸡下蛋后的“咯咯”声,又吸引他们争先恐后地去找鸡蛋。巴金没有他们跑得快,但是,他也能找到鸡蛋,因为他知道鸡喜欢在哪儿下蛋。

说起鸡,小巴金对它们充满了感情。三堂后面有几只鸡笼,养了二十几只鸡。这些小生物,成了他的“伴侣”和“军队”。他给每只鸡都取了名字,每天清晨,他到三堂后面去,把鸡依次放出来,一边放,一边“点名”,然后给它们“开饭”;每天傍晚,他把鸡赶进笼子,照例也要“点名”。如果少了一只,他就四处寻找,直到找到了,才安心地笑着回屋。他会关照它们“好好地去耍”,关照“大花鸡”生蛋后“不要叫,再叫给别人听见了,会把鸡蛋给你拿走的”,或者鼓励被啄后逃开的小凤头鸡“不要跑呀,你怕麻花鸡做什么”。下学后,拉着三哥到三堂后面,想出种种办法来指挥群鸡做游戏,对此,他觉得开心极了。

生活平和,没有眼泪、没有悲哀、没有愤怒。在广元,日子像流水似地过去。然而,他曾亲眼目睹过一次“死的挣扎”。

死的是他最爱的“大花鸡”——那只最肥的、松绿色的羽毛上长着不少白色斑点的母鸡。当香儿告诉他,鸡将杀了做菜时,他“气得流出眼泪来”,还捏起小拳头要打知情的香儿。

后来,当他发现“大花鸡”即将被杀时,就拼命跑着去找母亲,并急得大哭,嚷着:“不要杀我的鸡!那只大花鸡是我的!我不准人家杀它!”母亲立刻叫厨子把鸡放了。可惜为时已晚,“大花鸡”被宰后,在地上乱扑,伤口还在滴血……巴金第一次看见了“死的挣扎”,又无法救助他的“最好的兵”,于是气得全身发抖,在母亲的怀中放声大哭。吃饭吋,他不曾在鸡肉做的菜中下过一次筷子。

他幼小的头脑中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做了鸡,就应该被人杀了做菜吃?”

在广元,巴金还在姐姐看过的书中发现一本插图本《烈女传》。“书上尽是些美丽的古装女子,但是她们总带着忧愁、悲哀的面容。有的用刀砍断自己的手,有的投身在烈火中,有的在汪洋的水上浮沉,有的拿宝剑割自己的头颈……”书上的字看不懂,他就问母亲和姐姐。

这才知道,这些牺牲的都是“烈女”,她们是女人的榜样。巴金不喜欢这本书,觉得书中的道理充满了血腥味。

他幼小的心涌现出疑惑:“为什么女人就应该为了那些可笑的陈腐观念忍受种种的痛苦,而且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什么那一本充满着血腥味的《烈女传》就应该被看作女人的榜样?”

          P009-P010

后记

    巴金的“笑声”和“眼泪”

       (代后记)

       唐金海 张晓云

读了几十年的书,越来越觉得文字的神奇。——好比谱曲时,有限的七个阿拉伯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能谱成千变万化的旋律那样,仅仅几个极普通常见的汉字的不同的排列组合,就能表达万千不同的、丰富而复杂的情感,蕴含万千不同的丰富而复杂的思想。音乐和文学虽各有质的规定性,但在这一点上,却正显示了它们共同的无与伦比的神奇的魅力。它们令人如入林莽、如登群峰、如近兰桂、如沐春风,因而能让入堂奥者久久萦回、久久思索。

