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此情不关风和月
内容
试读章节

在中国历代文人的队伍里,白居易为官为文都是成功的,他的官运亨通,仕途畅达,在云谲波诡的宦海里,他没有蹭蹬,没有佑傺,一路绿灯,三登科第,翰林学士,左拾遗和地方官做了一大堆,且处处留有政绩,政声颇佳;他名满天下,诗文之丰,流播之广,创唐朝诗人之最,仅就那些关心民瘼,抨击黑暗的《杜陵叟》、《卖炭翁》、《红线毯》,还有脍炙人口的《长恨歌》、《琵琶行》,就足以使他在文学史上有不容置疑的地位,把他的灵牌和李白、杜甫并排在一起,成了唐朝三大诗人之一,享受世代文人墨客的香火,也并不显得寒碜。自居易成了“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民的歌者”,关心体恤弱势群体的“进步作家”,他头上的光环十分耀眼。他和杜甫是老乡,也像杜甫一样憨厚、正直、纯朴,犹如巾原大地一样厚实。这是我读书时代留下的印象,我曾对他老人家尊崇至致。你李白被誉为诗仙,写了那么多诗歌,有几首是歌颂下层劳动人民的?你杜甫体恤百姓,抨击黑暗,留下什么政绩工程了吗?我自居易的西湖白堤至今还造福一方!

然而当你揭秘白大诗人生命档案,复原一个完整的诗人形象,发现“伟大诗人有其不伟大的一面。”他既崇高又卑劣,既伟大又渺小,既高清又龌龊,创造的激情和肉欲的放浪,极其和谐地赋予同一个生命。

这使我想起徐志摩在介绍意大利作家丹农雪乌的文章中所云:“他的生命只是一个感官的生命,自然界充满神秘的音乐,他有耳能听精微的色彩,他有目能察馥郁的香与味,……他的性欲特强,这是他的全部人格的枢纽,他艺术创作灵感的泉源。”并说,他性欲的冲动,是解放他天才的大动力,自此开始了他创造的生命。

将这一评价移到自居易身上,恰如其分。白居易三千首诗中十分之九以上是艳诗、淫诗,也创造了唐朝诗人之最,他生活奢靡,作风糜烂,实足的“流氓才子”,性变态者。我这样评价老爷子是否是亵渎古人,颠覆文学史了呢?我没有这么大的胆量。其实白老爷子所作所为并没有违犯大唐的律条,也没有撞破唐朝的道德底线。

自居易生活在中晚唐时期。大唐的太阳已夕阳西下,唐朝的诗歌精神已走向颓靡,世俗之味和享乐(淫乐)之风已弥漫在士大夫阶层和上流社会。当一个社会的精英开始堕落腐败,这个社会的末日也就到来了。大唐的晚钟已经敲响,苍凉而悲戚的哀音已隐隐传来……

白居易不像杜牧出身高贵门第,他自幼饱经忧患、贫寒和孤独。为了逃避灾荒和战乱,饱尝人生艰辛。自居易少年时期曾流落宣城,得到安徽观察史崔衍的帮助,前往长安应进士考试。那时他刚满十六岁,这之前他就写了许多诗篇,但没有名气。为了得到前辈诗人的提携,他去拜访当时的名士顾况。门人递上自居易的诗卷,顾况一看“自居易”这个陌生的名字,他很瞧不起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虽然没有拒绝他,但态度很冷淡。见到白居易开口便说:“白——居——易,你可知道长安米贵,居之不易呀!”白居易顿时一脸羞涩,不知所措。顾况随手翻阅着白居易的诗卷,不觉愣了下来,立刻被许多动人的诗句吸引住了。当他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叉生”时,十分震惊,他反复吟咏,非常赞赏。顾况幽默地改口道:“有诗如此,居亦不难了!”

