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建构之维(文化批评与当代艺术)/艺术学理论文丛/中国艺术学文库
内容
内容推荐
在这样一个“人人都是艺术家/批评家”的全媒体时代,我们必须重新提问:艺术应该传播什么?艺术批评应该传播什么?它们都从宏观层面上指向了艺术的文化建构意义。自1980年代“文化热”勃兴以来,在艺术批评中,文化的维度介入日渐理论化和体系化。文化批评在中国当代美学和艺术学领域已成为显学。
冯巍著的《建构之维(文化批评与当代艺术)》收入了作者对于电影、电视剧、戏曲、美术、音乐等各艺术门类的思考,从纽约学派文化批评的建构视角出发,解析作为文化事件的艺术作品、艺术现象。作者指出,艺术批评最重要的作用不在于证明一种现存艺术的合法性,而是探讨并推进未来艺术和国族精神的建构。这种与法兰克福学派、伯明翰学派不同的批评策略和立场,提供了又一种独特的视角,有助于我们更加“正能量”地审视艺术在当下中国的种种文化遭际,也可以之作为建构新的批评范式的一种参照。
作者简介
冯巍(1972-),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博士后,副教授。主要从事文艺学、艺术学理论研究,以及艺术批评。已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现任职于中国文联出版社学术分社,副编审。主持《中国历代美学文库(修订版)》出版项目,并参与“中国艺术学文库”的出版工作。
目录
第一章 技术时代的批评伦理
文学繁荣要靠“走心”
文艺批评要追求真善美
——写在“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发布之际
文艺批评承载“为人民”的文化使命
艺术要符合时代和人民的需要
“电子乱花”迷人眼
——论微信与数字化文艺批评的崛起
电视剧特性新议
电视剧批评的媒介伦理与文化守望
第二章 全球化、民族性与文化权归属
文艺批评要具有中国眼光
文化自觉与弥散性支持
——中美合拍片的民族化走向
中美合拍片的产业博弈与文化弥散效应
对话为王 文化制胜
加强国产电视剧的“民族性建构”
中国电视剧题材创意的文化维度
——以家庭伦理剧《渴望》和《金婚》为例
《中国地》:让你眼中有美丽中国
春晚:从单独概念到集合概念
传承节 日,就是在传承文化
东西“互镜”的当代美术“文艺复兴”
为“作为整体的女性”进行文化赋权
第三章 文化批评与资本市场逻辑
“中国梦”:商业梦?文化梦?
博弈与均衡:论中国电视剧的产业生态和文化生态
《泰囿》:关于商品的后现代叙事与集体主义的乌托邦
中国电视剧批评维度的建构
——以1990年热播剧《渴望》和《围城》为中心
从电视剧“东北风”看地域文化的养成
正味·花香味·混合水果味
——三版电视剧《西游记》改编的审美差异
《乔家大院》:从历史到现实的溢出电视剧亮出文化营销牌
第四章 艺术与批评理论的未来
中国电视剧批评新世纪的十年回望
——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说起
电视剧批评“火了”之后的思考
怀旧与未来
——关于“青春”的一种阐释
“慢艺术”在“快时代”的尴尬与出路
关于艺术的“杂谈”
《艺术美学论》三题
向未来开放的艺术学之思
“传统主义”:艺术学理论的当代转型方案之一
弘扬艺术对于文化的建设性思维品格
附录 随笔两则
海雀是一首幸福的歌
居庸关的古琴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建构之维(文化批评与当代艺术)/艺术学理论文丛/中国艺术学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9035617
开本 16开
页数 2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2
出版时间 2018-09-01
首版时间 2018-09-01
印刷时间 201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394
CIP核字 2018061364
中图分类号 G12
丛书名 艺术学理论文丛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4: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