写完《巴金的一个世纪》,有一句巴金翻译的赫尔岑的《家庭的戏剧》中的话,那四五十个常见的文字神奇的排列组合,一直凸现脑际,积久日深,愈发令人回肠荡气。

只有坚强的人才承认自己的错,只有坚强的人才谦虚,只有坚强的人本宽恕——而且的确只有坚强的人才人笑,不过他的笑声常常近似眼泪。

巴金曾多次表示过对俄罗斯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赫尔岑及其著作的喜爱和敬意。他多次撰文“承认自己的错”,说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遵命”写批判几位友人的文章,为的是“使自己过关”;也多次“谦虚”地自白,说自己千万言中如能有几部作品可读可传,已觉欣慰,因为“我不是文学家”;也多次对研究者表示,不必在文章中再点提“文革”十年时对他投井下石的友人的姓名,对一些老友在十年浩劫中对他“无中生有”、“上纲上线”的个人的言行表示理解和“宽恕”……自然,在一个世纪的长途跋涉中,巴金虽然有过忧郁、痛苦和愤怒,也有过欢乐、荣耀和“大笑”——但确如赫尔岑所言,巴金的“笑声常常近似眼泪”。

是的,也许人们对此并不理解,心存疑惑。幸运地跨入二十一世纪的巴金已“不能言语”,早几年就已多次向医生和亲人示意“我是为别人活着”。但他漫长曲折而又辉煌的一生言行和足迹,却真实地向世人和后代展示了:他的确是个“坚强”的人,而他的“笑声”也的确“常常近似眼泪”。在二十世纪出现和成名的所有作家中,包括五四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位基本被公认的文学大师中,甚至包括鲁迅在内,也没有几位作家能有巴金今天这样的“笑声” 、这样的殊荣,没有今日巴金头上那样多的金光闪闪的光环:一九三一年四月十八日《家》(原名《激流》)在《时报>上连载时,巴金被传媒称为“新文坛巨子”: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巴金先后任“文化生活丛刊”、“新时代小说丛刊”、“现代长篇小说丛书”、“烽火小丛书”等的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之际,他荣幸地受邀在天安门城楼观礼,看红旗翻卷,听万众欢呼;此后至今数十年(“文革”十年例外),又任影响深远的《收获》的主编;一九八○年被选为世界中国笔会中心主席;一九八二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一九八三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一九八四年接受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一九八五年获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外国院士称号;一九九○年获苏联“人民友谊勋章”;同年又获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一九九三年获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颁发的“敬慰奖”;一九九七年获上海市文学艺术最高奖——“杰出贡献奖”;一九九九年又获“巴金”小行星命名证书;他多次倡导、呼吁、捐资新建的中国现代文学馆获准坐落在北京;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起,近二十年一直被全国作家选举连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他的作品被译成几十种文字,他的《家》等主要著作,七八十年来一版再版,又被改编成多种文艺样式问世,深受读者欢迎,历久不衰;……如此辉煌,举世瞩目。

我们从巴金的作品、巴金的照片、巴金的一生行迹中,能看到巴金青年和中年时代的笑,尤其是能看到他耄耋之年的“大笑”,笑得那样坦诚、纯朴和幸福。而他开怀大笑的“笑声”中,却饱含着人生的各种辛酸、忧虑和苦难,确乎“常常近似眼泪”……

童年时代,最疼爱他的母亲过早逝世,他十岁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孩子”;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较他年轻的亲人和挚友也先他而去——而巴金又是极重情义的人;在异国思乡的寂寞中开始的文学创作,又充斥着追求强烈救国救民真理的苦闷,而在严酷的现实中又日渐感到原先执着的信仰的苍白和与现实的矛盾,同时又自始至终混杂着自感写作的空虚和实践自身信仰的软弱——这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的、精神的、性格的痛苦;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成名后不断遭到某些作家以及极少数文人的误解和攻击,甚至有人愤激地表示对所谓“眼泪文学”的作家“该捉来吊死”;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走红”的同时,又不断遭到批判,甚至要把他当做“白旗”“拔掉”;“文革”十年,只能写检查,不能搞创作,被“押”到全市电视批斗会现场“示众”,被“押”到工厂、学校批斗,又被“抄家”、被“隔离”、被“押”送去喂猪、担粪,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尤其是朝夕相濡以沫、多年患难与共的爱妻萧珊被迫害致死,巴金的灵魂、精神和人格被长期折磨、污辱,一夜间白发如霜,时有噩梦和怪梦,多种疾病缠身;在劫后余生的二十多年,因写作《随想录》,“挖出了自己的心”,惊动国中上下,震撼海内外,在荣誉接踵而来的同时,因长期遭受的精神、人格等积难已“难”入膏肓,巴金依然常有噩梦和怪梦,长期卧病,粒米不进,以输液维持生命,日复一日,夜复一夜,年复一年,遭逢到常人无法理解的“生不如死”的悲哀命运。更有甚者,还常有“嘁嘁喳喳”的暗示、警告和利用,也时有文坛某些人的误解、苛求、责难和过誉映入他的眼帘和传入他的耳鼓……