那时候自居易还是积极向上的青年诗人,他没有因顾况夸奖而沾沾自喜,更加刻苦勤奋,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他一边苦读诗书,一边拜访名人,登临名山胜水,丰富自己的阅历。P1-2

后记

写作是一种挑战。

首先是对上帝的挑战。上帝是沉默的,上帝从不说话,你在哪里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地倾诉,这至少是一种挑衅吧?写作就是对时间、历史和现实的倾诉,对生者和死者的倾诉,对有生命和无生命的自然界的倾诉,当然也是对未来的倾诉。对作家而言,写作也是一种挑战,是对身边的诱惑、妒嫉,庸人的嘲弄,生活的磨难,以及种种干扰和不公正的挑战,这些都是超越自己的障碍。在以语言为至高无上的写作圭臬那里,认为现实是不真的,也是不假的,而是词语的。

用语言符号来抚慰受伤的心灵,向世界倾诉你的感情、哀伤、悲怨、愤慨、忧郁,写作又是一种排泻,一种释放。作家驾驭着那些古老的方块字呼啸着、喧哗着、奔腾着,时而排成“阅兵方阵”般雄壮,时而像涓涓小溪般的舒缓,时而暴风骤雨、电闪雷鸣般惊骇,时而是春光明媚花艳草绿般怡人,这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战斗。平骘人物,点化山水,批注风月,苍茫的历史,浩瀚的生活,都随着你的笔触而生机勃勃地歌吟舞蹈,那是多么令人心旷神怡啊!

这种梦幻般的超越感,挑战感,使你产生一种原始生命的爆发力。

作家写作的力量,在于对坚硬现实的解剖,“敢于切开社会的麻木”,让读者触摸到作家的脉跳与心率。要介入生活,贴近生活,走进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你的作品中要有泥腥味、汗腥味,要有热腾腾的生命气息。

写作是对平庸和陈俗的一种挑战。要大胆创新,文学的价值就是创新。传统意义的纯文学或者叫雅文学,而今面临着生存的严峻,铺天盖地的大众化写作,和洪水猛兽般的网络文学,使得纯文学的处境岌岌可危,面对着严酷的现实,文学一旦失去创造性或者说创新精神也就枯萎了,死亡了。

写作本身具有一种强烈的排他性,对于写作者天生带有挑战性。最清楚自己作品的是作者自己,别人的评论,说长道短不一定切中肯綮。一个有出息的作家,既要清楚自己的极致所在,又要孜孜不倦地追求自己的极致。这种极致又是一种虚幻的“远景”,倾其一生都难以进入这种境界,所以写作是永恒的疼,也是永恒的快乐。

真正的写作是精神性创造,艰难的创造,是呕心沥血的创造,是老子的“有从无中”的创造。创造就是创新,既不能模仿别人,也不能因袭自己,要开创一片新天地。它面前必然充满荆棘、丛莽、顽岩,因为创造本身就蕴含着人类的苦难和眼泪,决非别人说的倚马可待,日书万言。固然这样的天才是存在的,特别是高科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关键是他的万言是否精品、极品。创作本身担负着向人类提供力量和信念的使命,面对着历史和现实的沉重问题和严峻考验,它不仅要探寻人类精神可抵达的高度,也要向内探察人类内心世界的深度。

写作是向市场经济的一种挑战。

在纯文学市场日渐式微的时代,如何使自己的作品拥有更多的读者,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是摆在当代作家面前一个最严峻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创作方法和技巧问题,更取决于创作的视野,知识的渊博,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历史与现实的洞察力。要正确处理作家的倾诉和读者的聆听的互动关系。文学失去读者固然有很多客观原因,人心浮躁,审美意识的普遍低下,生存危机,精神塌陷,情感的商业化,再加上影视网络的泛滥,信心的爆炸,快餐文化、垃圾文化洪水猛兽般的嚣张,使真正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备受冷落。这是客观事实。应当从读者接受学的角度,去找回失去读者的原因,也许是文学回归艺术的关键所在。

写作是一种艺术与泛艺术的挑战。这个时代,大众化写作,个人化写作,女性主义写作,网络写作与消费写作,日渐取代“精神写作”,电脑的普及,全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网络博客的汹涌澎湃,印刷术的高科技的发展,急功近利,一夜爆得大名,使得人人都想从“文学创作”中获得巨大利益。说得简单点,人人都在写作,作家已不再神秘,文学己不在神圣,文学的殿堂谁都可以进进出出。这是一种好现象,文学已回归众生,走向寻常百姓家。但我们应该深思一下,大众化写作是文学的一种普及,文学的一种“下凡”,这样下去必然带来文学的贬值,审美价值的普遍降低,这是文学市场化带来的严重弊端。