巴金的“笑声”确乎“近似眼泪”。但巴金毕竟是“坚强的人”——在如此漫长、如此沉重、如此“全面”的灾难面前,巴金跋涉过来了,而且已跋涉了一个世纪!百年沧桑,百年风雨,百年荣辱,百年毀誉——却也是百年辉煌。笑声和泪雨齐飞,泪雨和笑声长存。

坚强的人——巴金:精神永在。

巴金的家乡是博大深厚而又美丽重情的。值巴金百寿之际,四川文艺出版社社长命题《巴金的一个世纪》,由该社龚明德任责编,嘱我们撰写并应期交稿。十余年前,曾因主编百十余万言的《巴金年谱》与四川文艺出版社结下深厚的书缘,而今又蒙青睐,我们固因前缘乐而从命,又因社领导及责编的眼光、魄力和学识,更因我们共同敬爱、世人敬仰的巴金百寿诞辰,故殚精竭虑,日夜兼程,又大体按出版社定下的体例,历时三年而勉强完工。其间得到巴金亲人如李济生、李致、李小林、李小棠、李国燥等的大力支持,允诺使用有关巴金肖像的照片,提供巴金近况的信息,借阅书籍、解答疑难等;上海图书馆近代文献服务部、上海图书馆业务处、上海档案馆、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国现代文学馆以及复旦大学图书馆等有关部门,慨然提供查找巴金重要文献、著作珍贵的初版本和文学活动时的珍贵照片;现仍在美国加州学习和工作的作家唐涛和诗人唐澜,多年来陆续提供了不少巴金在海外的文学活动史料。此外,黎明大学谢俊如、方航仙、梁燕丽和董欣胜、赖锦标等老师,有的提供丰富的史料,如泉州黎明大学巴金研究所编辑出版的数十本《巴金研究》;有的在电脑技术上大力协助,耗费了很多精力。唐金海的博士生张喜田、苏永延、荣耀民等,在繁重的学习之余,或协助我们用电脑处理疑难、打印参考文献和资料目录,或进入浩如烟海的书库查阅有关资料等,废寝忘食,辛劳之至;画家岑振平、摄影师陈章以及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岑沫石等,精心为数百幅巴金著作版本、手迹和文学活动等拍摄照片制作光盘;……值此书稿杀青之际,当书此存感。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初,巴金研究与鲁迅、茅盾、周作人、冰心、沈从文、老舍、曹禺和张爱玲等研究相似,都取得了振聋发聩的成就。我们撰写《巴金的一个世纪》,自然得力于数十年尤其是近二十余年来几位学贯中西、著作等身的前辈教授、学者和作家的著译,得力于才华横溢、思精虑锐的海内外中青年教授、学人和作家的著译,还得力于敏于世事又埋首书案、下笔千言的众多记者和编辑,也得力于祁鸣、陆正伟、李舒、陈思和、李辉和四川美术出版社艺术地摄制和精心制作的图文并茂的巴金画册和珍贵的照片。——谨此一并恭手敬谢。本书原稿编有一份长长的本书引用的论文、论著目录。责编看后,认为几乎就是已有的全部巴金著述史料和巴金研究史料,建议删去,以节省篇幅。谨此说明。

疏漏、讹误和不当处,恳请巴金先生和他的亲友以及巴金研究专家和海内外贤达、读者赐教。

     辛巳一壬午一癸未年冬夏春秋,于上海浦江之滨“凉城”—“阳光苑”—“文化佳苑”之旦复旦草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巴金的一个世纪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唐金海等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1122019
开本 16开
页数 6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66
出版时间 2004-01-01
首版时间 2004-01-01
印刷时间 200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1.7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
丛书名
印张 40.2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70
213
4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1: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