任何社会的审美要求,都是引导人性向善、向美。人,并非天生的具备善和美,是教化的结果,教育“育”人,文化“化”人,不断地无止境地引导人们走向真、善、美,走向和谐,走向道德的崇高境界。

我写这部散文集,是想翻开古代文人的私密档案,循着他们情感履历,剥开他们人生的另一面,既要揭露人性假、恶、丑,更要彰显人性真、善、美,还原人物的真实,复原历史的真实,展示复杂的历史现象,多姿多彩的人生。拷问历史,臧否人物,正是作家对人类共同性命题的关注和独立的精神立场。

文化散文的创作是对历史对文学的一种挑战,是对散文的一种挑战。我曾说过,文化散文,既能展现作家自身的文化生态、丰厚和渊博状况,也张扬了作家独特的审美价值、历史观念和艺术信仰,为读者深层次解读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化现象以及文本信息的重要参照,给读者以新鲜的历史感和审美发现。

文化散文要求作家必须集哲人与学人于一身,集智者和仁者于一身,才能在他丰富的历史见闻中辨识历史功罪,窥见人间真伪,张扬人性光彩。人性是永恒的文学之魂。因此文化散文的写作是对作家的历史、文化、哲学、文学、美学等综合修养的一个挑战。

这个集子意图反映历代文人墨客感情的共性与色彩纷呈的个性,向读者展示历史人物丰富的人文内涵。

2010年1月15日作者于泉城

目录

白居易:未成曲调先有情

元稹:风流才子多春思

刘禹锡:道是无情却有情

杜牧:风流潇洒走一回

薛涛:秋月春风等闲度

鱼玄机:绚烂的生命之花

李商隐:漂泊的流莺

温庭筠:右边的关门人

柳永:奉旨填词浅斟低唱

欧阳修:风流太守身醉金钗

张先:人生无物比多情

苏东坡:不携名妓即名僧

黄庭坚:情在两山斜叠

秦少游:人到情多情转薄

周邦彦:折尽春风杨柳烟

唐伯虎:才子佳人渐相知

钱谦益:折柳章台也自雄

吴伟业:云踪雨迹故亦然

龚鼎:孽后庭花落肠应断

袁枚:柳条折尽花采尽

郑板桥:画兰画竹难画人

龚自珍:浮泛情海弄潮儿

后记

内容推荐

郭宝林编著的《此情不关风和月》是一部文采斐然、极富有艺术特色和可读性的专题性散文作品集。

《此情不关风和月》22篇作品,作者轻轻掀开历史的一角,触摸到唐宋明清文人雅士的情感世界,进而梳理他们缠绵悱恻的风流韵事;《此情不关风和月》解读了隐藏在他们灵魂深处的生命密码,揭示了中国文人雅士一种深隐的性文化意识、速远的思想渊源及其士林风尚。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杜牧、李商隐、温庭筠,到宋朝一代文豪苏东坡及其“苏门四学士”;从大明王朝黄昏的江南士子与秦淮名妓浪漫纠葛,到清代的文章俊彦,风流才子,游冶于歌台舞榭,缠绵于翠袖红裙之间。这是对中国文学史的另一种解读。

这部作品笔触细腻,词采斑斓,以诗化的语言,月旦人物,纵横古今,并对中国古典诗词进行了个性化和时代性的诠释。

编辑推荐

文化散文要求作家必须集哲人与学人于一身,集智者和仁者于一身,才能在他丰富的历史见闻中辨识历史功罪,窥见人间真伪,张扬人性光彩。人性是永恒的文学之魂。因此文化散文的写作是对作家的历史、文化、哲学、文学、美学等综合修养的一个挑战。

郭宝林编著的《此情不关风和月》意图反映历代文人墨客感情的共性与色彩纷呈的个性,向读者展示历史人物丰富的人文内涵。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此情不关风和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宝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655610
开本 16开
页数 2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8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3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3:05:11